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宿州市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宿州市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句子默写
1.按要求默写句子。
①《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沧海》: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天净沙·秋思》: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⑤《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
⑥《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 ___________________。
⑦《爱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⑧《望岳》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下课后,我和同学探讨一道数学题,起初总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后来王林同学画出的一条辅助线,让我灵光乍现,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游山西村》)
【答案】①夜泊秦淮近酒家②山岛竦峙③吟鞭东指即天涯④枯藤老树昏鸦⑤独怆然而涕下⑥归雁洛阳边⑦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详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容易写错的字词有:近、竦峙、怆然、濯清涟。
二、选择题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和潜能的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2)甲乙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本合同,不折不扣地各自的职责。
A.天赋执行B.禀赋履行C.天赋履行D.禀赋执行
【答案】C
【详解】
(1)天赋:天资,资质;生来具有的,禀受于天的。
禀赋:人所具有的智力、体魄等素质。
这里更强调的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所以选“天赋”。
(2)执行:.贯彻施行;承办,经办。
履行:执行对他人的承诺,并行动。
这里强调的是执行对他人的承诺(合同),所以选“履行”。
故选C。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面对妈妈不着实际情况的诘责,吴萌气冲斗牛
....,一扭头冲出了家门。
B.王老师那幽默的话语,再配上那搞怪的表情,我们都忍俊不禁
....了。
C.前天刚刚跌跤崴脚,今天又一不小心摔碎了杯子,真是祸不单行
....啊!
D.人生路途可能还有许多坎坷,我亦全力克难奋进,以求轰轰烈烈
....来世一遭。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成语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成语的意思。
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
A.“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用在此句不合语境。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
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4.下列各项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鸿儒流水帐一筹莫展畅所欲言
B.伫立马嵬坡各司其职大庭广众
C.船蓬座右铭得心应手道听途说
D.告罄逃逸塔市井闾巷天崖海角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流水帐——账。
B.船蓬—篷。
C.天崖海角—涯。
5.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
...的一项()
A.许多科学家为了人类科技的进步而鞠躬尽瘁
....、无私奉献。
B.杜甫的《三吏》、《三别》等诗作,不只是作者悲天悯人
....情感的宣泄,还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老师批评了他,他还一副不以为然
....的样子,明显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D.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我们就应该不耻下问
....地向老师请教。
【答案】D
【解析】
【详解】
不耻下问: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适用对象错误。
故答案为D。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司马迁主持编撰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因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名《资治通鉴》。
B.《驿路梨花》中的“驿路”,又叫“驿道”,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
C.“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诗句出自《诗经·桃夭》,“灼灼”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
D.欧阳修,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项有误,《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三、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全球变暖让树木更大更弱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世界各地的树木正在经历着更长的生长季节——有时1年会多出额外3周的生长时间。
所有这些时间都会帮助树木生长得更快。
然而,一项对中欧地区的森林进行的研究表明,较高的温度再加上来自汽车尾气和农场的污染物正在使树木变得更加脆弱、更容易折断,而木材也变得不那么结实耐用。
“我担心树木可能没有以前那么强壮了。
”并未参与该项研究的Richard Houghton说,他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法尔茅斯市伍兹霍尔研究中心的生态学家。
Houghton说,这些发现意味着森林可能面临着风暴带来的更大破坏,而且在吸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方面可能比科学家之前认为的效率更低。
在过去的100年里,从美国马里兰州到芬兰,再到欧洲中部的温带地区,树木一直经历着生长速度的“井喷”。
例如,自1870年以来,山毛榉和云杉的生长速度加快了近77%。
假设所有木材的密度都和今天的木材密度一样,那么这些收益将意味着有更多的木材用于建筑、燃烧和储存从大气中捕获的碳。
但是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森林科学家Hans Pretzsch和他的同事想知道木材的质量是否已经发生了变
Pretzch和他的团队从这些树木(包括挪威云杉、无梗花标、欧洲山毛榉和苏格兰松树)中采集了核心样本,并使用高频探针分析了这些树木的年轮。
研究人员发现,在所有4个物种中,木材密度已经下降了8%到12%。
他们在《森林生态和管理》杂志网络版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我们预计这种木材密度的趋势应该是这样的,但没有想到会有如此强烈和显著的下降。
”Pretzsch 说。
温度的升高以及由此导致的更快生长可能会引发木材密度下降。
但Pretzsch认为另一个因素是有更多来自农业肥料和汽车尾气的氮进入到土壤之中。
之前的研究表明,肥料使用的增加降低了木材的密度。
随着树木样本密度的下降,它们的碳含量也下降了大约50%。
Houghton认为,这意味着树木每年从大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气体减少了。
但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环境科学家Pekka Kauppi说,另一个因素比弥补气候带来的影响更加重要,那就是生长更快的森林。
他说:“木材密度的负变化远没有全球森林从缩小到扩大带来的积极变化那么重要。
”
1.请根据全文,分析“树木可能没有以前那么强壮了”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2.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文章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4.请简述从文中科学家身上获得哪些科学精神或思想方法方面的启示?
