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教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1. 理解问题的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关系,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他人交流分享。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2.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关系,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例引入: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析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逐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问题的关系。
4. 交流分享:让学生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他人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问题的关系2. 解决问题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一个实际问题,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答案:例如,小华有10个苹果,他想把这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解答:每个朋友可以分到2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问题的关系,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2.能够通过图形和文字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2.能够用图形和文字描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1.学生如何将图形和文字结合来解决问题。
2.学生如何遵循正确的解题思路。
四、教学准备
1.板书: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2.教具:有关解决问题的图片、习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个简单有趣的故事引入问题解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
•讲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总结检查。
•通过具体例题向学生展示以上步骤的应用。
3. 练习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辅导他们如何将图形和文字结合来描述解题过程。
4. 深化
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5. 巩固
布置一些相关习题作业,巩固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并能够运用在实
际生活中。
七、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思考并写下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来解答。
以上就是本节课《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提高自
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一、教学内容:运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练习二、教学目标:1、从具体的实际生活情景出发,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巩固解决题的步骤和方法。
2、熟练掌握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会熟练掌握有步骤的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2、会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用不同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四、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五、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卡片: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2、抢算:学生抢答3、解决问题(1)一个笔记本8元,一枝钢笔13元。
小利买了9个笔记本和一枝钢笔一共花了多少钱?(2)一个篮球7元,一个羽毛球4元。
小鸣买一个篮球和7个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3)足球9元一个,小军拿了100元买了7个足球,应找回多少钱?(二)课堂练习1.爸爸、妈妈和我分别掰了9个玉米,小弟弟掰了6个。
我们全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2.小兔种了5行萝卜,每行9个。
送给邻居兔奶奶15个,还剩多少个?3.王师傅做了80个面包,第一次卖了17个,第二次卖了25个,还剩多少个?4.妈妈买了15个苹果,买的橘子比苹果少6个,问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5.动物园有熊猫4只,有猴子是熊猫的3倍。
问一共有熊猫和猴子多少只?6.图书馆有90本书。
一年级借走20本,二年级借走17本。
图书馆还有多少本书?7.二.一班有女生15人,男生比女生多11人,问二.一班有学生多少人?8.小汽车每辆能坐4人,大客车能坐25人,有3辆小汽车和1辆大客车。
一共能坐多少人?(三)思维训练1、玲玲去商店买东西,她给售货员20元钱,应找回多少元?(1)瓜子每袋4元,如果买了3袋,应找回几元?(2)花生每袋8元,如果买了2袋,应找回几元?(3)笔记本每个7元,钢笔每枝12元,如果买一个笔记本和议枝钢笔,应找回多少钱?2、买4个玩具娃娃和一个魔方共用35元。
第一单元_第05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一单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复习导入【设计意图:】先复习四则混合运算,再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划船一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感悟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根据下面的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1)145-25=120(2)120 ÷4=30(3)1800 ÷30=60 综合算式:__________ 综合算式:__________2.说一说下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2×[(21+15)÷9]3.想一想: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4.情境引入:同学们去过公园吗?公园里有好多好玩的东西,你玩过什么?图中的小朋友想(1) 45+25=70 (2)70 ÷14=5 (3)24 ×5 =120去玩什么?(划船)师:小朋友们要去划船,大家都很高兴,但是怎样租船最省钱呢?同学们能帮他们解决这样的问题吗?(板书课题:租船问题)学习任务一:探究解决问题中的“阅读与理解”【设计意图:】“阅读与理解”环节要让学生自己弄懂题意,厘清已知信息、数据,并明确“在安全的前提下怎样租船最省钱”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1.同学们请认真看图,从图上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预设1:一共有32个小朋友要乘船。
预设2:每条大船的租金是30元,每条小船的租金是24元2.谁能把上面的信息组合到一起,用你自己的语言来说说要解答的数学问题。
预设:有32人去划船,每条大船的租金是30元,每条小船的租金是24元。
怎样租船最省钱?3.怎样租船最省钱?只有上面的信息能解答这个问题吗?预设:不能解答,因为不知道每条大船和小船可以坐几人。
4.继续观察情景图,你能发现哪些与上面问题相关的信息?预设:大船限坐6人,小船限坐4人。
5.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限坐6人和限坐4人是什么意思吗?预设1:“限坐6人”就是最多可以坐6人,可以是5人,也可以是4人……预设2:“限坐4人”就是最多可以坐4人,也可以坐3人……6.同学们说得真好!出门安全第一!坐船怎样最安全呢?预设:不在船上乱动,船不能超载……7.小结:对!最重要的是不能超载!在不能超载的前提下,再来看怎样租船最省钱。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时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内容,主要涉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
具体包括:1.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规则;2.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规则;2. 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 学生能够运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运用;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实际情景,例如购物时需要计算总价,引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需求。
