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城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
现代城市高层建筑物数量较多,设立地下室已经成为高层建筑施工领域的主流设计,其能够充分地利用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实现节约城市建设用地资源的目的。

对于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工作而言,防水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防水工程不到位,地下室有可能出现渗水、墙皮脱落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地下室的正常使用,还给高层建筑埋下了安全隐患。

标签:城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
1、地下室施工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1.1提升高层建筑的整体强度
地下室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高层建筑的整体强度,从而使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得到保障。

此外,高层建筑的体形系数较大,受水文地质的限制,许多高层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达不到要求,从而出现安全事故,威胁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地下室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巩固建筑工程的根基,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与防渗性能,从而延长高层建筑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使用地下室施工技术时,需要考虑到实际的情况,并加强地下室施工技术的管理,保证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有序的进行。

1.2减少各种因素带来的影响
使用地下室施工技术,能够减少各种因素带来的影响。

众所周知,高层建筑施工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工程,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层建筑施工的风险成本,不利于高层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而使用地下室施工技术,能够使高层建筑的根基更加稳固,减少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了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保证施工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这也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使高层建筑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顺利完成高层建筑工程的各部分施工。

2、城市建筑地下室产生渗漏的原因分析
2.1设计原因。

首先,变形缝留设不合理。

根据规范要求,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板墙最大变形缝间距规定为20~45m之间,但实际中往往将范围放大2倍,甚至不留后浇带,也不采取其他的技术措施,虽然给施工带来了方便,但也给渗漏留了隐患。

其次,设计配筋欠合理。

由于设计配筋欠合理,使得其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减少,随着干缩的产生、温度变形、应力集中,使混凝土产生裂缝,留下渗漏的隐患。

2.2施工原因。

变形缝设置处理不当。

首先,要根据设计要求应设变形缝,如后浇缝,一般要经40~60d才能施工,工期延长,如果因基层清理或浇捣不好
会留下渗漏隐患;再如沉降缝,一般要到主楼封顶后才能施工,这样工期更长,如果施工不当也会留下渗漏隐患。

其次,水平施工缝施工不当造成隐患。

根据现行施工惯例,施工底板时外墙上返施工高度为30~50cm,再加设一道止水钢板,由于底板混凝土施工多采用商品混凝土,坍落度较大,外墙板混凝土如果第一次振捣密实往往较差,二次振捣给施工管理上带来了一些困难,所以这一水平施工缝处理不当往往成为渗漏的隐患。

再者,墙板施工缝处30cm凸缝墙与底版一起在养护期完成了大部分干缩与冷缩,使新浇的墙板缝结合后收缩受到了下部约束,在30cm凸缝以上易产生墙裂缝。

第三,外墙混凝土养护不当造成开裂。

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有多种因素,除荷载外裂缝的生成大多是外界因素影响所致,除荷载外缝的生成大多是外界因素影响所致,其中由于失水变化引起的干缩和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冷缩往往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所以养护不当会造成早期失水干裂及冷缩裂缝。

2.3施工人员方面的原因
施工人员方面的原因有: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队伍素质差,施工人员不能按施工设计来正确施工,操作不标准,选料质量不标准,达不到设计要求,偷工减料,卷材防水层数减少,搭接不规范,粘接不牢靠,涂抹层厚度不均匀影响抗渗性以及使用寿命;忽视防水层的连续性,分层刮抹不严造成附加水泥防水层阴湿与渗漏;留槎混乱,层次不清使素灰层不连续造成附加水泥防水层施工缝漏水。

3、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的应用
3.1高层建筑地下室背面防水技术
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背面防水工作是一项常用的应对地下室渗水现象的技术,在实施此项技术时需要注意的方面主要有处理好基层方面、配置防水的专用砂浆、利用之前配置好的砂浆开展工作、对已经做过背面防水技术处理的墙面进行后期养护等四个方面。

在实施背面防水技术工作之前,最需要做好的就是墙面以及地面等地下室基层的表面清洁工作,并且需要做好基层的处理工作,如果基层出现了一些裂缝、污渍等难以处理的东西,就需要利用相关工具进行清除,直到地下室的基层达到了能够进行背面防水技术的要求程度。

而在清除时,也可以选用高压水来避免其他问题的产生。

第二个步骤就是配置背面技术需要用到的砂浆,在配置砂浆时,需要操作环境保证一定的清洁度,然后在搅拌的同时注入专用粉料,配置时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来配置相当用量的砂浆,并且调配好比例问题,因为砂浆不能存放超过一个小时,为避免砂浆丧失功效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第三个步骤是极其重要的具体操作环节,此环节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高层建筑地下室背面防水技术的成败。

在具体操作时,工人需要使用非常均匀的力气进行按压,并且按压的方向应始终保持一致,此种操作不能仿照传统的普通砂浆的操作方式,而应该快速操作,并保证一次就能完工,且操作过的基层光滑整洁。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对地下室基层的养护工作,由于使用的材料是具有很强大功效的特殊材质,所以基层并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养护,就像一般的地下室防护一样,保证通风干燥即可。

3.2混凝土构造的防水处理
混凝土的缝隙结构是整个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對混凝土构造进行防水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关科学家以及一线工人总结并实施应用了一系列的混凝土构造的防水处理的具体技术,主要包括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创新混凝土的搅拌方式、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质量处理等不同方面的技术。

为了减少混凝土的缝隙结构,所以需要对混凝土进行配置比例的优化工作。

具体是指增加了混凝土对于外部介质材料的抵抗力以及它本身的柔软性,与此同时减少混凝土本身所具有的收缩的效果。

当然,在具体对混凝土进行配置优化时需要具体考虑混凝土本身的材料以及与它进行配比的材料所拥有的特性,相关从业人士都了解水灰比的最高比例系数为0.55,高于这个系数将会难以发挥混凝土的作用。

混凝土的搅拌技术的创新也能改善混凝土的渗水性。

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时,为了避免混凝土长时间的暴露而带来的失去效用等现象,建议最好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比如可以采用最优化的搅拌设备或者对搅拌设备进行多台合用等。

4、结束语
新的发展形势下开展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广大施工人员应当积极学习先进的防水理论、善于总结借鉴优秀的防水经验,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发散思维,从而保障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凤龙.建筑工程中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7).
[2]杨淑娟.浅谈防水工程施工中的管理[J].科技创业家,2013(22).
[3]任林.浅谈确保房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J].河南建材,2013(01).
[4]李琼.影响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分析[J].河南建材,2012(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