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在冻土区桩土模型分析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SYS在冻土区桩土模型分析中的应用杨遂正
[摘要]介绍了有限元分析软件中混凝土和冻土的本构关系,说明在八ANSYS中分析桩和冻土的建模、求解及后处理的过程。
对ANSYS模型中的
网格划分的密度进行初步探讨,最后以实例说明ANSYS中后处理模块的应用,为以后做桩与冻土的有限元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ANSYS桩土本构关系
1引言
冻土由冰、未冻水、空气、岩土颗粒组成,为热敏感的正交各向异性
的非线性介质。
冻土结构由两部分组成:颗粒的排列与联结。
冻土的结构
性是影响冻土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
结构中两种组成的共同作用导致冻土
不同的工程性质。
复杂的冻土性质使得冻土区桩土分析变得困难。
目前,
桩土分析一般使用较为成熟的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
该法能充分考虑土体
材料的空间差异性、力学相应的非线性、复杂的几何边界条件等多种因素。
2混凝土及冻土的非线性
非线性分析的目的,就是当进行极限强度设计时,把由于单元刚度变
化所引起的内力重分布考虑进去。
2.1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可以分为线弹性、非线性弹性、弹塑性及其它力学
理论等四类。
研究较多的是非线性弹性和弹塑性本构关系。
弹塑性模型可
以反映变形材料卸载时产生不可恢复的变形即塑性变形,理论基础是塑性
理论,塑性理论包括形变理论和增量理论。
对于混凝土的轴向受压单调应力一应变关系,Saenz建议采用下式
(适应于应力一应变曲线的上升段
式中:Eo为原点的切线模量;Es:为应力点的割线模量;丨丨o为
最大应力时的应变。
2.2冻土的本构关系
冻土的本构关系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
弹塑性模型把总的变形分为弹
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部分,用虎克定律计算弹性变形部分,用塑性理论计
算塑性变形部分。
不同的弹塑性模型,这三方面所采用的假定也不同。
在ANSYS程序中,DP材料使用Drukcer一Prager(德鲁克一普拉格)屈服
准则,其屈服面并不随着材料的逐渐屈服而改变,然而其屈服强度随着侧
限压力的增加而相应增加,其塑性行为被假定为理想弹塑性。
何平等人提
出了饱和冻土单轴压缩本构关系,ρ=Aεm()n当ε≤y(初始屈服应力)时,参数n=1,ε>y时,n=0.144,对于-5℃饱和冻结粉土,参数
A=3.462,m=0.055。
3桩和冻土的ANSYS分析
(1)前处理模块PREP7,包括实体建模和网格划分两个部分。
(2)求解模块SOLUTION,用户可先定义分析类型、分析选项、载荷
数据、载荷步选项,然后进行有限元求解。
(3)后处理模块,可以获得并显示计算结果。
包括位移、温度、应力、应变等。
下面通过对多年冻土区某实验场的1#试验桩的ANSYS模拟,介绍桩
土分析模型的建立过程,并着重探讨网格的划分部分。
3.1前处理模块
前处理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1)根据计算类型、计算方法、材料等选择单元类型。
本模型采用Solid45单元作为桩体和土体单元。
(该单元定义了8个节点,每个节点
有三个自由度,能近似模拟弹塑性、蠕变、偏转、应力应变等一些情况。
)接触部分采用面一面接触单元,采用目标单元Targe170单元,接触单元
为Con-ta173单元。
(2)定义实常数。
(3)输人材料属性:除了输人桩和冻土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密度等,还需输入D一P材料的属性,如粘聚力、内摩擦角、膨胀角等值。
(4)建立几何模型。
考虑到对称性,可以只建立实体的1/2、1/4模型。
这里以某实验场的试验桩为依据,建立了桩土分析的1/4模型。
(5)将各个面做粘接(vgule)及压缩(numcmp,all)操作。
使网
格划分能够顺利进行。
(6)定义网格尺寸,并划分网格。
需根据计算精度和计算工作量确
定网格尺寸。
网格越密,计算精度越高,但是计算工作量越大。
网格划分是ANSYS分析的重要部分。
本文通过试算分析,得出了与昆
仑山试验桩的实验数据比较吻合的网格划分方法。
即,桩沿1/4圆弧方向
平均分为4份,沿半径方向分为2份,沿桩长方向为每米一个单元。
土体
单元圆弧方向分了4份,半径方向分为8份,沿深度方向每一米一个单元。
用这个模型分析应力和应变状态,求得桩底平均应力的大小为
3.49x105Pa,则桩底受到的作用力(桩底反力)为6.84x104N。
桩底反力
的试验值为6.6x104N,说明有限元分析得到的结果是可靠的。
再以桩径100cm的桩模型为基础,改变网格划分精度,进行对比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当网格精细到一定程度后,相同荷载步下的桩顶应
力值将逐渐收敛于某一数值,此时再细化网格对提高精度意义不大,反而
耗费大量计算时间。
(7)创建接触单元。
在桩土接触中,认为桩是目标单元,土是接触
单元。
将桩和土有接触的面分别设为接触面,创建面一面接触单元。
3.2求解模块
在求解模块中,除了要定义约束条件外,还需定义方程求解时用到的
计算方法。
本文在分析时做了如下设置:(1)NPort,modi(牛顿一拉普
森选项中的修正项);(2)Nlgeom,on(考虑大变形或大应变对单元的
影响,即考虑几何非线性);(3)Auotts,on(使用自动加载时间步)。
3.3后处理模块
ANSYS有两个后处理器:post1为通用后处理器,用来检查整个模型
单一荷载步的结果,常用的有Pldisp命令(画变形图),AndisP命令
(绘制动画),Plnsol命令(画应力等值图),Plesol命令(画单元的
应力等值图)。
Post26为时间历程后处理器,用来观察模型在某一时刻的结果。
本
文通过分析荷载一位移曲线,简单说明时间历程后处理器的应用。
4结论
(1)合理选用材料模型定义本构关系以及对边界条件的定义对准确
模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ANSYS的后处理器功能很强大:post1为通用后处理器,可以通
过它绘制变形图、等值线图、应力云图等。
Post26为时间历程后处理器,可以检查模型的指定点的特定结果相对于时间、频率或其它结果项的变化,而且它能将数据用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为分析带来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