【答案】1.原因:较高的温度、汽车尾气、农场的污染物、农业肥料正在使树木降低了密度,变得更加脆弱、更容易折断,而木材也变得不那么结实耐用。
危害:森林可能面临着风暴带来的更大破坏,而且在吸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方面效率降低。
2.示例:举例子,列数字;“例如,自1870年以来,山毛榉和云杉的生长速度加快了近77%。
”这里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一百年以来树木一直经历着生长速度的“井喷”,有说服力。
3.逻辑顺序、由结果到原因,由概括到具体,开篇概括出一项研究表明“较高的温度再加上来自汽车尾气和农场的污染物正在使树木变得更加脆弱”这一结果,然后从生态学家Houghton的发现,到作者的假设推理,森林科学家Hans Pretzsc团队的一步步研究,从不同层面具体揭示了全球变暖让树木更大更弱。
这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层层深入,使文章脉络清晰。
4.敏锐的预见能力,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万事求真求细的追求精神,大胆假设推理,持续观察、试验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持之以恒的执着态度。
【解析】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
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根据第一段“较高的温度再加上来自汽
可。
第二问,根据第二段“这些发现意味着森林可能面临着风暴带来的更大破坏,而且在吸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方面可能比科学家之前认为的效率更低。
”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
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如“随着树木样本密度的下降,它们的碳含量也下降了大约50%。
”运用的是列数字,结合整个句子来看,作者通过举这些数字,来具体准确地说明树木每年从大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气体减少了。
3.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判断。
说明文有三大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此文说明的是内容是“全球变暖让树木更大更弱”,文章第①段,“一项对中欧地区的森林进行的研究表明,较高的温度再加上来自汽车尾气和农场的污染物正在使树木变得更加脆弱、更容易折断,而木材也变得不那么结实耐用。
”先指出结果,然后第②段“我担心树木可能没有以前那么强壮了。
”提出担心,再到作者的假设推理,然后研究人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证实,可见使用的是由结果到原因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4.考查学生的积累与收获。
