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固定源测量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技术
1前言
2污染源测量的依据
2.1固定污染源监测中常用以下标准作测量的依据:.
2.2上述标准简单介诏:
3 测量中的计算公式
3.1计祘公式的符号意义
3.2常用计算公式
3.3计算实例
4.仪器及设备
4.1.预测流速法(手动)类仪器
4.2.自动平行测速法类仪器
4.3气态污染物采样装置
5采样孔和采样点位
5.1孔接头
5.2采样平台设置要求
5.3开孔位置和点位
5.4气态污染物开孔和点位
6测量
6.1 踏勘
6.2仪器及设备(自动平行测速法仪器)
6.3采样测量
7仪器校正
7.1浓度校正
7.2大气压校正
7.3温度校正
7.4压力校正
7.5流量校正
8测量数据的核算
8.1燃烧废气核算
8.2生产过程中产生和废气核算
附录
附录1: 燃烧产生的废气。
废水。
废渣
附录2: 燃烧产生的污染物
附录3:液体燃料产生的烟气量(Nm³/kg)
附录4: 气体燃料产生的烟气量(N.m³/m³)
1前言
固定污染源是指燃煤、燃油、燃气锅炉和工业炉窑以及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通过排气筒向空气中排放的污染源。
固定污柒源监测是污染源排放监测、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污柒源防治设施治理效果监测、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验证监测、清洁工艺及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性监测等必须的监测工作。
污染源监测的成功否,关键在玌场的采样测量工作。
下面讲的是固定污染源现场采样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2污染源测量的依据
2.1固定污染源监测中常用以下标准作测量的依据:.
①GB/T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
方法>>
②HJ/T373-2007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③HJ/T397-200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④GB5468-91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⑤HJ/T69-2001 <<燃煤锅炉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核定技术方法-物料
衡算法>>
2.2上述标准简单介诏:
2.2.1 GB5468-91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规定了:
①新锅炉安装后,锅炉出口原始烟尘浓度,烟尘排放浓度的验收测试,
应在设计出力下进行.
②在用锅炉烟尘排放浓度测试时.必须在锅炉设计出力70%以上的情
况下进行.并按运行三年内和运行三年以上两种情况下;将不同出力下
实测的烟尘排放浓度与表中所列出力影响系数k相乘作为该锅炉额定
出力情况下的烟尘排放浓度.
③对于手烧炉应在不低于两个加煤周期的时向内测定.
2.2.2. GB/T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
法>>规范了:
①祥细表述了烟道.烟卤及排气筒等固定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方法
和气态污染物的采集方法.
②标准适用范围为:适用于各种锅炉,工业炉窑及其它固定源排气中的
颗粒物测定和气态污染物的采样的要求.
③还规定了: 测定中计算方法,公式.
采样工况
采样位置.采样孔.采样平台.采样点位要求.
规定了排气参数测定.
规定采样仪器设备要求.
采样仪器的校淮要求.
等等
2.2.3 HJ/T373-2007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规
定了:
①标准适用范围:适用于废气.废水.固定源污染物的环境监测工作.
②规定了手工监测和比对监测过程中样品采集和测定中的质量保证和
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
③规定了工况核查的要求.
④规定了样品采集中监测项目,采集频次要求,
⑤规定了采积断面及位置的要求.
⑥规定规定了采样器具的要求.
⑦规定了采集保存运输记录的要求
⑧规定了室验室的基础条件.分析中的质量控制的要求
⑨规定了标准样品;化学试剂与试液的要求
⑩规定了监测报告的要求
2.2.4 HJ/T397-200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中规定了:
1标准适用范围:
①只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污染物排放监测.
②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
③污染防治设施治理效果监测.
④烟气連续排放监测系统验证监测清.
⑤清洁生产工艺及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性监测等
2标准规定了:
①在烟道.烟囱及排气筒等固定源排放废气中的颗粒物监测方法.
②对固定源废气监测的准备.
③废气排放参数测定.
④颗粒物采样与测定方法.
⑤监测的质量保证等
⑥对监测结果的表示及计算.