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一个简单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例题,如23×4,引导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两位数乘一位数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购买3个价格为25元的玩具,需要计算总价。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两位数乘一位数步骤1:将两位数和一位数写成乘法形式步骤2:从个位开始,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步骤3:将乘积写在相应的位置上步骤4:相加得到最终结果七、作业设计1. 请完成练习本上的第110题;问题1:购买4个价格为18元的苹果,计算总价;问题2:购买5个价格为32元的书本,计算总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于乘法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解决涉及加法、减法的简单问题;•能够用适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团队合作,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算术题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教师备课教案、学生课本、黑板、粉笔等;2.教具准备:计算器、小玩具、水果等生活实物;3.教学环境准备:保持教室整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利用教具或实物引入课题,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提出生活中常见的小问题。
第二步:讲解与演示(10分钟)•通过几个示例板书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如何根据题目要求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提问,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步:整合合作(15分钟)•小组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讨论出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让同学互相学习借鉴。
第四步: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教师引导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学生进行互相分享,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五步:拓展应用(10分钟)•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生活中,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发现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六、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鼓励学生写下解题过程,并在下节课分享。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简单的加减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态度,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复习和巩固100以内数的概念,包括数的大小、顺序和数群。
2. 加减运算:运用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物品分配等。
3. 乘除运算:通过乘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计算总价等。
4. 综合运用:结合实际情境,综合运用加减乘除运算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加减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问题背后的数学关系,并能够准确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数学题卡、实物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 新授:讲解加减乘除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例题示范解题步骤。
3.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2. 内容:列出本课的主要知识点,如加减乘除运算、问题解决步骤等。
3. 示例:展示一到两个典型例题及其解答过程。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23道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实践作业: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课后反思1. 学生反馈:通过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3.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
本节课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数学知识,还能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的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启发-讨论-引导-巩固”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
–结合生活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乐于分享和探索问题解决路径。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运用加法和减法算法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克服对问题解决的恐惧和挑战。
三、教学准备1.教学内容:《第6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课文、教案、教具等。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学生桌椅整齐排列。
3.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4.学生准备:学生数学书、笔、纸等。
四、教学步骤1.复习导入: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2.新知讲解:讲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加法和减法算法的应用。
3.示范演练:老师示范解决一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
4.分组探究:学生分成小组,解决一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5.展示讨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解题过程,全班讨论优缺点,总结解题经验。
6.操练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运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善于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分组探究和展示讨论环节,学生的表现还有待提高,需要引导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培养团队意识。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仍需持续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表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问题的提出2. 解决问题的步骤3. 解决问题的策略4. 实际问题的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
2. 新课讲解(1)问题的提出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问题,以及问题的来源。
(2)解决问题的步骤a. 阅读题目,理解题意b. 分析题目,找出关键信息c. 根据关键信息,确定解题方法d. 按照解题方法,进行计算或推理e. 检验结果,确认答案是否正确(3)解决问题的策略a. 画图法b. 列表法c. 猜测与尝试法d. 逆向思维法e. 类比法(4)实际问题的解决a. 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b. 各小组选取一个问题,按照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进行解决c. 各小组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中,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意义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观察不仔细、思路不清晰、表达不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清晰思考,准确表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准确地表达解题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清晰地思考问题,准确地表达解题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实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动物分食物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并用加减法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何列式解答。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类似的实例,让学生独立解决,并与同学交流解题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清晰思考,准确表达。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变式的实例,让学生解决。
学生可以合作完成,共同讨论解题过程。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发现并提出问题,并用加减法解决。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

答:一共有43张,原来一共有80张桌子和椅子。Biblioteka 3、(1)孵小鸡要用多少天?
