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2021.01
本试卷共8页,24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视为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27分)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1-6题。
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
回首逝去的日子,我们相聚在这个校园,这个班级,一起洒下过无数的汗水,共同收获过无尽的欢乐,而今心头不免涌起缕缕①chàng wǎng。
人的一生必然要走过许多“驿站”,每个“驿站”,既意味着前一段旅途的结束,也是新征程的开始。
人生路上,有阳光明媚,也会阴霾逆流。
岁月如歌,虽然沿途会荆棘丛生,但我们不会气馁;虽然偶有颠簸疲劳,但我们在做短暂的休整后依然向前迈进;③。
那坚持不懈的努力过程,是岁月送给我们的一首最动听的歌。
为了这首经久不息的歌,我在岁月的长河中奋力跋涉;为了这首歌,我在岁月的征途中艰难拼搏;为了这首歌,我在岁月的书本里辛勤耕耘。
岁月不光有春的淡雅清新,还有夏的苍翠生机、秋的②xīn kuàng shén yí、冬的静谧高远……想想如歌岁月里沿途的风景,我忍俊不禁地笑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
①②
2.下列对句子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
”这是一个转折关系复句。
B.“每个“驿站”,既意味着前一段旅途的结束,也是新征程的开始。
”这是一个并列关系复句。
C.“为了这首经久不息的歌,我在岁月的长河中奋力跋涉。
”这是一个因果关系复句。
D.“那坚持不懈的努力过程,就是岁月送给我的一首最动听的歌。
”这是一个单句。
3.仿照画线句子,依据语境,在③处仿写一句话。
(3分)
4.有同学为“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已给出,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下联。
(2分)
上联:岁月如歌多美梦
A.展宏图不负韶华
B.相聚情谊深似海
C.青春似火好扬帆
D.新征程乘风波浪
5.上面的语段中有一处病句,请找出来并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分)
6.“人生路上,有阳光明媚,也会阴霾逆流。
”有同学认为“阳光明媚”有利于成长,而“阴霾逆流”不利于成长,于是班级将组织一次班级辩论赛,辩题为:
正方:逆境有利于成长反方:逆境不利于成长
你是正方的代表,请根据己方的观点,写一段话,运用名人名言和事实材料使之有说服力。
(4分)7.默写(10分)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每空1分)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2) ?青衫湿。
(秋瑾《满江红》)
(3) ,城郭一时非。
(文天祥《南安军》)
(4)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5)亲贤臣,远小人,。
(诸葛亮《出师表》)
(6)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这一壮举实现了辛弃疾在《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所写的“,
”的愿望,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的预定区域,这里就是古诗文中常提到的胡地、塞北,那里气候寒冷,冬天来得特别早,正如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开篇所描写
的“ , ”。
8.请将对《渔家傲·秋思》其中一句的赏析补充完整。
(2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边塞特有的种种声音,凄厉而容易引发戍边将士的 之情。
“边声”以“四面”来形容,更显得无所不在,充塞天地之间,虽不想听却做不到。
下面再接上“连角起”,进一步写出这些声音是伴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发出的,在凄凉之外更添一层。
二、阅读(共48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2题。
(12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曹刿论战》)
【乙】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
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
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子女不伤@,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
②浅:狭,窄小。
③教:教化。
④张:乐器上弦。
⑤修:设置。
⑥饬:同“饰”,巧饰。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鄙:
(2)小惠未遍. 遍: (3)亲.
