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成功者的结局(正面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挑战成功者的经历
比赛,只可能有一个第一名。

“挑战杯”的第一名是不是意味着参赛者们已经在创业方面挑战成功呢?模拟竞赛和实体创业间,是有不可估摸的鸿沟还是千丝万缕的联系?最有发言权的莫属从科创竞赛走来的实体创业者们。

竞赛胜利者&成功创业者
王志晓——第七届“挑战杯”复旦赛区第一名、上海赛区银奖CEO,如今的他已不再是一个人,而是和“恒知信息创新团队”绑定在一起。

王志晓的第一桶金来的很早,2009年初,他参加上海理工创业大赛并竞标获得上海理工南校区报亭项目,将报亭改造成经营文印服务和格子租赁服务的“莘莘文印格子店”,良好的经营使得店面月均利润超过3000元。

在2009年9月,他把握新生入学机遇,使店面在3天之内盈利超过20000元。

谈起这次的经历,王志晓还记忆犹新,他笑言当时看准了新生入学的这个时机,和拍档们分头合作找到了货源。

让新生能在他们的小铺买到一切他们需要的:收音机、自行车、自用品、手机卡号……也多亏店址选在新校区,周边设施还不完善,才打了胜利的一仗。

复翔科技创业团队是一支由封华、曾翔宇、王恩、李健喆、章锦晶五人组成的团队,这是一支身经百战的队伍——第二届美新杯MEMS传感器应用大赛、第十一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聚劲杯”创业大赛等,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问及第一桶金的来龙去脉,他们已经显得相当淡然,“比赛奖金5万元在当时就花光了。

去旅游了一趟就没了。

”让他们很是骄傲的是,支撑起“复翔”的20万创业基金完全来源于他们技术成果,2009年3月以来,他们从邯郸路100号一个堆放军事物资的场区搬迁到国定东路300号的大学生创业示范园,从浦东妇联现代家庭生活馆的互动媒体展项到世博会湖北馆的“金声玉振”、“心水相连”互动项目,从20万元的启动资金发展成拥有了150万元的风险投资,他们在一步步实践着自己的创业梦想。

竞赛V.S生活
可见对于这些创业竞赛的成功者来说,第一桶金来得那样早。

在他们眼中,科创竞赛和实体创业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
复翔科技的李健喆告诉记者,创业比赛算是一个重要的启蒙,有两点收获,第一个是通过比赛这个平台结实了很多的朋友,扩大了人际圈子。

第二个就是评委的一些点评并不是针对项目本身,而是他们对人生或是商业的感悟。

王志晓的分析更为理性,他表示参加比赛只是为了考察一下团队对于一个1000万左右项目的操作,销售、财务、协调等各个方面。

而项目的核心技术毕竟还在他人手中,比赛只是为产品进行一个推广,也为将来投入商业运转提供参考的意见。

创业,目前就他们而言,时机还不够成熟。

但是,提及青年人现实的创业形势时,王志晓显得很兴奋。

“现在的创业时机太好了!金融危机之后,各方面都积极倡导创业。

学校、社会都给予很大层面上的支持。

”他表示,在比赛之后,昆山政府立即就提供给他们20万的资金支持,也有天使基金,创业的孵化基地等,“只要你有好的项目,肯踏踏实实地干,资金和场地都不会是很大的困难。


复旦大学共青团委员会副书记康文华老师,主要负责学校的科创工作。

他告诉记者,经历过科创比赛洗礼的同学不仅从创业经验上有很大的提高,在老师和专业投资者的屡次三番点拨下,对自己的项目会有更深入的理解,为项目的实施铺平了道路,了解更多的项目背景知识,避免犯一些方向性的错误。

同时,他们对自己的团队也有更深入的了解,发挥每一位队员的长处,甚至产生出团队竞争力。

更主要的是了解更多的相关人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将来的创业寻求跟好的合作伙伴和支持者。

