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医疗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范文为了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院管理,应制定规范的医疗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医疗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医疗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篇1一、医疗技术风险管理体系医疗技术风险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两级管理。
医务部负责医疗技术风险上报统计、组织专家讨论、反馈整改意见等具体工作并汇总医疗技术风险上报情况及监管情况。
造成医疗技术风险的可能因素(一)医疗技术设计方面:新技术操作规范不成熟,技术操作流程不够科学或者过于复杂等;(二)医务人员个人因素:新技术应用经验不足、技术能力不足等;(三)设备因素: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不能正常运转等;医疗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篇2医院各临床科室:近些年来,和万家为了规避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以及其他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和投诉情况,下发过系列的规章制度和规定,这些规章制度和规定有效的规避了医疗风险,规范了医疗行为,促进了昆明和万家妇产医院的健康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为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根据上级公司有关防范医疗风险的文件精神,医院特将继往相关规定进行疏理,并结合当前医疗形势及医院实际情况,在征询有关专业专家的基础上作了必要的增补与修订。
望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严格执行。
一、执业医师1、依法行医,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国家认可的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常规等重要的医疗规章制度。
2、对需要手术的患者,必须在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中详细追问既往史并如实记录,特别是手术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传染病史等不能缺如。
3、开具的B超、X线检查申请单应简要写明现病史、阳性体征、异常检验结果、临床初步诊断及需要检查的部位。
属复查的,要特别注明(或电话通知)复查目的。
4、开具B超申请单时,对处女要特别注明,不能开具阴超,只能开具腹部B超或肛超。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范本(4篇)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范本生效日期:修订日期:为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就医及医务人员自身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医疗风险的概念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医疗目的之外的危险因素,而这种因素虽然存在,但不一定会造成不良后果;有人称其为“遭受损害的可能性”。
笼统称为医疗不良事件,或者称为医疗缺陷。
二、医疗风险管理的概念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疗系统(多指医院)有____地、系统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对病人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的活动。
换言之,它是通过医疗风险分析,寻求风险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
三、医疗风险管理的程序。
医疗风险管理包括医疗风险识别、评估及处置。
第一章医疗风险识别医疗风险分类识别医疗风险识别是医疗过程中超前防范医患纠纷,确保医疗安全的有效方法,进而达到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差错的目的。
一、诊疗护理过程1.门(急)诊医师对于经____次就诊仍难以明确诊断的患者,未请上级医师复诊。
2.危重患者到达急诊科后,未在____分钟内开始抢救。
3.门(急)诊医师对危重患者未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对病情涉及多科的患者,首诊医师未按患者的主要病情收住相应科室。
4.门(急)诊医师未见患者即开具“住院证”或病房医师不查看患者即开医嘱。
5.对于危重患者,会诊医师和医技科室的医(技)师在接到会诊邀请后,未在____分钟内到达现场诊查患者。
6.会诊医师未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或未诊查患者进行“电话会诊”“病历会、诊”。
7.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或记录内容不规范。
8.科室二线或三线值班人员不明确或联系通讯工具不通畅或不能及时到位。
9.患者病情突然恶化且初步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查看病人或请相关科室人员会诊。
10.对疑难、危重病例未及时提请科内病例讨论或科间会诊。
11.需马上执行医嘱未向护士交待清楚,导致延缓执行。
12.对危重患者未做床头双交接班,或未将危重患者的病情、处理事项写入交班记录,或存在漏交、漏接情况。
医院医疗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一、引言医院是我们生命健康的守护者,然而,医疗事故的发生时有所闻,对患者和家属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为了确保医院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医院医疗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医院医疗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目标和应用。
二、重要性医疗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医疗事故的发生严重损害患者的安全和权益,医院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管理机制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其次,医疗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专业水平,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而且,积极采取风险防控措施,还能够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和法律风险。
三、目标医院医疗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的目标在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
2. 建立健全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分析潜在风险。
3. 制定规范的医疗流程、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确保医疗过程的连续性、规范性和一致性。
4. 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5. 强化和改进医疗质量管理,做好医疗事故的事后处理和全面调查。
6.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医院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
四、应用为了落实医院医疗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可以采取以下应用措施:1. 建立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或专门的医疗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推行和监督医疗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