大胆假设,谨慎求证。
猜想和假设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文中生态学家Houghton 的发现,作者的假设推理,森林科学家Hans Pretzsc团队的一步步研究,通过一系列实验进行验证。
这是科学探索的必由之路。
由表及里,求真务实。
科学研究不能止步于粗糙的研究和笼统的结论,而应深入研究现象间的因果关系和事物本质属性,这样才能揭示科学秘密。
严谨的态度,严密的推理。
文中科学家以发散性思维开拓思路,多次实验进行研究,这种严谨的态度就是求真精神的体现。
让实验说话,正确严密地判断推理,发现的结论可靠可信。
8.父亲的姿势
章中林
①在省城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喜迁新居那天,父亲来了。
他比谁都高兴,上上下下地跑着。
有搬家公司呢,我叫他休息休息。
他却说买房没帮上忙,做做杂活心里舒坦些。
望着满脸是汗的他,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②中午吃饭,订了几个包间。
开席,来了许多人,坐不下了。
父亲一看,说:“我也不喝酒,回家吃吧,家里还有剩饭剩菜。
”“这是什么话?你来做客,还没有你一个座位?就是我不坐,你也要上席。
”父亲听我这么说,没有再说。
③大厅里加了个桌子,人安排下了,我就跑去忙别的事了。
等我转回来,却看到父亲端着碗蹲在角落
里吃饭。
他正弯.着腰,低.着头,飞快地扒拉
..着饭,一头芦花扎得人眼睛生痛。
大家吃得热火朝天,只有他一个人沉默着,就像一个孤独的行者。
④我拉他上桌,他却说桌子坐满了。
一抬头,真的,小爹正坐在父亲原来坐的位子上。
小爹对着父亲嚷:“你上来嘛,圆桌子多一个少一个有什么关系?”大家也应和着。
父亲憨憨地笑笑:“不了,你们吃,多吃点。
”“我搬家,你蹲在地上吃,别人会怎样说?你就听大家一句,上桌。
”父亲却瞪了我一眼:“你
让他坐着吃。
这次,他没再拒绝。
⑤蹲着吃饭是父亲的一种习惯。
在家里,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端起饭碗,他都喜欢蹲着,就是家里来人,他也不常上桌。
蹲着吃饭,没个正形,看着就粗俗,还不利于消化吸收,而父亲却不同意这种观点。
他说:“蹲着吃饭自由放松。
就是吃饭带响,狼吞虎咽,也没人在意:家长里短,自在随意,不必坐在桌上装腔作势;如果你想晒晒太阳,吹吹风,你就可以蹲在树底下。
最重要的是,蹲是一种鹰的姿势。
你别看它姿态低,这却是一飞冲天前的等待。
⑥我不知道父亲的话对不对,但是我却从他蹲的姿势里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⑦那年,我因为一分之差高考落榜。
复读是必然的选择,但是因为母亲生了场大病,家里已无钱供我读书。
怎么办?我哭着闹着,甚至以绝食来逼着父亲去想办法。
“能有什么办法?能借的都借了,借不来的也借来了。
”母亲流着泪,低声劝我放弃,但是父亲没有说一句话。
⑧8月8日是高三开学的日子,父亲一大早把我喊起来,说要送我上学。
“一分钱没有,上什么学?”我对父亲嚷着。
他却说这不是我考虑的问题,我只要安心读书就是对他最大的安慰。
⑨后来,我才知道,他去找了校长。
校长让他回家办一个贫困生减免学费申请表,他为了让村支书给自己盖个章,硬是在村支书家蹲了一个上午。
这还是那个硬气、不服输的父亲吗?
