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制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阐明“医学影像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成熟的临床学科,主要包括X线、
超声、CT、MRI、Y闪烁摄影诊断及介入放射学等。
目前,本学科重点讲授X线、
CT、MRI、USG和介入放射学。
X线诊断学是应用X线的特性通过摄影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
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
第一章X线成像
第一节X线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一、X线的产生和特性
1.X线产生的三个基本条件
2.X线的特性:穿透性,感光性,荧光作用,电离作用和生物效应。
二、X线机的基本结构(X线管、变压器、控制器)
三、X线成像基本原理
四、X线检查技术
五、X线检查中的防护
六、X线诊断的新进展
第二节X线图像特点
第三节X线检查技术
一、普通检查透视X线摄影
二、特殊检查
1)体层摄影2)软线摄影3)其他:放大摄影,荧光摄影
三、造影检查
1)对比剂分类:高密度对比剂,低密度对比剂
2)造影方法:直接引入,间接引入
3)造影检查前准备及造影剂反应的处理
四、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
第四节X线分析与诊断
1.诊断原则(分析要点:病变描述的七个要素) 2.诊断步骤
第五节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第六节X线检查中的防护
1)X线的剂量
2)安全的条件
3)X线防护的意义
4)X线防护的方法和措施
第二章计算机体层成像
第一节CT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一、C T设备:普通CT 螺旋CT 电子束
CT
第二节CT图像特点
密度与CT值
第三节CT检查技术
一、普通CT检查1)平扫2)对比增强扫描
3)造影扫描
二、特殊扫描1)薄层扫描2)重叠扫描3)靶扫描4)高分辨力扫描
三、螺旋CT检查
第三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第一节DSA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第二节DSA检查技术
第三节DSA的临床应用
第四章超声成像
第一节USG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一、超声的物理特性j二、超声成像基本原理三、超声设各
第二节USG图像特点
第三节USG检查技术
第四节USG分析与诊断
第五节USG诊断的临床应用
第五章磁共振成像
一、MRI成像基本原理
一、多参数成像
三、流动效应
第一节MRI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二、MRI设备
第二节MRI图像特点
二、多方位成像
四、质子驰豫增强效应与对比增强
第三节MRI检查技术
一、脉冲序列二、脂肪抑制三、豫I对比增强检查四、MR血管造影
五、水成像六、功能性MRI成像七、MRI 检查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MRI分析与诊断
第五节MRI诊断的临床应用
第六章不同成像诊断的综合应用
第七章数字化X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学第一节数字化X线成像
一、DR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二、DR的临床应用
第二节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
一、PACS的基本原理与结构二、PACS的临
床应用
第三节信息放射学
[教学方法] 理论课以幻灯片为主,见习课以X 光教学片读片。
[见习内容] 针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用典型的X 线片读片、示教。
[预习要求] 预习中枢神经系统及头颈部章节的内容
[复习与思考题] 重点为本章节掌握、熟悉内容进行复习与思考
[参考资料]
《医学影像学》八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X线诊断学》第二版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
第二、三篇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
[目的要求]
一、了解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常用检查方法。
二、熟悉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基本病变的X线、CT、MRI表现。
三、掌握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常见疾病的X线、CT、MRI表现。
[教学时数] 理论课:3学时:见习课:3学时。
[教学内容]
引言阐明中枢神经系统X线、CT、MRI检查的特点及诊断作用与限度。
第一章中枢神经系统总论
笫一节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颅脑、脊髓)第二节正常影像表现及其变异(颅脑、脊髓的影像解剖)
