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语文自考测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语
文自考测试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0题)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2.下列四个诗句,能与“五更鼓角声悲壮”组成对偶句的一句是()
A.二月山城未见花
B.三山半落青天外
C.三峡星河影动摇
D.万方多难此登临
3.下列各项中,对划线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猝不及防(突然) 游目骋怀(放开) 峥嵘(艰难崎岖)彤管(红)
B.浅尝辄止(就) 煊赫一时(声势很盛) 溯(顺水流的方向)弥望(满)
C.熙熙攘攘(和乐的样子) 有史可稽(考核)自诩(夸耀)怏怏(不满意的神情)
D.自顾不暇(空闲) 残羹冷炙(炽热)惝恍(不清楚) 偃卧(仰面倒下)
4.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愿无伐善,无施劳。
B.空中而多窍。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穆公访诸蹇叔。
5.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B.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
C.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D.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
6.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
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_____创作而成的。
②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侧翻事故,交通、消防等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_____。
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
当电路里的电流超过允许值时,保险丝就会_____,从而切断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
A.原形处置融化
B.原型处治融化
C.原型处置熔化
D.原形处治熔化
7.选出表述合理的一句()
A.对劳动教养人员应当实行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惩罚面要小,奖励面要大。
B.我们党有很多同志坚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很好的。
C.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品质纯洁、高贵、坚忍。
D.这些问题究竟能不能解决,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8.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这种力量不仅增大到了令人不安的程度,而且其性质亦发生了变化。
人类对环境最可怕的破坏是用危险甚至致
命的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的污染。
这种污染多数是无法救
治的,由它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转的,它不仅存
在于生物赖以生存的世界,而且也存在于生物组织中。
在当今对环境
的普遍污染中,化学药品是辐射线的凶恶但却被人忽视的同谋,它们
共同改变着世界上生物的根本性质。
由核爆炸释放到空中的锶—90以
放射性尘埃的形式随雨水或漂浮物落到地球上,留在土壤里,进入地上生长着的草、玉米或小麦等植物体内,最后钻进人体,停留在骨骼里直到人死去。
同样,喷洒在农田、森林或花园里的化学药品长期留在土壤中,进入活的生物体内,在一种毒害和死亡的连锁反应中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生物体;或者随着地下溪流神秘地流淌直至冒出地表,通过空气和阳光的化合作用构成新形式,毒死植物,使牲畜得病,对那些饮用原本纯净的井水的人们造成不知不觉的危害。
正如阿尔伯特·施威策所说:“人甚至连自己创造的魔鬼都认不出来。
”
要生成现今栖居在地球上的生物需要亿万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生物不断发展进化,种类越变越多,达到一种同其环境相适应、相平衡的状态。
而环境一丝不苟地塑造和引导它所供养的生物,这环境既包含有利生物生长的成分,又包含有害的成分。
某些岩石放射出危险的射线;即便在一切生物从中取得能量的日光中,也包含有伤害力的短波射线。
经过一定的时间──不是过了若干年,而是过了千百年,生物适应了环境,达到了平衡。
时间是最基本的因素。
但在现代世界里人们没有时间去适应世界的急速变化。
伴随着人类急躁轻率的步伐胜过了自然界稳健的步履,事物很快发生变化,新情况急剧不断地产生。
如今辐射已不仅仅是地球上出现生命之前便存在的岩石隐秘射线、宇宙射线以及太阳紫外线,它更是人类拨弄原子的奇异产物。
同样,逼迫生物与之适应的化学物质不再只是从岩石上冲刷出来由河流带入海洋的钙、二氧化硅、铜以及其它矿物质,它们还有人类聪明才智所创造的人工合成物,在实验室里配制而
成,在自然界找不到与它们相似的东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对环境的改变令人不安
B.人类无法适应环境变化
C.人类的急躁轻率使新情况不断产生
D.人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9.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一个人感觉合脚的鞋可能夹痛另一人的脚,_____于一切病症的生活处方并不存在。
②每项真理都有两副面孔,每条规则都有两个方面,每句箴言都有两种_____方式。
③一个将法律_____于他人的人,他自己也当然应该服从这一法律。
A.利用适用作用
B.作用适用利用
C.应用作用施用
D.适用应用施用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规模巨大的纪传体通史。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国别史,是用历史来疏证孔子的《春秋》。
C.“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
D.《荀子》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成为有标题的论文,是古代说理文进一步成熟的标志。
二、填空题(10题)
11.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12.在教育学生问题上,孔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说的是,在学生思维有阻碍的时候加以开导,在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加以启发。
13._________,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1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15.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6.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17.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
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
(《无题》李商隐)
18.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
青泥何盘盘,
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19.《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
《() 》是古代希腊寓言家伊索的作品。
20.采菊东篱下,。
(《饮酒》陶渊明)
三、文言文理解(10题)
21.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①~③题。
(11分)
正宫·塞鸿秋
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
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
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中吕·山坡羊
薛昂夫
销金锅在,涌金门外,戗金船少欠西湖债。
列金钗,捧金台。
黄金难买青春再,范蠡也曾金铸来。
金,安在哉?人,安在哉?
