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自然地理 第6章 第3讲 课时1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真题剖析
(2022·浙江1月卷)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地区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 列各题。
(1)图中①②自然带分别是( )
A.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影响新西兰自然带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C )
A.降水差异 B.海陆位置 C.热量差异 D.光照不同
2.新西兰南岛东部温带草原带形成的关键原因是( D )
A.受信风带影响 B.有暖流经过
C.沙漠广布
D.位于背风坡
解析 第1题,新西兰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南部为温带气候,故影响新西兰自然 带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差异,和降水无关;新西兰面积小,光照差异 不大;新西兰属于岛屿,面积小,海陆位置对自然带影响小。第2题,新西兰南 岛东部温带草原带形成的关键原因是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 草原气候,新西兰南岛东侧为寒流;东侧无沙漠。
域分异。
2.举例:温带湿润区植被的分异 (1)地带性植被——温带 落叶阔叶林 。 (2)地方性分异的表现
温带湿润区
高而陡的山坡
土层薄,水分缺乏
低洼的河谷
地下水位浅,土壤过湿
地形平坦、高度适中
植被 针叶树、灌木
草甸 植被
落叶阔叶林
思维拓展·再提升 气候类型相同的不同地区,自然带一定相同吗? 提示 不一定。气候类型相同但因地势的高低和降水量的不同而导致自然 带不同: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地势低、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季雨林带,如 恒河平原和印度半岛的西海岸;地势高、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草原带,如德 干高原。
基本原理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目录索引
强基础必备知识
基础落实
一、地域差异 1.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 外部条件 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 2.地域差异的成因 主要影响因素是水热组合
太阳辐射
物质迁移和能量
3.自然环境差异性的空间尺度
空间尺度 全球性地域分异 小尺度的地域差异
网络自建 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提素养关键能力
考点一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核心归纳
1.陆地自然地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 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
比较项目 影响 主导因素 因素 成因分析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考点二 地方性分异规律
核心归纳
地方性分异规律的成因和表现
地方地形
阴坡与阳坡水分条件的差异;坡度大小引起的土壤厚度、肥沃程度 的差异;背风坡因焚风效应引起的气温、降水的差异
地方气候 成
如海岸气候、湖泊气候、森林气候、灌溉区气候、城市气候等,也 会导致自然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分异
因 地面组成 如华北的石灰岩山坡,土壤呈碱性,多生长柏树;花岗岩风化的山坡,
解析 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中东部地区降水量明显多于西部地区,主要 是因为中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增强,降水更多。第4题,在东西方向上呈现 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阿尔金山—祁连山方向为从西到东,水分条件变好,自 然带从荒漠带过渡到草原带。
解析 第3题,结合图可知,“假林线”的分布频率在1 000米到1 100米达到最 高,“假林线”的分布频率随海拔升高先增后减,A正确,B错误;“假林线”的分 布并没有体现出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错误;结合材料可知,部分山顶或山脊 处分布有斑块状草地,草地与森林的交界处被称为“假林线”,由此可知,“假 林线”附近植被不是枝叶繁茂、树形高大,D错误。第4题,结合材料可 知,“假林线”是草地与森林的交界处,部分山顶或山脊处分布有斑块状草地, 该山地位于广东省,结合选项,山顶处海拔较高,气候湿冷,不适合森林生长, ①正确;山顶和山脊处地势较高,落差较大,流水侵蚀较强,土壤贫瘠,不适合 森林生长,②正确;山顶或山脊处地势较高,风力较大,不适合森林生长,③正 确;该地光照条件差异不大,因此光照不是“假林线”主要分布在山顶或山脊 处的主要影响因素,④错误。故选A。
得出结论
答案 (1)B (2)A
[变式训练] 试分析图中①地降水量少的原因。 提示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又加上地形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对点训练
考向一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023·广东湛江二模)新西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但地带性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 叶林为主,真正意义上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新西兰南岛西南部。下图为新 西兰相关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也受热量条件的影响
(1)典型地区:北半球 中纬度 地区。 (2)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地带呈现 森林 带、草原带、荒漠带 的变化规律。
三、地方性分异规律
与正常的地域分异不同
1.成因:受 地形 、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
实践应用 1.探索澳大利亚的热带落叶混交林 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狭窄地带分布有热带落叶混交林。研究表明,该地热 带落叶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时迁移扩散至此。下图示意澳大利亚西北部 热带落叶混交林的分布。
(1)该区域的热带落叶混交林种群最可能源自哪里? 提示 马来群岛。 (2)限制该区域热带落叶混交林向内陆扩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 水分。
真题剖析
(2023·全国甲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 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 下题。 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土壤温度 D.土壤水分
命题 解读 以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命题,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
调用 地下水位过高,不利于根系较深的树木的生长,而利于根系较浅的草本
知识 植物的生长
信息 解读
信息:山谷地势较低,植被 为草甸,山坡地势较高,植 被为森林
解读:谷地中地下水接近地表,造成土壤中水 分较 多 ,形成沼泽化土壤,形成草甸植被
思维 依据图中地势起伏,判断植被所在地区的地势高低,进而判断土壤含水 过程 量的高低
热量条件的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
信息:①自然带位于美国中央大 解读:①②自然带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
平原;②自然带位于美国五大湖 候;②五大湖地区降水量 多 ,适合温带
地区
森林生长
信息:②③④自然带纬度差异大 解读:不同纬度 热量 条件差异大
根据区域判断自然带所在的位置,进而分析各自然带的降水及热量状况,