第三节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颅脑、脊髓)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颅脑先天畸形
一、胼胝体发育不全
二、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三、蛛网膜囊肿
四、结节性硬化
第二节脑积水脑萎缩(病理及影像学表现)
第三节脑感染性疾病
一、脑脓肿
二、颅内结核
三、脑囊虫病
四、急性单纯疱疹性脑炎
第四节脑血管疾病
一、脑梗死(各期脑梗死的CT和MRI表
现、出血性脑梗死)
二、腔隙性脑梗死(CT和MRI表现)
三、脑出血(临床表现、病理和CT、MRI表现)
四、蛛网膜下腔出血
五、动脉瘤
六、脑动静脉畸形
第五节颅内肿瘤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神经胶质瘤
二、脑膜瘤
三、生殖细胞瘤
四、转移性肿瘤
五、鞍区及其周围的常见肿瘤
六、桥小脑角区的常见中路
七、后颅窝的常见肿瘤
第六节脊髓疾病
一、脊髓内肿瘤
二、髓外硬膜下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
三、脊髓空洞症
第三章头颈部
第一节头颈部总论
一、头颈部的检查方法
二、正常影像解剖
三、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第二节头颈部疾病
一、眼与眼眶
1.眼与眶内异物
2.视网膜母细胞瘤
3.脉络膜黑色素瘤
4.海绵状血管瘤
5.特发性眶炎症
6.格氏眼病
二、耳部
1.中耳乳突炎
2.先天急性
3.颞骨骨折
4.颞骨副神经节瘤
三、鼻与鼻窦
1.化脓性鼻窦炎
2.鼻窦囊肿
3.内翻性乳头状瘤
4.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四、咽喉部常见疾病
1. 咽部脓肿
2. 鼻咽癌
3. 喉癌
五、颈部
1、腮腺囊肿
2、甲状腺疾病
3、颈部淋巴结转移
[教学方法] 理论课以幻灯片为主,见习课以X 光教学片读片。
[见习内容] 针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用典型的X 线片读片、示教。
[预习要求] 预习胸部章节的内容
[复习与思考题] 重点为本章节掌握、熟悉内容进行复习与思考
[参考资料]
《医学影像学》八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X线诊断学》第二版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
第四篇呼吸系统
[目的要求]
一、了解呼吸系统X线、CT、MRI检查方法。
二、掌握呼吸系统的正常表现及基本病变的X线、CT、MRI表现。
三、掌握肺炎、肺结核及肺癌的典型X线、CT、MRI表现。
三、熟悉纵隔肿瘤的好发部位及影像表现。
[教学时数] 理论课:3学时;见习课:3学时。
[教学内容]
引言概述呼吸系统有良好的自然对比,常见病多,X线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有
效的诊断方法,应用广泛,但有限度,需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检查方法、
一、X线检食
1.摄片 2. CR DR 3. 透视 4. 体层摄影 5. 支气管造影
二、DSA
三、CT
四、MRI 五、核素检查六、PET
第二节正常影像表现和常见变异
一、正常胸部X线、CT、MRI表现
第三节胸部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一)气管、支气管病变
1. 气管、支气管狭窄与闭塞
2.支气管扩张
(二)肺部病变
1. 肺气肿
2. 阻塞性肿不张
1)一侧全肺不张2)肿叶不张
3. 肺实变
4. 钙化
5. 结节与肿块
6. 空洞
7. 肺间质病变
(三)胸膜病变
1. 胸腔积液
2. 气胸
3. 液气胸
4 胸膜增厚、粘连、钙化
5 胸膜结节、肿块
(四)纵隔病变
(五)膈肌病变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肺部疾病
一、肿炎(包括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大叶性肺炎
1.病理2.临床3.X线表现、CT表现
(二)支气管肺炎
1.病理2.临床3.X线表现、CT表现
(三)间质性肿炎
1.病理2.临床3.X线表现、CT表现
(四)支原体肺炎
二、肺脓肿(包括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1.病理2.临床3.X线表现、CT 表现
三、支气管扩张(包括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珍断)
1.X线表现2.支气管造影3.CT 四、肺结核
(一) 临床表现
(二) 影像学表现
1.原发性肺结核X线表现CT表现
2.血型播散型肺结核X线表现CT 表现
3.继发性肺结核X线表现CT表现
4.结核性胸膜炎X线表现CT表现
(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支气管肺癌
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X线、CT、MRI 表现) 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诊断及鉴别诊断
六、肺转移性肿瘤
