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游汉字王国教案表格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体之一,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趣味汉字交流会
(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学生汇报: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择地开展活动,注意要认真阅读提供的材料。
“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这几组歇后语巧妙地利用了汉字的谐音,表达了与原句截然不同的意义,读起来生动、俏皮,耐人回味。
“琵琶”与“枇杷”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莲-怜)刘禹锡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无题》(丝谐思) 李商隐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金陵酒肆送别》(殇谐伤)李白
上联: 莲(连)子心中苦;
教学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猜字谜、汉字故事、汉字谐音等,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教学重点
通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难点
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拟用学法
合作探究
媒体资源或教具
搜集关于汉字的字谜、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
二、自主学习,总结方法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阅读材料1,并猜猜它的谜底是什么?看谁猜的又对又快。
2、学生自由汇报。要求说说猜字的方法。
3、师生共同总结猜字方法。
三、字谜大竞猜活动
导语:今天,为了让同学们尽情的展现自己的风彩,老师要退居幕后,让我们每个同学成为活动的主角,大家说好不好?首先有请主持人上场。
2、看一看:
汉字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多少?各种字体大约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
从这演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以上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七种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汉字字形的总变化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的出现,都改变着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特点;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
不知是别着喇叭的哑巴打了提着獭犸的喇嘛一喇叭;
还是提着獭犸的喇嘛打了别着喇叭的哑巴一獭犸。
喇嘛回家炖獭犸,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
出示准备好的绕口令,让学生自由练读,再比一比。
四、教师总结活动情况,评出最佳能手。
同学们可真厉害,收集了那么多有趣的汉字现象,从中,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吧,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汉字具有如此的魅力呢?下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汉字的起源》,一起追溯汉字悠久的历史渊源吧!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学习效果与检测
第一课时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和许多其他国家的文字相比,汉字无论是在字形上还是在读音上都别具一格.看,老师就在黑板上写了几种不同的文字[在黑板上写下“好”、“Good”、“良いです”(日语)“ 좋은”(韩语) ],其实它们表示的是同一个意思,看了之后你发现汉字与其他国家的文字有哪些不同吗?
组长:我们给大家带来了几首谐音的古诗,首先考考大家,看看大家能不能填出古诗中的空白。
学生填一填,大家读一读。组长介绍诗中的谐音。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下多背几首古诗,做宣传中华文化的小使者。
[增加:教师也要准备一两句,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书法对联里的谐音
组长出示他们的作品,师生共同赏析。
活动时间:月日
活动地点:
活动内容:
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 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分工:
组长:
搜集资料:
编辑:
抄写:
插图:
日期:月日
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可以选择丰富多样的汇报形式,如竞猜、讲故事、朗诵、展览、小品、相声等。
(1)组合法
(2)象形法
(3)意会法
(4)综合法
书上谜语谜底分别是
日 田 立 也 休 斗 默
谜语:
1、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如果没它传不开。(书)
2、头上草帽戴,帽下有人在。短刀握在手,但却人人爱。”
(花)
3、一对姐妹花,身穿红褂褂,各把门一端,净说吉祥话。(对联)
4、曹操的“门内添活字”故事。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今天《有趣的汉字》展示活动的主持人***,同学们知道今天展示活动的主题是什么吗?(有趣的汉字)对,说起汉字,它可真得有趣的很,不信你来试试我们的《字谜大竞猜活动》。下面有请第一组同学为我们展示──猜字谜。
1、热身练习。(让学生按前面学习的方法猜几条字谜)
2、我们给大家准备了许多字谜,请同学们上来猜一猜吧!
1.学生初步欣赏这几幅作品并作出评价。
2.讲讲欣赏书法的一些方法:
(1)整体感知,如气势、神采、章法等。
(2)细微观察,如用笔、用墨,字的点画、结构、线条等。
3.学生再次欣赏作品,作评价。
4.教师介绍四大书体:王羲之的王体、柳公权的柳体、欧阳询的欧体、颜真卿的颜体。
1.读读50页的“阅读材料”4,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四、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 二 课 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前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也一定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你们有收获吗?(生自由回答)下面就让我们起去领悟汉字的神奇吧。首先,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字谜的魅力吧!
其实,除了上述的四种有趣的现象外,还有很多,绕口令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字游戏。下面请大家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读得快。
5、绕口令里的谐音
喇嘛与哑巴
打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了个喇叭;
打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了个獭犸。
提着獭犸的喇嘛要拿獭犸换别着喇叭的哑巴的喇叭;
别着喇叭的哑巴不愿拿喇叭换提着獭犸的喇嘛的獭犸。
[增加:老师也准备一些,如:“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两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牲怎能出蹄?”
