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必修32019112919

合集下载

201X_202x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3.2遥感技术的应用中图版必修3 (1)

201X_202x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3.2遥感技术的应用中图版必修3 (1)
成年油棕林 (594 trees in 6.47 ha 92 trees/ha)
编辑课件
12
水资源监测
编辑课件
13
2、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A、环境监测:包括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海上 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B、灾害监测:包括旱情、水灾、滑坡、泥石流、 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生物资源:通过遥感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
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
数据,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
等部门提供服务。 编辑课件
10
植被资源监测
1989年TM影像合成图
1996年TM影像合成图
编辑课件
11
林业资源调查
幼年油棕林 (1379 trees in 11.99 ha 119 trees/ha)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
编辑课件
2
一、遥感技术概况
1、遥感的概念
借助对电磁波敏感 的仪器,在不与探测 目标接触的情况下, 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 的辐射、反射、散射 等信息。并通过分析, 揭示目标物的特征、 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 探测技术。
编辑课件
3
地物反射波谱特征—地物判读的基本依据
不同地物在同一波段反射率 不同,同一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 率也不同,由此导致其波谱特征 不同,根据地物波谱曲线就可以 区分和识别地表物体。
编辑课件
7
3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编辑课件
8
4 .遥感类型
标准
类型
按遥感平台 高度分
按电磁波的 波谱范围分
航天遥感 、航空遥感 、近地遥感
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 、红外遥感 、 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素材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素材湘教版必修3

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一、遥感技术1、概念和原理简称,是指借助对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2、特点:监测范围,可覆盖整个地球,能、、,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

3、工作过程:信息——信息——信息——信息——遥感应用4、组成:RS由、、、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5、二、遥感与资源普查1、资源、资源、资源等是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中的重要应用领域。

2、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或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的存在。

3、对森林、草原、绿地以及农作物等资源的确调查中,通过遥感图像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等数据,为农业、、、等部门提供服务。

三、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1、21世纪,遥感技术不仅将为社会提供高分辨率的信息资源,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交往方式,而且有助于人类重新审视“地球家园”,提高人们对周围生活环境与的认识。

2、是搞洪救灾与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遥感技术所具有的和的特征,给水文预报,洪水分析等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

典型例题1、不同物体和物体的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电磁波特性,卫星传感器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物体自身发射的电磁波,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把电磁辐射转换为图像、经过处理,提取物体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和物体的状态,这就是遥感工作的基本原理,例如,森林发生火灾时,着火树木的温度比没有着火树木的温度高,在电磁波的热红外波段会辐射出比未着火树木更多的能量,卫星拍摄到的影像上,着火的森林比没有着火的森林显示更亮的浅色调。

据此原理,森林管理部门就建立森林火灾实时监测预报系统,全天候对森林遥感信息进行监控,如出现火情,就能对火灾面积、蔓延情况进行动态地分析,以作出相应的防灾措施。

遥感系统同样对水体的不同状态有分辨功能。

根据以上文字材料,请你设计用遥感技术对我国太湖水质状况监测的方案,并提出治理的措施。

解析:目前,遥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对于推动经济建设、环境改善和国防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高考密切关注的一个领域。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3.2遥感技术的应用课件中图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3.2遥感技术的应用课件中图版必修3
1.概念
遥感(Remote Sensing,简称 RS),就是“遥远的感知”。 遥感技术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 和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 上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 测量、记录与分析的技术。
2.遥感技术的原理
遥感卫星
地物在不断地吸收、发射(辐射)和反射电 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
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利用一定的技术设
人工实地调查 多
差(慢) 差,不能全天候观测
多 高
小,有些地方不能人工调查
利用遥感技术调查 少
好(快)
好,能全天候观测 少 低
广,连续性好,能获得人眼看不到的信息
6.遥感影像
遥感影像由成千上万的像元组成。像元是遥感影像上能 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地面实际尺寸 就是空间分辨率。
遥感影像有黑白的和彩色的
高中地理精品课程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
用。
学习目标
1.了解遥感的概念、类型和工作流程。 2.理解遥感影像的组成、分辨和类型划分。 3.掌握遥感影像的判读方法。 4.识记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优势。
一、遥感
问题:什么是遥感技术?
3.遥感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有( D )
① 识别各种农作物 ② 计算种植面积 ③ 根据作物生长情况估计产量 ④ 农作物灾情预报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 .遥感技术可为开发、保护海洋提供支持,下
列内容适合运用遥感技术的是( C )
①海上冰山漂流监测 ②海上石油污染监测
③近海赤潮灾害监测 ④海岸港口工程规划
活动二 比较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卫星航天遥感 的不同点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2节遥感技术的应用学案中图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2节遥感技术的应用学案中图版必修3

