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省镇江市新坝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江苏省镇江市新坝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
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为除去CO2中的少量SO2,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将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将气体通过浓硫酸
C.将气体通过足量的碳酸钠溶液 D.将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参考答案:
A
2.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氯化铁饱和溶液煮沸即得氢氧化铁胶体
B.光束通过稀豆浆时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C.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滤纸
参考答案:
A
略
3. 如图所示,将紧紧缠绕不同金属的铁钉放入培养皿中,再加入含有适量酚酞和NaCl的琼脂热溶液,冷却后形成琼胶(离子在琼胶内可以移动),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a中铁钉附近呈现红色 B.b中铝条附近有气泡产生
C.a中铜丝上发生氧化反应 D.b中铁钉上发生还原反应
参考答案:
D
略
4. 在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SO42-、CO32-、Na+ B.Ca2+、NO3-、Al3+、Cl-
C.Fe3+、Cu2+、K+、OH- D.MnO4-、K+、SO42-、Na+
参考答案:
B
A.CO32-在强酸性溶液中无法大量共存,故A错误;
B各离子都是无色并在强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故B正确;
C.Fe3+和Cu2+都是有颜色的,OH-在强酸性溶液中无法大量共存,故C错误;D.MnO4-离子是紫红色,故D错误;
故选B。
5. 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
B.过滤时,漏斗下端紧帖烧杯内壁
C.过滤时,加入漏斗中的液体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沿
D.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
参考答案:
D
略
6.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
是()
A.CO2的电子式:B.乙醛的结构简式:CH3COH
C.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D.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核素符号12C
参考答案:
C
略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胶体都有丁达尔现象
B.向FeCl3溶液中加入KSCN,最终会看到血红色沉淀
C.氢氧化铁胶体的分散质可以透过滤纸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最终会看到蓝色沉淀
参考答案:
B
考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A.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
B.溶液呈血红色;
C.胶体能透过滤纸;
D.钠的密度小于水、熔点较小,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且放出大量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解答:A.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胶体都有丁达尔现象,故A正确;
B.溶液呈血红色,不是沉淀,故B错误;
C.胶体和溶液均能通过滤纸,故C正确;
D.钠的密度小于水、熔点较小,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且放出大量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最终会看到蓝色沉淀,故D正确.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胶体的性质以及离子检验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液体,氢氧化铁胶体是红褐色液体.
8. 下列溶液中c(Cl—)与50 mL 1 mol·L-1AlCl3溶液中c(Cl—)相等的是()。
A. 150 mL 1 mol·L-1的NaCl溶液
B. 75 mL 2 mol·L-1NH4Cl溶液
C. 150 mL 2 mol·L-1的KCl溶液
D. 75 mL 1 mol·L-1FeCl3溶液
参考答案:
D
略
9. 关于SO2和Cl2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都是大气污染物
B. 都具有漂白性,能使有色物质永久性褪色
C. 水溶液都呈酸性
D. 在相同条件下密度都比空气大
参考答案:
B
SO2和Cl2都是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都是大气污染物,A正确;SO2和Cl2都具有漂白性,但是Cl2能够使潮湿的有色物质永久性褪色,属于氧化性漂白,而SO2为可逆性漂白,B错误;SO2的水溶液为亚硫酸,显酸性,Cl2的水溶液为氯水,含有后盐酸和次氯酸,显酸性,C正确;二者的分子量分别为64和71,均大于空气的平均分子量29,因为密度之比与摩尔质量成正比,因此在相同条件下密度都比空气大,D正确;正确选项B。
点睛:SO2和Cl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恢复红色,原气体为SO2,颜色不恢复的为Cl2。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配制FeCl2溶液时,可将FeCl2晶体先溶于浓盐酸,再加水稀释和少量铁屑保存
B. 输油管道,为防止其表面被腐蚀应涂上隔水材料并与外电源负极相连
C. pH值均为9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D. 0.1mol/L 弱酸HA溶液与0.05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粒子浓度关系有: 2c(H+)+c(HA)=c(A-)+2c(OH-)
参考答案:
C
略
11. 下列A、B、C、D四个化学反应,有一个反应在某些方面与其它三个有明显不同的特征,该反应是( )
A.NH4HCO3NH3↑+H2O+CO2↑
B.2NaHCO3Na2CO3+H2O+CO2↑
