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课时跟踪检测(五) 苏轼词两首精品教育.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五)苏轼词两首
(时间:40分钟满分:62分)
一、基础巩固(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故垒.(lěi)磊.落(lěi)
累.赘(lěi) 罪行累.累(lěi)
B.饥馑.(jǐn) 谨.慎(jǐn)
觐.见(jìn) 怀瑾.握瑜(jǐn)
C.伦.理(lún) 沦.落(lǔn)
腈纶.(lún) 羽扇纶.巾(lún)
D.莽.原(máng) 欺罔.(wǎng)
茫.然(máng) 竹杖芒.鞋(máng)
解析:选B A项,“累赘”的“累”应读léi;C项,“沦落”的“沦”应读lún,“羽扇纶巾”的“纶”应读guān;D项,“莽原”的“莽”应读mǎ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樯橹
..灰飞烟灭。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华:同“花”,花白。

C.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已.而.遂晴,故作此。

已而:已经。

解析:选D D项,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B.樯橹灰.飞烟灭
C.卷起千堆雪.D.都门帐.饮无绪
解析:选C 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现象。

4.名句默写。

(6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定风波》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雨滴打在竹林上发出响声不要感到扫兴,如果把它当作美妙的音乐来欣赏,就“________________”了。

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不要太在意,不妨去欣赏它。

答案:(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二、阅读鉴赏(33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11分)
满庭芳
苏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

因送陈慥①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②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③,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
里相对残④。

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注]①陈慥:字季常,眉州人。

东坡至黄州,季常数从之游。

②司州: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王长官当时居住黄陂。

③:拟声词。

④:灯。

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上阕开篇三句语出不凡,既包含着词人岁月流逝、傲视天下的感慨,又将王长官其人与长江共论,有赞颂之意。

B.“古县”表明历史悠久,“云溪”“竹坞”“松窗”凸显环境之幽,“江南岸”三句则写与王长官黄州会面的因由。

C.下阕转入景语,描写雨过风起、烟云迷离的景象,借景邀王先生喝酒,侧面表现了王先生高雅的志趣。

D.“居士先生老矣”是劝酒之辞,意思是王先生虽然老矣,但相见如梦,还是要把酒言欢,珍惜相逢,一醉方休。

E.“逢逢”是象声词,形容鼓声,此处写分手在即,“行人未起”而鼓声催发,表现了相聚的愉悦和二人的不舍。

解析:选AD A项,“傲视天下”分析不当;D项,“居士先生老矣”并不是劝酒之辞,而是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

6.词作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对友人的赞颂之情。

“苍桧”之比,松竹云溪,赞颂友人不慕荣利、风骨凛然、志趣高雅。

②相聚的欢愉之情。

相见恨晚的友人相会,要“一饮空缸”,酒逢知己千杯少,豪爽奔放。

③惜别之情。

主客相见恨晚而船鼓催发,表现了相互留恋、不忍离别的怅然。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11分)
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
苏轼
东武①南城,新堤固、涟漪初溢。

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

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

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

风雨外,无多日。

相将②泛曲水,满城争出。

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

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注]①东武:此处指密州治所诸城。

②相将:相随,相伴。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词的上片写微雨蒙蒙、树林山岗上花叶狼藉的暮春景象,将“红”“碧”活用为名词,代指花、叶,十分形象和精练。

B.词人眼见“枝上残花吹尽”而与友人试着向江边寻春而不得,体现出被贬密州之后内心的极端痛苦之情。

C.“官里事”四句,写词人感叹官衙事务纷繁,自然界又多风雨,轻闲而明丽的日子竟没有多少,说明聚会流杯亭是很难得的。

D.“满城争出”渲染出全城百姓观看曲水流觞现场的盛况。

“满”“争”二字,描绘出万人空巷的热闹情景。

E.下片的“兰亭修禊事”,使用了王羲之兰亭集会的典故,借以反衬自己与友人相约聚于流杯亭曲水流觞为流风余韵。

解析:选BE B项,“寻春而不得”有误,词中有“犹有几多春,三之一”;“极端痛苦之情”的表述与全词感情基调不符。

E项,“反衬”错误,使用王羲之兰亭集会的典故,意在衬托词人与友人相聚于流杯亭的高雅之事。

8.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表达了词人作为地方长官与民同乐的惬意和自得之情;②蕴含着词人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人生感慨。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11分)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注]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9.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连用三个动词“压”“贴”“飞”,赋予画面动感和蓬勃生机。

B.次句将时空交互在一起描写,季节是春天,天气是初晴,地点是池馆内外。

C.开头两句用华丽的辞藻勾勒出一幅春天的画面,呈现了一股清新的春之气息。

D.第三句词人自比多病的沈约,虽弱不禁风,但面对春景仍心情振奋。

E.“沙上”二句,“沙上”“竹间”分别为鸿雁和鹧鸪的栖息之地,也可能为词人举目所见之景。

解析:选CD C项,“华丽的辞藻”不正确,词人的语言是平实的。

D项,“面对春景仍心情振奋”错,词人心情并不振奋,美好的春景更反衬了词人内心的忧郁。

10.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词人内心凄凉孤寂、思念故乡的感情。

“鸿雁”常与传递书信相关,“不闻鸿雁信”表达了词人思乡而不得音讯的苦恼;“鹧鸪”啼声常有凄切思念之意,它的啼叫勾起了词人对故旧的思念;“落花”含有悲情的意思,借“落花”进一步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凄凉和孤寂。

三、表达交流(14分)
11.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苏轼的诗句,使其成为一个文段的中心句。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座山,视角不同,
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和观点。

比如泰山,你可以说它有地质科学价值——岩层比较古老,太古代的变质岩层是地球最古老的岩石,距今已有25亿—28亿年;你可以说它有文化价值——从古到今,留有大量的石刻书法和诗文;你可以说它是一座宗教之山,有道教、佛教建筑,有佛经,有道士;你可以说它是一座帝王之山,当你站在泰山之巅,看到群山如拱,你就知道历代帝王为何那么喜欢到泰山行封禅大典……所以,你关注的角度不同,对一座山的注解就会不同。

答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2.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经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5分)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绿树池边此间有舜日尧天
下联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13.某中学准备进行“唐宋诗歌欣赏”和“唐宋散文欣赏”的小课题研究。

请你在小课题研究的论证会上以学生代表的身份讲一段话,鼓励同学们积极进行课题研究。

要求:①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②语言生动、形象;③不少于50字。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唐宋时期的诗歌、散文是我国传统文学的两座高峰:诗歌似酒,醇香四溢;散文如茶,香飘万里。

让我们在诗歌的海洋里遨游,在散文的花园中寻宝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