⑩那次,弟弟的公司破产,他失魂落魄地回到家,突然从高空跌落到地面,谁也不知道怎么劝他,一家人坐在屋子里,气氛压抑而沉闷。
⑪父亲蹲在门槛边,眉头紧锁,默默地抽着烟。
“天无绝人之路。
你不是说重新开家公司只要五十万吗?那就把我这栋房子卖了。
”“把房子卖了,你们住哪儿?”“不是还有老房子嘛,我和你妈回家。
”父亲说着,站了起来,“你要是知道老子没地方住,就给我争点气,不要整天像只瘟鸡一样,摆副臭脸给人看。
”两三年的打拼之后,弟弟又重新站了起来。
⑫蹲始终是父亲一贯的姿势,而我们始终跑.在他的肩头。
今天,我和弟弟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和新居,但他还静静地生活在老房子里。
我们说给他在省城买套房子,他却一再说等等,再等等。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年03月)
1.根据文章内容,按要求填空。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4.请分析文章标题“父亲的姿势”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1.(1)父亲十分高兴,忙上忙下搬家做杂活。
(2)父亲蹲在角落吃饭,,拒绝上桌坐。
(3)“我”高考落榜,哭闹着要复读。
(4)买房筹钱,鼓励弟弟重整旗鼓。
2.承上启下的作用(或过渡段)。
承接上文中,父亲对蹲着吃饭的习惯有自己的理解,那是一种的鹰的姿势,姿态低,却是一飞冲天的等待。
让“我”肃然起敬,有不一样的味道。
旗领下文:我因落榜决然复读和弟弟破产,父亲卖房的回忆。
凸显出父亲勤劳、淳朴、执着,一心为子女着想的品质表达了“我”对父亲蹲着吃饭姿势的理解和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3.(1)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吃饭时候的沉默和孤独的样子,凸显出父亲蹲着吃饭的特殊习惯表达了父亲的朴实忠厚以及我对父亲劳苦的心疼之情。
(2)“跑”本意指“奔跑”,句中指父亲在我们的人生中放低姿态,默默奉献,帮助子女在人生中战胜困境,子女在父的助下绽放人生价值。
凸显出父亲的帮助对子女的帮助极大。
4.①“父亲的姿势”指父亲蹲着吃饭的姿势,也指父亲放低姿态,为子女着想,默默付出的姿态。
②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全文围绕“父亲的姿势”来展开。
③设置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写作内容和对象。
凸显出父亲朴实,关爱子女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恩之情。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脉络的能力。
文章第①段写“我”在省城买房,乔迁新居时,父亲比谁都高兴,上上下下地跑着,帮忙做杂货;第②至④段写请客时,包间开席,拉父亲上桌,父亲却一个人蹲在角落里吃饭,不上桌;第⑤至⑥段写了蹲着吃饭是父亲的一种习惯以及他对此的解释;第⑦至⑨段回忆“我”因为高考落榜,哭着闹着甚至绝食逼父亲想办法,最终父亲找校长,回家找村支书办贫困生减免学费申请表;第⑨至⑪段写了弟弟公司破产,落魄回家,父亲为帮弟弟开公司卖掉房子。
2.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
分析某一句话(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1)结构方面要看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
若在开头,作用一般有: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总领全文。
若在文章中间,作用一般有:埋下伏笔;承上启下(过渡段);照应上文;为下文做铺垫。
若在结尾,作用一般有: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2)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
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
第⑥段“我不知道父亲的话对不对,但是我却从他蹲的姿势里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位于文章中间部分,在结构方面承接上文父亲对蹲着吃饭有着自己的理解,引出下文对“我”高考落榜复读和弟弟破产父亲为此卖房这两件事情的回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结合文中父亲对蹲着吃饭的理解以及对子女的帮助,可知是为了表现父亲勤劳朴实、一心为子女着想的品质,从而表达“我”对父亲的敬佩、感激之情。
3.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赏析。
到父亲端着碗蹲在角落里吃饭”,可知这些动词组成了对父亲蹲着吃饭这个特殊习惯的动作描写,结合后文“大家吃得热火朝天,只有他一个人沉默着,就像一个孤独的行者”,这些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吃饭时孤独、沉默的样子,表现了父亲忠厚朴实的品质,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心疼。