C.Cu2(OH)2CO32CuO+H2O+CO2↑
D.2NH4NO32N2↑+O2↑+4H2O
参考答案:
D
略
12. 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
A. 相对原子质量和核外电子数
B. 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C. 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外层电子数
D. 电子层数和次外层电子数
参考答案:
B
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主族序数,电子层数决定了周期序数。
13. 下列关于物质的保存不正确的是
A、AgNO3溶液应保存在棕色瓶中
B、氯水保存在无色广口瓶中
C、液氯可以保存在干燥的钢瓶中
D、漂白粉可露置于空气中保存
参考答案:
D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H3的摩尔质量是17g B.44gCO2的物质的量是1mol
C.100mLmol/LNaCl溶液中含有1molCl- D.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有N A个水分子
参考答案:
B
A中单位错误,应为17g/mol,故A错误;C中氯离子的应含有0.1mol,故C错误;D中标况下,温度为0摄氏度,故水为液态,水分子远远大于1NA,故D错误。
15. 下列顺序正确的是( )
A.熔点:SiO2< NaF<KCl
B.水溶性:NH3<SO2<HCl
C.酸性:HF>HCl>HI
D.碱性:Mg(OH)2<KOH<RbOH
参考答案:
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50mL 0.50mol?L﹣1盐酸与50mL 0.55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大小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该实验在____进行效果更好;
(3)实验中改用6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_____;用50mL 0.5mo1?L﹣1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参考答案:
(1)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2)偏小保温杯
(3)不相等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
(4)偏小无影响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和热的测定。
(1)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使一部分热量散失;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保温杯,在保温杯中进行实验保温效果会更好;
(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
答;(4)根据弱电解质电离吸热分析;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分析。
据此解答。
【详解】(1)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措施,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本小题答案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使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在日常生活实际该实验在保温杯中效果更好。
本小题答案为:偏小;保温杯。
(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用60mL 0.50mol?L?1盐酸与50mL 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增多。
本小题答案为:不相等;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
(4)氨水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少,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
中和热指的是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用5mL0.50mol/L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对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无影响。
本小题答案为:偏小;无影响。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8分)称取m(g) H2C2O4·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126.0)溶于水配成250.00 mL 溶液。
移取25.00 mL溶液加适量H2SO4后用KMnO4(c mol/L)溶液滴定(MnO4-? Mn2+,H2C2O4 ? 2CO2),消耗V mL。
请写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和求c(mol/L)的计算式。
参考答案:
2 MnO4- + 5 H2C2O4 + 6 H+ = 2 Mn2+ + 10 CO2 + 8 H2O
c = 2 m/5V×126.0×10
18. 为了判断电源A、B两极中哪一个是正极,某学生取滤纸一条,用硫酸钠、酚酞溶液湿润,然后从A、B两极中引出两根导线,并把两导线端分别压在滤纸两侧,
通电后在滤纸上靠近A极所连导线的一侧呈现红色,试判断哪一极是正极?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呈现红色的部位发生了2H++2e = H2 ,而导致H+浓度下降,致使[OH-]>[H+],所以A是负极,B是正极
19. (11分)由下列仪器组成的一套制取SO2并验证它有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
(图中铁架台、铁夹等省略,装置③中E管气体向上流出)②④⑤装置中所用试剂只能从以下物质中选用:氯水、浓H2SO4、溴水、硝酸、品红溶液、烧碱溶液、石灰水。
试回答:
(1)连接仪器时,导气管连接顺序从左到右J接_____、_____接_____、H接D、
______接I、______接______。
(2)装置②用以检验SO2的还原性,所盛试剂最好是______,装置④中所盛试剂最好是______,装置⑤中所盛试剂最好是_______,目的
是
(3)仪器连接好后,怎样检查装置①的气密性,简述操作要
点
(4)书写①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书写③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