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Ⅰ号”出水青花瓷的制作技术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分青花瓷片样品,大概距今480 ±50年,应是明代 中晚期的瓷器。瓷器的出水为研究海上贸易历史文 化生活提供了大量的信息,目前对外销瓷器的研究 认为很多瓷器纹饰、器型是根据海外订单的要求,那 么其制作技术采用了怎样的生产方式或原料?本研 究通过检测“南澳I号”沉船上典型青花样品的胎 釉成分、烧成温度、釉彩形貌结构等,同时比对景德 镇窑与漳州窑的出土青花瓷,简单分析两类主要外
摘要:为了解“南澳I号”出水青花瓷的产地、材料特征和制作工艺,对“南澳I号”出水的6片外销青花瓷进行 分析。元素成分结果显示,其中2片为景德镇所产,4片为漳州窑所产,两类外销青花瓷所用胎釉原料不同,但都 采用了国产青花料;显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漳州窑所产外销青花瓷的工艺有别于景德镇青花瓷,景德镇青花色 料集中于胎釉结合处而漳州青花色料在釉层中间或在釉层内扩散。对漳州窑青花进行OCT无损分析显示青花部 分呈弥散状亮点,显示青花料散布于釉层中。仿烧青花瓷片样品的显微结构对比也显示这批出水漳州窑青花可能 采用了不同于景德镇釉下青花的工艺技法。热膨胀分析表明出水的两类青花瓷烧成温度接近,分别为1 160 U与 1 175 U,当时可能采用相似的烧成技术。 关键词:南澳I号;青花瓷;釉下彩;烧成温度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227
330
胎
0.60 0.33 20. 89 72.18 0.00 4.06 0.42 0.19 0.06 1.28
第31卷第4期 2019年8月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SCIENCES OF CONSERVATION AND ARCHAEOLOGY
文章编号:1005 — 1538(2019)04—0116—07
Vel.31,Ne.4 Aug,2019
"南澳I号#出水青花瓷的制作技术分析
熊樱菲S王恩元^吴媾玮1,龚玉武S黄迎涛2 (1.上海博物馆,上海200003 . 2.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广东汕头515900)
的制作技术*
1样品及实验设备介绍
本实验所测试的瓷片为“南澳I号”沉船出水 的青花瓷片,图1为样品照片。
胎釉元素成分测试采用EDAX EAGLE皿型 X射线荧光仪,测试标准通过GBW系列岩石成 分分析标准物质数据建立并校正,主量元素测试 电压15 kV,电流150 &A,微量元素测试电压 36 kV,电流230 &A。釉彩形貌结构采用Zeiss ACo Lab Al偏光显微镜观察,方法为:将含有青 花色料的胎釉结合处切下一角,研磨形成光滑平 面,用加拿大树胶将该平面与载玻片黏接并在 50 U下烘干2 h,再将另一面逐级研磨抛光,使 瓷片厚度至0.03 mm后观察*光学相干层析成 像系统(OCT)观察采用扫频源OCT系统(型号 IOS-2000 - ST),主要由扫频源、干涉仪单元、 OCT探针及计算单元构成*热膨胀曲线测试使 用耐驰TMA402F3型热分析仪,升温速率为 5 °C /min *
0引言
南澳岛是我国海上丝路中的必经之路,2010年 出水的“南澳I号”沉船位于南澳县东南三点金海 域的乌屿和半潮礁之间,距南澳岛最近距离约2海 里[1]* #南澳I号”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唯一一 艘明代中晚期的商贸船,船上载有大量的青花瓷器 如盘、碗、罐、杯、碟、盒、钵、瓶等[2]。瓷器包括有江 西景德镇窑、漳州窑、饶平窑等产地的瓷器,“南澳 I号”出水的民窑器物表明当时的瓷器已经融入民 间生活⑶,通过元素分析方法可以判定其中瓷器产 地大部分为景德镇窑与漳州窑⑷。经热释光检测
-
234
75
白釉
0.47 0.71 13.54 72.18 0.00 4.56 7.58 0.03 0.30 0.64
-
113
230
青花-2
青花料
0.55 0.24 13.51 72.02 0.00 4.51 7.91 0.06 0.42 0.78 0.01