老师讲个小故事。指导两个学生来表演。
(小品表演)大意:过年了,一个卖豆芽的老汉请苏东坡为自己写一幅对联,苏东坡写下: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横批:长长长长
[改:不演小品,老师直接讲故事并出示对联。]
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 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佃第二年的田。 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佃田 的事,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地说:“此田不予张三种。” 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地主见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 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呵!” 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刻这句话是‘见 机(鸡)而作’。”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提示: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对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P43页。
2、学生自由读P43上面一段话。
3、学生汇报从这段话中知道的要求。
4、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的要求。
5、学生自由分组
6.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师:汉字的确是很独特的文字,让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去了解它吧!你们一定会发现,它也是很有趣、很神奇的文字!
2.打开书P42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3.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书上的介绍,这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的了解汉字?好,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第一小组的各个小分队将自己收集或者编写的字谜用纸条粘贴出来,各位同学自由竞猜,到管理员处核对答案,猜中的即可取下写有字谜的纸条。以猜中字谜较多的小组为胜。
(为防止学生准备的字谜不够,老师也应该准备一些字谜。)
[增加:3、分小组进行字谜竞猜(猜对得10分,猜错扣5分)。]
四、教师总结活动情况,评出优胜小组
三、小结
这节课通过阅读课内材料,交流展示同学们课外搜集的资料,我们对汉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加深了对汉字的感情。课后,一定要关注汉字的正确使用,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第五课时
老师:同学们,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种特殊艺术的载体,从古至今,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书法作品吧。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金文又叫钟鼎文,盛行于西周;大篆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的一种文字,小篆是秦代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统一字体;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产生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楷书和草书、行书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2.引导:国家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
四、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说说该如何写研究报告。
2.研究报告可分为以下部分: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研究结论。
3.课后写一篇关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字谜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语文游戏,这种活动不仅让我们感到汉字非常有趣,还可以让我们在游戏中领会到汉字的深刻含义。汉字是有趣的文字,除了字谜,还有很多有趣的汉字现象,下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第二小组的《谐音俱乐部》,看看这里的有趣味知多少。
第3课时有趣的谐音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导:在汉字中有许多字和词语发音相同,可是写法和意思却大不样。聪明的人们利用汉字的谐音,编写了许多生动、俏皮的歇后语。你能猜出课文中歇后语的后半句吗?
下联; 梨(离)儿腹内酸。
横批:别有滋味
因荷而得藕(偶),有杏不须梅(媒) 横评:自由恋爱
这幅对联一共用了十八个“长”字,它的正确读法应该是:
Chang Zhang Chang Zhang Chang Chang Zhang ,Zhang Chang Zhang Chang Zhang Zhang Chang .
课 题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课 型
新授
课 时
5课时
教材分析
通过学生猜字谜,搜集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资料,了解字形演变为形声字及过程等活动,感悟汉字的有趣.
学情分析
学生对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不够了解,因此,在学习《汉字真有趣时》时要引导学生加深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二、自主学习,感受谐音的妙趣
1、学生猜歇后语的后半句。(要求学生盖上书本)
2、公布歇后语答案:学生读阅读材料,自主思考。
3、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答案中谐音字的妙处。
小结:利用谐音的文字现象还很多,而且你同样会发现乐趣无穷。不信,我们来欣赏《谐音俱乐部》的同学们的精彩表演吧。
三、谐音俱乐部
1.古诗里的谐音
请同学读出正确的读音,并说出其中的意思。
小结:怎么样,谐音俱乐部的同学表演得不错吧!精彩的还在后头呢!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有趣的歇后语》
3、歇后语里谐音
第2小组的同学展现活动成果。(教师要做适当的指导,可以引导学生采取相声的形式展示,效果会更好;还应注意学生收集的信息的健康性,避免把低俗的信息向全班同学介绍。)
第四课时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导: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呢!只要我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集,相信大家一定会了解到更多的历史。那么,在汉字几千年的历史中,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去了解呢?
同学们,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汉字走过了一条有趣的发展道路。
二、说一说:
1、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听我来介绍(展示相关资料)。
导:听完了有趣的歇后语,再让我们开怀大笑如何。下面请听《笑话》。
4.笑话里的谐音
组长:我们这组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有关谐音的小笑话
(可以讲笑话,也可以演小品)[增加:注意先对学生的笑话进行筛选,防止不健康的笑话讲出来了。老师还在补充爱国志士写对联骂汪精卫的小笑话。]
导:笑话可真有意思,你看,我们的汉字就是这么神奇,所以你平常在使用时可要当心了,不然你也会闹笑话的。其见鸡而作
横批:Chang Zhang Zhang Chang.