⑦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2.2.5 HJ/T69-2001 <<燃煤锅炉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核定技术方法-物
料衡算法>>规定了:
1 适用范围 :
是在GWPB3-1999<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单台容量≤
14MW(20t/h)的各种用途的燃煤锅炉的烟尘.SO2排放总量的污染管
理.
2规范了:
①燃煤锅煤耗量核定系数计算方法.
②煤耗量核定计量方法.
③烟尘和SO2排污系数及排放总量的计算方法
3 测量中的计算公式
3.1计祘公式的符号意义
①压力符号: B a大气压(pa) P全压(pa) P d 动压(pa) P S 静压(pa)
P bv湿球温下的饱和水蒸压(pa) P b湿球负压(pa)
P r仪器上的负压(pa) P fv温度t时的饱和水蒸气压(pa)
②温度: t s排气温度(ºC ) t r 仪器上的上温度(ºC ) t H干球温度
(ºC )
t D湿球温度(ºC)t: 环境温度(ºC)
③系数和参数: K p皮托菅系数(0.84 ) γ气体密度 F 截面积(m2)
d 采样嘴直径(mm)
X sw含水量(% )
Q r预测采气流量( L/分)
V S流速(m/s )
Q N.D排气标干流量(m3/h) V:针筒容积(毫升) ④101.325pa下空气饱和时水蒸气压力(P bv)和含湿量表
3.2常用计算公式
①全压动压静压相互转换计算t h t d
P S=P-K p2. P d
②含水量计算
X sw=
③流速及排气密度计算
V S=1.414k P
γ=1.34
④采样嘴直径计算
d=
⑤等速采气流量计算
Q r=0.00254d2(1-X sw)
⑥排气标、干流量计算
Q n.d=3600FV S(I-X SW)
⑦气态污染物采样体积计算
A转子流量计的采样体积计算
转子流量计前有干燥器时:
V nd=0.27Q r n(M≌29.12)
被测气干气分子量近似于空气(转子流量计前有双氧水
处理和干燥器)时:
V nd=0.05Q r n
B注射器采样体积计算
V nd=V.
3.3计算实例
1测量的原始数据:
①0.4m直径的园型排气筒(0.126m2);选两个等面积环;开一个孔4个测点;
②含水量测的参数:湿球温度=45ºC;干球温度=60ºC;湿球上的负压
=-1000pa;
③测点的动压、全压:
④排气筒内温度=90ºC; 环境温度=30ºC;
⑤仪器温度=30ºC;仪器负压=-1500pa;大气压96000 pa
2计算及计算结果
①含水量计算
X sw=
==0.0906 ②静压计算:(只计标了1个点位)
P S=P-K p2. P d=-541-0.842*51=-577
③流速及排气密度计算:(只计标了1个点位)
V S=1.414k P=1.4140.84
=8.707
γ=1.34
=1.34=0.949
④采样嘴直径计算
d=
=
=8
⑤等速采气流量计算:(只计标了1个点位)
Q r=0.00254d2(1-X sw)
=0.0025482(1-0.0906)
=20
⑥排气标、干流量计算:(只计标了1个点位)
Q n.d=3600FV S(I-X SW)
=36000.1268.707(I-0.0906)
=2544
计算结果
①含水量=9.06%
②采样嘴直径=8
③静压/流速/标干流量/等速转子流量记录
4.仪器及设备
目前颗物和排气参数测量仪器常用仪器有两类:自动平行测速法类仪器和预测流速法(手动)类仪器。
气态污染物采样常用大气采样器或类似于大气采样改进的仪器。
4.1.预测流速法(手动)类仪器
4.1.1原理、组成如下面各图
1测烟温原理
一般由热电偶、数字温度计组成。
原理图如下图
2 静压/全压测量原理
一般由皮托管、数字微压计或者其它微压计组成。
全压测迎向气流的管压力。
静压测背向气流管的压力。
动压测两管压力差。
