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建设中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建设中的思考
急危重症护理学作为由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管的一门学科,是指对危急病人进
行全面、系统、连续和动态监测和救治的学科。
在现代医学中,急危重症护理学已成为一
项严谨科学的学科,其含义不仅仅局限于病症的救治,而是综合运用医学、护理学等多学
科的理论和技术手段,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最合理有效的救治。
因此,急危重症护理学课
程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建设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和需求,以培养高素质的急危重症护理
专业人才为目标。
落实“理论为基础、实践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重视实践环节的建设和
实践技能的训练。
在课程设置上,可将急危重症护理学分为基础与实践两部分,以达到系
统地组织教学、有序地进行试验和在技能评估时能更好地评估学生的能力等效果;在课程
安排上,应注意到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重心安排和学习方式的创新,增加
课内课外多种实践活动的开设、提高急危重症护理实践技能的专业课程设置等。
在基础课程方面,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架构包括心肺复苏、临床血流动力学、
血液学、心电图检查及诊断、有关重症和及时反应的评估与评定、制订和实施急性防护等,教学应当突出发展的前沿领域,强调实践落实,鼓励学生在诊断以及护理方面发挥主观能
动性。
在实践课程方面,应该建立模拟场景模拟实践、实验室实践、临床实践等环节,传
授基本急救技能,如气道管理、心跳、静脉注射、胃管、等。
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更加
深入的理解急危重症护理的新知识、发展思考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了。
另外,在课程建设中,对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
急危重症护理学
课程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只有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更好的传授这
门学科的内容和技能。
教师应该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有深刻的理解和
实践应用,并且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应该承担起为学生提供全
方位性急危重症护理实践指导的责任。
总之,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的建设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在课程内容设置、实践课程
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而有效的安排,以确保学生们得到系统而
全面的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