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学习目标:1.了解遥感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2.结合实例,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重点)3.能够简单解读遥感影像图,并运用遥感影像解答问题。

(难)点1.遥感(1)概念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记录与分析的技术。

(2)类型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遥感可以分为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3)工作过程(4)遥感影像①组成:像元,是遥感影像上的最小单元。

②空间分辨率(分辨率):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地面实际尺寸,分辨率数值越小,分辨率就越高。

③类型:黑白、彩色(真彩色、假彩色)。

(1)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作用①应用领域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调查、农作物的估产、全球气候变化的观测、灾害监测、重大工程的建设等。

②在资源普查中的优势可以全面系统地提供资源状况,而且还能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新。

①遥感在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a.原理:被污染水体具有独特的区别于清洁水体的光谱特征。

b.内容:研究和预测同一流域水体污染历史和污染趋势。

c.意义:为水资源保护规划提供准确信息。

②遥感在沙尘暴监测中的应用a.遥感卫星的特点:监测范围广、时效快、精度高、连续性强。

b.监测内容:沙尘暴的起源、移动和扩散过程。

(1)在航天遥感中,卫星轨道越高,卫星图像的分辨率就越高。

( )(2)遥感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实施动态监测和定位。

( )(3)遥感技术只能区分水体是否污染,但不能判断污染的程度。

( )(4)遥感卫星监测沙尘暴具有范围广、时效慢、精度高的特点。

( )(5)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主要应用于( )①资源普查②GDP增长预测③环境监测④自然灾害监测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提示:(1)×卫星轨道越高,图像分辨越低。

(2)×遥感是获取信息,不能处理地理信息。

(3)×不同污染程度的水体其光谱特征有别,遥感技术可以区分开来。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课件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课件湘教版必修3

解析:第(1)题,遥感通过传感器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 磁波信息,而同一物体在不同条件下,其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 不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遥感才能感知地表不同的物体。地面 上所有物体都反射和辐射电磁波,所以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很 广、应用价值很大。第(2)题,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近地遥感 是根据遥感平台高度不同划分的。航空遥感可以用于某项主题 研究,而航天遥感可以不受领空限制,可以进行重复、定期观 测。近地遥感的高度是距离地面较近的遥感,一般在几十米以 内。第(3)题,一般来讲,传感器运载工具飞得越高,传感器探
分辨率和全天候对地观测能力为核心的遥感数据及其增值应用 服务,以及应用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对象涵盖测绘、国土资源 调查、城市建设、农林水利、地质矿产、环境监测、国防安全 和应急减灾等众多传统行业。在互联网、位置服务、智慧城市、 金融保险等新兴行业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与移动互联 网、导航定位、智能终端和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将有 力推动我国遥感技术真正融入政府管理、企业生产和大众生活。
带遥感仪器, 距地面高度在 工具或遥感 __专__题__卫__星____,航
距地面高度 几十米以内 平台的高度 天飞机、宇宙飞
600~25 000 米 船、航天空间站等
航天遥感
航空遥感
近地遥感
主要优点或主 要应用范围
覆盖范围大, 不受__领__空__限 制,可进行 _定__期___、重复 观测等
机动性__强___, 主要用于城市
3.对主题判读地物进行分析、推理,得到我们想要的结论。如 对比 1992 年和 2003 年格陵兰岛冰原面积,可以发现格陵兰岛 的冰原面积大大减少了,说明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其冰原 面积的减少必然会对全球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4.形状特征与色调深浅的判读 由于试卷目前仍是黑白印刷,因此遥感影像图在颜色上的判读 不便考查,主要是从形状特征上考查,或者借助色调的深浅进 行判读。一般地物,如水体、城市、道路、农业用地、林地等 的简易判读标志如下表所示: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课件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课件 湘教版必修3
目 录 面 板 开 关
邵阳市西北非常规合成近天然色环形构造(gòuzào)知图识像点导航
第三十四页,共46页。
全椒县孤山
目 (ɡū shān)
录 面
林场松毛虫
板 危害分布图,
开 关
红、黄、绿
色分别代表
反映重灾、
中灾和无害
区,黑色为
非松林区。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yìngyòng) / / 遥感技术的应 用(yìngyòng)
2.遥感技术系统(xìtǒng)的组成
遥感平台
图像处理(tú xiànɡ chǔ lǐ)应 用
传感器
传输 (chuán shū)与 接收
第二十一页,共46页。
第二十二页,共46页。
课堂(kètáng)巩固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yìngyòng) / / 遥感技
传感器的主要(zhǔyào)作用C是( )
第三十二页,共46页。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yìngyòng) / / 遥感技术的应 用(yìngyòng)
(一)遥感(yáogǎn)与资源普查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 人们只需要分
目 矿产资源 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 析遥感图像就