28-7=21(天) 答:孵小鸡要用21天。
(2)孵小鹅比孵小鸡多用9天, 孵小鹅要用多少天? 21+9=30(天)
答:孵小鹅要用30天。
今日挑战
小华今年12岁,爸爸比他大29岁,妈妈比爸 爸小4岁,爸爸今年多少岁?妈妈今年多少 岁? 29+12=41(岁) 41-4=37(岁)
答:爸爸今年41岁,妈妈今年37岁。
三、知识运用
(三)综合练习
一本故事书共95页,丽丽第一天看了28页,第二天 比第一天多看了5页,第二天看了多少页?计划第三天再 看30页,丽丽能不能把这本书都看完? 28+5=33(页) 95-28-33=34(页) 34页>30页 答:丽丽第二天看了33页,第三天 不能把这本书都看完。
100以内的加法 和减法(二)
例5 解决问题
一、解决问题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14-5=9(人) 9+14=23(人)
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二、举一反三
知道了什么?要 解决什么问题?
一班有33人参加学校运动会,二班参加的人数比一班
多 4人。二班有多少人参加?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
33+4=37(人)
33+37=70(人)
答:二班有37人参加,两个班一共有70人参加。
三、课堂检测
1、小亮买了32块糖果,小丽比小亮多买了8块糖果。小丽买 了多少块糖果?两人一共买了多少块糖果? 32+8=40(块) 40+32=72(块) 答:小丽买了40块糖果,两人一共买了72块糖果。 2、搬走了26张椅子,还剩17张椅子,一共有多少张椅子?现 场还有桌子37张,原来一共有多少张桌子和椅子? 26+17=43(张) 43+37=80(张)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画图或其他方法整理信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问题的本质,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信息,并能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画图或其他方法整理信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画图或其他方法整理信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法。
2.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了解问题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准备画图工具,如白板、彩笔等,方便学生整理信息。
3.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花了3元,他想要知道买10支铅笔需要多少钱?2.呈现(10分钟)呈现问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关键信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画图或其他方法整理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四点 三十六分。
怎样有序思考?
小试牛刀 你会用列表法解决问题吗?
1. 小明有5元和2元面值的人民币各6张。如果要买一个30元的书包, 有几种恰好付给30元的方式?
付钱方案
5元
①
运煤 吨数
①
3次
0次
9吨
②2次1次 8吨√来自③1次3次
9吨
④
0次
4次 8吨√
答:派车方案②和④恰好运完8吨煤。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四点 三十六分。
比一比 方法不同,运煤方案相同吗?
虽然两种方法不同,但是找 到的运煤方案却是相同的。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四点 三十六分。
理一理 我们是怎样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
派车方案 选择可行方案,打对勾;
答:派车方案②和④恰好运完8吨煤。
方法不同,运煤方案相同吗?
3 吨
2 运煤吨数
吨
如果要买一个30元的书包,有几种恰好付给30元的方式?
虽然两种方法不同,但是找到的①运煤方案却是相同的3次。
如果要买一个30元的书包,有几种恰好付给30元的方式?
0次
9吨
如果每次运煤的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
答:派车方案②和④恰好运完8吨煤。
如果每次运煤的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第5课时 除了按小车运的次数来列表,还可以按什么来列表?