结构示意图
如下图:
3含湿量测量原理
一般由加热采气管、干湿球装置、控制抽气流量(多控制20升/分)装置组成。
测量示意图如下图
4 颗粒物采样原理
一般由采样枪、采样嘴、滤筒、可控流量和采样时间的装置组成。
原理、组成示意图如下图:
4.2.自动平行测速法类仪器
采样枪是由采样枪、热电偶、皮托管、采样嘴组成一体。
仪器包含有各种传感器、抽气泵、打印机、显示器、单片或单板计算机。
气体净化装置由双氧水瓶(装3%的双氧水)、干燥瓶(装变色硅胶颗粒)组成。
4.2.1原理图
4.3气态污染物采样装置
1吸收瓶采样原理
2空瓶采样原理
1-加热采样管; 2-三通阀; 3-真空压力表; 4-过滤器; 5-真空瓶; 6-洗涤瓶; 7-抽气泵
3针筒采样原理
1-加热采样管; 2-过滤器; 3-注射器; 4-洗涤瓶;
5-抽气泵
5采样孔和采样点位
采样孔的开孔位置和点位设置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了采样、测量的数据是否反映真实的排污状况。
5.1孔接头
孔接头对采样安全,采样测量质量影响较大。
通常孔接头常采用下面几种结构:
a)带有盖板的采样孔b)带有管堵的采样孔c)带有管帽的采样孔
几种封闭形式的采样孔(单位:为毫米)
d) 带有闸板阀的密封采样孔
5.2采样平台设置要求:
采样平台应有足够的工作面积使采样人员安全,方便地操作。
平台面积应不小于1.5m2,并设有1.1m 高的护栏和不低于10cm 的脚部挡板。
采样孔距平台面积约为1.2m~1.3M。
采样平台的承重应不小于200kg/m2
5.3开孔位置和点位
为了获得真实、有代表性的测量、采样。
孔位设置和点位设置是非常重要地。
测量点位的设置,原则上测点总数不超过20个点位。
平卧管道上,垂直于地面的开孔,点位设置时应扣出积水,积尘厚度.
如何设置:下面按完全符合标淮要求和不符合标准求来讲。
5.3.1符合标准要求的孔位和点位排气管道
5.3.1.1开孔位置必须符合下面要求:
①采样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
②采样孔应避开排气管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
③采样孔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6 倍直径,和距
上述方向不小于 3 倍直径处。
矩形管道应采用当量直径。
(当量直径D=2AB/(A+B),B 为边长)。
④管道内压力最好微正压
⑤气流速度最好在5m/s 以上。
5.3.1.2园形标准排气道点位位置
园形排气筒的测点是在排气筒断面上分成一定数量的等面同心环。
圆形断面的测定点
测点设在等面积环中心线与直径相交的点上
园型排气筒的环数,点位尺寸按”园形排气筒环数.测点表”选定和用“测点到排气筒内壁距离系数表”的系数计算。
点位到孔入口壁的尺寸=直径×相应点位的系数
注意:①在直往径小于0.3m,流速分布均匀的小排气筒可以中心
为测点
②当计祘的测点距壁的距离小于25mm时,取25mm
园形排气筒环数.测点表
测点到排气筒内壁距离系数表
例子:
已知: 排气筒径=0.4m
查表1表2得: 选等面积环1个.
结果:测点为2.
距孔口壁: 0.4×0.146.
0.4×0.854
5.3.1.3矩(方)形排气筒
测点位置是将矩形排气筒断面分成一定数量的等面积小块。
小块的中心
为测点。
方形断面的测定点大尺寸方形断面的测定点
小块数一般按下表规定的断面选定。
注意:断面积小于0.1m2.流速分布均匀.开孔符合要求时.可取断面中心为测点.
开孔流速不均匀的,应增加采样孔数和点位.
矩(方)形断面小块数和测点原则上不超过20小块
5.3.2 不能满足标准的开孔和点位排气筒。
在日常监测中,开孔位置符合标准要求的非常稀少。
所以我们可选择比较适宜的管段开采样孔。
点位必须加密.并要在互相垂两个位置开孔。
尽量不要横卧管道的上方开孔,因采样时易受积水,积尘的影响.