比较项目
典型 案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沿20°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 南、北自然带的变化:热 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 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 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温带落叶阔叶 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 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硬叶林带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分析思路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和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海陆位置) 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比较项目 分异规律
延伸 方向 更替 方向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东西方向(或纬线方向) 南北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 向)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 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 向)
图示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的低平地区 中纬度地区
解析 第1题,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林线之上热量条件不能满 足森林生长,一般在林线之上生长灌丛草甸,所以要出现林线山体必须有足够 的高度,才能看出森林与其海拔之上的灌丛草甸之间的界线,呼伦贝尔高原的 平均海拔在600~800米,海拔过低,随山地海拔上升气温下降不明显,所以没有 林线分布;林线是山地海拔上升到一定高度热量条件不足以生长森林而出现 的,与山地基带纬度高低关系不大,在纬度较低的地区只要山体相对海拔够高, 也会出现林线;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而高海拔地区对植被最 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热量,与降水和坡度无关。第2题,呼伦贝尔高原属于内蒙 古高原,受夏季风影响较小,年降水量少,而森林生长需水量大,其生长所需的 水分主要来自地下水,所以地下水量是影响呼伦贝尔高原森林空间分布的关 键因素;森林生长对土层厚度要求不高,土层厚度不是关键因素;即使在气温 更低的区域也会有森林的分布,说明气温不是森林生长的关键因素。
(2)图中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命题 解读 以北美洲局部地区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命题,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
调用 知识
信息 解读
思维 过程
自然带的分布受热量、水分的影响,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受
物质
土壤呈酸性,多生长油松
水分
如地势低洼处,水分过多,不适合树木的生长,但可能适合草类植物 的生长及水生植物的生长等
风
如风力较大的地区,植被低矮,具有耐旱性的特点
表 有序性 在地方地形的影响下,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 定梯度有规律地更迭
现 重复性 有相同发育历史的自然单元在相邻的小区域内重复出现
考向二 地方地形、气候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2023·新疆乌鲁木齐一模)广东省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部分山顶或 山脊处,分布有斑块状草地,草地与森林的交界处被称为“假林线”。下图示 意该保护区内“假林线”在不同海拔的分布频率。据此完成3~4题。
3.对该保护区内“假林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假林线”的分布频率随海拔升高先增后减 B.“假林线”在700~800米分布频率最大 C.“假林线”有明显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假林线”附近植被枝叶繁茂、树形高大 4.该山地“假林线”主要分布在山顶或山脊处的主要原因是( A ) ①气候湿冷 ②土壤贫瘠 ③风力强劲 ④光照强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揭秘横断山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常见更替顺序是从山谷到山顶依次分布乔木—灌木—草甸。 我国横断山区随着海拔降低,地形越来越封闭,出现了植被逆向分布现象,这种现 象被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下图示意金沙江(28°15'N)河谷两岸的植被垂直 分布。
(1)图中①②③自然带依次是哪种自然带? 提示 干旱灌丛带、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针叶林带。 (2)金沙江河谷两岸出现①自然带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提示 焚风。
第三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时1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温度带分异、海陆分异、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基本概念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带谱、地方性 分异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
差异性 温度带 分异、海陆分异 自然带 之间的差异
山坡和山谷的差异,山体 阴坡 异等
和 阳坡
的差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也受水分条件的影响 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1)低纬、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如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 带、 热带雨林 带等。 (2)中纬度地区 大陆东岸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 带→针阔叶混交林带 大陆西岸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考向二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读阿尔金山—祁连山方向基带多年平均温度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 3~4题。
3.图中东部地区降水量变化特点出现的原因是( B ) A.温度降低,蒸发减弱 B.受季风影响增强 C.高山冰雪融水增多 D.地形抬升作用 4.阿尔金漠带过渡到草原带 D.从草原带过渡到荒漠带
答案 D
[变式训练] 谷地持续接受沉积,最终上层沉积物的颗粒与下层有何区别? 提示 上层沉积物中颗粒小的比重大,下层沉积物中颗粒大的比重大。
对点训练
考向一 地方水分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2023·山东潍坊三模)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呼伦贝尔高 原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北部,大兴安岭北段西麓,平均海拔在600~800米,树木 大多长在地势隆起的地方,河谷和平地上反而难觅树木踪影、没有真正意 义上的林线存在。据此完成1~2题。 1.呼伦贝尔高原没有林线分布的原因是( C ) A.纬度高 B.降水少 C.海拔低 D.坡度陡 2.影响呼伦贝尔高原森林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是( A ) A.地下水 B.土层厚度 C.降水量 D.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