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靠“无作业日”难让孩子真正减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仅靠“无作业日”难让孩子真正减负
臧卫东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龙湖分校陕西西安710038)【摘要】为减轻小学生学习压力,教育部提倡“无作业日”。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实践能力,然而这并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难让学生真正减负。
本文以无作业日为话题,有效分析“无作业日”实施的可行性,增强“无作业日”的宣传效果。
【关键词】“无作业日”;孩子;学习压力;宣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652(2019)02-0188-01
自教育部公开《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以后,学校对于“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这条规定甚是重视,由此实施“无作业日”措施,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适当布置体验式作业,注重学生主动意识的培养,其主要目标是,减轻学生压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积极分析“无作业日”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时考虑”无作业日“实施的可信性,尊重学生感受,适当布置一些户外体验式作业,增强学生与家长互动,提升教学效果,进一步强化”无作业日“的宣传推广效果。
一、小学生作业的现状
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通过查看学生作业情况,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有效的巩固学过的知识。
实践中得知:当前我国小学教育中,考试次数较多,同时平时作业量较大,因此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1]。
因为学习的自主性缺乏,因此在平时学习中,部分学生的积极性缺乏,睡眠时间有限,因此很少真正体验生活,这对课堂教育效果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无作业日”实施的可行性研究
(一)教师角度
从教师角度看,“无作业日”是定量作业的一种方式,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课本容量较大,需要采取灵活性的教学方式,然而“无作业日”的实施,无法兼顾课堂教学与布置作业的问题,一旦采取“无作业日”措施,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少了,课下时间,缺乏主动性的孩子,就不能学到专业知识了,尤其是学校同样面临着升学压力,这份压力又分到了每个教师身上,这个问题也就成为教师的苦恼。
(二)家长角度
现代社会,家长对孩子的辅导体现在课下作业中,小学生自身的约束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够,学生接受知识以在学学习为主,一旦采取“无作业日”的措施,不仅导致家庭无法对孩子进行家庭辅导,还缩短了学生的自由学习时间,尤其是那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及时消化的内容,课下又不能进行有关的作业训练,无法进行及时巩固,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散。
另一方面,“学校减负,家长增负”成为社会常态,这也不利于“无作业日”的推行。
(三)学生角度
学生的自制力不强,一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都依靠老师的督促,同时在作业训练中,学到更多知识,“无作业日”的到来,影响到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学习的时间更少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提升。
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的“无作业日”其实是另类的“作业日”,家长们并没有放松下来,教师没有布置学业,学生依旧要完成家长布置的作业。
不论是什么形式,学生的作业负担依旧还在。
(四)管理角度
站在学校管理的角度,“无作业日”日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紧张、自卑等学习心理,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便于学生自由支配学习和生活。
不给学生布置作业,将教学任务都集中在课堂指导中,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强化学生的自学意识和主动能力,促进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思考,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发散,从而最大程度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对教学质量提升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实施“无作业日”还需努力
(一)有效布置作业
适当给学生布置作业,把握好课堂,鼓励学生把握好每一堂课的知识,构建高效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同时还需要给学生布置适量的课下作业,便于巩固课堂所学[2]。
理解学生感受,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及时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最大化的利用作业,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
布置的作业要有侧重点,对于课堂上的知识不要全部布置,及时体现作业重点,便于学生及时把握知识要点。
作业量适当,保证学生在半个小时内完成,不过多占用自由时间,通过适量作业,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
(二)作业形式多样化
作业形式多变,积极发挥教材运用价值,以有趣、生动的方式进行作业训练,给学生讲解一些与学科知识有关的内容,增长学生见识。
(1)口头表达作业:给学生布置一些口头表达的作业内容,给学生设置一个富有童趣的情景,让学生比大小、比多少,而不是单纯的教学,以此来促进学生更多的感悟生活,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自由的表达个人观点。
(2)实践性作业:依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深化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探索意识,将学科内容有效渗透在生活中,使得学生逐渐养成合作交流、亲身实践、自主探索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深化课堂内容,促进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充分融合。
四、强化“无作业日”宣传
学校组织开展“无作业日”主题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在家庭作业布置方面没有硬性规定,给予家长有效的建议,并与家长协调,促进学生自由安排时间,家长带领孩子们走进家庭小书屋,在书香氛围中,学生受到艺术熏陶,产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愿望。
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让学生爱学习的心沉淀下来,主动参与到户外运动中,如:打球、骑车、游泳、短跑等,积极渗透阳光体育观念。
全区推广“无作业日”,同时启动“周三无作业日”,给学生们提供充足的个性发展空间,为学生们提供足够的自由学习时间,逐步实施“无作业日”计划,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引导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便于将减负要求严格落实在课堂、教学、管理、评价等多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夏白桦.仅靠“无作业日”难让孩子真正减负[J].山东教育.
[2]韦清.拿掉中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又何妨[J].山东教育.
作者简介:臧卫东(1975.12-),男,汉族,陕西西安,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教育管理方向。
基础教育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