5.3.2.1园形排气道
①转弯上/下游<1.5倍直径处上的孔:
点位必须加密并要在设互相垂两个位置开孔设点位。
②圆形烟道弯头前/后外开孔:
测孔应开在弯管同一平面上如图,孔离转弯处越远越好,离
气流来的的弯道也是越远越好。
测点应加密。
最好还要在垂
直方向开孔并测量流速,最后根据流速分布确定数据是否可用
③只能在弯道上开孔:
测孔应开在弯管同一平面上如图,测点应加密。
垂直方向
不能开孔。
在正压下测量为好
④在短管道上开孔:
在相互垂直方向各开一个孔。
点位应加密
⑤特大直径只能在排口开孔:
应在四个方向开孔或园周匀布开孔。
每孔测点必布到园
心为止。
5.3.2矩形(方形)排气道
一般在排气道侧边开孔.尽量不要横卧管道的上方开孔,因采样时易受积水,积尘的影响.
①风机出口就是排放口
开孔应在和风机转轴垂直方向上开,最少应对称开两个孔或双数孔。
不能和轴同向开孔。
每孔的测点最少也要两点或加密设点位(点位应双数)。
②特大方型(矩形)排气管:
最好两侧开孔.
测点过多时,可减少一些孔.但应对称减少孔
a有些孔无法打开或因管道内的支承影响测量时.
可对当时工况进行核算,在选择能代表此工况的孔测量采样.
b生产负荷很小时:
应先测速度场的分布后选点测量
5.4气态污染物开孔和点位
由于混合比较均匀,其采样位置可不受上述规定限制,但应避开涡流区。
6测量
6.1 踏勘
6.1.1了解生产工艺
①了解工艺流程、什么工序产生污柒物、什么污染物。
③了解污染物对地下水、环境空气的形响情况。
④污染工序采取了什么措施防治污染。
6.1.2了解治理设施情况
①治理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名、有无生产许可证合格证。
②治理设备工作原理、治理能力、有无安全保护措施。
③了解治理设备的设计处理能力、当前的处理能力(负荷)。
6.1.3了解生产工况
①了解生产什么产品、设计生产能力、当前的生产能力。
②了解生产的工作状态:是稳定连续生产还是间断无规律生产,间断生
产的生产周期。
③了解当前生产负荷、生产负荷用什么方式衡量。
④了解检测平台环境是否符安全测量的要求,检测孔是否符合要求。
6.2仪器及设备(自动平行测速法仪器)
6.2.1采样枪/采气探头
①采样枪长度要适合被测排气筒内腔尺寸和采样环境场地的大小。
采
枪要与仪相配套,应有配套的一系列采样嘴
②采气探头要有加热除湿的功能。
探头长度最好能达到排气筒中心位置
6.2.2颗粒物及排气参数测量仪器
自动平行测法仪器、仪器应附有干燥筒、双氧水筒、打印机、含水量
测量探头、热电偶、信号连接线、连接导管最好用硅胶菅。
6.2.3气态污染物测量
常采用电化学法测氧和污染物的仪器或采用红外法污染物测量仪器。
要用加热/除湿处理样气。
现场气态污染测量时,标气浓度要用与污柒物浓度相近的标气。
要注意标气应是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浓度,否则应进行换算。
6.2.4气态污染物采集
应有流量控制、定时功能,有仪器负压、温度测量的采气仪器。
还要有干燥瓶/缓冲瓶、加热/除湿采气枪
6.2.4附杘设备
应有:空盒气压计、滤筒、样品吸附管/采样瓶、摄子、电源挿座、能编程的计祘器、卷尺、个人防护设备、吊装长绳。
6.3采样测量
6.3.1准备测量
1把仪器设备运送或吊到工作平台上,捡查工作平台能否瞒足测量求。
把
多工位电源的电缆与当地电源接通。
2仪器操作人:安装仪器,接通仪器电源。
向当事人了解当时的工况和它
有关问题。
准备好滤筒。
