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钟芳蓉类似的事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钟芳蓉类似的事例
这几天,一位此前默默无闻的湖南女生钟芳蓉选择冷门的北大考古专业,成为媒体热炒的对象,这位来自一所县级民办中学、以676分的高分位列湖南文科第四名的钟同学,虽然不是状元,其“待遇”却远远超过了各省份的文理科状元,更被网友把她和江苏的文科第一白湘菱比较。
同样在2019年的高考中,来自上海的女生武亦姝,以高考分数615分被清华大学,而当年上海的最高分为636分(上海高考总分为669分),但这位有着“国民才女”之称的武同学,被报道和关注热度也远远超过其他高分考生。
这样的例子似乎并不少。
在人们的生活中,高考状元似乎就像一颗流星掠过。
或许,在若干年后,我们仍会记得那个为自己梦想报考北大考古专业的钟同学;同样,我们也会谈起多年前在全国诗词大会上涌现出来的才女,是她们不经意间掀起了考古文博热和诗词热。
应该说,武亦姝和钟芳蓉没有真正的可比性,成长境况天壤之别,一个生活在大上海,父亲毕业于吉林大学,是薪酬颇丰的大律师;一个成长于湖南农村,父母在广东打工,家离就读的学校有30多里路,1岁就成了“留守儿童”,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网友和大众对他们会如此追捧呢?
首先,她们对初心的追求契合了我们的心灵。
武亦姝作为“诗词才女”,此前普遍被认为肯定会把北大作为第一选择,毕竟自己文科是强项,而北大文科第一,但她最后的选择却
是清华大学,理由是希望自己文理兼优,用理科思维去学习,用文科思维去生活!
钟芳蓉同学决定就读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很多人都为她未来的就业前景担忧,可她轻描淡写地说:“”有考虑过,因为是北大的考古系,未来就业的话基本生活应该能保障。
我个人特别喜欢,我觉得喜欢就够了呀!”我们不禁为这个孩子的“任性”叫好,不为热门专业
所左右,为了自己喜欢的事。
其实,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何尝不是都有过他们类似的追求呢?
其次,她们更像孩子身边学习的榜样。
高考状元似乎离很多孩子太远,武亦姝、钟芳蓉肯定有学习的天赋,但人们更关注的她们的成长,那就是自律和勤奋。
“自律,听话,不用我操心,在家里特别听话。
”这是钟芳蓉父亲对女儿的真实评价。
这句话无疑触动着每位家长的神经:如果自己的孩子这样该多好。
钟芳蓉在不到1岁时,父母就外出打工了,留下她跟爷爷奶奶在村里一起生活,一年跟父母见一面,父母从没参加过家长会,这位“别人家的孩子”真的是主要靠自己。
关于武亦姝流传最广的一则故事是,父亲下午4点以后关手机陪孩子读书,其实这是小学阶段,正是在父母的关心下养成了自律和勤奋的品质,让他们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再次,她们因低调而行稳致远。
武亦姝2019年8月入学清华一年以来,除了军训等学校的活动,很少看到她的身影,显示出常人难以理解的低调,一年来她甚至没有接受过媒体的正式采访。
同样,多家媒体专程赶往湖南耒阳想采访钟芳蓉,她都予以婉拒,这等于拒绝了“爆红的好机会”。
不随波逐流,不迎合众人。
钟芳蓉给大家上了一课,根据兴趣填报的专业,选择投身热爱的事业,不用金钱衡量前途,这或许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怎么来定义武亦姝和钟芳蓉们呢,姑且称之为“邻家女孩”吧,就如她们,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为心中的目标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