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平行线垂线的性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
《平行线垂线的性质》
平行线垂线的性质》第3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垂直线段的性质的探索过程,知道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

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掌握他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并灵活的进行实际应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运用点到直线的距离以及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教学过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可以画无数条线段,其中垂线段最短。

它的长度叫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由于教材中很少呈现文字的作图步骤与方法,对研究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需要作具体的指导,可以边结合课件示范边强调。

垂线和平行线这一单位,是学生在本册教材第四单位开端认识了线段、直线、角和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基础上研究的。


要内容包括:认识垂线和平行线;画垂线、长方形、正方形和借助工具画平行线。

垂线和平行线是“图形与几何”部分“图形认识”中的内容,两条直线垂直与平行的关系是今后学生研究图形与几何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

教学方法】
观察、操作、分析、推理概括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复旧知
课件出示复题目(出示幻灯片2)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了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下面请你过一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学生独立观察后个人订正。

师强调:用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另一条直角边过已知点,沿着另一条直角边到已知直线画一条直线。

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二、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3)
师:我们知道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能够画一条,那么过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能够画几条线段呢,其中哪条线段最短呢?上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

板书课题:点(线到直线的距离)
2.出示教材59页例3:请一名学生读例题。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你在书上画出过点A到这条直线的线段。

三、探究新知
1.点到直线的距离(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4)
1)探讨垂直线段的特点
生:在书上试着画出过点A到直线的线段。

(教师巡视学生画的情形,个别指导。


师:找若干名同砚来讲述他们画的情形。

强调:把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毗连起来,能够画良多条线段。

(课件演示画出的线段)
师:请你用直尺实际测量这些线段的长度,其中最短是哪条线段。

学生汇报后引导说出:这些线段中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线段最短。

(2)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
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形明确: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师强调:这条直线的垂线要标上垂直符号。

教师板书: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平行线间的距离(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5)
师:上面我们一起来办理第2个问题。

请学生说出问题2要办理什么问题?
指一名学生回答:在直线a上任意选几个点,分别向它的平行线b画垂直的线段,再量出它们的长度。

1)实际操纵
学生在书上试画,再量出它们的长度,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提示:画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的方法与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相同。

2)发现特点
指一名学生汇报后教师强调:与两条平行线互相垂直的线段长度都相等,这些都是平行线间的距离。

教师板书: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处处相等。

四、巩固拓展
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6)
1、出示教材P59做一做1题
想一想:怎么解答?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学生汇报交流。

师:同砚们一定要留意,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后,一定要标上直角符号。

3,用例3中发觉的规律,检验上面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

学生独立解答。

五、课堂小结
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7)
小结: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即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的长度。

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处处相等。

六、作业:
59页1、2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8)
板书设计】
点(线)到直线的距离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到处相称。

教学反思】
本课的新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我使用已有知识办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调动学生主动探讨平行线的性质,通过不同方法的交换、演示,加深学生的了解并自主总结出结论平行线的性质,再应用所学知识指导学心理清性质和断定的接洽与区别,在最后的小结环节,同砚们泛论感悟,交换一节课的收获。

全部一节课的几个环节中,我采用层层深入不断推进的策略,让学生乐于自己探索并发觉问题的结论,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让学生体味研究问题的方法,逐步学会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