设置仪器大气压,排气筒尺寸,查看各点位
尺寸
3控采样枪的人:测量排气筒尺寸。
清理采样测量孔。
把采样枪和仪器相
联。
与仪器操作的人按仪器选择的点位尺寸在采样枪上作好点位记号。
装好滤筒
6.3.2采样和参数测量
6.3.2.1使用自动平行测速法采样仪器时:
1检查仪器设置:大气压、排气筒尺寸、点位、每点采样时间、
2测含水量:在湿球温度稍稳时读数
3选采样嘴:按仪器提示进行或按要求的采样流量计算采样嘴。
4安装采样嘴、滤筒: 输入采样嘴的直径、滤筒编号。
5采样及参数测量:
设置点位、采样时间:每点原则上要采3分以上或总采气
量大于1个立方。
采样枪进入时。
采样口应背朝气流方向,到点位时才对着气流
或者启动采样仪时进入(大负压时)。
一般采3个滤筒3组参数。
6.3.2.2手动采样测量
1用微压计/皮托管、电子温度计测各点位的动压、全压、排气温度。
最少测6个数
2用干/湿球温度含湿量测量装置测量:干/湿球上的温度、湿球上的负
压。
计算含水量。
3计算采样嘴直径。
按平均流速人计算。
4计算各点的采气流量。
5安装采样嘴、滤筒、记录滤筒号。
6采样:在每个点位按计祘的采气流量调好转子流量。
每个点位最少采
3分以上或总采气量超过一立方以上。
一般采3个滤筒。
6.3.2.3气态污染现场采样/测量
6.3.2.3.1现场仪器测气态污物
仪器常用电化法式或红外法两娄
要有测量仪器、加热除湿设备、标气。
1预热仪器、加热除湿设备。
2标定:用接近污染浓度的标气校准或比对仪器。
要注意标气应是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浓度,否则应进行换算。
3测量:采气管应尽量插到排气管中心处。
待仪器显示数字稳定后读取数据。
6.3.2.3.2气态污染物采样
常用样品吸收瓶、吸附管、或针筒、真空瓶采集气态污柒物
1吸收瓶、吸附管采样。
①采样示意图如下图
吸收瓶、吸收管常串连安装。
②采样前应空抽废气5分钟左右。
③废气负较大时。
为了防倒吸。
应开启采样仪器挿入加热采样
枪或接入采样瓶/吸附管。
取样时应拔出加热采样枪或断开吸收
瓶/吸附管连接。
才关采样仪器取样品。
④吸收瓶应两个或三个串联采样。
若最后一瓶采集量应少于总采
集量10%以下数据才合格。
2针筒采样
①采样示意图如下图
采样前应空抽废气5分钟左右
打开三通阀采样抽气
关三通阀或用手夹死连接管后取下针筒。
密封保存。
3真空瓶采样
①采样示意图如下图(负压太大的不适合)
采样前应空抽废气5分钟左右。
打开三通阀采样吸气。
关闭三通阀后取真空瓶
7仪器校正
7.1浓度校正
1现场测量气态污染物时,”规范”明确规定要用标气量值与仪器測量值比对,并且误差应在满量程的±5%内。
2要注意标气瓶上的浓度单位。
单位若是mg/m3时,若温度标的20时,
应将标出的浓度修正到0时的值。
修正公式如下:
实际值=标签值 1.07326
3标气浓度应尽接近被测废气的浓度
1-滤料; 2-加热采样管; 3-三通阀; 4-除湿器;
5-抽气泵;6-调节阀; 7 分析仪; 8-记录器; 9-标准气
仪器直接测试法采样系统
7.2大气压校正
用经计量检定的空盒大气压表在现场与仪比对。
若有误差,应重新输入空盒气压表上值。
7.3温度校正
可用经计量检定的数字热电偶温度计在现场与仪器比对。
若有误差,应重新输入数字热电偶温度计上值。
7.4压力校正
定期用经计量检定的数字压力校正仪校正仪器。
7.5流量校正
1定期用经计量检定的数字流量校正校正仪器。
2也可以把早期甪于TSP采样器上的40-120升/分转子流量计送计量检
定。