115
237
胎
6.66 0.67 20.29 66.54 0.02 3.98 0.06 0.23 0.06 1.48
-
130
41
白釉
0.00 0.11 16.45 72.74 0.07 5.76 3.93 0.14 0.17 0.62
-
232
319
青花料(淡) 0.88 0.48 16.59 71.15 0.11 5.48 3.91 0.11 0.52 0.78 0.02 203
274
青花-3 青花料(浓) 0.35 0.44 15.69 71.35 0.12 5.61 3.87 0.20 1.32 1.04 0.06
表1 “南澳I号”出水青花瓷片胎釉化学组成(氧化物以%计,单质以10"计)
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six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shards from Nan' ao I shipwreck
样品名
测试部位 N^O MgO ai2o3 SiO2 P2O5 k2o CaO TiO2 MnO Fe2O3 CoO
收稿日期-2019—07—09;修回日期-2019—07 —15 基金项目:“江西陶瓷文物遗存保护暨御窑研究协同创新中心”2018年度专项资助 作者简介:熊樱菲(1967—),女,1989年毕业于上海大学材料学院,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物材料分析,E - mail: xiongyingfei@ hotmaii.
com
第4期
熊樱菲等:“南澳I号”出水青花瓷的制作技术分析
117
(d)青花-4
(e)青花-5 图1部分样品照片 Fig. 1 Sample photos
(f)青花-6
2实验结果与讨论
2.1化学组成分析
胎釉化学组成是了解陶瓷器制作原料最重要的 分析内容,对“南澳I号”出水青花瓷片的胎釉化学 组成分析结果见表1。
Rb
Sr
白釉
0.48 0.65 11.64 72.21 0.15 5.15 8.51 0.06 0.41 0.74Βιβλιοθήκη -195408
青花-1
青花料
0.00 0.94 12.27 71.60 0.15 5.02 7.46 0.08 1.33 1.16 0.06 185
331
胎
1.67 0.18 19.04 73.40 0.00 4.08 0.42 0.09 0.02 1.10
摘要:为了解“南澳I号”出水青花瓷的产地、材料特征和制作工艺,对“南澳I号”出水的6片外销青花瓷进行 分析。元素成分结果显示,其中2片为景德镇所产,4片为漳州窑所产,两类外销青花瓷所用胎釉原料不同,但都 采用了国产青花料;显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漳州窑所产外销青花瓷的工艺有别于景德镇青花瓷,景德镇青花色 料集中于胎釉结合处而漳州青花色料在釉层中间或在釉层内扩散。对漳州窑青花进行OCT无损分析显示青花部 分呈弥散状亮点,显示青花料散布于釉层中。仿烧青花瓷片样品的显微结构对比也显示这批出水漳州窑青花可能 采用了不同于景德镇釉下青花的工艺技法。热膨胀分析表明出水的两类青花瓷烧成温度接近,分别为1 160 U与 1 175 U,当时可能采用相似的烧成技术。 关键词:南澳I号;青花瓷;釉下彩;烧成温度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227
330
胎
0.60 0.33 20. 89 72.18 0.00 4.06 0.42 0.19 0.06 1.28
第31卷第4期 2019年8月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SCIENCES OF CONSERVATION AND ARCHAEOLOGY
文章编号:1005 — 1538(2019)04—0116—07
Vel.31,Ne.4 Aug,2019
"南澳I号#出水青花瓷的制作技术分析
熊樱菲S王恩元^吴媾玮1,龚玉武S黄迎涛2 (1.上海博物馆,上海200003 . 2.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广东汕头515900)
的制作技术*
1样品及实验设备介绍
