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这段时期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药物治疗以及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上肢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
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腕背伸时主动关节活动范围(AROM)、腕背伸时肌肉最大收缩时肌电的幅值(EMG)和用FM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加快患侧上肢的恢复,为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标签:肌电生物反馈;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
脑卒中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的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可能会有肢体运动障碍的后遗症。
人们上肢多是一些精细的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的面积也比下肢要大得多,因此,脑卒中偏癱后上肢往往不能彻底恢复运动功能,患者自理能力有所缺失,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肌电生物反馈是一种新型的康复治疗技术,大量研究证明其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增强肌力。
本文以我院的120例脑卒中偏瘫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临床疗效,效果显著,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为43~82岁,脑出血39例,脑梗死21例,病程为5~32天;实验组60例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为40~83岁,脑出血36例,脑梗死24例,病程为8~34天。
所有患者均经诊断确诊为脑卒中偏瘫疾病,生命体征平稳,无认知、理解功能障碍,无严重肝、肾等脏器疾病。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变性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及常规康复治疗,如脑保护及营养神经等,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对患侧进行康复训练:偏瘫处的肢体运动疗法以及另一肢体的摆放位置,作业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等训练,每天1次,一次50分钟,10天为一疗程。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外加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具体疗法如下:选择安静的治疗室进行治疗,使患者采取卧位或者是坐位,用酒精将皮肤脱脂以减少皮肤电阻,将两电极放置在患侧上肢前臂背侧皮肤上,嘱咐患者活动患侧上肢,治疗开始时根据患者的反映情况调整电流的强度,刺激时保证患者能够亲眼看到显示器上的信号或者听到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以便使患者控制偏瘫肌肉的功能。
刺激频率为35~50Hz,时间为5~6秒,每隔15~20s刺激一次,一次
20分钟,一周5次。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当患者肌电信号逐渐增强后,仪器会自动调整阈值,进而使患者加强肌肉收缩。
通过该方法逐渐提高患者自主控制肌肉收缩的能力。
1.3判定标准:(1)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腕关节主动背伸活动范围采用量角器量定;(2)患侧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肌电波幅即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上显示的最大用力伸碗时的肌电值;(3)使用FMA评估表对偏瘫侧的上肢功能进行测定。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均有所改善(p<0.01),且实验组患者的腕背伸时主动关节活动范围(AROM)、腕背伸时肌肉最大收缩时肌电的幅值(EMG)和FMA评分三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详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常常会导致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自理能力下降甚至有的失去了自理能力,严重影响力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实践证明,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有效方法。
该方法是将电极放在患侧肌肉表面,采集肌肉活动时的肌电信号,对神经肌肉功能作出定性定量分析,进而推断病变特性。
中枢神经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可以通过适当的刺激使偏瘫激发潜在的通路,使运动功能得到改善,是一种理想的康复训练方法。
患者根据显示的信号,有意识的调节自身的运动,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训练,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
肌电信号可以反馈给患者大脑,经长期反复训练能够形成条件反射,并在大脑皮层形成兴奋灶,有助于中枢神经功能的重组。
本文对照实验研究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患者的AROM、EMG、FMA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肌电生物反馈技术联合康复训练可以使患者积极的参与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促进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翟宏伟,巩尊科,陈伟,等.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7(32):535-534.
[2]李惠枝,王跑球,张慧佳,等.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5):463-464.
[3]吴琼,丛芳,桑德春,等.肌电触发电刺激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2):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