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狼牙山五壮士(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会用形近字组词并能正确填成成语。

2、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击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3、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有详有略的写法。

4、能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

5、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击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有详有略的。

教具准备:
PPT、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分层目标:
A档:完全理解词语的意思,口型到位。

B档:基本理解词语的意思,口型到位。

C档:在老师、同学的引导、提示下,能基本理解词语的意思,口型到位。

D档:能参与到课堂中。

教学重点:
随句理解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
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疑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头脑中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壮士”?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狼牙山,走近五位英勇的壮士。

(补充板书:狼牙山五壮士)
二、新授:
(一)感知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快速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在句中体会词语的意思。

【评析:重视课文的整体感知,奠定了理解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日寇: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在抗战期间,中国民众对日本侵略者的一种气愤的说法。

◆晋察冀: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

晋察冀根据地结合地图理解词义
晋:山西冀:河北察:指察哈尔省,是民国时期设的一个省,省会为张北(今张家口市)。

建国后一部分划归内蒙古,一部分划给河北。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

它位于华北的北部,包括当时热河、察哈尔省的全部、河北省大部、山西省东北部、绥远省东部和辽宁省西部广大地区,处于华北抗战最前沿的重要位置,曾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
◆奉命: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

遵照命令。

◆龙王庙: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

龙王庙结合图片理解词义。

龙王庙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挂甲峪村。

被称为中国桃乡的大华山可谓三月花开,漫山遍野,云蒸霞蔚。

挂甲峪满山蓊蓊郁郁,绿意盎然,实是欲界之仙都。

沿着崎岖的山路蜿蜒而上,就可以看到屋宇崇高,辉煌雄伟的龙王庙。

龙王庙建于隋唐时期。

◆满腔怒火: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

满腔:充满心中;怒火:形容极大的愤怒。

心里充满着极大的愤怒。

◆壮烈豪迈: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

形容雄壮勇敢,有气节,有气魄。

◆坚强不屈: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

坚定,不向恶势力屈服.。

(二)学习自己不懂得词语。

1、聋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得词语。

2、聋生上台写出自己不懂的词语。

师预设不懂得词语:
大举进犯:率大军大规模地侵犯。

掩护:对地采取警戒、牵制等手段,保障部队或人员行动的安全。

抡:动作演示。

崎岖:山路不平。

悬崖绝壁:高而陡的山崖。

斩钉截铁:说话有力,行动坚决。

热血沸腾:比喻战士们的情绪高涨。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挺立。

常比喻坚定不可动遥。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

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惊天动地: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概豪迈,可以压倒山河。

(三)读一读,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寇()毫()撒()枪()晋()
冠()豪()撤()抢()普()三、巩固:
再读词语卡片。

进一步理解几个重点词语的意思(看意思说词语)
四、布置作业:
生字3行、词语5遍
完成课后练习4、5
备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五壮士接受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的任务,诱敌上山的经过及把敌人引上绝路的原因。

2、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中五壮士诱敌上山的经过及把敌人引上绝路的原因。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课文,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五位壮士是谁?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问题。

2、师讲评总结:(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

狼牙山。

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两位小战士。

)二、新授:
(一)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五壮士接受了什么任务。

1、指名朗读
2、讨论五壮士接受了什么任务?
3、师讲评总结:(五壮士接受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的任务。


4、这次的任务怎么样?(说明完成掩护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二)读第二自然段,理解五壮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经过。

1、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段,思考五壮士是怎样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


2、五壮士各是怎样痛击敌人的?突出了五壮士怎样的形象?(班长马宝玉:沉着;副班长葛振林:勇猛;宋学义:老练;两位小战士:稚嫩。

表现了五壮士的机智和英勇善战,突出了五壮士的威武豪壮的形象。


3、“横七竖八”说明什么?(形容敌军伤亡惨重。


(三)阅读第三段,弄清五壮士把敌人引上绝路的原因?
1、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讨论:五壮士完成任务后往什么地方转移?为什么要往那儿转移?(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转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


