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历史与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耆科普123
计量历史与文化
1古代计量的产生
中国古代:计量的发生《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以 前的原始社会末期。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
專社会组织形式的进步,人们开始提出对长度、容
量、重蠢和时间等计量的翥要e这些计量活动常以 人体的某一部分、其他的天然物或植物果实作为计 量标准进行计量活动,如伸掌为尺、迈步定亩、滴水 计时氣
据古书记载,氏族社上会后期,传说中的氏族领 袖额项,已通过观测星辰推算一年的长度其后,黄 帝“设五量'有“权衡、斗制、尺丈、里步、十百'简称为度、衡、里、数。
“度、量、衡”是我国古代对
长度、体积、雪蛰计誉的统称。
黄帝的继承者是尧、舜。
尧命羲和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来制定历 法,把年订为366日。
舜东巡时协调各部落氏族的 曰月和四时季节,对各部族的历法和度董衡作了协 调统^'〇
中国古代第一位建立度量衡标准的人是大禹。
相传大禹治水发生在距今三四千年前,在禹疏浚水 道,引水人海,首先要考察水势,寻找水的源头和上
下游流经的地域,这一切都离不开涵t量。
规矩准绳 就是最古老的测量具。
用“准”定平意>.“绳“测长
短,“规”画圆,“矩”画方。
“矩”还可以用来定山川
之高下大地之远近。
治水这样大规模的测量必定要有统一的计量标 准,这个标准是怎样建立的呢?《史记》给出了答 案:“(禹)身为度,称以出/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以大 禹的身长和体重定出长度、重量的单位^有了单位和标准,并把它复制到木棍、矩尺和准绳企,测童长 度时就可以貪接读数和计算r。
治水=程即使在不 _地区也就可以复现和传递这个量了。
大禹派遣人去四方勘测,“步”便成为测量大地 最原始的单位。
这种以步为丈量土地的单位甚至延 续了几千年。
怎样才算一步呢?跬步,作为长度单 位则起源于走的动作。
《孔丛子》说跬,一举足也,倍跬为步。
”即一条腿跨出的距离称“跬”,再把呆一条腿跨出的距离称“步”。
今日所称的“步”则为一 举足其实相当于古代的半步。
这些都说明了大禹运 用各种测量方法最终达到治水的目的。
禹治水有功,被舜立为继承人#于公元..前2070 年建立了第个王朝一复,从此治水时建立起来的度 量衡便成为夏朝法定的制度
夏禹使用规矩准绳洽水患,并以自E的身长、体 重作为长度和重量标准等,这些传说记载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上古时代i t量发生的萌芽情况。
2度量衡与“黄钟定律’’
传说黄帝命乐官制定乐律,制成了 12枚3孔短 笛,合称十律”,首律称为“黄钟”。
“黄钟”既然是 音乐i t的事,同度董衡有什么关系?据中国最古老 的度量衡专著《议书•律历志》说度量衡就是从那 支能吹奏出黄钟乐音的短笛起源的。
短笛的长度,即度制的起源;
短笛的容积,即量制的起源;
短笛所容谷物的重量,即衡制的起源。
又按柜黍说(和黍是谷物的一种),以黍釐那短 笛,其长90黍,即9寸;可容1200黍,即1龠;其重 为12铢即半两^衣此而论,律是从黍谷所生,这叫 “造律以黍”。
3夏商周
夏代制定了标准的度量衡原器,弁颁发于地方,作为定期检定、检查的依据。
商周时期开始有计量器制。
已出现度量衡器制 和计量年月.日的历法。
史书记载,商周时期官府设 有颁行度量衡标准和管理度量衡器具的官职。
商代畜传世公元前16世纟H—公元前__ 11世 纪)的一支骨尺二支牙心
商代甲骨文中有土地面积单位#田”宇|采用子 支记日法和“十H月”的记载。
商代历法一年分为 I2个月,等逢闰年加一个月。
这又证明商代已经用 闰月来调整节气和历法的关系了。
这是中国设置闰 月的开端,为中国传统历法奠定了基础。
西周(公元前KH6年一公元前771年)的青铜
124《针1与测试技术》.2〇18耳第45象第4淛
器铭文中,记有“锝'“钧”,为重量单位的名称《周 王室和领至贵族以^定量的铜作为赏赐、交换的等 价物、,可推测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前或同时7即在殷商 后期或西周早期,重量计量B经产生并得到应用。
而由f称養咎物、交纳赋税的_要,容量f r*会比重 量i f量出现得更早s
据史书记载,计董昼夜时刻的漏刻在西周时就 已经出现了。
4春秋战国之交计量发展繁荣时期
春秋战_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把度惫衡看 作权力和社会公正的象征。
《礼记*明堂位》记: “周公制礼作乐,颁度1,而天下大服”。
《管资•七 ?去>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谞 之法”。
把颁才行度量衡制作为治国方略,用度量 衡的准确一致来比喩法律的舍想_性:。
春秋(公元前__ 770 :年一公元.前475寧_)、战匿 (公元前475年一公元前m年)之交,各国先后取 消了共同耕作的“公田'承认开垦的土地私有,按 田亩怔收田赋。