(2)对单个词语的赏析,答题模式一般为:这个词原意指……,在这里指(一般从词性、感情色彩、修辞、是景物还是人物描写几个方面考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动作或形态,具体结合文章),表现了……。
“跑”这个字原意指奔跑,结合文中“我”高考落榜,闹着复读时父亲的表现以及弟弟破产时,父亲卖房的行为可知,这个“跑”在这里指父亲为了我们默默奉献,帮助我们战胜困难,而我们也是在父亲的帮助下才能有了新居,有了事业,突出表现了父亲对我们的帮助之大。
4.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标题的含义既要考虑其表面含义,又要结合文章主旨考虑其深层含义。
本文标题“父亲的姿势”从表面看是指父亲蹲着吃饭的姿势,而结合文章父亲为了办理贫困生减免学费申请表帮“我”复读,在村支书家蹲了一个上午,父亲为了帮助破产的弟弟重整旗鼓而卖掉房子可知,标题的深层含义是指父亲为了子女放低姿态,默默奉献的姿态。
标题的作用一般有:吸引读者;点明文章主旨;蕴含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文章的线索;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等。
文章标题“父亲的姿态”,为文章设置了悬念,父亲的姿态是什么?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文围绕“父亲的姿态”展开,所以标题是文章的行文线索,贯穿全文;父亲的姿势表现了父亲勤劳朴实、关心子女的性格特点,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暗示了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9.文学作品阅读。
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
[美]黄土芬
一切都在于分门别类。
世界终结后的第76年,最后一个机器人和最后一个人类在一片狂风侵袭的高原上相遇了。
在这之前,最后一个机器人一直待在自己的仓库里,按照设定的程序执行任务——监测地球,直到有一天,日渐衰弱的传感器突然感应到一个能量高峰。
运输系统瘫痪了,最后一个机器人花了432天时间才来到能量高峰出现的地方,发现了开封的冷冻管。
那时,冷冻管里所有的人类都已经死去了——除了一人以外。
但最后一个机器人还是执行起了她的任务。
她必须展开统计调查,尽自己所能维持这唯一一个数据点的秩序。
她在高原上找到了最后一个人类,一个为了抵抗狂风而将布层层包裹在身上的人形,正在耀眼的阳光下,将食用菌放在架子上晾晒。
“你好。
”最后一个机器人开口道,“我是R4—821,开罗仓库的指定管理人。
我的任务是延续人类物种。
”
最后一个机器人的记忆库里有“讽刺”这个词的定义,但她并没有听出最后一个人类语气中的讽刺意味。
“不理想。
”她回答,“你是我准备登记的唯一一个活着的人类。
根据预测,人类物种消亡的时间上限是一百年。
”
最后一个人类的表情黯淡了下来,带着希望终成泡影的悲伤,问:“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当时我正在监测,”最后一个机器人说,“433天前的预测表明人类物种已经灭亡,不过一些冷冻舱保持完好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是很小。
我监测了下去。
”
“我很高兴,”最后一个人说,“我一直都很孤独,没有人和我说话。
我曾经希望……算了,没什么。
我们现在要做什么?”
“我必须给你分类。
”最后一个机器人说。
“给我分类?”
“是的。
为了筛选出实现物种生存的最佳决策树①。
”
“在总人口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有效的决策树还存在吗?”最后一个人类问道。
最后一个机器人的处理器迅速查阅了可能的人口恢复模型,“不存在,但我可以根据其他冷冻单位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做出预测。
”
“可能性如何?”
“现在接近于零,虽然有误差,但误差范围是有穷尽的。
”
最后一个人类的表情扭曲了一下,哭笑不得,“对你来说,这就是希望吧。
”
“我不抱希望,”最后一个机器人说,“我只会计算概率。
我的工作是帮助人类选择最有可能实现物种生存的概率路径。
为此,我需要数据。
”
“好吧,R4—821,”最后一个人类说,凑上前在机器人的机壳上友好地抽了抽,“我怎么能妨碍你的工作呢?给我分类吧。
”
“你叫什么名字?”最后一个机器人开始提问。
“瓦尔,”最后一个人类回答,“瓦尔·马茨米尔。
”
“你的职业是?”
“应用气候学家,”瓦尔回答,“至少曾经是,这个职业现在要么完全无关紧要,要么是全世界最重要的。
”
“你的年龄是?”
“冷冻时48岁,所以我现在至少49岁了,主观上来说。
”
“你是男性还是女性?”
“都不是。
”
最后一个机器人停顿了一下,“这不是一个选项。
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
”
“我是最后一个人类,”最后一个人类说,“我就是人口的100%。
你是想告诉我我不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