2、从中体现了五壮士怎么样的形象?
3、“斩钉截铁”什么意思?班长为什么斩钉截铁地说,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表现了五壮士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革命的利益,为了歼灭敌人,勇于献身的崇高革命精神。


三、巩固:
1、五壮士接受了什么任务?
2、五壮士是怎样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
3、五壮士完成任务后往什么地方转移?为什么要往那儿转移?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第1(1)(2)(3)题,第三题(1)。

五、
【板书设计】
接受任务
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班长马宝玉:沉着
副班长葛振林:勇猛表现了五壮士的机智和英勇善战,
宋学义:老练突出了五壮士的威武豪壮的形象。

两位小战士:稚嫩
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表现了五壮士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革命的利
益,为了歼灭敌人,勇于献身的崇高革命精神。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五壮士接受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的任务,诱敌上山的经过及把敌人引上绝路的原因。

2、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中五壮士诱敌上山的经过及把敌人引上绝路的原因。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检查掌握情况。

1、五壮士接受了什么任务?
2、五壮士是怎样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
3、五壮士完成任务后往什么地方转移?为什么要往那儿转移?
二、新授:
(一)阅读第四、五段,理解五壮士是怎样英勇歼敌的?
1、学生轻声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2、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在峰顶歼敌是从几方面来写的?
3、从哪些词语看出敌人的惨败?
(二)阅读六至九自然段,理解五壮士是怎么样英勇跳崖的?
1、讨论回答:说说“屹立“的意思。

五壮士为什么“露出胜利的喜悦”?
2、划出他们跳崖时的动作。

从他们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毫不犹豫,个人生死完全抛到了九霄云外。

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叹服。


3、哪些词语表现了五壮士的英勇悲壮?
4、为什么说“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五壮士是中国人民的代表,歌颂了五壮士在保卫祖国的伟大斗争中,英勇战斗,坚强不屈的崇高品质和英雄主义精神。


三、小结:
1、五壮士是怎样英勇歼敌的?
2、五壮士是怎么样英勇跳崖的?
四、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1(4)、3(2)
【板书设计】
接受任务
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13、狼牙山五壮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跳下悬崖
反思:总体来说,还是一个“累”字来形容我的上课感受。

前面两个课时是徒弟上的,虽然我抽空给学生再次讲过,但是还是感觉没有一个人上课上的顺,这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第四、五部分,学生感觉也是云里雾里的。

(2013-11-26)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并写出各段的大意。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安排主要内容的写作方法。

分层目标:
A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给课文分段,并写出各段的大意。

B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基本能给课文分段,并写出各段的大意。

C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尝试给课文分段。

D档:在老师、同学的引导、提示下,能参与到课堂中。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并写出各段的大意。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安排主要内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检查掌握情况。

1、五壮士接受了什么任务?
2、五壮士是怎样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
3、五壮士完成任务后往什么地方转移?为什么要往那儿转移?
4、五壮士是怎样英勇歼敌的?
5、五壮士是怎么样英勇跳崖的?
二、学习新知,给课文分段。

(一)快速读课文,尝试分段。

1、出示提示,快速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分段。

2、小组讨论,如何分段。

3、代表发言结果。

4、师生讲评,师总结。

(二)读文本,归纳段意。

1、读第一段内容,归纳段意。

①齐读内容,思考。

②归纳段意,小组讨论。

③代表发言,师讲评。

2、读第二段内容,归纳段意。

①齐读内容,思考。

②代表发言,师讲评。

3、读第三段内容,归纳段意。

①齐读内容,思考。

②代表发言,师讲评。

4、读第四段内容,归纳段意。

①齐读内容,思考。

②代表发言,师讲评。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根据段意,分清课文的主次。

①师:现在,同学们来思考一下,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
②学生思考回答。

③师总结。

(第二、三、四段写得比较详细) 1、概括课文内容。

①师:现在,同学们来思考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②学生思考回答。

③师总结。

(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某部队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
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诱敌上山,勇猛歼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自己英
勇跳崖的故事,)
2、赞扬了五壮士怎样的精神?
①学生思考回答。