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阅读语文书49页的资料:甲骨文的发现。
趣味汉字交流会
(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学生汇报: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择地开展活动,注意要认真阅读提供的材料。
“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这几组歇后语巧妙地利用了汉字的谐音,表达了与原句截然不同的意义,读起来生动、俏皮,耐人回味。
“琵琶”与“枇杷”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莲-怜)刘禹锡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无题》(丝谐思) 李商隐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金陵酒肆送别》(殇谐伤)李白
上联: 莲(连)子心中苦;
教学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猜字谜、汉字故事、汉字谐音等,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教学重点
通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难点
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拟用学法
合作探究
媒体资源或教具
搜集关于汉字的字谜、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
二、自主学习,总结方法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阅读材料1,并猜猜它的谜底是什么?看谁猜的又对又快。
2、学生自由汇报。要求说说猜字的方法。
3、师生共同总结猜字方法。
三、字谜大竞猜活动
导语:今天,为了让同学们尽情的展现自己的风彩,老师要退居幕后,让我们每个同学成为活动的主角,大家说好不好?首先有请主持人上场。
2、看一看:
汉字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多少?各种字体大约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
从这演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以上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七种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汉字字形的总变化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的出现,都改变着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特点;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
不知是别着喇叭的哑巴打了提着獭犸的喇嘛一喇叭;
还是提着獭犸的喇嘛打了别着喇叭的哑巴一獭犸。
喇嘛回家炖獭犸,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
出示准备好的绕口令,让学生自由练读,再比一比。
四、教师总结活动情况,评出最佳能手。
同学们可真厉害,收集了那么多有趣的汉字现象,从中,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吧,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汉字具有如此的魅力呢?下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汉字的起源》,一起追溯汉字悠久的历史渊源吧!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学习效果与检测
第一课时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和许多其他国家的文字相比,汉字无论是在字形上还是在读音上都别具一格.看,老师就在黑板上写了几种不同的文字[在黑板上写下“好”、“Good”、“良いです”(日语)“ 좋은”(韩语) ],其实它们表示的是同一个意思,看了之后你发现汉字与其他国家的文字有哪些不同吗?
组长:我们给大家带来了几首谐音的古诗,首先考考大家,看看大家能不能填出古诗中的空白。
学生填一填,大家读一读。组长介绍诗中的谐音。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下多背几首古诗,做宣传中华文化的小使者。
[增加:教师也要准备一两句,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书法对联里的谐音
组长出示他们的作品,师生共同赏析。
活动时间:月日
活动地点:
活动内容:
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 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分工:
组长:
搜集资料:
编辑:
抄写:
插图:
日期:月日
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可以选择丰富多样的汇报形式,如竞猜、讲故事、朗诵、展览、小品、相声等。
(1)组合法
(2)象形法
(3)意会法
(4)综合法
书上谜语谜底分别是
日 田 立 也 休 斗 默
谜语:
1、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如果没它传不开。(书)
2、头上草帽戴,帽下有人在。短刀握在手,但却人人爱。”
(花)
3、一对姐妹花,身穿红褂褂,各把门一端,净说吉祥话。(对联)
4、曹操的“门内添活字”故事。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今天《有趣的汉字》展示活动的主持人***,同学们知道今天展示活动的主题是什么吗?(有趣的汉字)对,说起汉字,它可真得有趣的很,不信你来试试我们的《字谜大竞猜活动》。下面有请第一组同学为我们展示──猜字谜。
1、热身练习。(让学生按前面学习的方法猜几条字谜)
2、我们给大家准备了许多字谜,请同学们上来猜一猜吧!
1.学生初步欣赏这几幅作品并作出评价。
2.讲讲欣赏书法的一些方法:
(1)整体感知,如气势、神采、章法等。
(2)细微观察,如用笔、用墨,字的点画、结构、线条等。
3.学生再次欣赏作品,作评价。
4.教师介绍四大书体:王羲之的王体、柳公权的柳体、欧阳询的欧体、颜真卿的颜体。
1.读读50页的“阅读材料”4,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四、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 二 课 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前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也一定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你们有收获吗?(生自由回答)下面就让我们起去领悟汉字的神奇吧。首先,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字谜的魅力吧!
其实,除了上述的四种有趣的现象外,还有很多,绕口令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字游戏。下面请大家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读得快。
5、绕口令里的谐音
喇嘛与哑巴
打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了个喇叭;
打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了个獭犸。
提着獭犸的喇嘛要拿獭犸换别着喇叭的哑巴的喇叭;
别着喇叭的哑巴不愿拿喇叭换提着獭犸的喇嘛的獭犸。
[增加:老师也准备一些,如:“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两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牲怎能出蹄?”
