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堂演练含解析中图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能力过关]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单位2007~2016年人口和粮食10年变化图。

据此完成1~3题。

1.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 )
A.甲区域,生态脆弱,不利于粮食生产
B.乙区域粮食难以自给,需从外省调入
C.丙区域地广人稀,粮食增产潜力大
D.丁区域人口增长缓慢,粮食产量下降
2.我国部分省区粮食增产慢甚至负增长,其原因可能是 ( )
①城市化速度快②生态脆弱③自然灾害频发④耕地资源匮乏⑤热量不足⑥劳动力不足
A.④⑤⑥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①②④
3.我国人口和粮食产量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城市化进程减慢
B.粮食调配距离增大
C.机械化水平下降
D.人均粮食产量减少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区域粮食呈现负增长,但人口却增长30%,极有可能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省区,A错误。

乙区域人口增幅略大于粮食增幅,说明粮食难以自给,需要从其他区域调入,B正确。

丙区域大部分省区粮食增幅大于人口增长幅度,但有部分省区人口和粮食增幅不大且相差小,说明有部分省区位于我国自然条件好、粮食产量大的地区,也有部分省区粮食增产潜力小,C错误。

丁区域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但粮食增长迅速,产量上升,D错
误。

第2题,随着我国科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良种的培育,正常情况下粮食理应增产,但是部分省区粮食增产慢甚至负增长,主要是因为我国中东部省区城市化速度快,占用了大量耕地,而西部省区生态脆弱,耕地资源匮乏,西北地区缺水,青藏地区热量不足。

自然灾害频发影响农业生产只是在部分省区和少数年份,③排除;热量不足也只是我国纬度较高和地势较高的省份,⑤排除;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⑥排除。

因此①②④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

第3题,城市化进程主要和工业化进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与粮食产量关系不大,A排除;我国的机械化水平是在不断提高的,C排除;我国的粮食总产量是在不断增加的,目前我国人口增速放缓,人均粮食产量不会减少,D排除;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增长幅度超过粮食增幅,最有可能导致粮食从产量大的省区调配到粮食减产的省区,使得粮食调配距离增大,B选项正确。

答案:1.B 2.D 3.B
五常市地处黑龙江省南部,区内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加上种植生长期长的优质品种的水稻,使五常大米与众不同,五常大米中可速溶的双链糖积累较多,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五常大米颗粒饱满,香味浓郁,素有“贡米”之称。

读五常市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4~6题。

4.五常大米种植形成区域特色和规模化经营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A.技术和市场B.技术和土壤
C.气候和市场D.政策和土壤
5.五常市形成了一批集生产、加工、销售、收购、仓储为一体的具有较强实力的综合性大米加工企业,这种产业集聚的优势是( )
A.靠近原料产地
B.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
C.劳动力廉价丰富
D.接近消费市场
6.五常市的大米生产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B.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C.加强新品种的选育
D.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
解析:第4题,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因此五常大米种植在该地形成规模化经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该地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五常大米生长期长,五常大米中可速溶的双链糖积累较多,因此五常大米种植在该地形成区域特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

第5题,据材料可知,五常市形成了一批集生产、加工、销售、收购、仓储为一体的具有较强实力的综合性大米加工企业,这种产业集聚的优势是靠近原料产地。

第6题,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五常市的大米生产模式是在该地优质特色大米产地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答案:4.C 5.A 6.D
[热点命题]
[热点扫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概括,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本题采取高考专题式、主题式的模式,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名校押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南方人参”绞股蓝含有绞股蓝皂甙等多种成分,是我国常用中药,也可作为蔬菜、饮料、糖果、化妆品的原料。

绞股蓝属于宿根(茎叶枯萎后可以继续生存,次年根部重新发芽)草本攀缘植物,可匍匐生根,喜冬暖夏凉环境、喜阴湿怕旱涝,适生于深厚疏松的酸性土壤中。

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东昌镇东袍屯,过去农民多靠上山采挖密林中的野生药材、加工山杨梅来维持生活。

近年来,大カ发展种植绞股蓝,并制作成茶饮品。

由于产量高、品质上乘,产品销往福建、东南亚等地,是名副其实的“脱贫致富茶”。

下图为荔浦县东袍屯种植区的分布图。

(1)从地形角度分析东袍屯成为绞股蓝优质产区的有利自然条件。

(2)每年11月后,当地农民多利用林间、果园或在田地中间套种玉米等植物进行套种和宿根(5厘米左右的泥土覆盖宿根)栽培。

简述农民采用套种和宿根栽培的好处。

(3)当地的绞股蓝生产有搭建棚架和自由蔓生两种模式,你赞成哪种模式?请表明观点,并说明原因。

(4)为什么说绞股蓝茶是当地的“脱贫致富茶”?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东袍屯位于山区,丘陵山地地形,可阻挡冬季风深入,气候温和、多地形雨;绞股蓝怕旱涝,山地丘陵利于排水;喜阴湿,山地植被茂密,为绞股蓝生长提供阴湿环境。

第(2)题,多利用林间、果园或在田地中间套种玉米等植物,可以起到遮阴的作用;且可以收获多种产品,增加收入;11月份后,广西气温降低,用5厘米左右的泥土覆盖宿根,有利于防止绞股蓝受到冷冻或霜冻。

第(3)题,搭建棚架:充分利用上空的空间,可以提高种植密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枝叶分散,便于通风排水;枝叶较高,便于收摘和管理。

自由蔓生:草本攀缘植物,可匍匐生根,节节生根,利用植物吸收营养,提高产量;茎枝交织生长、互相遮阴,充分占据空间,抑制杂草生长;自由生长,无须搭架,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第(4)题,原因可从以下角度说明,大力种植绞股蓝,并制作成茶饮品可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增加地方收入;过去农民多靠上山采挖密林中的野生药材、加工山杨梅来维持生活,现在种植绞股蓝,增加就业机会;产品销往福建、东南亚等地,带动物流业、加工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答案:(1)东袍屯多丘陵、山地地形,可阻挡冬季风深入,气候温和、多地形雨;山地丘陵利于排水;山地植被茂密,为绞股蓝生长提供阴湿环境。

(2)套种栽培可以起到遮阴的作用;且可以收获多种产品,增加收入;宿根栽培有利于防止绞股蓝受到冷冻或霜冻。

(3)同意搭建棚架:充分利用种植空间、可以提高种植密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便于通风排水;便于收摘和管理。

同意自由蔓生:节节生根,利于植物吸收营养,提高产量;茎枝交织生长、互相遮阴,抑制杂草生长;无须搭架,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4)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增加地方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物流业、加工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