亲长长 亲: (4)期年..而有扈氏服 期年:
10.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12.结合【甲】【乙】两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这些取胜的要素,对于现代国家或人生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呢?请选一个角度谈一谈。
(4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6题。
(11分)
材料一:
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
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提升,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在儿童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劳动的淬炼。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
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
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
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
这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影响。
比如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
由于劳动教育关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
(选自韩震《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光明日报》2019年1月28日,有删改)
材料二:
2019年长沙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显示:我市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86.79%的初中生和84.14%的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70.61%的初中生和72.38%的高中生热爱劳动;68.75%的初中生、76.97%的高中生将集中体现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精神的“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作为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
调研也发现,我市仍有部分学生劳动习惯有待加强。
1.65%的初中生和1.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26.66%的初中生和2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偶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摘自《长沙发布“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长沙晚报》2020年4月16日)
材料三: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
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再到《朱子家训》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的中华传统美德。
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
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
(选自刘余莉《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人民日报》2020年4月30日,有删改)
13.下列对上面材料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儿童若缺少劳动,可能会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B.对儿童而言,劳动教育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因为这会关涉到诸多方面的教育。
C.长沙市普通中学学生中,把工程师作为自己未来理想职业的,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比例高。
D.材料一阐述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材料三阐述了新时代如何积极开展劳动教育。
14.【材料一】第二段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的一种,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3分)
15.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的内容,劝说“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偶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的同学应当积极主动从事家务劳动。
(3分)
16.材料一中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3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7-21题。
(17分)
平安报与故人知
①家对门一楼的小院里,种着两株杏树,今年开花比往年早一个多星期,根本不管疫情肆虐,烂烂漫漫,满枝满桠,开得没心没肺。
这家主人,每年春节前都会挈妇将雏回老家过年,破五后回来。
今年破五了,元宵节过了,春分都过了,清明也过了,他们还没能赶回家,不知是在哪里受阻或因疫情被隔离。
屋子里始终是暗的,晚上没见到灯亮,月色中显得有些凄清。
小院里,杏花开了,落了,一地缤纷如雪,又被风吹走,吹得干干净净。
小院一直寂寞着,等候主人的归来。
②在这样的非常时期,没有什么比平安归来更令人期待。
毕竟是家,平安归家,是世上所有人心底最大的期盼。
③闭门宅家,一天天地看着对门的杏花从盛开到凋零,到绿叶满枝,心里期待着这家人一切安好。
其
实,也是对所有人的期待。
我的孩子在遥远的国外,很多朋友在外地,甚至有人就在最让人牵心揪肺的武汉、襄阳、宜昌等地,可谓疫情的前线。
怎么能不充满期待呢?
④无事可做,翻书乱读,消磨时日,忽然发现我国古诗词中,写到平安的诗句非常多。
这或许是因为心有所想才会句有所读吧!
⑤“种竹今逾万个,风枝静,日报平安。
”这是宋代一个叫葛立方的词人写的一阙并不知名的小令,但竹报平安是我国尽人皆知的象征。
这句词,写的是平常日子里的景象,其中一个“静”字,道出这样平和居家日子的闲适。