构造带,较容易借助 可以划定蕴藏
面 板
遥感技术“发现”矿 矿产的大致区
开 关


生物资源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 图像处理技术,提取 植被的分布、类型、 结构、健康状况、产 量等数据
为农业、林业、 城市绿化、环 境保护等部门 服务
第三十三页,共46页。
知识点导航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yìngyòng) / / 遥感技术的 应用(yìngyòng)

最新2019-2020年人教统编浙江专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课件湘教

最新2019-2020年人教统编浙江专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课件湘教

应用体验不可少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
日常生产生活。读图回答 1~2 题。
1.遥感技术应用于我国防灾减灾的具体内容可包括 ( )
①监测西南旱情 ②监测吉林洪灾水情 ③监测甘南山区滑
坡情形 ④预测青海地震
A.①②③
B.②③④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遥感技术的工作流程
如图所示:
二、航天、航空、近地遥感的比较
航天遥感
航空遥感
遥感 平台 及高

位宇于于宙80大飞km气船层等外,的高卫度星大、大 类 球 20气 飞 等km层 机 ,内 、 高飞 飞 度行 艇 小的 、 于各 气
比例尺最小,覆盖率 成像 最大,概括性强,具 特点 有宏观的特性;多为
灵活机动,费 用较低,适合 小范围探测
应用体验不可少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制的“Y 两优 2 号”百亩超级杂交稻 试验田平均亩产 926.6 kg,高产攻关获得成功。据此回答 1~2 题。 1.水稻长势监测依据的是植被指数图的对比,而植被指数图的绘 制依据的是如图所示的某地理信息技术工作的主要环节,该地
水资源、土地资 通过遥感图像,运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 源、森林资源等 相关资源的分布、类型、健康状况等
2.遥感在环境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不仅为人们提供信息资源,改变
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交往方式,而且在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方
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有助于灾害的预防、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应用领域
遥感在监测旱情、水灾、滑坡、泥石 有利于防灾减
灾害监测 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灾
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遥感技术在林业和农业方面的应用
部门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2节遥感技术的应用课件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2节遥感技术的应用课件中图版必修3

1.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
1.结合教材“探索”中的“思考”题,列表对比人工调查和遥 感调查两种获取资料与数据方法的特点,了解其作用。 2.指导学生读图 3-2-1 和图 3-2-2,了解遥感的工作流程,并让 学生讨论思考:由白天转为夜晚,卫星如何探测地面目标物?从而让 学生探究遥感的工作原理。
【解析】 航天遥感装载传感器的平台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 等。直升机、探空气球和无人驾驶飞机都属于航空遥感装载传感器 的平台。 【答案】 C
2.下列可应用遥感技术的领域是( )。 A.人口普查 B.汽车导航 C.抗震救灾 D.确定考察地点高程
【解析】 汽车导航、确定高程体现的是 GIS 的应用,人口普查 需要实地调查。 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可以有效用于抗震救灾中的 人员搜救、灾情监测、堰塞湖监控等。 【答案】 C
5.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方面得到大量应用。利用教材图 3-2-12 和“阅读”材料讲述利用遥感影像对水污染进行监测的实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简单描述这一河段不同时期的污染情况, 总结污染发展的趋势,让学生通过对图像的判读理解体会遥感图像 的应用过程。 6.对于“案例研究”的教学,可先让学生阅读文字材料;然后, 引导学生据图确定易贡错的位置,并据当地的地质、地貌、气候、水 文、 植被等方面的自然特征分析其易发生滑坡的原因,再进一步引导 学生据教材遥感图分析大滑坡的具体过程;最后,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应用方面的特殊优势。
一、遥感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利用一定的① 和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 上对被测目标的② 进行测量、记录与③ 的技术。 2.分类: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可分为④ 遥感、 ⑤ 遥感和⑥ 遥感。
二、工作过程 物体反射或辐射的⑦ →信息获取(传感器)→⑧ →信息处理判读分析→用户应用。 三、遥感影像 1.组成:⑨ 是遥感影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 2.空间分辨率: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地面⑩ 。 该数值越小, 分辨率就 。 3.类型 (1)黑白影像:一般建筑为 ,而草地和森林颜色较深。 (2)彩色影像: 和假彩色影像。

