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导学案——知识梳理单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存在形式
(1)水圈:由态、液态和态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是一个但的圈层。
2.水体空间分布
(1)海洋水:储量最大,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2)陆地水:包括河流水、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水、水等,储量较少,但作用巨大。
(3)大气水:分布最广。
3.各种水体之间的关系:水源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圈、圈、圈、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
(1)类型:图中A表示循环,又称循环,
B为循环,C为循环。
(2)环节:图中①为,
②为,③为,
④为,⑤为,
⑥为,⑦为,⑧为。
3.水循环的意义
(1)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平衡。
(2)对地表太阳辐射起着吸收、转化和的作用。
(3)海陆间联系的。
(4)塑造着。
【巧学速记】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在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输送)中,人类活动主要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进而改变下垫面的特点。
①调节径流,加大了蒸发量和降水量。
水利措施中修筑水库、堤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
农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入渗,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②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入海年径流量,但对海洋来说,从总量上变化不大,相对海洋给大陆的水汽输送量影响是比较小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③围湖造田,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防洪抗旱的能力,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同时严重破坏了水产资源,使产量大幅度下降。
④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是有利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疑难解读】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1.以河流的径流量过程线判断河流所在地区、天气、气候等问题
河流的补给形式主要有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等,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形式的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变化,而降水量与所在地区及其气候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可以依据河流流量的变化情况判断相关的问题。
举例
如下:
(1)判断地区
如果下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变化图”,则由图可知该河流有两个汛期,第一
个汛期出现在春季,应为季节性积雪融水造成;第二个汛期出现在7、8月份,
应是雨带推移到此地降水较多造成,因该河流无断流且最大流量出现在7、8
月份,因此该河流位于东北地区。
(2)判断天气
如果下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变化图”,则由图可知该河流以大气降水为主
要补给形式(未出现断流,且有明显的汛期),汛期出现在6月,应位于江淮地
区,此时受准静止锋控制,为梅雨天气,7、8月份流量小,是因受副高控制,
出现伏旱天气。
(3)判断气候
如果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流量变化图”,则由图可知该河流以大气降水为主
要补给形式(未出现断流,且有明显的汛期),该河在北半球夏季时处于枯水期,
因此该河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2.如何分析流量过程曲线图
(1)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
①流量的大小。
②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④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2)从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原因
①流量是由河水来源决定的。
②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③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④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⑤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⑥曲线变化和缓,多系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的流动。
2.分类(按性质)
(1)暖流:从水温的海区流向水温的海区的洋流。
(2)寒流:从水温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3.形成因素:主要动力是,还会受到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4.主要洋流及其分布
(1)图中洋流A是,B
是,分别是受信风和
信风吹拂形成的,C是,
是在吹拂下形成的。
由图中可以看出,A、B、
C洋流流向与纬线走向基本一致。
(2)各大洋主要洋流的名称
①太平洋:D 、E 、F
、G 、H 、I 。
②大西洋:J 、K 、L 、M 、N、P 。
③印度洋:Q 、R 。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方向。
【方法技巧】北印度洋季风环流运动方向口诀——“夏p冬b,夏顺冬逆”。
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的影响,形成季风洋流。
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像字母“p”;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像字母“b”。
用字母的线段表示季风的风向,用弧线表示洋流的流向,形象直观,便于理解掌握。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指点迷津】
1.暖流的水温一定比寒流高
该认识是错误的。
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是暖流,较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是寒流。
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
不在同一纬度的海区,寒暖流的水温不能比较高低。
2.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一定是暖流
该认识是错误的。
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是暖流。
如果洋流只是从低纬流向高纬,还不一定是暖流,例如索马里寒流(夏季)由于受上升流的影响(深层水温低于表层水温),虽然从低纬流向高纬,但仍然是寒流。
3.一样的漂流不一样的性质——南北半球漂流性质相反
盛行西风吹拂海面形成西风漂流,由于盛行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所以西风漂流也应流向高纬,为暖流。
但是南半球的西风漂流由于没有陆地的阻挡,南极冷水汇入,浮冰融化吸热,再加上强劲干冷的极地东风的吹拂,使其成为寒流。
4.海雾的形成与分布
①形成: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下。
②分布: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季节为夏季;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
3.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1.水资源概况
(1)概念:通常主要指陆地上的资源。
(2)利用: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和。
2.水资源的分布
(1)全球各大洲水资源的分布
①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②表现:图中的A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E南美洲,而F大洋
洲最少。
③国家分布: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
(2)我国的分布
①空间分布:,;水多,水少。
②时间分配:,水资源较丰富,,水资源较贫乏。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关系
(1)水资源的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2)水资源的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2.影响变化
(1)科技落后时代:世界主要文明发祥地多产生和发展于水资源丰富的。
(2)科技发达时代: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陆续开采地下水,开发技术;修建工程和大型蓄水工程,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问题
(1) 持续增长和高速发展导致需水量增加。
(2)人类和生产排放的废弃物质不断增多,和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导致。
2.水资源合理利用措施
(1)开源措施:合理开发和提取,修建水库,开渠引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
(2)节流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意识;重视改进农业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
等。
【指点迷津】1.表解水资源、水力资源与水利资源的区别
2.水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水资源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各个环节,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状态,从这一意义上讲,水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
但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又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更新的数量,或者使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3.降水量大的地区水资源不一定丰富,降水少的地区不一定缺水
一般来说,降水量大的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对一些小的岛屿来说就不一定了,如香港岛年降水量超过1600mm,但是淡水资源不足,需从大陆调水,这是由于香港岛面积小,没有大的河流和湖泊蓄积淡水,降下来的雨水大部分流入海洋,因而淡水资源不足。
水资源的丰歉程度由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比如新加坡,属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水循环活跃,但因国土面积狭小,径流量少,所以其水资源并不丰富。
所谓的地区缺水一是指该地区提供的可用水资源量少,二是该地区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即供需矛盾越突出,缺水程度越重。
【方法技巧】
1.分析某一地区水资源总量多少的思路(右图)
2.水资源相关问题的分析
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可按如下思路分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