如果在平常的日子里读,我会随手就翻过去,如今读来,却让我向往,更让我感叹。
日日足不出户宅在家中,没有任何人往来,屋里屋外,同样也是一个“静”字了得,心里却风雨交加,电视屏幕中世界各地的确诊人数惊心动魄地频频增加,会让这个“静”字倾翻,对平安的期盼涌上心头。
⑥“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这是唐代王维的望乡之诗,远在他乡,喝着别人的酒,惦记着家人的平安酒中该是何等的滋味。
“自别萧郎锦帐寒,凤楼日日望平安。
”这是宋代陈允平的怀远之诗,写闺中情思。
“从今日望平安书,我欲灯前手亲拆。
”这是放翁的诗,一样的怀人念远,对朋友的牵挂,对平安书信的渴望。
我所能读到的关于平安的古典诗词中,最让我感动并难忘的,是岑参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是小时候就读过的诗句,那种在战争或离乱之中偶遇故人,无纸无笔,急迫匆忙之中让人传个话,给家人报个平安的情景,什么时候想起,都让人心动。
⑦关于平安的近代诗词中,我最喜爱的是鲁迅先生和陈寅恪先生的两首绝句。
“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
”这是鲁迅先生1932年送给归国的日本友人的诗句。
这一年,日本侵略者将战火烧到上海,战争烽火中,人身的安危同那随海浪颠簸动荡的归棹一样,令人担忧,这使得心中的祈愿是那样的一言难尽,意味深长。
”多少柔条摇落后,平安报与故人知。
”这是陈寅恪1957年写给妻子的诗句。
这一年,陈寅恪在广州中山大学教书,校园里,印度象鼻竹结实大如梨,妻子为竹作画,此为陈题画诗中的一联。
其中“柔条”和粗壮的象鼻竹毫不相称的对比,会让我们看到劫后余生的平安,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而让人们格外喟叹与珍重。
⑧人生沉浮,世事跌宕,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与生活境遇下,无论在什么样的动荡与变化中,平安都是为世界所共情共生的一种期盼与祈愿,万古不变。
⑨我一直隐隐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下来了-前两天的晚上,家对门一楼的房间里亮起了灯,橘黄色的灯光,明亮地洒满他们家的阳台。
主人终于平安地回家了。
尽管错过了今年小院里杏花如雪盛开,那两株杏树,已经绿荫如盖,也算是替他们守在家中,“一花一草报平安”了。
(作者:肖复兴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4月24日,有删改)
17.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篇文章最打动你的、贯穿始终的情感是什么?(3分)
18.第①段画线句,有两处须重读才有味道,你也读读,找出来并说说理由。
(4分)
19.文中那么多古典诗词,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偏以“平安报与故人知”做标题。
(3分)
20.文中多处写到杏花和杏树,请你说说这样写给文章带来了怎样的美感。
(3分)
21.请结合链接材料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上文的认识。
(4分)
【链接材料】
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
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
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
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地辽阔啊。
(节选自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有删改)(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2-23题。
(8分)
22.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右图故事出自于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在这部小说
中成为作者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
(2分)
(2)右图中的主要人物与我们九年级下册所学的课文《孔乙己》中的孔乙己都是读书
人,请谈谈这两个人物有何异同点。
(2分)
23.阅读下列片段完成问题。
片段一:一条小径蜿蜒着通向篱笆,两旁种着月桂树,最后面是一棵巨大的七叶树,树下是一圈座位,你可以在这儿漫步而不被人发现。
在这种蜜似的露水渐渐降落、万籁俱寂、暮色渐浓的时刻,我觉得仿佛会永远在这样的阴影中漫步。
片段二:早晨还没起床,小阿德拉就跑来告诉我,果园尽头的那株七叶树昨天夜里遭到了雷击,被劈掉了一半。
(1)结合片段一,简·爱在花园散步时遇到了(填人名)。
(1分)
(2)预示着下文哪个情节的发生?结合该情节,说说简·爱的追求。
(3分)
三、写作(45分)
24.以《春天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
可以灵活选择文体。
可以写景或者抒情,也可以进行议论,或者想象要求:
1.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深圳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一、基础(27 分)
1.(2 分)①怅惘②心旷神怡
2.(2 分)C
3.(3 分)示例:虽然会有风雨交加,但我们依然无所畏惧。
4.(2 分)C
5.(2 分)我忍俊不禁。
/我不禁笑了。
6.(4 分)示例:逆境有利于成长。
“失败是成功之母”,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泡之前,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在每次身处逆境之时,他从来没有放弃,毫不气馁,而是继续努力奋斗,终于发明出了改变世界的电灯泡。
正是这些失败和逆境才使他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
所以我方认为逆境有利于成长。
(有名言,有事例,语句通顺即可满分。
缺名言扣1分,缺事实材料扣2分)
7.(10 分)
(1)一蓑烟雨任平生
(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3)山河千古在
(4)身世浮沉雨打萍
(5)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6)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8.(2 分)思乡/怀乡/思念等(任一意思相近词即可);悲壮/壮美(意思相近即可,但不可缺少“壮”)
二、阅读(共48 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2 题。
(12 分)
9.(2 分)(1)鄙:鄙陋,目光短浅。
(2)遍:普遍。
(3)亲:亲近或者是以……为亲。
(4)期年:
满一年
10.(2 分)断句应为“于是乎/①处不重席②/食不贰味/③琴瑟不张”。
(学生断①③或②③都给分)