2019_2020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讲义(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2019_2020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讲义(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一、遥感1.概念:“遥远的感知”,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记录与分析的技术。

2.类型: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3.工作过程遥远的物体――――→反射或辐射电磁波传感器――――→影像胶片数据磁带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判读分析遥感影像→用户应用 4.遥感影像(1)组成:遥感影像由成千上万的像元组成。

像元是遥感影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

(2)空间分辨率(分辨率):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地面实际尺寸,该数值越小,分辨率就越高,影像显示地表信息细节的能力就越强。

(3)类型:黑白、彩色(真彩色、假彩色)。

判断1.在航天遥感中,卫星轨道越高,卫星图像的分辨率就越高。

( × ) 2.近地面遥感主要用于中低分辨率的遥感任务中。

( × )3.遥感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实施动态监测和定位。

( × ) 4.地物反射波谱特征是地物判读的基本依据。

( √ ) 二、遥感的应用1.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1)应用领域: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调查、农作物的估产、全球气候变化的观测、灾害监测、重大工程的建设等。

(2)遥感在资源普查方面的优势:可全面系统地提供资源状况和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新。

2.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1)遥感在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①原理:被污染水体具有独特的区别于清洁水体的光谱特征。

②内容:研究和预测同一流域水体污染历史和污染趋势。

③意义:为水资源保护规划提供准确信息。

(2)遥感在沙尘暴监测中的应用①遥感卫星的特点:监测范围广、时效快、精度高、连续性强。

②监测内容:沙尘暴的起源、移动和扩散过程。

思考遥感如何进行农作物估产?答案不同长势、不同健康程度的农作物,其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特征是不同的。

通过分析农作物的长势、健康程度,就可以进行农作物的估产。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课件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课件湘教版必修3
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课标阐释
1.了解遥感技术的概 念、工作原理、发展 历程、类型 2.结合材料,掌握遥感 技术的特点、遥感技 术系统的组成、工作 过程 3.结合实例,理解遥感 在资源普查、环境灾 害监测中的应用,学会 运用遥感技术原理解 决实际问题
激趣诱思
2016 年 12 月 28 日,中国“高景一号”01 组两 颗卫星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这是中国 首个自主研制的 0.5 米级高分辨率商业遥 感卫星。 什么是遥感?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哪些领 域?

多谱段遥感等
按应用领域或专 环境遥感、大气遥感、资源遥感、海洋遥感、地

质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等
(3)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的比较。
航天遥感
航空遥感
近地遥感
使用的运 载工具或 遥感平台 的高度
使用的运载工具有 地球资源、海洋、气 象等专题卫星,以及 航天飞机、宇宙飞 船、航天空间站等
利用飞机携带遥
感仪器,距地面 高度 600~25 000 米
距地面高度在几 十米以内
主要优点 或主要应 用范围
覆盖范围大,不受 领空限制,可进行 定期、重复观测等
机动性强,可根 主要用于城市遥 据研究主题选择 感、海面污染监 适当的传感器、 测、森林火灾监测
适当的飞行高度 等中高分辨率的
和飞行区域 遥感任务
二、遥感与资源普查 1.应用领域:勘探矿产资源,调查生物资源、水资源等。 2.优势:遥感技术应用于资源普查可以全面系统地提供资源状况, 大大缩短普查时间,对信息及时进行更新。
答案:(1)D (2)D (3)A
探究一
探究二
遥感的应用
主题活动 中新网2016年6月22日电 针对2016年6月20日晚江西鄱阳县河 堤溃口洪涝灾害,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紧急启动国内遥感卫星数据 获取机制、国际空间与重大灾害合作宪章(CHARTER)机制和重大 自然灾害应急无人机监测合作机制,对灾区进行持续动态监测,开 展灾害范围与损失评估工作。 结合材料探究: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二节 遥感(RS)技术及其应用教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二节 遥感(RS)技术及其应用教案 湘教版必修1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突破思路森林大火、特大洪灾的监测,如果单靠人工进行,不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获得全面的资料;而用遥感技术,则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全面的资料,以便于及时安排防灾、救灾工作。