在用转子流计上的40升/分流量检查仪器上的40升/分流量是否
合符要求。
8测量数据的核算
8.1燃烧废气核算
8.1.1燃料耗量核算
8.1 1.1蒸汽锅炉耗煤量(≤20t/h)核算方法:
方法一:标准核算(适合燃气)方法
1符号意义: D s: 给水量(t/h)
K S: 蒸汽炉煤耗量核定系数
D q: 供水流量计流量(t/h)
Q d:煤的低位发热量(千卡)
ν:未饱和水的比容(m3/t)
i”:平均压力下饱和蒸气焓(KJ/kg)
i´:给水平均温度下的给水焓(KJ/kg)
γ: 平均压力下水的气化潜焓(KJ/kg)
S:氯根修正系数(S=给水氯根浓度/锅水氯根浓美)
η:锅炉热效率.(热效率取实测数或选用同类锅炉实测数
据,如不具备实测条件的可按锅炉出厂文件中标明
的锅炉设计效率值向下浮动,浮动百分数如下表)
2计算公式:
给水量D s= (t/h)
煤耗量核定系数: K S=.100 (吨煤/吨蒸发量)
锅炉耗煤量B= D s. K S ( t/h)
方法二:查表核算耗煤量的方法
1计算给水量D s= (t/h)
2煤耗量核定系数K S查”常用锅炉耗煤核定系数表”
3计算耗煤量B= D s. K
S
1000 ( t/h)
常用锅炉耗煤核定系数表(单位=kg/h)
8.1.1.2热水锅炉耗煤量核算方法
方法一:标准核算方法(适合燃气.油)
1符号意义Q:锅炉供热量GJ(109)
K r: 热水炉煤耗量核定系数
G:循环水量kg
Q d: 低位发热量(千卡)
iJ进水热给KJ/kg(进水温度×4.1868)
iC出水热焓KJ/kg(出水温度×4.1868) 2计算公式:
锅炉供热量(GJ ):Q= G(iC-iJ)×103
热水炉煤耗量核定系数:K r =×100
8.1.1.3电厂锅炉
概算方法:
1电厂每度电的标煤耗量约:280-300g标媒/kw电(一般电厂300g)
油耗量约:0.15-0.3kg/度电
2煤耗量核定系数: K S=(kg/kw)
3耗煤量B=发电量(kw)×K S/1000 ( t/h)
8.1.1.4燃油锅炉
1给水量D s= (t/h)
2油耗量核定系数K S查”锅炉耗油量核定系数表”
3锅炉耗油量B= D s. K S1000 ( t/h)
锅炉耗油量核定系数表(kg/吨蒸发量)
8.1.2废气量核算
8.1.2.1工业锅炉
方法一:按燃烧方式计算废气量
1给水量D s= (t/h)
2按燃烧方式锅炉出口温度查”每吨蒸发量产烟气量表”中的
k和过剩系数αK
2根据氧浓度计算过乘系数α=
3计算排气量= D s(m³/h)
每吨蒸发量产烟气量表k (m3/吨蒸发量/h)
方法二:根据燃料低热值查表核算
1知到燃料耗量或计算出燃料耗量B
2按燃料的低热值和烟气氧含量查表
煤(油)计算:产气量= B g1000 (m3/t燃料)
气的计算:产气量= B1000 (m3/km3燃料)
B g:耗煤(油)量(t)
B q: 耗气量(km3)
Q d:煤的低位发热量(千卡/kg)
7000:标热值(大卡/kg)
α=
煤燃烧的产生的烟气系数K 表(标方/kg)
液体燃料产烟气系数K 表(m 3/kg)
8.1.2.2电厂锅炉
经验计算法 1 经验数据:
万千瓦发电量需蒸发太约(31-32)吨过热蒸气/万kw 。
一般30万发电机组烟气氧含量太约在(5-8)%。
气体燃料产烟气系数K
表(m 3/m 3气)
每吨蒸发量约产生烟气1000-1100m3。
2根据总发电量(万kw)计算:
产气量(m³/h)=(1000-1100)×(31-32)×发电量(万KW)。
8.1.3烟尘量核算
8.1.3.1燃煤