②师总结。

(歌颂了五壮士在保卫祖国的伟大斗争中,英勇战斗,坚强不屈的崇高品质和英雄主义精神。


(四)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学生思考回答
3、教师总结,讲评(回忆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中心思想: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某部队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诱敌上山,勇猛歼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自己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他们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


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课一练
【板书设计】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接受任务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13、狼牙山五壮士第三段(第三自然段)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段(第四、五自然段)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第五段(第六至第九自然段)跳下悬崖
中心思想: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某部队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诱敌上山,勇猛歼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自己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他们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

反思:这节课和以往的分段有所不同,这次的主要是根据提纲分段,学生基本上会分,分好后我又引导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再说说哪几段写得比较详细。

单看文字,都差不多,所以我就教学生第二、三、四段是具体写了五壮士和敌人对抗的经过,
这样一说,学生基本上能明白了。

(2013-11-26)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课后练习
1、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五壮士接受了什么任务?
(2)五壮士是怎样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
(3)五壮士完成任务后往什么地方转移?为什么要往那儿转移?
(4)五壮士是怎样英勇歼敌的?
(5)五壮士是怎么样英勇跳崖的?
教学过程:
①审题。

读题目,理清题意。

②学生回答,要求AB档能不借助文本,说出答案。

C、D档能在文本中找出答案。

③鼓励学生上台写出答案。

④读答案。

2、按照下面的提纲给课文分段,再说说哪几段写得比较详细。

(1)接受任务
(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3)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4)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5)跳下悬崖
教学过程:
①审题。

读题目,理清题意。

②学生回答,要求AB档能不借助文本,说出答案。

C、D档能在文本中找出答案。

③鼓励学生上台写出答案。

④读答案。

3、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斩钉截铁”
什么意思?班长为什么斩钉截铁地说?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
(2)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屹立”是什么意思?五
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教学过程:
①审题。

读题目,理清题意。

②学生回答。

③鼓励学生上台写出答案。

④读答案。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斩钉截铁”
什么意思?班长为什么斩钉截铁地说?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
答:“斩钉截铁”是指说话有力,行动坚决。

因为班长觉得为革命献身是非常光荣的事情。

表现了他视死如归英雄气概。

表现了五壮士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革命的利益,为了歼灭敌人,勇于献身的崇高革命精神。

(2)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屹立”是什么意思?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答:“屹立”是指像山峰一样高耸挺立。

常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因为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已经安全转移,五壮士已经成功完成了掩护任务,脸上充满了胜利者的自豪和对失败者的轻蔑之情。

4、读一读,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寇(日寇)豪(豪迈)撤(撤退)抢(抢东西)晋(晋察冀)
冠(冠军)毫(毫不犹豫)撒(撒网)枪(手枪)普(普通)
教学过程:
①审题。

读题目,理清题意。

②组词。

③齐读
5、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填入的字。

居高()下坚强不()气()山河
斩钉()铁全神贯()()首挺胸
教学过程:
①审题。

读题目,理清题意。

②说说成语的意思。

③学生做题,师巡视指导。

④齐读
居高(临)下面对坚强不(屈)屈服气(壮)山河使壮丽
斩钉(截)铁弄断全神贯(注)集中(昂)首挺胸抬起
6、读读写写。

日寇仇恨悬崖晋察冀居高临下掩护沸腾豪迈
龙王庙满腔怒火坚强不息气壮山河
教学过程:
①审题。

读题目,理清题意。

②说说词语的意思。

③齐读
布置作业:
1、语文一课一练。

2、日记一则
反思: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容量比较大,也比较难,很多题目学生还需老师的归纳与总结。

(2013-1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