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CT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二节纵隔原发肿瘤
胸内甲状腺、胸腺瘤、畸胎类肿瘤、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
[教学方法] 理论课以幻灯片为主,见习课以X 光教学”读片。
[见习内容] 针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用典型的X 线片读片、示教。
[预习要求] 预习循环章节的内容
[复习与思考题] 重点为本章节掌握、熟悉内容进行复习及思考
[参考资料]
《医学影像学》八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X线诊断学》第二版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
第五篇循环系统
[目的要求]
一、了解心脏大血管的X线、CT、MRI检查方法。
二、掌握心脏血管的正常X线表现。
三、掌握心脏增大的X线表现。
四、掌握风湿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心包炎X线表现。
五、熟悉冠心病及主动脉夹层的CT、MRI表现。
[教学时数] 理论课:3学时;见习课:3学时。
‘
[教学内容]
引言概述普通X线检查方法对心脏大血管疾病诊断的作用与限度、观察内容和透视与摄片相结合的必要性,并强调结合其它检查结果的重要性。
第一章循环系统总论
第一节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二、CT检查三、MRI检查四、USG检查
第二节正常影像表现
一、正常心脏大血管X线表现
1.心脏大血管的正常投影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
2.影像心脏大血管外形的生理因素
二、正常心脏大血管CT线表现
八个特征性层面:
1主动脉弓上层面
2主动脉弓层面
3主动脉弓下层面
4肺动脉层面
5主动脉根部层面
6左室流出道层面
7左室体部层面
8左室膈面
三、正常心脏大血管MRI表现
四、正常心脏大血管造影表现
第三节心脏大血管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一、X线平片的异常表现
1.位置异常2.形态异常
3.大小异常
左心室增大右心室增人左心房增大右心房增大
全心增大主动脉扩张肺动脉干扩张与萎缩上腔静脉与奇静脉扩张
4.胸部大血管异常5.肺循环异常
二、CT与MRI的异常表现
心脏、大血管、冠状动脉异常
第二章循环系统常见疾病
第一节先天性心血管病
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X线、CT、、MRI、心血管造影)
ASD、VSD、PDA、TOF
第二节风湿性心脏病
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X线、CT MRI) 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三节高血压所致心血管改变
第四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X线、心血管造影、CT、MRI)
第五节肺源性心脏病
第六节心肌病
第七节心包疾病
第八节大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
[教学方法] 理论课以幻灯片为主,见习课以X 光教学”读片。
[见习内容] 针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用典型的X 线片读片、示教。
[预习要求] 预习消化章节的内容
[复习与思考题] 重点为本章节掌握、熟悉内容进行复习及思考
[参考资料]
《医学影像学》八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X线诊断学》第二版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
第六篇消化系统
[目的要求]
一、了解急腹症、消化系统的X线、CT、MRI 检查方法。
二、了解消化系统的正常X线、CT表现。
三、掌握消化系统基本病变X线表现。
四、掌握急腹症、消化系统几个常见病的X线、CT表现。
[教学时数] 理论课:3学时:见习课:3学时。
[教学内容]
概述消化器官属软组织密度,与邻近器官缺乏自然对比,除某些急腹症外,大
多需造影、检查,有时需GI、MRI检查。
引言阐明胃肠道X线检查的特点及诊断作用与限度,指明早期诊断需与其它
检查结果,如内窥镜检查结果相结合的重要性。
第一章消化系统总论
第一节消化道(检查方法、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第二节肝胆胰脾(检查方法、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第三节腹部(检查方法、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第二章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第一节急腹症
一、肠梗阻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
二、胃肠道穿孔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
三、肠套叠、肠扭转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
