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维护期间依从性对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周维护期间依从性对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牙周维护期间依从性对慢性牙周炎长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选取1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依从性不同分为不完全依从组和完全依从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和治疗,随访2年,观察牙周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完全依从组各项牙周指标位点比例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明显低于不完全依从组(P<0.05),活动进展率也明显低于不完全依从组(P<0.05)。
结论:牙周维护期间患者的依从性与牙周炎疗效密切相关。
标签:慢性牙周炎;依从性;牙周维护期
慢性牙周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可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破坏,使牙齿缺失,进而影响患者口颌系统的健康。
牙周疾病需要系统、长期的治疗,在牙周整体计划中,牙周维护治疗是必要的步骤,是保障牙周长期疗效的重要环节[1]。
在牙周维护治疗期间,患者的依从性对牙周炎长期疗效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牙周维护期间依从性与慢性牙周炎长期疗效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120例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①确诊为慢性牙周炎患者;②文化程度不低于高中;③无系统性疾病;④患者平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者;⑤排除牙龈明显增生者及天然牙少于16颗者。
将120例患者按照治疗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组、不完全依从组。
其中完全依从组有68例,女性33例,男性35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49.3±8.4)岁。
不完全依从组有52例,女性24例,男性28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49.7±8.6)岁。
两组慢性牙周牙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完成连续2年的观察。
1.2方法患者进入牙周维护期后,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
指导患者每3个月进行复诊,并进行牙周维护治疗,每次复诊时强化牙周菌斑控制及口腔卫生,临床检查记录、评估、根据病情给予针对性治疗。
在基线检查和每次复诊时,对患者的探诊深度(PD)、探诊后出血(BOP)、附着丧失(AL)指标进行检查。
PD 测量:用牙周袋探针探测龈缘至牙周袋底的距离,每颗牙检查6个位点包括舌侧、颊侧的近中、远中、中间,计算PD≥6mm位点或4mm<PD<5mm位点比例与全口检查位点的比例。
BOP探测:用探针对龈沟内进行探查,若探诊后龈沟出血则为BOP阳性,每颗牙检查颊面、舌面,计算出患者的BOP阳性位点在总检查位点中的比例。
AL:检查6个位点包括舌侧、颊侧的近中、远中、中间,计算患者AL≥6mm或4mm<AL<5mm位点比例的位点与全口检查位点的比例。
同一部位若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重复测量出现AL超过3mm时,该位点计为牙周炎活动位点,为减量排除误差,采用AL不低于3mm作为牙周炎活动性的阙值[2]。
完全依从组严格遵医嘱进行以上治疗和口腔维护,及时复诊;不完全依从组不完全遵医嘱进行以上治疗和口腔维护,复诊时常超出预约时间一月以上。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PD、AL、BOP等指标位点比例变化,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并观察两组牙周炎活动进展情况。
1.4数据处理方法采用SPASS15.0软件处理文中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t检验;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牙周各项指标的位点比例变化情况治疗2年后,完全依从组各项牙周指标位点比例明显优于基线,且明显低于不完全依从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牙周炎进展情况对比在第一年、第二年的检查中,若计算机提示某一位数的AL加重(ΔAL≥2mm),即刻对该位点进行复查,经确认后即将该位点定为活动性位点。
活动进展率=活动数/总数。
从基线到2年后,经统计发现完全依从组患者的活动进展率明显低于不完全依从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牙周各项指标位点比例变化(x±s)
组类
4mm<AL<5mmAL≥6mm4mm<PD<5mmPD≥6mmBOP
基线2年后基线2年后基线2年后基线2年后基线2年后
完全依从组(n=68)19.1 ±6.214.7 ±5.1△*10.4 ±3.29.2 ±3.3△*12.7 ±5.17.3 ±3.2△*4.4 ±1.92.2± 1.4△*30.4± 5.822.7± 4.3△*
不完全依从组(n=52)19.5 ±6.318.8 ±6.310.3 ±4.212.5±5.312.1±6.111.2 ±5.34.1± 2.23.8± 2.929.9± 4.539.3 ±5.3
注:与同组比较,△P<0.05;与不完全依从组比较,*P<0.05。
表2对比两组患者牙周炎进展情况(人/位点)
组类总数活动数活动进展率
完全依从68/111924/332*5.9/2.9*
不完全依从组52/9062320/256338.5/28.4
注:与不完全依从组比较,*P<0.05。
3结论
牙周炎的治疗强调计划性和系统性,注重长期疗效。
在牙周治疗计划中,牙周维护期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在牙周维护期治疗中,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慢性牙周炎的长期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患者的依从性不同,牙周炎治疗的长期疗效也不一样。
林俏霞等[3]对1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依从性不同,分为依从组、非依从组,对患者进行1年的观察,结果发现依从组的牙周指标包括PD、BOP、AL等均较非依从性要低,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PD、AL、BOP等是反应牙周炎程度的重要指标,尤其AL是临床诊断牙周炎的金标准,可较好的反映牙周组织的破坏情况。
本文中,完全依从组各项牙周指标位点比例包括PD、AL、BOP明显优于基线,且明显低于不完全依从组(P<0.05),提示,牙周炎治疗长期疗效与依从性密切相关,依从性高,则长期疗效佳,该结论与文献报道一致[4]。
另外,牙周炎的过程存在静止期和活动期,活动性进展表现为牙槽骨进一步吸收、附着水平进一步降低,从而进一步加重对牙周组织的破坏。
本文中对两组的牙周活动进展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完全依从组的活动进展率明显低于不完全依从组(P<0.05),提示良好的依从性可获得较稳定的疗效,与文献报道一致[5]。
依从性属于社会学范畴,研究指出它与患者的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可能有一定的影响,然而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是影响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因不了解牙周炎的相关知识和牙周维护的必要性,因而很难按时复诊,很难戒除吸烟等对牙周健康不利的行为。
因此,牙周专科医生应将加强口腔健康知识的宣教,讲解牙周维护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治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牙周炎的治疗在基础治疗后,进入维持期时,需要医患双方的密切配合,才能获得长久、稳定的疗效。
参考文献
[1]祝媛,江卫东,熊贵忠,等.患者依从性对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影响的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27(7):409-411.
[2]司伟.中国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12:10.
[3]林俏霞.依从性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临床医学程,2012,19(12):2176-2177.
[4]司伟,潘亚萍.患者依从性对慢性牙周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2,5(1):54-57.
[5]刘宗响,王鹏来,杜芳,等.慢性牙周炎患者维护治疗的依从性对临床疗效影响的纵向观察[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48(8):472-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