2. 制定医疗安全和风险管理的具体制度和操作指南,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各环节的安全可控。
3. 引入风险评估工具和方法,定期对医院及相关科室进行评估,发现和改进医疗风险。
4. 建立医疗过程的全程记录和跟踪系统,保障医疗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5. 提供医患双方的投诉和意见反馈渠道,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改善服务质量。
6. 加强内部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五篇)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医疗风险是指卫生技术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对患方或医方造成伤害的危险因素。
对患方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损害或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情。
对医院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的不安全事件的风险。
为了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院管理,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文件制定本制度。
一、风险管理:1、院长是医疗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院长承担主管业务的风险管理责任,科室主任承担所属科室的医疗风险管理责任。
2、医院员工均有权,也有义务提出、规避、控制、上报全院、科室和岗位工作中的各种医疗风险隐患。
3、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疗风险管理工作,通过院科两级管理,定期对医疗风险现状进行调查、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和持续改进。
4、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一次或一旦发现新的医疗风险因素,即时召开专题会,查找、研讨、分析并寻找有效解决办法。
各科能自行解决的自行解决,若需医院协调,则上报有关职能部门。
在每月活动中,查找出的风险、隐患,科内首先提出处理意见,并在科内广泛征求员工意见,选择最优方案落实,并将所采取措施科内通报。
5、职能部门每季度检查各种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其有效性、实际性、便捷性进行评估。
对于不完善的措施进一步进行分析整改,直至完善。
协助科室医疗风险管理工作,并将有关情况上报医院。
6、每半年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分析。
年终将全年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下一年医疗风险管理重点和年度工作方案。
二、风险识别医疗风险识别是发现、认可并记录医疗风险的过程。
识别的目的就是确定可能对患方或医方造成伤害的事件或情况。
一旦医疗风险得以识别,还应对其影响范围、潜在后果进行识别。
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风险分析与评估医疗风险被识别确认后,要对其产生的原因、风险后果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影响后果和可能性的因素,进行分析。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5篇)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为保障患者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类危险因素,确保诊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对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成本。
积极改善服务态度、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特制甘洛县人民医院医疗风险管理制度。
一、医疗风险定义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损失和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疗意外、不安全事件、并发症及由这些因素导致的医疗纠纷等。
二、建立医疗风险评估和防范的____机构l.医疗风险评估和防范团队由多学科人员组成,包括医疗、护理、管理、药剂、设备管理、后勤保障、保卫等。
2.建立医疗风险评估体系基于医疗风险评估、建立常规的医疗风险种类、确定每一类风险的具体危险因素、确定分析方法、选择医院优先级的医疗风险事件,采取有效、动态的医疗风险防范、控制措施。
三、医院风险防范和控制方案处理原则“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重在预防”l.通过完善医院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活动过程。
(l)完善诊疗护理常规、收治标准,界定有关专业疾病收治范围、促进诊疗规范管理。
(2)加强围手术期安全管理,完善手术分级管理、手术授权和再授权机制,加强手术风险评估制度、重大手术审批制度、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管理,对个人技术实行准入管理,提高手术科室的专业技术水平,保证手术质量和安全管理。
(3)实施首诊负责、完善急诊分流制度,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完善重危病人的转送流程,为病人提供连贯的医疗服务。
(4)规范药物使用流程,尤其是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
(5)完善院内感染各项管理制度,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规范管理,制定重点院感监测项目的sop。
(6)落实病人安全目标各项制度,加强患者入院坠床/跌掉风险评估、手术部位标记、术前安全核查、病人身份确认、高危险药品管理、危急值管理、病人安全转科转院等。
(7)落实病人转科、转院、出院计划制定等制度,确保安全。
(8)确保病人与医务人员、医务人员之间沟通及时有效。
医院医保防风险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医保基金安全,维护参保人员合法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医院医保防风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医保防风险管理制度。
2. 设立医保防风险办公室,负责具体执行医保防风险工作。
三、职责分工1. 医院医保防风险工作领导小组:(1)制定医保防风险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监督医保防风险工作的开展。
(3)协调解决医保防风险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 医保防风险办公室:(1)负责医保防风险工作的日常管理。
(2)组织开展医保防风险培训和宣传教育。
(3)对医保基金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发现违规行为及时报告。
(4)配合医保监管部门开展检查、审计等工作。
3. 相关科室:(1)严格执行医保政策,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2)积极配合医保防风险办公室开展相关工作。
四、防风险措施1. 加强医保政策学习,提高全员医保意识。
定期组织医保政策培训,确保医护人员熟悉医保政策,提高服务质量。
2. 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确保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
严格执行《医院医保工作制度》,杜绝过度医疗、分解收费等违规行为。
3. 加强医保基金使用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利用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对医保基金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基金安全。