方法一:根据尘产污系数计算产尘量
1 尘产污系数计算(kg/t煤)
符号意义:A ar煤的基灰份量%
C fh 烟尘中固定碳含量(%):
(层燃炉约30:抛煤机炉约45:沸腾炉约3)
A fh 烟尘中的灰量占入炉煤总灰量份额:
(层然炉约0.1:抛煤炉约0.25:沸腾炉约0.55) 烟尘产污系数公式计算:
K C=10A ar A fh(kg/t煤)
2 B:耗煤量(t/h):用前面的计算或测出
3 产尘量(W)计算:
产尘量: W= K C B ( kg/h)
方法二: 产尘系数查表计算法
1 按燃烧方式、煤的灰份查:”按灰份、燃烧方式的产污系数K C表”。
2 B:耗煤量(t/h):用前面的计算或测出
3 产尘量(W)计算
产尘量: W= K C B ( kg/h)
按灰份、燃烧方式的产污系数(K C )表:(kg/t 煤)
方法三: 产尘系数查表计算法
1产尘系数k c 按煤的产地和灰份、热值范围查:”不同产地、灰份 的产尘系数k c 表”。
2 B:耗煤量(t/h): 用前面的计算或测出 3产尘量(W)计算:
产尘量: W= K C
B ( kg/h)
不同产地、灰份的产尘系数k c 表:(kg/t 煤)
方法三:产尘系数查表计算法
1产尘浓度C按锅炉炉型查:”不同炉型的经验产尘浓度表1”。
2用前面的计算或测量排气量(m3/h)
3产尘量(W)计算
产尘量: W= C排气量10-6 ( kg/h)
不同炉型的经验产尘浓度(mg/m³)表1:
注: ”自”表示自然引风
1 产尘浓度C按锅炉炉型查:”不同炉型的经验产尘浓度表2”
2 计算或测量排气量(m3/h)
3 产尘量(W)计算
产尘量: W= c排气量10-3 ( kg/h)
不同炉型的经验产尘浓度(g/m³)表2
方法四: (实用所有燃煤锅炉)
1 B :耗煤量(t/h),计算或测出
2 A :灰份(%),为入炉测量值 Dfg :查下面”dfh 表”。
3 产尘量(W)计算:
产尘量: W=1000
A
dfg
B ( kg/吨)
A :灰份%
Dfg :烟尘点占灰份量的百分比
dfh 表
8.1.3.2燃油
1 燃油的产尘系数K C :查”油燃烧的产尘系数K C 表”
2 计算或测量用油量L :(千升/h)或(m 3/h)
3产尘量: W= K C
L ( kg/h)
油燃烧的产尘系数K C 表
8.1.3.3燃气
1 燃气的产尘系数K c:查”燃气的产尘系数K c表”(kg/万m3)
2计算或测量燃气耗量B:(万m3/h)
3产尘量(W)计算
尘产量: W=K c B10-3 ( t/h)
表
燃气的产尘系数K
c
8.1.4 SO2、NO、O2的核算
8.1.4.1 SO2核算
方法一:标准计算方法
1 SO2产污系数K SO2公式计算:
产污系数计算:K SO2=0.2S ar P
S ar:煤的基硫份含量(%)
P:煤中硫的转化率%:(一般取80)
2 SO2产生量:SO2=K SO2×t
方法二:产污系数查”SO2产污系数K SO2”计算方法
1 SO2产污系数K So2:查”不同硫份SO2产污系数K So2表”
2 计算或测量燃料耗量B (t/h)
3 产SO2量(W)计算:
SO2产生量: W=K so2B10-3 ( kg/h)
方法三
1 SO2产污系数K So2查”各种燃料燃烧的产污系数K So2表”
2 计算或测量燃料耗量B:煤/油(t/h)
气态燃料耗量(万m3)
3 产SO2量(W)计算
SO2产生量: W=K SO2B10-3 ( kg/h)
方法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