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规划
案例三 京津冀城乡空间发展规划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区域协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 济发展,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城镇发展 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突出城镇发展的 重点。
2、统筹城乡协调。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 支持农村的原则,妥善处理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关系,合理确定城镇化水平,有序推进城 镇建设,实现城乡共同增长。
1、构建区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指标包括现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资源保护和利 用、新农村建设等6个方面,并根据指标因子的 重要性,确定综合评价指标权重。
➢ 现状条件:主要包括现状城镇规模、经济 结构、人口构成、环境容量。
➢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包括区域经济社会发 展总体目标和相关指标体系。
2、建立综合评价的工作方法
坚持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自下而 上,充分考虑城镇内在发展要求,同时,也要注 重自上而下,统筹区域的整体协调,实现城镇发 展的有限目标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专家论证和公共参与。调动各方的积 极性,鼓励公共参与,将科学评价和实施的可操 作性有机结合,充分了解城镇发展的实际需求,
➢ 综合交通:主要指由高速公路、城际轨道 交通、航空和航运组成区域综合交通网络。
➢ 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主要指区域范围内 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给排水、电力、电讯、煤 气等重大市政设施,以及科教文卫体等重大服务 设施。
➢ 资源保护和利用:主要指区域范围内自然 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指地区农业的 发展、农村的建设和农民的生活 。
2006年,上海在1999年的城市总体规划中 确定的城镇体系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和拓展,编制 完成了市域“1966”城镇体系规划,明确了1个 中心城、9个新城、60个新市镇和600个中心村 的城镇体系框架,规划范围从城市化地区扩大到 农村地区,实现了城镇体系规划的市域全覆盖。
1999年上 海城市总体 规划按中心 城、新城、 新市镇和居 民新村四个 层次建构市 域城镇体系
第十四章 区域城镇规划
第一节 城镇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综合效益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 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注重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城乡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满足人民 生活和城镇发展的需要。
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 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循环 使用,推进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镇体系规划编制 1、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程序 2、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主要工作方法 3、城镇体系规划文件图件的编写与绘制
三、城镇体系规划新的发展 1、从注重城镇经济发展转向区域可持续发展 2、从注重城市化地区转向城乡协调发展 3、从注重自身技术转向与其他规划的衔接 4、从注重规划编制转向规划实施
案例一 上海市域“1966”城镇体系规划
3、统筹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综合考虑城镇 规划建设的近期可操作性和长远规划控制,注意 平衡好区域范围内生产力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服务设施配套以及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城镇发展的区域分析
一、城镇发展的现状条件分析 ➢ 城镇现状概况 ➢ 城镇人口与社会经济条件 ➢ 城镇生态环境条件 ➢ 农村地区发展建设情况 ➢ ……
为城镇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第三节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是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 划制度下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符合当前中国国 情的一种区域规划,它主要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宏 观背景分析、城市区域地位、城市功能定位和城 市规模以及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
一、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1、城镇体系研究的兴起和发展 2、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概念 3、城镇体系规划的目标和要求 4、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 城镇发展战略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 城镇体系组织结构规划 ➢ 职能结构、规模等级结构、空间布局结构、网 络结构 ➢ 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一、城市地区规划的相关概念 1、都市区的基本概念 2、都市圈、城市群的基本概念 3、城市地区规划的概念及类型
二、都市区规划的发展及主要内容 1、国外都市区规划的发展 2、国内都市区战略规划的发展 3、都市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4、案例分析:大伦敦地区规划
案例二 大伦敦 地区规 划的发 展
三、都市圈(城市群)规划 1、都市圈的空间界定与特征 2、世界都市圈发展规划 3、中国都市圈与城市群发展状况 4、都市圈规划的主要内容 5、案例分析:京津冀(大北京地区)城乡空间
第四节 城市地区规划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从全球竞争的 角度看,城市和国家的竞争已突出地表现为以中 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区域或城市集团的竞争。城 市地区规划是一种以大城市为主,解决城市问题 的区域规划,它是城市化时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和 矛盾集中点的必然反映,也是我国寻求区域整体 协调发展、集聚区域的整体力量、增强城市竞争 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城镇发展的区域条件分析 ➢ 区位条件与区际联系 ➢ 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分析 ➢ 区域人口构成与增长分析 ➢ 区域经济结构与发展分析 ➢ 区域土地利用和水资源分配分析 ➢ 区域综合交通分析 ➢ 区域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综合分析 ➢ 区域资源保护和利用分析
三、城镇发展的区域综合评价
城镇发展受到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资源条件、 城镇现状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基础设施等多 种因素影响,综合评价区域内各城镇的发展条件, 是规划各城镇发展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的重要依 据。