老师讲个小故事。指导两个学生来表演。
(小品表演)大意:过年了,一个卖豆芽的老汉请苏东坡为自己写一幅对联,苏东坡写下: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横批:长长长长
[改:不演小品,老师直接讲故事并出示对联。]
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 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佃第二年的田。 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佃田 的事,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地说:“此田不予张三种。” 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地主见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 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呵!” 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刻这句话是‘见 机(鸡)而作’。”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提示: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对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P43页。
2、学生自由读P43上面一段话。
3、学生汇报从这段话中知道的要求。
4、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的要求。
5、学生自由分组
6.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师:汉字的确是很独特的文字,让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去了解它吧!你们一定会发现,它也是很有趣、很神奇的文字!
2.打开书P42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3.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书上的介绍,这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的了解汉字?好,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第一小组的各个小分队将自己收集或者编写的字谜用纸条粘贴出来,各位同学自由竞猜,到管理员处核对答案,猜中的即可取下写有字谜的纸条。以猜中字谜较多的小组为胜。
(为防止学生准备的字谜不够,老师也应该准备一些字谜。)
[增加:3、分小组进行字谜竞猜(猜对得10分,猜错扣5分)。]
四、教师总结活动情况,评出优胜小组
三、小结
这节课通过阅读课内材料,交流展示同学们课外搜集的资料,我们对汉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加深了对汉字的感情。课后,一定要关注汉字的正确使用,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第五课时
老师:同学们,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种特殊艺术的载体,从古至今,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书法作品吧。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金文又叫钟鼎文,盛行于西周;大篆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的一种文字,小篆是秦代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统一字体;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产生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楷书和草书、行书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2.引导:国家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
四、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说说该如何写研究报告。
2.研究报告可分为以下部分: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研究结论。
3.课后写一篇关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字谜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语文游戏,这种活动不仅让我们感到汉字非常有趣,还可以让我们在游戏中领会到汉字的深刻含义。汉字是有趣的文字,除了字谜,还有很多有趣的汉字现象,下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第二小组的《谐音俱乐部》,看看这里的有趣味知多少。
第3课时有趣的谐音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导:在汉字中有许多字和词语发音相同,可是写法和意思却大不样。聪明的人们利用汉字的谐音,编写了许多生动、俏皮的歇后语。你能猜出课文中歇后语的后半句吗?
下联; 梨(离)儿腹内酸。
横批:别有滋味
因荷而得藕(偶),有杏不须梅(媒) 横评:自由恋爱
这幅对联一共用了十八个“长”字,它的正确读法应该是:
Chang Zhang Chang Zhang Chang Chang Zhang ,Zhang Chang Zhang Chang Zhang Zhang Chang .
课 题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课 型
新授
课 时
5课时
教材分析
通过学生猜字谜,搜集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资料,了解字形演变为形声字及过程等活动,感悟汉字的有趣.
学情分析
学生对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不够了解,因此,在学习《汉字真有趣时》时要引导学生加深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二、自主学习,感受谐音的妙趣
1、学生猜歇后语的后半句。(要求学生盖上书本)
2、公布歇后语答案:学生读阅读材料,自主思考。
3、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答案中谐音字的妙处。
小结:利用谐音的文字现象还很多,而且你同样会发现乐趣无穷。不信,我们来欣赏《谐音俱乐部》的同学们的精彩表演吧。
三、谐音俱乐部
1.古诗里的谐音
请同学读出正确的读音,并说出其中的意思。
小结:怎么样,谐音俱乐部的同学表演得不错吧!精彩的还在后头呢!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有趣的歇后语》
3、歇后语里谐音
第2小组的同学展现活动成果。(教师要做适当的指导,可以引导学生采取相声的形式展示,效果会更好;还应注意学生收集的信息的健康性,避免把低俗的信息向全班同学介绍。)
第四课时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导: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呢!只要我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集,相信大家一定会了解到更多的历史。那么,在汉字几千年的历史中,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去了解呢?
同学们,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汉字走过了一条有趣的发展道路。
二、说一说:
1、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听我来介绍(展示相关资料)。
导:听完了有趣的歇后语,再让我们开怀大笑如何。下面请听《笑话》。
4.笑话里的谐音
组长:我们这组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有关谐音的小笑话
(可以讲笑话,也可以演小品)[增加:注意先对学生的笑话进行筛选,防止不健康的笑话讲出来了。老师还在补充爱国志士写对联骂汪精卫的小笑话。]
导:笑话可真有意思,你看,我们的汉字就是这么神奇,所以你平常在使用时可要当心了,不然你也会闹笑话的。其见鸡而作
横批:Chang Zhang Zhang Chang.
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阅读语文书49页的资料:甲骨文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