1.下列对两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塞鸿秋》前四句连用比喻,勾画出世人追名逐利直至老迈的可悲形象。
B.《塞鸿秋》中“至今寂寞彭泽县”一句,运用了陶渊明遭受贬谪的典故。
C.《山坡羊》结尾处连用两个反问句,引发世人对金钱与人生的深入思考。
D.两首元曲均为讽世之作,讽刺批判之余亦有忧时伤世之感,多有警策。
22.在横线处填写出诗文原句。
(任选4题作答)(8分)
①爱国诗人屈原在《国殇》一诗中,赞美楚国的战士刚强不屈,为国
牺牲,“诚既勇兮又以武,____________。
身既死兮神以灵,
____________ 。
”
②荀子在《劝学》一文中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学习和反思的重要性。
③李密在《陈情表》一文中称“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借此消除晋武帝对自己“不事二君”的猜疑。
④秋是一个诗意的季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 为秋天着色,杜甫则在《登高》中用“ 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感慨秋的悲凉。
⑤雨,可以寄托人的不同情思。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一句
“ 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写出了无限的哀愁,苏轼则在《定风波》里用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___________”,表现出了超然的洒脱。
⑥辛弃疾的《菩萨蛮》意蕴隽永,特别是其中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更是耐人寻味。
23.上文中,苏轼劝勉李廌说:“你的才华,是可以和万人匹敌的,如果再有高尚的节操促进,就没有人能比得上你了。
”这说明苏轼特别看重高尚的节操对于个人成才的重要性。
对苏轼的见解,你有什么看法?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和认识。
(200字左右,12分)
24.请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断句。
(5分)
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取材于《鬼谷子·持枢》)
25.请简要概括《山坡羊》中连用八个“金”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26.下列诗句与“黄金难买青春再”含意最想当的两项是(5分)
A.花无再开日,人无再少年
B.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C.流光容易把人抛
D.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E.春如旧,人空瘦
四、阅读理解(10题)
27.对第③句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暗示革命者是杀不绝的
B.革命遭受挫折、不被人们理解,有如这倒春寒
C.渲染坟场的凄凉气氛
D.烘托人物的凄苦心理
28.对第③句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暗示革命者是杀不绝的
B.革命遭受挫折、不被人们理解,有如这倒春寒
C.渲染坟场的凄凉气氛
D.烘托人物的凄苦心理
29.从选文第⑥段看,周有光先生的哪些精神品质令人敬佩?
30.这两段描写中刻画了老栓怎样的性格?
31.阅读《药》(节选)。
(1)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①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
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
②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祝寿时候的馒头。
(2)③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
天明未久,华大妈正在右边的一坐新坟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饭,哭了一场。
化过纸,呆呆地坐在地上;仿佛等候什么似的,但自己也说不出等候什么。
微风起来,吹动短发,确乎比年白得多了。
(3)小路上又来了一个女人,也是半白头发,褴褛的衣裙;提一个破旧的朱漆圆篮,外挂一串纸锭,三步一歇的走。
忽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他,便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但终于硬着头皮,走到左边的一坐坟前,放下了篮子。
(4)他们的眼睛都已老花多年了,但望这红白的花,却还能明白看见。
花也不很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
华大妈忙看他儿子和别人的坟,却只有不怕冷的几点青白小花,零星开着;便觉得心里忽然感到一种不足和空虚,不愿意根究。
那老女人又走近几步,细看了一遍,自言自语的说,“这没有根,不像自己开的。
——这地方有谁来呢?孩子不会来玩;——亲威本家早不来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昵?”他想了又想,忽又流下泪来,大声说道:“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你还是忘不了,伤心不过,今天特意显点灵,要我知道么?”