实际上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很广,例如:资源普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军事侦察、海上交通和海洋渔业等。

为便于学生理解本节内容,教材以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淹没区估算为例,介绍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另外,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搜集一些遥感图像,同学之间交流一下,并尝试判读、分析。

RS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提取和应用技术,目标信息特征的分析与测量技术等。

遥感技术依其遥感仪器所选用的波谱性质可分为:电磁波遥感技术、声纳遥感技术、物理场(如重力和磁力场)遥感技术。

电磁波遥感技术是利用各种物体/物质反射或发射出不同特性的电磁波进行遥感的。

其可分为可见光、红外、微波等遥感技术。

按照感测目标的能源作用可分为:主动式遥感技术和被动式遥感技术。

按照记录信息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图像方式和非图像方式。

按照遥感器使用的平台可分为:航天遥感技术、航空遥感技术、地面遥感技术。

按照遥感的应用领域可分为:地球资源遥感技术、环境遥感技术、气象遥感技术、海洋遥感技术等。

常用的传感器:航空摄影机(航摄仪)、全景摄影机、多光谱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Multi Spectral Scanner,MSS)、专题制图仪(Thematic Mapper,TM)、反束光导摄像管(RBV)、HRV(High Resolution Visible range instru—ments)扫描仪、合成孔径侧视雷达(Side—Looking Airborne Radar,SLAR)。

常用的遥感数据有: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TM和MSS遥感数据、法国SPOT卫星遥感数据、加拿大Radarsat雷达遥感数据。

2019秋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课件 中图版必修3

2019秋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课件 中图版必修3
(2)在 B 图中,传感器接收到的是_______________, 它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在这个遥感过程中,传感 器之所以能够对地面物体进行分辨,其原因是什么?
解析:以遥感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对遥 感的概念、特点及工作原理的理解。遥感是人们在航空 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 距离感知。其“感知”的原理是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 地吸收、发射和反射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 性是不同的。第(1)题,图示遥感所用的运载工具是飞 机,采用成像对物体感知,由于距地面近又利用成像技 术,故分辨率较高。第(2)题,考查遥感的原理,由图可 知传感器接收的是地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
复习课件
2019秋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课件 中图版 必修3
1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
课标要求
课标解读
知道:遥感的概念和类型。
结合实例,了解遥 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
感在资源普查、环 监测中的应用。
境和灾害监测中的 应用:能够运用遥感影像中的直接或
答案:(1)C (2)B
结束 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考试加油。
(1)资源卫星获取天安门附近区域卫星图像利用的是 什么技术?该技术有何特点?
(2)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基础是什么? 答案:(1)遥感技术。该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广、速度
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精度高、节省人力和物力的特 点。
(2)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和反射电磁 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

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航空遥感
利用飞机携带遥感仪器 的遥感。包括 600 一 10 000 米的低、中空遥 感, 10 000 一 25 000 米 的高空、超高空遥感 机动性强,可以 根据研究主题选 择适当的传感器、 适当的飞行高度 和飞行区域 用于城市遥感、 海面污染监测、 森林火灾监测 等中、高分辨 率的遥感活动
类型
例 2 下列技术中,关键装置为 传感器的是(A )
A
.遥感技术 B .地理信息技术 C .全球定位技术 D .电子通信技术
解析: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
台、传感器、信息传输接收装 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 相关技术等组成。其中,传感 器是遥感技术信息获取和传输 的关键装置。
二、遥感与资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查
.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 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 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 作有判断水体污染、分析城市 大气污染、监测灾害、普查资 源等等。
P92活动第3小题参考答案
3
.在矿产资源调查方面,可以利 用遥感资料进行成矿条件的地质分 析,提出矿产普查勘探的方向,指 出矿区的发展前景。我国吉林省铜 矿资源较为丰富,通过对全省陆地 卫星图像的分析,不同物质的波谱 特征不同,发现铜矿的分布与线性 构造密切相关,对于开发这个地区 的铜矿具有重要意义。
3 .遥感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有 ( D)