过程越苦回忆越甜
克服困难后再回首那些过往总是坦然轻松的,就像现在王志晓谈论校外开店的那段经历时所显露的那种欣慰和感慨。

“当时旁边的竞争对手看到我们盈利不少,特意通知保安,加以管制,从中破坏。

”这给当时的他上了重要的一课,指导他如何去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何公关应急。

这样的小生意让他好地积累了经验,为今后驾驭更高端的项目打下基础。

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将会产生更多的问题。

尤其在复翔公司刚刚起步时,脱离了最初的想象,公司的成员们开始发现现实并不像预想的那样美好。

由于经验不足,每个人都像摸着石头过河。

时间的分配对王恩和曾祥宇来说成了大问题。

他们作为研一学生,虽然课程不多,但实验室任务繁重,要毕业,必须交出一定数量的论文。

而公司刚刚起步,还有大量事务等着处理。

“我当时的想法是两边都要保证,两手都要抓。

”王恩说,“但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只会两边都做不好。

”公司团队对王恩产生看法,问他为什么不在公司这边,总是在实验室。

但王恩在实验室却会做一些公司的事情,导致实验进度很慢,导师也对他很不满意。

并且在刚开始几个月,王恩并没有告诉导师创业的事情,导师也不明白他到底在忙些什么。

这样的情况维持了几个月。

王恩越来越力不从心。

“可能精力旺盛的人可以兼顾,但我做不到。

”王恩向导师说明了情况,得到了导师的理解,修改了研究方向,降低了实验室方面的要求。

这样,他便有更多的经历投入到公司。

在保证完成学业的前提下,王恩的重心移到了公司。

问题总是产生解决再产生的循环着,王恩对此深有体会。

“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


实体创业难始难终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实体创业者来说,“创业”都不是脱口而出的“过家家”。

在创立“复翔”之前,他们5个人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褒贬不一的形势也是很清楚的。

团队里的王恩就曾充满疑虑,“一开始觉得创业好遥远,但是后来在跟大家的相处中建立了信任关系,有了这样的机会,我还是乐意尝试的。

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是艰难的,有了充分的准备,就应该考虑。


李健喆则表示,虽然社会上对于“书生老板”看法不一,大学生公司的低活率也让人对大学生创业持有怀疑态度,“我们创业有远大的理想,不仅是为了积累金钱,比尔•盖茨当年创业时希望所有的PC上都能用上微软的Windows,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人机交互产品让大家的生活更智能。

”虽然没有参与到他们创业的过程,但是从他们的话语中能够感受到,对于这些有梦想的青年来说,充足的准备加上不懈的坚持就是创业成功的充分条件。

“我们知道创业不容易,但是如果真的准备好了,还是应该要尝试的,而一旦尝试了,就不要轻言放弃。


康文华老师作为资深的“挑战杯”指导老师,带过历届参与“挑战杯”的竞赛者。

他表示,科创比赛最初设立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创业,而是支持科学研究,包括学术性的论文,但目前科创比赛逐渐转型为一个虚拟创业的平台,其作用也是显著的,不仅为同学们设立了一个可以展现自己的舞台,培养同学们的心理素质,团队合作能力,为同学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还锻炼了同学们灵活运用平时所学习到的知识的能力,将相对枯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团队式地主动挖掘自己所需要的养分,寓教于乐。

笔者认为,全球经济在经历2008的经济危机过后,中国率先进入了经济高速复苏的阶段,投资环境和投资面逐步放开,各国对外贸易也开始回升,给大学生创业造就了较好的全球宏观环境。

而中国在能源转型,劳动力转型上不断作出努力,给予高科技人才和高技术产业帮助,也符合大学生创业的特点。

中国在进入WTO的 9年后,国家行政法规的规范化,
国家政策的透明化,减少了不公平竞争,有利于新企业的崛起。

同时逐步与国际接轨,又迫切需要有全球性视野的新一代企业开拓外部和新兴市场。

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目前失业率较高,对口的工作不好找,找到的工作又不顺心,国家为解决就业问题,创造新的岗位,鼓励青年进行创业,本市从2008年起就开始推出“鼓励扶持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同时提高了创业者开业贷款的额度,给予青年创业人极大的支持。

另一方面,比尔盖茨(MS)、史蒂夫-乔布斯(APPLE)、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等先锋们大胆创业的故事也深深影响着我们这些名校的学生们,在这个神话可以在一夜之间降临的的时代,为什么不将学富五车转化为财富五车呢?
龚焦雷余易宸盛斐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