第二节食管与胃肠道
一、食管异物
二、食道静脉曲张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
三、食道贲门失弛缓症临床表现影像学
表现
四、食管癌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第三节胃肠疾病(临床、病理、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征象)
一、消化性溃疡病
二、胃癌
三、十二指肠憩室
四、肠结核
五、Crohn病
六、结肠癌
第四节肝脏疾病
一、肝硬化
二、肝脓肿
三、肝囊肿
四、肝海绵状血管瘤
五、肝癌
六、肝转移癌
第六节胆道疾病
一、胆道先天异常
二、胆囊炎
三、胆道结石
四、胆系肿瘤
第六节胰腺疾病
一、胰腺炎
二、胰腺癌
第七节脾疾病
脾脏外伤和肿瘤
[教学方法] 理论课以幻灯片为主,见习课以X 光教学片读片。
[见习内容] 针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用典型的X 线片读片、示教。
[预习要求] 预习泌尿生殖系统章节的内容[复习与思考题] 重点为本章节掌握、熟悉内容进行复习与思考
[参考资料]
《医学影像学》八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X线诊断学》第二版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
第七、八篇泌尿、生殖系统与乳腺
[目的要求]
一、了解泌尿生殖系统及乳腺的X线、CT、MRI 检查方法。
二、熟悉泌尿生殖系统各器官及乳腺的正常影像表现。
三、掌握泌尿生殖系统计乳腺几个常见病的影像表现。
[教学时数] 理论课:3学时:见习课3学时。
[教学内容]
引言阐明泌尿生殖系统X线、CT、MRI检查的特点及诊断作用与限度。
第一章泌尿系统与肾上腺总论
泌尿系统、肾上腺的影像学常用检查方法、正常影像学表现、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第二章泌尿系统与肾上腺疾病
第一节先天发育异常
一、先天性孤立肾
二、肾重复畸形
三、肾融合畸形
四、肾的囊性畸形
第二节泌尿系结石
一、肾结石
二、输尿管结石
三、膀胱结石
第三节泌尿系统结核一、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
第四节泌尿系统肿瘤与肿瘤样病变一、肾囊肿
二、肾细胞癌三、、肾母细胞癌
四、肾盂癌五、膀胱癌
第五节肾上腺疾病一、肾上腺增生二、肾上腺腺瘤三、嗜铬细胞瘤四、肾
上腺皮质癌五、肾上腺结核
六、肾上腺肿瘤和假肿瘤
第三章生殖系统与乳腺
第一节检查方法、正常影像表现和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一、男性生殖系统二、女性生殖系统三、乳腺
第二节生殖系统和乳腺常见疾病
一、前列腺常见疾病1、前列腺增生2、前列腺癌
二、子宫常见疾病1、予寓肌瘤2、子宫颈癌
3、子宫内膜癌
三、卵巢常见疾病1、卵巢囊肿2、卵巢囊腺瘤
3、卵巢癌
四、1、正常妊娠2、异位妊娠
五、乳腺常见疾病
1、乳腺增生
2、乳腺纤维腺瘤
3、乳腺癌
[教学方法] 理论课以多媒体幻灯片为主,见习课以X光教学片读片。
[见习内容] 针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用典型的X 线光教学片、示教。
[预习要求] 预习骨关节章节的内容
[复习与思考题]
重点为本章节掌握、熟悉内容进行复习与思考[参考资料]
《医学影像学》八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X线诊断学》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第九篇骨骼和肌肉系统
[目的要求]
一、了解骨、关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二、掌握骨、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三、掌握骨、关节外伤,化脓性骨髓炎,骨、关
节结核及良性与恶性骨肿瘤的典型X线表现及CT、MRI表现。
[教学时数] 理论课:3学时;见习课:3学时[教学内容]
概述骨、关节有良好的自然对比度,骨病较多,X线诊断的准确性较高,是骨、
关节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应用广泛,但也有一定的限度,需要密切结合临床与
病理资料。
应用CT、MRI对骨肌系统疾患作进一步检查也日趋增多。
第一章骨骼系统
第一节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1.X线平片2.血管造影
二、CT检查1.平扫2.增强扫描
三、MRI检查1.平扫2.增强扫描
四、DSA检查
五、超声成像检查
六、核素检查
七、PET检查
第二节正常影像表现和常见变异
一、X线平片
(一)骨骼系统的正常X线表现
1.骨的结构与发育
(1)骨的结构 (2)骨的发育 (3)影响骨发育的因素
2.长骨
(3)成人骨骼:成人长骨的X线解剖
3.关节:关节的正常X线解剖
4.脊柱:脊柱的正常X线解剖(脊椎和椎间盘);常见变异
5.软组织
5.儿童期骨关节的X线特点
(1)小儿长骨:小儿长骨的X线解剖
1)骨干2)干骺端3)骨骺4)骨骺
板和骨骺线5)关节间隙
(2)骨龄:骨化中心的出现和闭合(包括骨龄的估计)
第三节骨、关节病变的影像表现
一、骨骼基本病变
1.骨质疏松(包括定义、X线表现和常见的疾患)
2.骨质软化(包括定义、X线表现和常见的疾患)
3.骨质破坏(包括定义、X线表现和常见的疾患)
4.骨质增生硬化(包括定义、X线表现和常见的疾患)
