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耳文言文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耳
张耳、陈余,皆魏名士。
秦灭魏,悬金购两人。
两人变姓名,俱之陈(1),为里监门(2)以自食。
吏尝以过笞(3)陈余,余怒欲起,张耳蹑(4)之,使受笞。
吏去,耳乃引余之桑下,数之曰:“姑吾与公言何若,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勾践石室,淮阴(5)胯下,皆忍小耻,以就大业也。
陈余浅躁,不及张耳远甚,所以一成一败。
[注释](1)陈:陈国。
(2)为里监门:做守卫里门的职务。
(3)笞:鞭打。
(4)蹑:踩。
(5):淮阴:韩信,西汉开国功臣。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耳乃引.余之桑下()(2)不及.张耳远甚( )
12.对文中划线句的意思理解的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
(3分)
A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B如今看见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C如今看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D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13.从文中看,陈余、张耳之所以一成一败是因为陈余性格“_________________“,
而张耳却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4.与文中提到的勾践和韩信两个历史人物无关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
(2分)
A多多益善 B卧薪尝胆 C望梅止渴 D胯下之辱
11.(1)拉(2分)(2)比得上(2分)
12.D(3分)
13.浅躁(1分)忍小耻(2分).
14.C(2分)
王敦○1有废明帝○2意,欲以不孝废之。
每言帝之不孝,皆云温太真○3所说。
及.温来,敦便奋其威容,问温:“太子作人何似?温曰:“小人无以测君子。
”敦声色并厉,欲使温从.己,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佳?”温正色曰:“钩透致远○4,盖非浅识所测。
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
注:○1王敦;东晋大臣,有谋杈纂位之心。
②明帝:司马绍,即后文的太子。
③温太真:东晋政治家,曾任太子的近侍官。
④钩透致远:指学识广博精深。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及.温来( ) (2)欲使温从.己( )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人物没法估量君子德行。
B.我没有资格估量君子的德行。
C.小人物无法测量君子德行。
D.我没有凭借测量君子的德行。
14.文中能体现温太真有胆识的语句是__ __(2分)
1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__ _(3分)
A.表现主人公王敦的有勇有谋。
B.称赞明帝的广博学识与孝顺。
C.表现真正勇者的威武不屈。
D.赞扬温太真的智慧与善辩。
(四)(12分)
12. (1)等到(2)听从(服从顺从)
13.B
14.温正色曰;“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
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小人无以测君子、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
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只答“正色”给1分)
15. C
魏公子无忌①方.食,有鸠飞入案下,鹞②逐而杀之。
公子暮为不食。
曰:“鸠避患归无忌,竟为鹞所得,吾负之。
为吾捕得此鹞者,无忌无所爱。
”遂得鹞二百余,左右欲尽.杀之,恐有辜,乃自按剑至其笼,曰:“昨捕鸠者,当低头服罪;不是者,可奋翼。
”一鹞独低头,不敢仰视。
乃取杀之,尽放其余。
名声流布,天下归焉。
【注释】①魏无忌:即信陵君,魏国的军事家,为人宽厚仁爱、礼贤下士。
②鹞(yào):指鹞鹰,中型猛禽,擅捕蛇、鼠、蛙和小鸟。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魏公子无忌方.食()⑵左右欲尽.杀之()
12、对文中画线句“无忌无所爱”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B无忌没有可以喜欢的。
C信陵君不会不珍惜他。
D他不知道要如何爱护。
13、从“之、其、而、以、何、于”中选择两个字,分别填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使句意保
持不变:(2分)
鸠避患归无忌
14、鹞鹰能听懂魏无忌的话吗?针对质疑进行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5分)
⑴有同学认为鹞鹰确实听懂了,理由是“”。
(用文中的话来回答)(2分)
⑵如果鹞鹰听不懂魏无忌的话,作为“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请依据上文说说你的想法。
(3分)
11. (1)正在(2)全;都 12. A
13. 而于
14. (1)一鹞独低头,不敢仰视。
(2)避免滥杀无辜,以此维护自己宽厚仁爱的形象,赢得天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