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特色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设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一、专业大体情形
(一)专业沿革
服装设计专业开办于1993年,己有十连年办学历史,2000年开始招收五年制高职生,2005年招收三年制大专生,是我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下设服装设计与制作(五年)、服装设计与商务治理(四年)、时装样板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针织服装设计方向,其中时装样板设计方向是我院的品牌特色专业。

十连年来,本专业已为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培育了1000 多名高素养技术型人材。

现有在校生354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8 %,这说明本专业目标定位准确,人材培育质量取得了社会认同。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服装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进展时期,尤其是我国近几年加入WTO和全世界的金融风暴,使现代服装行业面临着机缘和挑战,因此对服装专业人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由原先的单纯的技术型人材的需求,到此刻的技术、治理、经济等综合型人材的需求。

通过几年的进展,我院的服装设计专业已形成完整的较为先进的人材培育模式。

(二)专业建设目标
实践学院“知行并进,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人材培育模式,实施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工作任务引领的项目课程体系,打造专兼结合“双师”教学团队,大力增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培育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养、高技术服装制版、服装设计和服装治理的复合型人材。

通过建设,使本专业成为江苏省品牌专业,成为区域服装企业高素养高技术人材培育基地和企业技术创新、效劳中心,示范、引领国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进展。

二、专业现状
(一)师资队伍
依照“双师”结构合理和素养高的要求,打造一支胜任“工作室化”教学、示范作用明显的专业教学团队。

现有专兼职教师32人,其中专任教师23人,外聘教师9人,专兼职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13人,占专职教师的41%,讲师10人,占31%。

师资队伍中有江苏省高级服装设计师、有江苏省十佳服装设计师、有“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有职业院校教学名师、有国家职业技术鉴定考评员8 人,师资力量雄厚。

2020年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成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同时成功申报了省优秀教学团队。

外聘教师中有来自于企业生产治理一线的兼职教师,他们参与服装设计专业建设,指导教学、实习、毕业设计等工作,还在服装新材料、服装CAD、品牌策划等方面为本专业提供信息资源。

(二)实验实训条件
一、具有成熟的产学结合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服装实习工厂有工业缝纫机150台,先进的整烫设备6套,形成设计、打板、裁剪、缝制及整理一条龙流水线。

还配有服装CAD工作室、服装制板工作室、服装设计工作室、印染工作室、数码工作室、服装展现厅等十多个校内实训室,为师生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实习条件。

同时,依托学院的特有工种职业技术鉴定站,将职业资格的考核内容融入到专业教学当中,不仅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教”结合,而且保证了学生的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

二、建成一批“生产环境强,兼有教学功能”的校外实训基地。

依照学生职业能力培育的要求,在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同时,十分重视增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前后选择了一批具有较大生产规模,生产手腕和技术装备比较先进,治理科学标准,员工整体素养较高的企业成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已与江苏亨威实业集团、江苏悦达集团、常州东华集团、无锡新和佳衣饰等多家企业签定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由于校企两边的一起尽力,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情形良好。

(三)学生人数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校企共建二级学院理事会建设
与江苏亨威实业集团、盐城悦达集团合作组建校企理事会,发挥服装设计教学团队的作用,将人员、建设任务、职权直接下达给团队,按团队(参照企业项目治理的方式)进行目标治理。

团队成员由校企两边的人员一起组建“联合团队”,专业团队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在职位实习、项目教学、毕业设计、企业员工培训等环节与企业增强合作,校企人员互派、互用,实现双向兼职。

实现课程体系与企业职位的深层次联通。

通过与企业一起制定专业职位能力标准。

设置课程,联合编写教材,实施职位培训,做到从人材培育方案、课标的制定到课程实施和评判的整个环节都表现企业职位对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

从而保证了学生所学为企业所用。

校企两边携手并肩,发挥各自特长,从全然上实现了校企合作一起实施教学进程。

(二)人材培育模式改革
1、人材培育目标
通过对本专业的行业背景、技术需求、用人市场等多方调研,明确了服装设计专业需要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养好的复合型人材。

专业教育以服装应用知识与技术为核心技术。

专业建设应增强对学生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育,使学生既把握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又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服装的生产、经营单位培育面向生产、建设、治理和销售第一线需要的“有效、好用”的技术型人材。

2、职位能力分析
用人单位也对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归纳如下: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养,是现代企业用人的首选标准。

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这是培育服装职业技术的基础,为此学校教育必需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在校学得的专业知识不仅要面向行业的此刻,更要注重行业的以后。

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

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职位操作,以适应现代企业对高素养技术人员的要求。

重视文化基础的学习,还要把握必然的学习方式及获取知识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及以后进展制造条件。