4. 完善医保结算制度,规范医保结算流程。
严格执行医保结算政策,确保结算准确、及时。
5. 加强药品和诊疗项目管理,确保药品和诊疗项目合规。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范药品和诊疗项目使用。
6. 建立医保违规行为举报制度,鼓励群众参与医保防风险工作。
对举报属实者给予奖励,对举报人信息予以保密。
7. 加强与医保监管部门沟通,积极配合开展医保基金监管工作。
五、监督检查1. 定期对医保防风险工作进行自查自纠,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 接受医保监管部门检查,积极配合调查处理。
3. 对违反医保防风险管理制度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引言概述:医疗风险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患者和医疗机构的安全而建立的一套管理制度。
它通过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手段,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风险评估1.1 医疗机构风险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对患者的病情、手术操作、医疗设备等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1.2 患者风险评估:医疗机构应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病情、过敏史等因素,以确定患者的风险等级。
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1.3 医护人员风险评估:医疗机构应对医护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工作经验、健康状况等因素,以确定医护人员的风险等级。
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培训和管理。
二、风险控制2.1 标准操作规程:医疗机构应制定和实施标准操作规程,明确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和要求,确保医疗行为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2.2 质量控制措施:医疗机构应建立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制定质量指标、设立质控小组、定期进行质量检查等,以确保医疗质量的稳定和可控。
2.3 资源管理:医疗机构应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包括医疗设备、人员和药品等,确保资源的充足和有效利用,减少因资源不足而引起的风险。
三、风险监测3.1 不良事件报告与分析:医疗机构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与分析制度,鼓励医护人员主动报告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2 医疗质量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包括对医疗过程、医疗结果和患者满意度等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3.3 风险预警系统:医疗机构应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
四、风险应急处理4.1 应急预案:医疗机构应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突发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医疗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的安全管理,预防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部门和人员,涉及医疗服务和医疗管理的各个环节。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安全风险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安全风险,维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依法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合法权益,严守医疗机构的保密制度,遵循医疗纪律,杜绝医疗安全风险。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疗安全风险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建立健全的医疗安全信息反馈和处理机制,及时通报和处理医疗安全事件。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针对医疗安全风险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增强医护人员自防能力。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安全风险防范责任制,确定相关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医疗安全工作的督导和检查。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健全投诉和求解机制,维护医患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第二章医疗安全风险的评估和监测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对医疗服务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和监测。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和分析医疗服务中的各类安全事件,及时发现风险隐患。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及时调整和改善医疗工作流程,降低医疗安全风险。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疗设备和药品的使用效能和安全性,建立健全的设备和药品质量跟踪监测机制。
第三章医疗安全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医护人员具备应对医疗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疗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医疗事故的应急处置程序和工作责任。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临床诊疗规范,加强医务人员的临床质量管理,杜绝因医疗操作不当导致的医疗事故。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一、引言医疗风险管理制度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疗机构的风险管理流程,确保医疗过程中的风险能够被及时发现、评估和控制,最大程度地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权益。
二、风险管理流程1. 风险识别与评估1.1 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包括制定风险识别指标和流程,明确风险评估的责任和流程。
1.2 通过患者投诉、医疗巡查、不良事件报告等途径,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1.3 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严重性、频率和可能性,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2. 风险控制与预防2.1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完善医疗流程、提升人员技能、改进设备设施等。
2.2 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及时上报医疗事故,并进行事故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和改进措施。
