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注意: 1、本类药止血为主,清热不 足,宜配合清热凉血药同用。
2、本类药药性寒凉,应防血 止而有留瘀之患;若有瘀阻现 象,须配伍活血药同用。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功 效:化瘀止血 适应证:瘀阻出血证 共同性:大多性温
三七
一、化瘀止血--各种内外出血证 “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 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 味独用亦效。” 《本草新编》
地榆
一、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 特点: 古者断下多用之(下部出血) 苦泄清降,酸收止血 (凉血、收敛、止血)
二、解毒敛疮--烫伤,湿疹, 疮痈 烧烫伤要药
槐花
一、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 “主肠红下血,痔疮肿痛,此凉 血之功独在大肠也。” 《药品化义》
二、清肝明目--目赤头痛 具有短暂而显著的降压作用 含芸香苷,能改善毛细血管脆性
功 效:温经止血 适应证:虚寒性出血 共同性:大多药性温热
艾叶
一、温经止血--虚寒出血证 尤宜于崩漏下血 胎前产后皆宜
“疗崩漏及妊娠下血,皆合阿胶 投之。” 《本草述钩元》
二、散寒止痛--虚寒性腹痛 三、调经安胎--月经不调 胎动不安
四、祛湿止痒--泻痢霍乱 带下 湿疹疥癣
使用注意 1、根据出血部位不同,选择 药物 2、宜配伍温里药及收敛止血 药同用 3、阴虚火旺者慎用
二、利尿--血淋
使用注意 1、应用时需根据病情掌握用量 2、适当配合其他止血药或化瘀
药同用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功 效:收敛止血 适应证:各种出血证 共同性:大多味涩性平
白及
一、收敛止血--体内外诸出血证
特点: 1、性质滋腻,药性收敛,止 血力强
2、善治肺胃出血
二、消肿生肌--疮疡肿毒,烫伤 手足皲裂,肛裂
第十一节 止血药
定义:凡能制止体内外出血病 证的药物,称止血药。
适应证:出血病证
指血不按经脉运行而溢出脉外 的病证,又称溢血
以出血部位分:
上部:吐血(胃)咯血(肺) 衄血(鼻)
下部:便血、痔血(后阴)
尿血、崩漏(前阴)
皮下:皮下出血 体表:外伤出血
以出血病因分:
气不摄血--出血色淡,神疲乏力,
特点:妇女血滞经闭之要药 “治女子经水不通,以一两酒 煎服之,一日即通,甚效。” 《纲目》
蒲黄
一、化瘀止血-各种内外出血证 瘀滞心腹疼痛
特点:
1、药性甘平,无峻急之性、寒 温之偏,适应范围大
“上治吐衄咯血,下治肠红崩漏” 《药品化义》
2、内服、外用皆宜,单用、复 方均可 3、止痛常与五灵脂同用 “与五灵脂同用,能治一切心腹 诸痛。” 《本草纲目》
止血药使用注意
1、止血只是治标之品,因根据出 血原因,适当配伍 2、大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脉细舌淡
血热妄行--血色鲜红,或发 热烦躁、舌绛
瘀阻出血--出血兼疼痛,血色 紫暗,或有瘀块
虚寒出血--出血色淡,质地 稀薄,畏寒肢冷
分类:
凉血止血药--血热出血
收敛止血药--气不摄血 化瘀止血药--瘀阻出血
温经止血药--虚寒出血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功 效:凉血止血 适应证:血热出血 共同点:性味大多苦寒
仙鹤草
一、收敛止血--多种出血证 出血不论寒、热、虚、实皆宜
二、补虚--脱力劳伤
又名脱力草
三、止痢--泻痢
善治血痢或久痢不愈
四、杀虫--疟疾,阴道滴虫
使用注意 1、根据药物止血的特点,正 确地选用药物。
2、本类药性涩收敛,应防止 留瘀恋邪,对失血初起邪滞 未尽者,则当慎用。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白茅根
一、 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
“凉血,为血热妄行上下诸 失血之要药。” 《本草求原》
肺经(咳血、衄血)
胃经(吐血)
膀胱经(尿血)
二、清热利尿--热淋 水肿、小便不利 湿热黄疸
甘寒清热生津,善清肺胃之热 治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胃热 呕哕。
与清热凉血药的区别
清热凉血药--功偏清热,清血热 为主,为治本之品 凉血止血药--功偏止血,清热不 足,为治标之品
二、消肿定痛-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 《纲目》
相同:化瘀止血
三七(五加科) 菊叶三七(菊科) 景天三七(景天科) 活血定痛 解毒消肿
宁心安神
茜草
一、凉血止血--血热夹瘀出血证 特点: 1、善治血热崩漏 2、为行血凉血要药 “茜根,行血凉血之要药。” 《本草经疏》
二、活血通经--经闭 跌打损伤 风湿痹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