把握运算机操作和具有必然的外语水平,这是21世纪现代化人材的必备工具。

3、人材培育模式
实践学院“知行并进,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人材培育模式,形成以创新能力培育为目标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以效劳为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冲破口,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
学、专业技术训练与职业品质培育、课内实训与课外“打工”的结合,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结合、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创业的结合。

以创新能力培育为目标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分三时期实施。

如图3-1所示。

第一时期是职业通用能力的培育,每学期至少安排周围以上的课时在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生产性实训,生产性实训分为低级(生产性实训一)、中级(生产性实训二)和高级(生产性实训三)三个层次,低级是最简单产品,如服装零部件、裙子等产品;中级是裤子和简单的上装,如衬衫等;高级是西装和时装等。

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时参与企业生产,既把握了企业生产和治理的大体知识与职业技术,培育了同窗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又能勤工助学。

第二时期是创新能力的培育,学生在把握大体的专业知识后,选择项目工作室,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服装设计竞赛和为企业进行产品开发,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时期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学生在工作室实践后,进入服装设计中心参与企业品牌的策划和产品开发,在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慢慢让学生独立完成某一设计整套方案,培育学生的创业能力。

图4-1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示意图
以行业标准为指导,基于工作进程,制定人材培育方案,形成以职业基础能
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三合一培育为目标的工学结合人材培育方案,如图3-2所
示。

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整个服装设计专业人材培育进程。

职业能力模块由专业能力模块和公共基础模块组成,专业能力模块中每一个小的职业能力模块对应相应的工作职位。

专业能力模块由专业骨干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组成,公共基础模块由德育课程和文化课程组成。

专业骨干课程由项目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组成;专业拓展课程由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组成。

项目课程的教学采纳项目导入法,是一个体验的学习进程;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采纳任务驱动法,是一个创新的学习进程;学科课程的培育形式采纳的是案例教学法,是一个感知的学习进程。

在项目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进程中,采纳企业定单或项目进行教学,真正表现教学与生产性实践的有机结合。

4、课程体系建设
图4-2 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架
1)课程体系大体框架
表4-1 服装专业课程体系大体框架
依照职位工作任务开发课程,依照工作进程,构建与“项目化”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从服装设计与制作工作任务的职位需求动身,针对服装样式设计、板型设计、成衣制作等职业职位任务所必备的能力尤其是核心能力和关键技术,开发专业课程;依照工作进程(流程),构建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依据工作标准和社会职业资格标准,研发拟定课程教学标准;依照“项目化化”教学模式要求,把服装设计与制作项目引进教学进程,设计课程实施方案,组织教学活动,实现虚拟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有机衔接和融通。

两年内建设5门专业核心课程、继而进展3门为省级精品课程,与此相适应编写5本校本教材。

4)教学模式改革
“双证”制度,推动“课证融通”。

我院建有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纺织行业特有工种技术鉴定站,是“服装缝制高级工”和“服装制板高级工的”考点单位。

在2020年末将双证书制推行到服装所有专业,并对社会人员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同时依托职业技术鉴定所,做好职业资格鉴定工作。

b.基于工作进程,开发项目课程。

本专业近几年开始实施项目教学法,在2020年末要推动专业项目课程开发,完成项目课程体系搭建,课程标准制订及教学内容整合等工作。

图4-3 项目课程开发流程示意图
本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的四个流程如图3-3所示。

在课程开发进程中,第一进
行工作任务分析,确信职业能力标准,依照所确信的职业能力标准进行课程结构分析,形成课程体系即人材培育方案,在课程体系确信好以后,制订课程标准,最后参照课程标准完成课程方案编写。

c. 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方式和手腕改革。

将案例教学法、项目导入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三时期用于教学中。

案例教学法是以实例、案例为教学核心,将企业开发、生产进程中的案例带入教学中去,学生通过学习对企业的要求有了必然的了解;项目导入法是教师将企业开发、生产项目引进课堂,学生通过完成企业开发、生产项目,既把握了所需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又增加了许多企业生产、开发的体会;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学生把握必然专业知识以后,依照教师给定的任务或目标,学生自己到企业寻觅项目,以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踊跃性和主动性为要紧目的,鼓舞学生独立试探,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d. 校企合作,开发高职教材。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力争在模块化、开放性、课证融通等方面形成特色。

在已经编写的3本高职教材基础上,2020年前将完成4本部委级计划教材(服装工业制板、服装材料、电脑服装设计、服装设计)的编写任务,争取新建省级精品教材1本,如表3-1所示。

e. 全方位、多渠道实施学生职业道德和素养教育
学生职业道德和素养教育是人材培育目标的基石,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教育,将职业道德和素养教育贯穿于整个人材培育进程中,是本专业改革的大体原那么。