2.3 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2.4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风险监测与反馈3.1 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定期对医疗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
3.2 制定风险监测指标,对医疗事故、不良事件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3 对风险监测结果进行反馈,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4. 风险应急与处理4.1 制定风险应急预案,明确各类风险事件的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4.2 加强危急病人的监护和处理,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4.3 建立风险事件的跟踪和处理机制,确保风险事件的及时处理和善后工作。
三、数据分析与改进1. 数据收集与分析1.1 建立医疗风险数据收集系统,对医疗过程中的风险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1.2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风险事件的规律和趋势,为改进提供依据。
2. 改进措施制定2.1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确定改进的重点和方向。
2.2 制定改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修改流程、加强培训、改进设备等。
医疗事件风险预警和管理制度

医疗事件风险预警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内部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医疗事件指在医疗过程中患者的非预期事件,包含但不限于手术失误、药物滥用、医疗设备故障、传染病暴发等。
第三条医疗事件风险预警和管理制度的目标是及时发现、评估和管理医疗事件风险,防止医疗事件的发生,并在发生医疗事件时能够快速响应,降低损失和危害。
第四条全部医院工作人员都应遵守本制度,同时医院将供应培训和引导,提高员工对医疗事件风险的认得和应对本领。
第二章医疗事件风险预警第五条医院将建立医疗事件风险识别与分析机制,定期进行医疗事件风险评估,并订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指标。
第六条医院将形成科学、合理的医疗事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含但不限于医疗行为风险、患者身体情形风险、医疗设备安全风险、环境因素风险等。
第七条医院将订立医疗事件风险预警的标准和程序,并建立风险预警信息收集、分析和报告机制。
第八条医院将设立医疗事件风险预警管理专职岗位,负责医疗事件风险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沟通。
第九条医院将建立医疗事件风险预警信息发布的机制,及时将风险预警信息转达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控。
第三章医疗事件管理第十条医院将建立医疗事件管理机制,确保医疗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并防止仿佛事件再次发生。
第十一条医院将建立医疗事件报告制度,要求全体员工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医疗事件,包含事件发生的经过、原因、责任人等信息。
第十二条医院将建立医疗事件调查委员会,由相关专业人员构成,负责对医疗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改进医疗质量的建议。
第十三条医院将建立医疗事件处理流程,包含召开紧急会议、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等,以确保事件得到及时处理并降低损失。
第十四条医院将建立医疗事件跟踪与监测机制,对上报的医疗事件进行跟踪,及时了解事件处理进展并进行监测,确保问题得到妥当解决。
第十五条医院将建立医疗事件教训总结机制,对医疗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提炼经验教训,并向全体员工进行宣讲和培训,以防备仿佛事件再次发生。
医疗质量和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和风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本制度订立。
第二条医院医疗质量和风险管理制度是医院内部管理的基础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与医疗质量和风险管理相关的科室、人员及活动。
第三条医院医疗质量和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应遵从科学、规范、公正的原则。
第二章医疗质量管理第四条医院应建立并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含质量目标、管理措施和监测评估机制。
第五条医院应设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六条医院应订立医疗质量管理规程,明确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的职责和义务,并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第七条医院应建立医疗质量评估制度,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公布评估结果。
第八条医院应建立医疗质量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医疗质量不良事件进行快速报告,及时处理,并追踪整改情况。
第九条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掌控管理制度,加强院内感染防控工作,在院内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订立相关防备措施。
第三章风险管理第十条医院应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包含风险评估、风险防控、风险监测和风险应急管理。
第十一条医院应设立风险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医院应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订立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十三条医院应建立风险事件报告制度,明确风险事件的报告程序和责任人,对风险事件进行快速报告、调查和处理,并追踪整改落实情况。
第十四条医院应建立风险培训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培训,提高其风险意识和风险应对本领。
第十五条医院应开展医疗设备和药物的风险评估,确保设备和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监督与惩罚第十六条医院应建立医疗质量和风险管理的监督机制,定期对医疗质量和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十七条医院应建立医疗纠纷的处理制度,加强对医疗纠纷的调解和处理工作,及时解决纠纷,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八条医院对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存在重点失职、渎职等行为的,应依法追究责任,予以相应惩罚。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3篇)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降低医疗事故发生概率,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而建立的一套规范、细致的管理制度。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医疗事故报告与分析: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医疗事故报告和分析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及时上报医疗事故,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和责任,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2. 临床路径管理:医疗机构建立科学的临床路径,明确治疗过程和各环节的责任人,规范诊疗流程,减少医疗疏漏和错误,提高治疗效果和医疗安全性。