案例三 京津冀城乡空间发展规划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区域协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 济发展,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城镇发展 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突出城镇发展的 重点。
2、统筹城乡协调。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 支持农村的原则,妥善处理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关系,合理确定城镇化水平,有序推进城 镇建设,实现城乡共同增长。
1、构建区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指标包括现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资源保护和利 用、新农村建设等6个方面,并根据指标因子的 重要性,确定综合评价指标权重。
➢ 现状条件:主要包括现状城镇规模、经济 结构、人口构成、环境容量。
➢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包括区域经济社会发 展总体目标和相关指标体系。
2、建立综合评价的工作方法
坚持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自下而 上,充分考虑城镇内在发展要求,同时,也要注 重自上而下,统筹区域的整体协调,实现城镇发 展的有限目标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专家论证和公共参与。调动各方的积 极性,鼓励公共参与,将科学评价和实施的可操 作性有机结合,充分了解城镇发展的实际需求,
➢ 综合交通:主要指由高速公路、城际轨道 交通、航空和航运组成区域综合交通网络。
➢ 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主要指区域范围内 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给排水、电力、电讯、煤 气等重大市政设施,以及科教文卫体等重大服务 设施。
➢ 资源保护和利用:主要指区域范围内自然 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指地区农业的 发展、农村的建设和农民的生活 。
2006年,上海在1999年的城市总体规划中 确定的城镇体系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和拓展,编制 完成了市域“1966”城镇体系规划,明确了1个 中心城、9个新城、60个新市镇和600个中心村 的城镇体系框架,规划范围从城市化地区扩大到 农村地区,实现了城镇体系规划的市域全覆盖。
1999年上 海城市总体 规划按中心 城、新城、 新市镇和居 民新村四个 层次建构市 域城镇体系
第十四章 区域城镇规划
第一节 城镇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综合效益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 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注重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城乡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满足人民 生活和城镇发展的需要。
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 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循环 使用,推进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镇体系规划编制 1、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程序 2、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主要工作方法 3、城镇体系规划文件图件的编写与绘制
三、城镇体系规划新的发展 1、从注重城镇经济发展转向区域可持续发展 2、从注重城市化地区转向城乡协调发展 3、从注重自身技术转向与其他规划的衔接 4、从注重规划编制转向规划实施
案例一 上海市域“1966”城镇体系规划
3、统筹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综合考虑城镇 规划建设的近期可操作性和长远规划控制,注意 平衡好区域范围内生产力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服务设施配套以及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城镇发展的区域分析
一、城镇发展的现状条件分析 ➢ 城镇现状概况 ➢ 城镇人口与社会经济条件 ➢ 城镇生态环境条件 ➢ 农村地区发展建设情况 ➢ ……
为城镇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第三节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是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 划制度下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符合当前中国国 情的一种区域规划,它主要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宏 观背景分析、城市区域地位、城市功能定位和城 市规模以及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
一、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1、城镇体系研究的兴起和发展 2、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概念 3、城镇体系规划的目标和要求 4、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 城镇发展战略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 城镇体系组织结构规划 ➢ 职能结构、规模等级结构、空间布局结构、网 络结构 ➢ 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一、城市地区规划的相关概念 1、都市区的基本概念 2、都市圈、城市群的基本概念 3、城市地区规划的概念及类型
二、都市区规划的发展及主要内容 1、国外都市区规划的发展 2、国内都市区战略规划的发展 3、都市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4、案例分析:大伦敦地区规划
案例二 大伦敦 地区规 划的发 展
三、都市圈(城市群)规划 1、都市圈的空间界定与特征 2、世界都市圈发展规划 3、中国都市圈与城市群发展状况 4、都市圈规划的主要内容 5、案例分析:京津冀(大北京地区)城乡空间
第四节 城市地区规划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从全球竞争的 角度看,城市和国家的竞争已突出地表现为以中 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区域或城市集团的竞争。城 市地区规划是一种以大城市为主,解决城市问题 的区域规划,它是城市化时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和 矛盾集中点的必然反映,也是我国寻求区域整体 协调发展、集聚区域的整体力量、增强城市竞争 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城镇发展的区域条件分析 ➢ 区位条件与区际联系 ➢ 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分析 ➢ 区域人口构成与增长分析 ➢ 区域经济结构与发展分析 ➢ 区域土地利用和水资源分配分析 ➢ 区域综合交通分析 ➢ 区域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综合分析 ➢ 区域资源保护和利用分析
三、城镇发展的区域综合评价
城镇发展受到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资源条件、 城镇现状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基础设施等多 种因素影响,综合评价区域内各城镇的发展条件, 是规划各城镇发展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的重要依 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