利用班会、课堂教学、考察调研、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和创业实训等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教育,培育肯吃苦、能力强、敬业奉献具
有团队精神的高素养高技术人材。

表4-3 服装设计专业教材建设计划
校企合作开发特色教材。

在核心课程建设的同时,校企合作开发高职服装专业工学结合系列教材,制作配套课件,达到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实现与相关服装院校共享。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在工学结合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与企业技术骨干一起开发相应的资源库。

充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优化和整合教学资源,开发多媒体课件库、技术训练题库、职业能力测试题库、教学案例库、网络课程、设计作品与功效库、服装样式图库、服装样板库、服装行业资源交流平台、人力资源库等,实现资源共享。

4、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思路
按“双师”结构合理和“双师”素养高的要求,打造一支胜任“工作室化”教学、示范作用明显的专业教学团队。

依照课程体系、实训体系和专业建设的要求,一是配备既懂职业教育规律,
又熟悉服装设计行业、精通专业技术的专业带头人2名,并着力增强教学团队建设,合理“双师”结构,强化“双师”素养;二是踊跃探讨成立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长效机制,确保每一年2名专业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很多于40天,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清楚、有学习结果汇报;三是选送2名表现突出的教师深造,提高服装设计的水平,强化服装设计的现代理念;四是有针对性地聘请具有较高职业技术水平的行业企业一线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实践教学。

力争在两年内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其中“双师”比例达到85%。

2)专业带头人培育
依照人材培育和专业进展的要求,在校内培育1名专业带头人,从行业聘用具有丰硕的工作体会、有较高的知名度的专业带头人1名。

负责提供服装行业、专业最新信息,提出本专业中长期进展思路;在校企合作中为创新人材培育模式、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发挥重要作用;制造性地完成课程设计和专业教学进程的组织,对专业的进展起到引领和带头作用。

3)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依照专业需求、本人专业特长,明确专业骨干教师的教学进展方向、综合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目标。

凡骨干教师必需懂教学、精业务、会制作。

专任专业教师均应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考核。

二是成立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挂职锻炼的长效机制。

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挂职锻炼要紧任务是了解、熟悉和把握企业生产工艺、治理流程、专业技术、最新工艺和关键技术,为将最新工艺和技术融入专业教学进程,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制造条件。

三是通过选送骨干教师深造培训、参加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参加学术报告
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开扩知识视野,提高专业水平,注重骨干教师国际视野、现代设计理念和文明素养的养成,带动整个教师队伍进步。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主动适应市场进展需要,增强专业教学与生产实际结合力度,聘用企业、行业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来校讲课、讲座或作最新技术的示范指导,注重将服装行业最新进展理念带进学校,推动专兼职紧密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①依照本专业师资结构的现状,拟定2020年聘用4名兼职教师;随着工作室化教学运作模式的深切,2020年继续聘用4名企业兼职教师,使其比例力争超过专业教师总数的50%。

②在2020年成立完整的“兼职教师师资库”,便于选聘高质量的兼职教师。

③健全治理机制,实施兼职教师统一治理。

五、实训基地建设
1)实验实训条件软件建设(规章制度)
生产性实训不仅完成学生的技术训练,而且还承接完整的社会效劳项目。

因此,须增强实训治理,制定治理制度。

标准实训运作,严格按进入服装企业生产场地的要求,标准学生的行为;遵循生产实训的流程,标准学生实训的操作程序;按企业生产产品的要求,验收学生学习的功效;按正确利用生产设备的技术要求,严禁违规操作;按设备保养的要求,保护和保养好实训设备,确保各项实训工作任务的完成。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①改建可容纳30个工位的梭织服装工艺实训工厂,按企业生产要求添加
设备,能知足各类梭织服装、零部件、衣饰品制作与熨烫的教学需要和生产需要。