11.(4 分)(1)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清楚/明察,(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新教参的“虽”字翻译为“虽然”,但考虑部分老师没有教参,所以用“即使”也给分,但“情”字课本注解写的就是“诚心”,所以以课本注解为准。
)
(2)因此想要战胜别人的人,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12.(4 分)示例:取得胜利需要做到:明察实情,取信于民(1分);抓住战机,知己知彼(这一条没写可不扣分);要想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1分)。
启示:①对现代国家治理而言,政府要加强自身,为人民服务,才能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的支持
与拥戴;②对个人修身养性而言,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想取得成功,先要战胜自己。
③对于个人而
言,个人要心怀国家,对国家社会有要责任感,在国家有困难时能挺身而出贡献自己的力量。
④对于个人
而言做事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做事前要分析形势,做事的过程中要把握时机,仔细观察,只有这样才能
取得最终的成功。
⑤做人要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重用人才,相信人才,不妄自尊大,虚心请教。
(答出
其中2点即可得2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6 题。
(11 分)
13.(2 分)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第一段中“68.75%的初中生、76.97%的高
中生将集中体现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精神的“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作为自己未
来的理想职业”可知,长沙市普通中学学生中,把包括工程师在内的“集中体现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精神”
的职业作为自己未来理想职业的,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比例低。
由此可知,C项错误。
14.(3 分)示例一:道理论证。
引用《朱子家训》,表明古人重视从生活细节培养劳动习惯,从而论证了家长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示例二:对比论证。
把家长大包大揽的目的与实际结果作对比,阐述了家长不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危
害,从而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示例三:道理论证。
剖析家长大包大揽,不让孩子做家务的危害,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
的基础性活动。
(“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
意思对即可)
15.(3 分)运用材料一、材料二中的观点,语言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16.(3 分)示例一:劳动能让我们的学习环境更美,我们打扫卫生,布置教室,张贴书法、绘画作品,使教室更美。
我们要多参加劳动,让生活更美好。
示例二:劳动能让我们生活环境更美,我们在庭院、小区栽花种草,使庭院、小区更加舒适、美观。
我
们应该多参加劳动,让生活更美好。
(联系生活经历1分,创造美的体验2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7-21 题。
(17 分)
17.(3 分)答:对他人的牵挂,对平安的期盼。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18.(4 分)有选点,有理由,且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重读副词“也”“还”,这样能体现出等待时间之长、内心牵挂之深。
示例二:重读“春分”“清明”两个时间节点,体现出等待时间之长、内心牵挂之深。
19. (3 分)答:“平安报与故人知”含有对平安的期盼和对他人的牵挂,与文章主题契合;这句诗
是陈寅恪写给妻子的题画诗,其中暗含着劫后余生的平安更让人珍惜的感悟,与本文现实情景和情感
更加吻合。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20. (3 分)答:语言美,文辞优美,描摹细腻,增强了画面感和感染力;结构美,前后照应,一线贯穿,表现出章法之美;手法美,以景衬情,用环境的变化衬托作者情感的波澜。
21.(4 分)无论何时何地,向家人汇报平安,是亲人的期盼,是爱意的表达。
爱是精神的养料,有了爱,精神便富足。
疫情期间,虽不能外出,但我们可以陪伴家人,相互关爱,达到精神上的充裕与满足。
(结合材料及原文的内容来谈)
(四)名著阅读,完成22~23 题。
(8 分)
22.(4 分)(1)儒林外史、科举制度(2 分)
(2)相同点:孔乙己和范进都是封建时代的读书人;都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都处于穷困潦倒的地位;都不会营生,脆弱无力。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1分)
不同点:孔乙己清高,范进自卑;孔乙己迂腐,范进圆滑;孔乙己善良,范进虚伪。
(答出其中一点
即可得1分)
23.(4 分)(1)罗切斯特(1 分)(2)当他们结婚那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毅然选择了离开。
(1分)简爱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追求人格的独立,追求自尊自爱的人生。
(2 分)
三、写作(45 分)
请按照作文内容要求进行批改。
类型项目
一类文
(45 分)
二类文
(40~44
分)
三类文
(35~39
分)
四类文
(30~34
分)
五类文
(29~25
分)
六类文
(25 分以
下)
内容富有创意
真挚感人
内容丰富
构思巧妙
详略得当
立意正确
感情真挚
材料具体
构思新颖
详略得当
立意正确
融入情感
材料具体
有详有略
立意基本正确
材料较具体
立意不正确
选材不恰当
严重偏题
内容空泛
语言富有文采生动
流畅
通顺
连贯
较生动
基本连贯
有一些语病
不够通顺
语病较多
文理不通
结构严谨严谨完整有条理结构基本完整
条理基本清楚
结构不完整
条理不清楚
杂乱无章
文面卷面整洁
标点正确
卷面整洁
标点正确
卷面较整洁
标点正确
写字、标点
错误较少
写字、标点
错误较多
字迹潦草
标点不清
错别字较多
注:
1.前两个错别字不扣分,从第三个错别字开始,每错一字扣1 分,错同一字不重复扣分,扣至4 分为止。
使用涂改液或涂改带酌情扣1~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