对①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交代一下自然环境,细路的形成是因为人们图近便,自然而然走出来的。
B.作为死刑和瘐毙的人的坟墓与穷人丛冢的自然界限“细路”,早已在“贪走便道的人”心中形成了自然的界限。
C.歪歪斜斜的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随意走出来的。
D.歪歪斜斜的细路,说明坟头很多,想走捷径也不成,必须绕来绕去地走,这也便成了自然的界限。
32.“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中的“温暖一有怎样丰富的内涵?
33.夏四奶奶行动踌躇,脸上显出羞愧的原因,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境太穷苦,祭品太寒伧,对不起死去的亲人。
B.儿子是被夏三爷告发的,家丑外扬,无脸见人。
C.自己衣衫褴褛,上坟又来得迟了,很不体面。
D.儿子是被官府处斩的犯人,埋在了细路的左边,给他上坟太不光彩。
34.请探究小说的主题,并说说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35.第一段中浪线的部分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6.文中对老安生活环境和生活喜好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2题)
37.卜式,以田畜为事。
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
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
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使者以闻。
上以语丞相弘。
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
”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
式归,复田牧。
岁余,会浑邪①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
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
”岁余,羊肥息。
上过其羊所,善之。
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
以时起
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②令,
缑氏安之。
迁成皋令,将漕③最。
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
会吕嘉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
上贤之,下诏曰:“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由直道者也。
齐
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
昔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
”乃拜为御史大夫。
赞曰: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
此位乎?
(节选自班固《汉书》,有改动)
注:①浑邪:人名。
②缑氏:县名。
③将漕:领送漕粮。
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输家财半助边。
输:捐献
B.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见:我
C.于是上久不报式。
报:答复
D.上过其羊所,善之。
善:认为...好
38.下列对明代花鸟画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画家们广泛地学习和借鉴院体画家、文人画家及民间画师的优良画风。
B.文人参与花鸟画创作以后,绘画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特质。
C.画家们具有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激情和狂放奇崛、傲视万物的强烈个性。
D.画家们大胆尝试,或借鉴山水画笔法,或引书法笔法画人物,或使用新材料。
六、写作(2题)
39.辩证法也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前进性、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曲折性的原理,对于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颇有指导意义:取得成功时,不可盲目乐观,空头喜欢,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而应该保持清醒头脑,迎接新的挑战,去征服新的困难,创造新的成功!
这段话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500字。
4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英国一个乡村的田野里,一位贫困的农民正在劳作。
忽然,他听到呼救声,一个孩子落水了。
他不加思索,跳入水中,孩子得救了。
获救的孩子是一个贵族公子。
几天后,贵族一家带着厚礼登门致谢,农民拒绝了厚礼。
老贵族敬佩农民的善良,感念他的恩德,于是决定资助农民的儿子到伦敦去接受高等教育。
农民接受了这份馈赠,能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是他多年来的心愿。
农民很快乐,老贵族也很快乐,因为他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多年后,农民的儿子被英国皇家授勋封爵,并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他就是青霉素的发明者——亚历山大·弗莱明。
那名贵族公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患上严重的肺炎。
但幸运的是,依靠青霉素,他很快就痊愈了。
他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要求:
1.自选角度,自定主题;
2.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
3.字迹工整,书写工整,5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B
南辕北辙:到南方的楚国去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人;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