为校内外人员职业技术鉴定培训提供场所设备的保障。

②新建可容纳15个大体工位的针织服装工艺实训工厂。

增加针织服装圆机和横机的实训设备,能知足各类针织毛衫、针织运动衫、针织内衣制作的教学需要和生产需要。

针对服装行业针织专业人材欠缺的现状,可提供社会人员的培训。

达到区域相关院校同类专业的领先水平。

③改建可容纳30个工位的制版实训工厂,与板型设计工作室的制版系统结合,承接企业真题项目运用于教学,提高整体专业教学水平和资源共享率。

为校内外人员职业技术鉴定培训提供场所设备的保障。

④新建15个大体工位的特种工艺服装实训工厂。

为传统服装工艺美术设计理念和加工技艺取得传承提供设备基础,承接创意服装制作、民族刺绣图案设计与制作等实训项目。

⑤新建20个工位的综合实训教室。

丰硕服装设计专业及其专门化方向教学的共享资源。

运用综合实训教室的灵活性,开展小型讲座、学生参赛项目辅导、校内外人员技术考证培训、校企合作研讨交流等活动。

⑥新建100平方米服装教学功效交流厅。

汇报、交流展现本专业及专业方向教学功效、教师科研作品、示范作品、学生实训作品、师生获奖作品等。

1)改扩建2个实训室,见表4-4。

表4-4改扩建实训室一览表
注:带★的项目为新增实训项目;改扩建实训室新增设备清单详见附件一。

2)新建4个实训室,见表4-5。

表4-5新建实训室一览表
(3)改扩建、新建实训室设备清单见表4-6。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现有江苏亨威实业集团、南京舜天集团、张家港澳洋集团、赛琪集团、盐城市针织内衣厂、江苏宏大集团几个基地的基础上,再进展校外实训基地8个。

为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效能,将采取“引企入校”、“引产入校”、进企业“顶岗实习”等不同形式,保证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达到100%。

使学生通过顶岗学习,增强就业能力。

六、社会效劳能力建设
提升专业效劳社会的能力,踊跃拓展效劳社会的领域和项目,尽力推动苏北经济文化建设的进展。

踊跃推动专利研究和开发工作;探讨构建中西部共建的长效机制,踊跃开展对口支援中西部的培训,为西部经济社会的进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智力和专业技术支持;踊跃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工作,2021年之前,实现为社会各渠道服装专业设计与制作的爱好者提供能力培训共554人次。

通过教学共享资源库和教学网络的建设,提高效劳社会能力。

踊跃拓展技术咨询、技术开发、专利开发、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术鉴定等社会效劳功能;踊跃拓展对口支援中西部的交流空间,成立本专业的中西部培训基地,为西部经济社会的进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智力和专业技术支持。

重点建设研发专利工程、效劳社区工程、西部共建工程、技术培训和鉴定工程。

2021年之前,实现为社会提供服装专业培训每一年554人次。

(1)专利开发
关注专利技术开发,逐年完成优秀作品的开发和专利申请。

打算三年开发专利项目5项。

(2)社区效劳
引导和踊跃选派优秀的专业教师进社区效劳,培训项目由现有的中国结、丝网花、编织、装饰画等继续向多品种、多样化进展,如组织妇女绒线编织大赛。

打算培训380人次。

(3)技术培训
以优质师资为主力,建设期内为企事业人员或社会剩余劳动力及学生进行技术培训达到130人。

(4)中西部共建
为中西部学校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训场所建设的计划、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支持和帮忙。

同时,学习中西部地域的地址特色和优势。

打算完成对中西部效劳技术和师资培训44人次。

7、专业群建设
(一)专业群建设目标
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龙头,带动时装样板设计、针织服装设计专业的进展,在实训设施、师资队伍、专业建设的方面发挥资源优势,做到资源共享。

提升专业群的教学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升就业质量,使整个服装专业群稳步和谐进展,在省内同类专业中形成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重点建设内容
1. 工学结合专业群平台课建设
增强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构建以工作进程为导向的课程体
系。

加大服装设计与工程、时装样板设计、针织服装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力度,引进企业生产标准、技术标准,制订课程标准,完成《服装结构设计》、《服装设计》、《服装市场营销》3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并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完成3门工学结合教材建设。

完成“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2. 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对专业群骨干教师的引进与培育,加速“双师”素养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社会效劳能力等。

从企业中聘请服装设计方向的专家1人作为专业带头人,负责年轻教师的“传、帮、带”工作;骨干教师通过到知名服装企业顶岗实践和到国内知名高校深造学习,提高双师素养和专业技术;从大型企业引进2名具有“双师”素养的能够从事实践技术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在原有兼职教师的基础上,从企业再聘请8名理论水平高、实践体会丰硕的工程技术人员或高水平技术工人(技师、高级技师、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成立兼职教师库。

四、专业建设成效
依照对服装行业市场和行业协会资料的分析,结合专家委员会的讨论意见和服装业创品牌的要求,“服装设计”专业定位为:设计型样板师(懂设计的服装样板师)。

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以职业技术和职业素养为两条主线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材培育模式,着重培育复合型高技术专业技术人材。

课程围绕企业项目或案例整合教学内容,工学结合,淡化理论与实践课程概念。

突出“教、学、做、创”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打算的课程设置中,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