一些诸侯国的新兴方量的代表顺应 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改革陈旧的量制,与腐朽势力相 抗衡并取得成功。
晋国六家世卿在各自的领地内,废除百步为亩饱井田制,竞相扩大田亩面积^相对减 免赋税,以取得民众的支持s齐国攀握实权的卿大 夫陈氏,创立一种五进位的容瘇制一“家暈―制,取 代豆、区、釜、钟四进位的•‘公量”旧制,便于换算。
陈氏还采取“小进大出;”的办法,笼络人心,使百姓 纷纷依附,后来终于取得了政权。
这则故事生动地说明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改革 中,统治阶级是如何用所掌握的度量衡制权力巩固 统治地位的。
现今收集到的春秋晚期的权衡器和量器有齐国! 的右伯君铜权、楚国的铜环权和邹.歸的廪陶量,说明 春秋时期的一些诸侯国的量制已经建立。
5秦始皇统_度量衡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诏书统 一度量衡。
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全文:“廿六年,皇 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乃诏丞 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太意 是:他继位的二十六年后,兼并了各地诸侯王国,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自立皇帝封号。
下诏书给两位大 运,务必把全H的度董衡都统一起来。
诺书全文共 40宇,简要地说明了统一度童衡的历史背景和对统 —的驀求。
"百代多行秦政法“(毛泽东《读封建论》)。
秦 始皇统一度量衡,以乐律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单位制,经过《汉书》整理成文,代代相袭,寒清朝仍被康熙、乾隆所遵从,甚至延续至中华民国时期,无论是度量衡或计財制度都是秦汉古制的沿袭。
秦统一度量衡 的各项措施,对其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度量衡制度,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秦代的单位量眞,1尺约合今23.1厘米,1升约 合今200毫升,1斤约合今253克(1斤等于16两,1两为今15.625克)。
6商鞅铜方升
在上海博物馆有件镇馆之宝——商鞅铜方升。
此物是商鞅变法时颁布的统度量衡所使用的标准 器。
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左壁刻:“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 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
器壁与柄相对一 面刻“重泉“,是战国时的地名,即方升使用地。
底 部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厨加刻的统一度 量衡i召书。
右侧为‘‘临”字,系第二次使用地名。
可
知此器初置宁"重泉“(今陕西蒲城),后转发至临 地。
《史记•秦本纪》:孝公“十年,卫鞅为大良造”方升正是商鞅任大良造八年之后督造的。
统一度量 衡在.当財属重大事件,故在器物上刻铭记录。
左侧 铭文大意是:秦孝公+八年,齐層派遣由卿大夫等人 组成的外交使团到秦_商讨包括有关度量衡等事项&方升自铭容积为16+寸,即16.2立方寸^经?風量研究得知当时秦国一尺约合今23.1厘米,一升 约合今200毫升…说明旱在公元前三百多年“以度 审容”的科学方法已被运用,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在数字运算和器械制造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成就。
7西汉一继承和发展
秦代形成的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在西汉得到了 继承和发展。
西汉竹衡杆上墨书文字记,如果使用 不合标准的称钱衡器,主人就要到乡官&里正”那里 受处罚,服徭役十无。
西汉末年,玉莽篡权。
因政治上的征集了馬时学识渊博、通晓天文、乐律的学者百余人,考证 前代制度。
他让律历学家刘歆进行了 ^■次对度量衡 的修訂工作。
在这嗔工作中刘歆总结T先:秦以来的 度量衡制度,对单位系列、进位关系、单位量辑、标准 器型式以及管理制度做了妇纳整理,并采用以音律 校验黄钟律管的长度.,以度审容,,以黍的容重定衡重 的方法,厘定度量衡三个单位量M标准,设计制造了 一批度量衡标准器。
他在此基础上完成的著作《审 度*嘉儳•权衡》被录人《汉书律历志》,成为我国 古代度量衡史上最早、最系统、最有权威的度暈衡专 著,标志着我国度量衡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 度化。
(转载自《计量科普知识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