识别各种农作物 ② 计算种 植面积 ③ 根据作物生长情况估 计产量 ④ 农作物灾情预报 A . ① ② ③ B . ② ③ C . ① ③ ④ D . ① ② ③ ④

海上冰山漂流监测 ② 海上 石油污染监测 ③ 近海赤潮灾 害监测 ④ 海岸港口工程规划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②③
例 3 ( 2004 ·广东、广西)在遥感技术中, 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 生长状况。读图回答( 1 )-( 3 )题。

201X_202x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3.2遥感技术的应用中图版必修3

201X_202x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3.2遥感技术的应用中图版必修3

图影影片像像321(((分分分辨辨辨率率率251000米米0米)))
编辑课件
16
问题:像元大小(分辨率数值)与遥感影像 的清晰度(分辨率)有何关系?
像元(分辨率数值)越小,遥感影像清晰度(分辨率)越高。
编辑课件
17
开罗城区
巴格达黑白遥感图
活动四 判断地物种类(道路、桥梁、建筑物、 植被、水体、地形等)
高中地理精品课程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
编辑课件
2
编辑课件
3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
用。
学习目标
1.了解遥感的概念、类型和工作流程。 2.理解遥感影像的组成、分辨和类型划分。 3.掌握遥感影像的判读方法。 4.识记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优势。
编辑课件
1.传感器接收、记录地物反射太阳辐射的电磁波。
2.传感器接收、记录地物本身辐射的电磁波。 3.传感器对目标地物主动发射特定波长的电磁波,然 后接收、记录反射回来的电磁波。
编辑课件
10
4.遥感的分类
(1) 按遥感平台的高度分类大体上可分为:
地面遥地感面主遥要感指、以高航塔空、遥车感、、船航为平天台遥的感遥感技术系统,地物波谱仪或传感 器(2安)按装所在这利些用地的面电平磁台上波,可的进光行谱各段种分地物类波可谱分测为量:。 航空遥可感见泛/反指从射飞红机外、遥飞感艇、、气热球红等外空遥中平感台、对微地波面遥观测感的遥感技术系统。 航(3天)按遥研感又究称对太象空分遥类感(大sp体ace上re可m分ote为se:nsing)泛指利用各种太空飞行器为平 台的资遥源感技遥术感系、统环,境以地遥球感人造卫星为主体,包括载人飞船、航天飞机和太 空为球(4站和航)按全,低天应有层球遥时大感用遥也气的空感把进组间、各行成尺区种光部度行学域分星和,分遥探电以类感测子人可、器观造分城测包地为括。市球在:卫遥内星感。作卫为星遥遥感感平(台sat,ell主ite要r利em用ot卫e s星en对sin地g)

2019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含解析)湘教版

2019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含解析)湘教版

第三节全及其应用1.遥感技术的概念、发展过程及分类.2.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3.学会利用遥感成像特点及规律简单地解译、判读遥感影像。

一、遥感技术1.遥感概述(1)原理:不同物体对电磁波发射、反射和吸引的特性不同。

(2)概念: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3)特点错误!2.遥感技术系统与遥感类型(1)系统组成: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2)遥感分类:①运载工具: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航天空间站等。

②优点:覆盖范围大,不受领空限制,可定期、重复观测.(4)航空遥感:①运载工具:飞机.②优点:机动性强.(5)近地遥感:距地面高度在几十米以内,分辨率高。

二、遥感与资源普查1.勘探矿产资源(1)借助遥感技术发现蕴藏矿产的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2)分析遥感图像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缩短探矿时间。

2.生物资源调查(1)方式: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信息.(2)服务部门: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