本实验所测试的瓷片为“南澳I号”沉船出水 的青花瓷片,图1为样品照片。
胎釉元素成分测试采用EDAX EAGLE皿型 X射线荧光仪,测试标准通过GBW系列岩石成 分分析标准物质数据建立并校正,主量元素测试 电压15 kV,电流150 &A,微量元素测试电压 36 kV,电流230 &A。釉彩形貌结构采用Zeiss ACo Lab Al偏光显微镜观察,方法为:将含有青 花色料的胎釉结合处切下一角,研磨形成光滑平 面,用加拿大树胶将该平面与载玻片黏接并在 50 U下烘干2 h,再将另一面逐级研磨抛光,使 瓷片厚度至0.03 mm后观察*光学相干层析成 像系统(OCT)观察采用扫频源OCT系统(型号 IOS-2000 - ST),主要由扫频源、干涉仪单元、 OCT探针及计算单元构成*热膨胀曲线测试使 用耐驰TMA402F3型热分析仪,升温速率为 5 °C /min *
0引言
南澳岛是我国海上丝路中的必经之路,2010年 出水的“南澳I号”沉船位于南澳县东南三点金海 域的乌屿和半潮礁之间,距南澳岛最近距离约2海 里[1]* #南澳I号”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唯一一 艘明代中晚期的商贸船,船上载有大量的青花瓷器 如盘、碗、罐、杯、碟、盒、钵、瓶等[2]。瓷器包括有江 西景德镇窑、漳州窑、饶平窑等产地的瓷器,“南澳 I号”出水的民窑器物表明当时的瓷器已经融入民 间生活⑶,通过元素分析方法可以判定其中瓷器产 地大部分为景德镇窑与漳州窑⑷。经热释光检测
-
234
75
白釉
0.47 0.71 13.54 72.18 0.00 4.56 7.58 0.03 0.30 0.64
-
113
230
青花-2
青花料
0.55 0.24 13.51 72.02 0.00 4.51 7.91 0.06 0.42 0.78 0.01
115
237
胎
6.66 0.67 20.29 66.54 0.02 3.98 0.06 0.23 0.06 1.48
-
130
41
白釉
0.00 0.11 16.45 72.74 0.07 5.76 3.93 0.14 0.17 0.62
-
232
319
青花料(淡) 0.88 0.48 16.59 71.15 0.11 5.48 3.91 0.11 0.52 0.78 0.02 203
274
青花-3 青花料(浓) 0.35 0.44 15.69 71.35 0.12 5.61 3.87 0.20 1.32 1.04 0.06
表1 “南澳I号”出水青花瓷片胎釉化学组成(氧化物以%计,单质以10"计)
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six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shards from Nan' ao I shipwreck
样品名
测试部位 N^O MgO ai2o3 SiO2 P2O5 k2o CaO TiO2 MnO Fe2O3 CoO
收稿日期-2019—07—09;修回日期-2019—07 —15 基金项目:“江西陶瓷文物遗存保护暨御窑研究协同创新中心”2018年度专项资助 作者简介:熊樱菲(1967—),女,1989年毕业于上海大学材料学院,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物材料分析,E - mail: xiongyingfei@ hotmaii.
com
第4期
熊樱菲等:“南澳I号”出水青花瓷的制作技术分析
117
(d)青花-4
(e)青花-5 图1部分样品照片 Fig. 1 Sample photos
(f)青花-6
2实验结果与讨论
2.1化学组成分析
胎釉化学组成是了解陶瓷器制作原料最重要的 分析内容,对“南澳I号”出水青花瓷片的胎釉化学 组成分析结果见表1。
Rb
Sr
白釉
0.48 0.65 11.64 72.21 0.15 5.15 8.51 0.06 0.41 0.74Βιβλιοθήκη -195408
青花-1
青花料
0.00 0.94 12.27 71.60 0.15 5.02 7.46 0.08 1.33 1.16 0.06 185
331
胎
1.67 0.18 19.04 73.40 0.00 4.08 0.42 0.09 0.02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