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粘帚霉G-019浅盘发酵工艺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红粘帚霉G-019浅盘发酵工艺研究
粉红粘帚霉(G-019)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资源,被广泛用于食品和饲料发酵过程中。
为了优化发酵工艺,本研究对粉红粘帚霉(G-019)的浅盘发酵进行了深入研究。
实验室培养出的粉红粘帚霉(G-019)菌株进行暗培养,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20g/L,蛋白胨 10g/L,酵母粉 5g/L,KH2PO4 0.5g/L,MgSO4·7H2O 0.2g/L,pH 6.0。
在28℃下培养3天。
然后,将发酵液接种到含有不同底物的浅盘中,包括米糠、玉米粉、小麦粉和豆粉等。
发酵液和底物的比例为1:10。
接下来,对浅盘培养进行不同时间的发酵,分析发酵液的 pH 值、总酸(以乙酸计)、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和纤维素降解率等指标。
实验结果显示,在粉红粘帚霉(G-019)的发酵过程中,米糠是最适合的底物,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的积累量最高,降解率也最高。
发酵时间对于粉红粘帚霉(G-019)的发酵效果有显著的影响。
经过7天的发酵,发酵液的 pH 值从初始的6.0下降到3.5,总酸浓度从初始的2.0 g/L增加到5.0 g/L,纤维素降解率达到75%以上。
综合以上结果,得出以下结论:粉红粘帚霉(G-019)的浅盘发酵最适合以米糠为底物,发酵时间以7天为宜。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优化粉红粘帚霉(G-019)的发酵工艺,提高发酵产物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