三、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1.意义(1)为社会信息化提供高分辨率的信息资源。

(2)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交往方式。

(3)提高对周围生活环境与灾害的认识.2.洪涝灾害的监测(1)优点:实时和准确地收集洪水分析资料。

(2)作用:为分洪和灾后重建提供重要的依据.[问题探究]读教材P88图3-27和P89图3-29、图3-30,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1 遥感技术系统中的关键装置是什么?提示: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探究2 遥感技术系统的工作过程是什么?提示:在遥感平台上的传感器,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并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进行图像处理与应用。

探究3 植被在假彩色遥感图像上呈什么色调?提示:呈现红色.探究4 在假彩色遥感图像中,河流湖泊的色调、形状怎样?提示:河流湖泊的色调都是灰白色或浅蓝色。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2《遥感技术的应用》教案2 中图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2《遥感技术的应用》教案2 中图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2《遥感技术的应用》教案2 中图版必修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RS的概念和类型。

(2)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遥感影像中的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对遥感影像进行简单的解译。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在地理科学中的应用,思考和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热爱地理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1)遥感的概念和基本工作过程(2)地物反射波谱特征难点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遥感影像的判读。

[第一案例]【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案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探索活动]获取土地利用信息要动用大量人力与物力,经十年才作出一幅图。

但现在利用遥感花得少的时间与金钱却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人眼的波段太窄、许多信息看不到,而人的双脚又由于许多因素限制,许多地方不能涉足”。

而遥感突破了这些限制,它真正成为了人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一、遥感:1、概念与发展:遥感: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控测技术。

[设问]怎样感知?[教师点拔]测量电磁波特征:不同的地物反射与吸收电磁波存在巨大差异。

遥感不仅可以通过可见光进行感知,同时也可以通过红外线、微波、等。

[提问]为什么要分波段呢?[教师归纳]因为不同波段不同地物的反射率与吸收率等有很大差异。

2、分类:按遥感平台高度(运载工具)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按:电磁波段分:可见光遥感、红处线遥感、微波遥感按:传感器的工作形式:被动式(接收来自地物的电磁波)、主动式(发射讯号,接收目标物反射这种辐射波的强度,如侧视雷达)二、应用:1.遥感的特点[提问]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特点?[教师归纳]与实地测绘相比,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条件限制少,成本低,效益大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 kg,高产攻关获得成功。

据此回答1~2题。

1.水稻长势监测依据的是植被指数图的对比,而植被指数图的绘制依据的是下图所示的某地理信息技术工作的主要环节,该地理信息技术可能是( )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






信息处理
信息分析

专业图件
统计数字
A.全球定位系统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2.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
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解析:第1题,遥感技术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其可用于估算粮食产量。

第2题,对病虫害的实时监测可运用遥感技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答案:1.B 2.B
某年8月8日凌晨,甘肃舟曲发生了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舟曲县城20多栋中高层楼房和上百户民房被整体冲入白龙江河道,使河床抬高6~10 m,形成堰塞湖。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

读图,完成3~5题。

3.图乙中三个聚落都受到堰塞湖的不利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 )
A.a、b、c B.b、c、a
C.b、a、c D.c、b、a
4.为了能快速获取山体滑坡及堰塞湖的有关信息,最需使用( )
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
5.与图乙中聚落分布规律最相似的地区是( )
A.青藏高原B.江南水乡
C.东北地区D.内蒙古高原
解析:第3题,依据题目文字材料和示意图可以推知,b聚落已处于堰塞湖中被水淹没。

c位于堰塞体以下,容易受到垮坝的威胁。

a位于河流上游,基本上不受影响。

第4题,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山体滑坡及堰塞湖水情、水势的进展情况,为防灾减灾和快速反应提供依据。

第5题,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聚落有如此分布规律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江南水乡聚落多沿河分布,东北地区聚落多分布在平原上。

内蒙古高原聚落为蒙古包,具有迁移性。

答案:3.B 4.A 5.A
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以下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下图)。

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

读图,回答6~8题。

6.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
A.蓝波段B.绿波段
C.红波段D.近红外波段
7.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月份和9月份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在6月份
B.盛絮期棉花反射率明显降低
C.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
D.棉花随着植株增高、叶片增多,叶面积系数增大,覆盖率增大,反射率逐渐降低
8.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会有不同的反射率,据此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监测的有( ) ①近海赤潮灾害②人口分布③海上石油污染④工业生产总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第6题,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棉花与番茄、玉米反射率差异明显,故选D项。