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答:有2种恰好付给30元的方式,是付钱方案①和③。 虽然两种方法不同,但是找到的运煤方案却是相同的。 如果要买一个30元的书包,有几种恰好付给30元的方式? 读题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2. 速度、时间、路程的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能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和小红同时从家里出发去学校,小明每分钟走60米,小红每分钟走50米,经过10分钟,他们分别走了多远?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
(2)让学生尝试解决导入中的问题,总结解题方法。
(3)教师讲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点评。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与速度、时间、路程相关的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讲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和应用题,让学生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新知环节探究新知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关系到学生对速度、时间、路程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已学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能够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问题的分类与解决方法。
2. 解决问题的步骤与策略。
3. 解决问题的实践与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能够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存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新课导入: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主设计一个问题,并尝试解决。
2.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导入1. 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例如:“小明有10元钱,他买了一本书花了3元,他还剩下多少钱?”通过这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其他数学问题,并简要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的内容,主要围绕“解决问题”这一主题展开。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多样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乘除法等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思路不清晰、列式不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理清解题思路,准确列式,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方法,互相学习,归纳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技巧。
4.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所学知识,教师及时反馈,引导学生纠正错误。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6.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详细描述本节课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的第五课时,主要涉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教材中包含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等,同时也涉及到了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问题解决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例如:“如果你有3个苹果,你的朋友给你带来了2个苹果,你现在一共有几个苹果?”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思考。
2. 讲解:接着,我会向学生介绍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等,并通过具体的例题进行讲解和演示。
我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决方案,并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
3. 练习:在讲解完基本策略后,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我会引导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策略,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词,如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实际问题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选择一道实际问题,尝试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并写下解题过程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学生能够在课后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它们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至关重要。
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内容的引入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我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习惯的培养。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方案的设计。
2.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3.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实施方案、检验结果。
4.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一些典型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解决问题》2. 板书内容: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实施方案、检验结果。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让学生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让学生解决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第五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第五课时)《解决
问题》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教授如何解决一些涉及数学问题的实际情况。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2.课件:包含解决问题的示例及练习。
3.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
1.开场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
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
2.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分析问题、制订计划、执行计划、检验结
果。
3.示范解决一个简单数学问题,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4.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各自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并用解决问题
的方法进行讨论和解答。
5.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强化所学内容。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升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数学问题,并用所学方法解决,并写下解决问题的过程。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加深对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1400 ×(1+12%) =1400×112% =1568(册)
答:现在图书室有1568册 答:现在图书室有1568册
图书。
图书。
归纳新知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与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思路相同; 方法一是先求多(或少)的数,方法二是先求 要求的数是这个数的百分之几。
课堂练习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3单元 百分比(一)
第5课时 解决问题(2)
学习目标
1.理解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这类应 用题的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2.能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导入新知
1.找出下列各句的单位“1”,并列出数 量关系式。
(1)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75%。 (2)科技书的本数是连环画的50%。 (3)全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96%。
2.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 增加了 。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独自审题: ①分率句: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 。 ②单位“1”:原有图书册数。 ③数量关系:原有图书册数×今年图书册数占原 有的分率=现有图书的册数。 ④原有图书册数+今年比原来增加的图书册数= 现有图书的册数 ⑤列式:1400×(1+ )或1400+1400×
再见
合作探究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
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这道题和前面那道题有什么不同?
你能自己试着做一做吗?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 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方法一:
方法二:
1400+1400 ×12% =1400+168 =1568(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解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会解决一般性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涉及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的特殊应用。
通过这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提高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3、学情分析
对于百分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积累。
目标:综合应用打折和返券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会找到解题的方法,能灵活把数学知识转化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打折和返券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难点:把数学知识转化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让学生先估算,猜想:
你认为哪个商场便宜呢?为什么?
二、要怎样才算便宜呢?
实际花钱少就是便宜
三、转化了数学问题,实际就是求你自己花了多少钱?
分别求出两个商场的钱数,然后再比较,谁少就是谁便宜了
四、下面我们再来练习一下,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能做到是一个理智的消费者了
(同学同组先讨论,确定方法后再进行解答,教师巡视,查漏补缺)
一家商店将某种裤子按成本价提高50%后标价,又以八折优惠卖出,结果每条裤子获利10元,每条裤子的成本是多少元?
跃跃去商店买练习本,店主告诉他,如果多买一些就给他八折优惠,跃跃买了20本,结果便宜了1.6元,你知道原来每本的价格是多少吗?
丽丽的妈妈到百盛商场给她买一件漂亮毛衣,售货员说:“这毛衣前两天打八折,今天又在八折的基础上降价10%,只卖144元,丽丽很快算出了这件毛衣的原标价,你知道是多少元吗?
师小结:通过做这个练习,你有什么想提示咱班同学的吗?
课后反思:
问题:
1、审题不认真。
2、公式掌握不牢固。
3、计算正确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