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龟探穴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r神经功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苍龟探穴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r神经功能的影响孔林
【摘要】目的探究苍龟探穴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郑州市中医院脑卒中患者68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两组,各34例.对照组施行康复训练,治疗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苍龟探穴刺法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及生活质量(SS-QOL).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5.29%(29/34),高于对照组的61.76%(2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FMA、SS-QOL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予以苍龟探穴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7(032)019
【总页数】3页(P2818-2820)
【关键词】苍龟探穴刺法;康复训练;脑卒中
【作者】孔林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康复科郑州4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及病死率均较高[1]。

脑卒中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存活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后遗症,其
中以偏瘫最为常见。

脑卒中致使患者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2]。

研究指出,绝大部分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低下,临床上
多采用康复训练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效果颇为理想[3]。

目前,康
复训练已逐渐成为脑卒中患者重要治疗手段。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广泛应用,其在脑卒中治疗中表现出突出效果。

本研究选取脑卒中患者68例,探究苍龟探穴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郑州市中医院中风后偏瘫患者68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两组,各34例。

其中治疗组女13例,男21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55.42±8.65)岁;病程最短7d,最长6个月;疾病类型:
11例脑梗死,23例脑出血。

对照组女14例,男20例,年龄44~78岁,平均
年龄(55.15±8.26)岁;病程最短12d,最长6个月;疾病类型:12例脑梗死,22例脑出血。

两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展开对比研究,本研究经我院
伦理协会审核同意,且患者或其家属均自愿签署本研究知情书。

1.2 方法两组均予以常规西医疗法治疗,于此基础上,对照组施行康复训练,包括:①上肢康复训练,康复师指导患者双手握紧,拇指外展,双臂前伸,做到臀挺肘伸;指导患者使用健侧手牵引患侧上肢作被动训练,并予以适度按摩。

②下肢康复训练,指导患者以健侧手握上方床架,并将健侧下肢插入患侧下肢下方,用力向上抬起,患肢尽量离开床面。

③腰部康复训练:康复师指导患者并拢双足,靠拢双膝,膝关节保持90°屈曲,尽可能将腰部上挺、抬高。

④翻身训练,指导患者上肢上举,双手合握,与身体保持90°,向左翻身时,确保左下肢在上,向右翻身右下肢在上。

⑤吞咽训练,鼓励患者进行伸缩舌头、闭口、鼓腮轻呼等运动。

上述康复治疗60 min/次,1次/d,一个疗程为10 d,连续进行3疗程。

于此基础上,治
疗组予以苍龟探穴刺法治疗,主穴:百会穴、手三里穴、足三里穴;配穴:悬钟穴、上星穴、下关穴、肩髃穴、合谷穴、三阴交穴、曲池穴、阳陵穴。

常规酒精消毒后,
应用一次性毫针(0.3 m m×40 mm),行苍龟探穴刺法,即进针至深部后,退至皮下,逐次斜向上、下、左、右,以三进一退手法行针,每个穴位操作3次,最后
留针30 min,1次/d,一个疗程为7 d,连续治疗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分别通过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及脑卒中专门生活质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评价,分值越高,运动功能、日常生活
能力及生活质量恢复越好[4]。

1.4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消失、肢体活动功能显著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
提高;有效:症状缓解,肢体活动功能轻度受限,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5]。

1.5 统计学方法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数据,计量、计数资料用例,%)表示,以独立样本t、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5.29%(29/34),高于对照组的61.76%(2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FMA、SS-QOL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Barthel、FMA、SS-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FMA、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FMA、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脑卒中是患侧机体缺乏被动、主动活动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为脑卒中常见严重后遗症。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长,脑卒中患病人数随之增长,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6]。

以往临床治疗该病多采用缓解脑
水肿、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常规西医疗法基础上加用康复训练,可取得一定疗效。

但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升,患者对中风后偏瘫康复要求逐渐提高,常规疗法已无法满
足患者需求。

因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中风后偏瘫患者康复效果已成为临床学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中医学将脑卒中归属于“中风”“痿痹”等范畴,病理机制为正气亏虚、脏腑衰退、火、瘀、风、痰内生,致神匿窍闭、神不导气,神无所附,肢无所用,属本虚标实之证,本为脏腑虚损,标为瘀痰阻络。

故治疗应以舒筋活络、醒脑开窍、疏通气血及滋补肝肾为主。

本研究结合中医学中“治痿独取阳明”,故选穴以阳经穴为主。

如百会穴属诸阳之会,居于巅顶,精明之府、百脉之宗,针刺可通达阴阳脉络,与周身经穴连贯,发挥开窍醒脑之功效;足阳明胃经合穴足三里,针刺具有通经活络、补中益气之功效;手阳明大肠经穴位手三里,针刺可润养脾燥、生发脾气;诸穴针刺可舒筋活络、醒脑开窍、疏通气血及滋补肝肾。

本研究以苍龟探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效果较为显著。

苍龟探穴出自《金针赋》[7],所云“苍龟探穴,如
入土之象,一退进三,钻剔四方”,是以针向行气法结合三进一退徐疾法,属于飞经走气法,相对赤凤迎源。

《医学入门》[8]疏注:“苍龟探穴针法行针时以两指
扳倒针头……向上钻剔以下……向上而下,自左而右,如入土之龟”,其进针得气后,向四方斜刺,由浅入深、三进一退根据浅、中、深3层之一钻剔动作,为经
脉壅滞之证首选疗法,可应于四方催气,使得经气四通流布,改善血运、疏通经络。

近年来,苍龟探穴刺法已广泛应用于运动系统疾病治疗中,且效果已经证实,并逐渐应用于经筋意外疾病,操作较为简便、安全高效,适用于临床推广。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有效率(85.29%)高于对照组(61.76%)(P<0.05)。

结果充分说明
对中风后偏瘫患者予以苍龟探穴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FMA、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提示苍龟探穴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有助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予以苍龟探穴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
果,有助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关文献】
[1] 彭进,郝凤丹,汤立新,等.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1):79-81.
[2] 邢雪梅,杨波,李方,等.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30例[J].辽宁中医杂
志,2015,42(3):595-597.
[3] 唐跃富,杨荣光,罗清勇,等.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世界中医药,2014,9(9):1218-1220.
[4] 陕大艳,陈启明,涂昭昊,等.中医综合康复疗法结合现代康复训练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4,29(8):1230-1232.
[5] 杨爱平.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11):26-29.
[6] 黄日龙,夏青,朱宗俊,等.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4):59-62.
[7] 张丽仙,汪洋.苍龟探穴针刺法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
学,2014,5(9):39-40.
[8] 谢柱,谭双,赵云清.苍龟探穴法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中风后球麻痹3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10):77-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