第7题,由坐标图可知,棉花盛絮期为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这一时期棉花反射率明显降低。

我国有三大产棉区,北疆地区是其中之一。

棉花随着植株增高,叶片增多,叶面积系数增大,覆盖率增大,反射率逐渐升高。

第8题,遥感不能监测人口分布和工业总产值,故选D项。

答案:6.D 7.B 8.D
读下图及材料,完成9~10题。

在卫星图像上可以判读水系的形态特征。

水系的形态与地质构造、岩性和地貌有密切的关系,例如,树枝状水系表现为支流与主流以锐角相交,主要分布在岩性均一、基岩较软的地区(如
砂岩、页岩、黄土及海岸平原沉积岩发育的地区)。

格状水系表现为支流与主流以直角相交,主要分布在垂直交叉的断裂、裂隙发育的沉积岩地区。

9.关于上述判读卫星遥感影像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判读水系形态只能利用间接解译标志
B.根据水系形成推断地质构造和地貌是利用间接解译标志
C.在洪水期和枯水期拍摄的卫星影像其水系形态完全相同
D.河流和道路在卫星影像图上都是线状,无法应用直接解译标志加以判别
10.放射状水系的分布地区一般不会出现在( )
A.海岛B.火山
C.孤山D.平原
解析:第9题,判读水系形态可以运用色调、形状等直接解译标志,借助某些地物信息推断其他相关地物,这属于间接解译标志。

河流在洪水期水量可能增加而导致水系形态变化。

河流和道路可以通过形状及其变化等直接解译标志区分。

第10题,水系呈放射状,说明中部高四周低,海岛、火山、孤山都有可能。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出现的机会较少。

这也是一个利用间接解译标志的例子。

答案:9.B 10.D
判读卫星遥感图像时常使用对比分析法,具体来说就是对不同时间、不同地面物体的卫星图像进行对比和分析。

如下图所示,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在不同时间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符号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强度)。

读图,回答11~12题。

11.区分两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最佳遥感图像应拍自播种( )
A.30天后B.75天后
C.100天后D.140天后
12.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
A.江汉平原B.松嫩平原
C.洞庭湖平原D.太湖平原
解析: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强度在30天后差别最大,对比最鲜明,所以区分两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最佳遥感图像应拍自播种30天后。

第12题,我国东北地区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大,是当地主要的农作物,而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太湖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答案:11.A 12.B
二、非选择题
13.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精准农业”是指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获取农田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地形、植物营养、含水量、病虫害等)实际存在的空间及时间差异性信息,分析影响农田产量差异的原因,并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区别对待,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

材料二水分含量对玉米叶子反射率的影响。

(1)据图可知,玉米叶子水分含量与反射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监测玉米缺水状况,首要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GP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遥感(RS)
D.决策支持系统(DSS)
(2)玉米反射率较高的波段为( )
A.红外线B.可见光
C.紫外线D.X射线
(3)依据上述原理,举例说明遥感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解析:第(1)题,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及环境监测。

第(2)题,由图可读出,反射率较高的波段在0.76~1.3微米之间,属于红外线。

第(3)题,遥感在农业生产中可用于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及其生长状况、估产等。

答案:(1)玉米叶子水分含量越高,反射率越低 C
(2)A
(3)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及其状况,如土壤湿度、作物水分含量、病虫害程度等;进行作物估产;监测土地利用状况及其变化等。

(合理即可)
14.读黄河三角洲及附近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黄河口及其附近地区的卫星影像图(图中左下角为拍摄日期)。

材料三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

本区发展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1)材料二中黄河口及其附近地区的卫星影像图主要是通过________技术获取的,入海口处陆
地影像图颜色深浅不一,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三张影像图中看出,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造成其变化的直接原因。

解析:第(1)题,通过同一地点不同时段遥感影像的对比分析,可以动态监测环境问题的发生,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第(2)题,对比分析黄河三角洲三幅图的差异,即可获知三角洲面积变化的特点。

答案:(1)RS(或遥感) 刚形成的陆地厚薄不均
(2)先扩大,后缩小扩大的原因是中游河段输沙量在增加,缩小的原因是黄河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