第(1)句共有两个转折句,每一转折句的前句都言的是作品的表面,后句都言的是作品的实质,选择”买椟还珠”最为恰当。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指做法不相同而效果一样好。
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二者都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的意思,但”异曲同工”偏重于效果极好,”殊途同归”偏于中性,并且二者还有
一个明显的区别:”异曲同工”针对的是不同的对象——”异曲”,“殊途同归”针对的是采取不同方法、途径一一”殊途”。
很明显,第(2)句中”不管我们在……哪一条路上”指的是”殊途”,而不是”异曲”。
如临深渊: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
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二者合为”临深履薄”一词,意义上并没有什么区别,意即二词都可选。
2.C
阁夜
作者: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3.C
A峥嵘(高峻、突出),B溯(逆着水流的方向走、逆水而行),D残羹冷炙(烤肉、剩饭)
4.C
5.C
6.C
7.D
8.D
9.D
10.D
A项《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
C项“通五经,贯六艺”中的“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1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3.虽趣舍万殊暂行于己
1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5.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16.三顾频烦天下计长使英雄泪满襟
17.东风无力百花残;蜡炬成灰泪始干
18.猿猱欲度愁攀援百步九折萦岩峦
19.《伊索寓言》
20.悠然见南山
21.B
22.①终刚强兮不可凌魂魄毅兮为鬼雄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④烟光凝而暮山紫万里悲秋常作客
⑤梧桐更兼细雨一蓑烟雨任平生
⑥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3.(观点2分,联系实际3分,具体分析3分,语言表达4分)
24.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评分标准:标记“/”处,共10处,每断对2处,得1分;每断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
“生养成藏”中间可断可不断。
)
参考译文:所谓掌握事物的关键,就是指春季萌生、夏季生长、秋季收获、冬季贮藏,这是天时的运行规律。
不可强行改变违背规律,违背(规律的话),即使暂时成功最终也要失败。
所以做人君也要(注意)掌握客观规律,负责生聚、教养、收成、储藏等重任。
也不可强行改变
违背规律,违背(规律的话),即使暂时强盛最终也要衰败。
这是天道,是做人君的大纲纪。
25.《山坡羊》中连用八个“金”字,表达了诗人对追逐金钱的恶劣风气的强烈批判。
(内容1分,思想感情1分,程度1分)
26.AB
选A得3分,选B得2分,选C得1分,选DE不得分
27.A
28.A
29.活到老,学到老;治学严谨,求知欲强。
30.善良、胆小、迷信。
31.B
32.欣赏了美丽的野山桃花,感受到了野山桃的平凡、生命里的顽强和满足,领悟到了在平凡的生活中要知足、要展示自己的美丽。
(三个层次:欣赏花的美,感受花的精神,领悟为生哲理)
33.D
34.这篇小说通过正直能干的老甩战胜投机取巧的老白当选队长的故事,赞扬了像老甩一样朴实正直、风正派、不讲特权而又充满智慧的好干部,谴责了不务正业、贪图享受、作风败坏的害群之马。
这篇小说在反腐倡廉的当今列代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人民群
众要的是正直、给百姓办实事的党员干部,不干事、作风坏的官员必将被人民唾弃。
这篇小说还启示我们;列待腐化堕落的部不能姑息,要运用智慧和腐败者作斗争,要营造廉洁的社会氛围。
35.比喻,借代。
36.①暗示了山民憨厚朴实性格形成的原因;②为下文展开关于兰花的故事作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环境之静、喜好之雅与后文唯钱之俗列比强烈。
37.B
“见”表被动。
38.C
C项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到。
39.
不容懈怠的心
不要以为昙花的美丽可以永驻,殊不知,悄然而至的时间会带走她沁人的芬芳;不要忘形于青春年华的美好,要记得“伤仲永”的悲叹,勤奋努力才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往往认为自己处于优势,一时的得意忘形会让我们忽略了披着羊皮的狼的危机……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下山时没有了跋涉的艰辛,没有了认真谨慎的态度,带着兴奋和满足甚至一颗骄傲的心,我们“雄赳赳、气昂昂”地奔驰而下!可是,朋友,不要小看那粒沙,它
可以扭伤你的脚踝,损伤你最关键的部位;不要小觑那顺境,顺境时刻,也不可大意啊!
马谡看到山的优势,将丞相的话拋掷不顾,执意要于山上扎寨。
他本以为看得远,好防备,却终因忽略敌人的火攻计而失败!不止十年寒窗苦读的范进终于迎来了“金榜题名”的喜讯,刹那间的欢喜差点让他命丧黄泉,如果真因兴奋过度而一命呜呼,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了一生。
虽然范进的表现在吃人的科举制度下可以理解,应予以同情,但也应该清楚这种忘乎所以背后的危机和险滩……
无论翱翔于青云上,还是徘徊于泥潭中,我们都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带着一颗毫不懈怠的心:也许你会失足而下,或许你能一飞冲天!
困境中的我们往往比平日机敏,潜力也似挖不尽,用不完,那是因为我们怕失败,不愿再直视淋漓的鲜血,痛苦和挫折冲击着我们的神经,使我们一刻也不敢松懈。
可是,当我们踏上坦途,不再有顾虑和担忧,不再有动力和鞭策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大树下酣睡的兔子倚仗自己的速度却忽视了乌龟的锲而不舍,懈怠的心为它留下终生的耻辱;洪秀全自恃功不可没,认为有强大的太平军便可高枕无忧,懈怠的心窒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
只有那些毫不松懈的人,才能在浊世中散发馥郁的芬芳,才能在逆境中坚持风骨,才能在不断的成功中保持一份冷静,保持一份清醒!
听到你的心在说什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