5.骨膜增生(包括定义、X线表现和常见的疾患)
6.骨质坏死7.软骨内钙化
二、关节基本病变
1.关节肿胀
2关节间隙异常
3关节破坏
4关节退行性变
5关节强直
6关节脱位
7关节内骨折
8关节内游离体
9关节内气体
三、软组织基本病变
肿胀、肿块、钙化和骨化
第二章骨、关节系统疾病
第一节骨、关节创伤(包括影像学检查目的)
一、骨折
1.长骨骨折(包括临床与病理,骨折的定义,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1)X线平片
1)骨折的基本X线表现2)骨折的类型
3)骨折的对位和对线关系4)骨折断端的嵌入
5)儿童骨折的特点
6)骨折的愈合(四个时期) 7)骨折的并发症
8)常见部位的骨折(COLLES'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股骨颈骨折)
(2)CT (3)MRI(包括骨挫伤)
2.脊柱骨折(包括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诊
断与鉴别诊断)
(1)X线平片(2)CT
(3)MRI
1)爆裂骨折2)单纯压缩骨折3)骨折脱位4)椎间盘损伤
5)韧带断裂6)脊髓损伤
二、关节脱位
三、椎间盘突出(包括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1.X线表现2.CT 3.MRI
第二节骨、关节感染性疾病
(一)化脓性骨髓炎(包括病原体、感染途径)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包括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1)X线平片(2)CT (3)MRI
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包括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1)X线平片(包括慢性局限性骨脓肿与硬化性骨髓炎)
(2)CT (3)MRI
3.慢性局限性骨脓肿(Brodio氏脓肿)
4.硬化性骨髓炎
(二)化脓性关节炎(包括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 1.CT 2.MRI
(三)骨结核(包括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1.X线平片(1)长骨结核(2)脊椎结核2.CT:骨结核脊椎结核3.MRI
第三节慢性骨关节疾病
一、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二、退行性骨关节病
第四节代谢骨关节疾病
Vit D缺乏症、肾性骨病
第五节骨缺血坏死
股骨头、胫骨结节、椎体骺板缺血坏死
第六节骨肿瘤与肿瘤样变
骨肿瘤的分类:
骨肿瘤的诊断:
1.·骨质破坏形态和肿瘤的生物学形为的关系1)地图样骨质破坏 2)浸润型骨质破坏
2.骨膜反应对良、恶性骨肿瘤鉴别的意义
3.软组织的改变
4.病变的部位对骨肿瘤诊断的意义
5.年龄对骨肿瘤诊断的意义
6.良、恶性骨肿瘤鉴别要点
(一)良性骨肿瘤(包括CT、MRI的表现)
1.骨巨细胞瘤、骨软骨瘤、骨瘤(包括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1)X线平片(2)CT (3)MRI
(二)恶性骨肿瘤
1. 骨肉瘤(包括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1)X线平片(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 (2)CT (3)MRI
2. 骨转移瘤(包括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1)X线平片(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 (2)CT
(3) MRI
(三)骨肿瘤样病变
骨囊肿
[教学方法] 理论课以幻灯片为主,见习课以X 光教学片读片。
[见习内容] 针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用典型的X 线光教学片、示教。
[预习要求] 预习介入放射系统章节的内容[复习与思考题]
重点为本章节掌握、
[参考资料]
《医学影像学》八年制人卫版
《X线诊断学》第二版
第十篇介入放射学
[目的要求]
一、了解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历史。
二、了解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方法。
三、了解常见的介入诊断与治疗的优、缺点,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方法] 理论课:3学时;见习课:3学时。
[教学内容]
引言阐明介人放射学的特点及诊断、治疗作用与限度。
第一章总论
一、概念与分类二、设备与器材三、常用药物
第二章各论
第一节血管介入放射学
一、血管造影术
二、经导管药物灌注术
三、经导管血管栓塞术
四、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
第二节非血管介入放射学
分类、适应症与禁忌症、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发症
1.经皮穿刺活检
2.经皮穿刺消融术
3.经皮穿刺引流术
4.非血管管腔扩张术
第三节综合介入治疗技术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