3. 医疗危机管理:医疗机构建立医疗危机应对机制,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常见的医疗危机情况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应对能力和处理效率。
4. 医患沟通与投诉处理:医疗机构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健全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患者的不满和纠纷,防止医疗纠纷进一步升级及发展成医疗事故。
5. 资料管理和质量评估:医疗机构建立规范的病历记录和资料管理制度,完善医疗质量评估体系,定期进行内审和外审,对医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
6. 继续教育和培训:医疗机构开展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增强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有效地识别、预防和管理医疗风险,减少医疗事故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同时,也可以提高医院的信誉度和竞争力,为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2)是指医疗机构为识别、评估、控制和防范潜在风险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措施。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评估与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测。
通过对前期风险的实时监测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风险。
2. 患者安全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实施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患者安全培训、患者安全事件报告与分析、应急预案等。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引言概述:医疗风险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减少医疗事故和提高医疗质量而建立的一套管理体系。
它的目标是通过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手段,有效预防和应对医疗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风险评估1.1 患者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评估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如手术风险、药物过敏等。
1.2 医疗过程风险评估: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如手术操作风险、医疗设备故障等。
1.3 医疗环境风险评估:评估医疗机构的环境条件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包括卫生条件、设备设施等。
二、风险控制2.1 人员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医疗技术水平和风险意识,减少人为失误带来的风险。
2.2 标准操作规程:制定医疗操作的标准规程,明确每个步骤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规范医疗行为,减少操作风险。
2.3 患者知情同意:在进行高风险医疗操作前,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操作的风险和可能的后果,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三、风险监测3.1 医疗事件报告:建立医疗事件报告制度,鼓励医务人员主动上报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2 不良事件分析:对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责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3.3 经验总结与分享:将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处理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四、风险应对4.1 应急预案:制定医疗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医务人员的职责和行动步骤,确保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4.2 危急病人管理:对危急病人进行特殊管理,加强监测和治疗,确保其生命安全。
4.3 患者投诉处理: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患者的合理诉求,避免患者因不满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五、风险评估与改进5.1 定期评估:定期对医疗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5.2 绩效考核:建立医疗风险管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对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评价,激励积极参与风险管理的行为。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_共10篇 .doc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_共10篇范文一: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医疗风险指卫生技术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对患方或医方造成伤害的危险因素。
对患方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损害或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情。
对医院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的不安全事件的风险。
因其存在不确定性且与医疗质量有密切联系,故医院制定本制度以最大限度规避风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医疗管理方面1、因医院内部对各专业的人力、技术、设备配置等不同,客观会造成对某些疾病诊治水平的差异,故医院界定有关专业疾病收治范围进行专业准入规范,各临床科室均须严格按照收治范围诊疗患者。
2、对科室手术级别和人员资质进行规范,并由医院统一按照规划分配名额,各临床科室要严格执行手术分级制度,并落实手术准入制度。
特别在ICU、门急诊等关键科室的人力和设备配置也要按照医院部署开展诊疗工作,避免出现漏洞或制度缺陷。
3、医院统一医疗、护理流程,制定各项诊疗操作规范,强化环节控制。
4、保障医疗信息通畅,强化问题逐级上报机制,杜绝出现医疗问题后隐瞒不报现象,加强不良事件防范力度,规避同一问题重犯的风险。
二、医务人员能力和道德培养医务人员是医疗活动的主体,是降低医疗风险的基本要素,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的医疗行为以及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对于降低医疗风险和提高医疗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医院要定期组织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和医德教育,通过分析讨论,批评教育和学习培训,以及必要的按章处罚来提高全院职工风险防范和持续质量改进的意识和能力。
三、设施问题1、抢救设备必需定期检查、维护并务必有记录,使其永远处于备用正常运行状态。
一旦抢救病人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尤其是呼吸机、麻醉机、喉镜、吸痰器等等,容易导致严重后果。
对于电源插座之类都应列入定期检查和维护项目之中。
2、实验设备故障导致检查报告有误。
错误报告可能会引导临床医师判断失误。
医院风险管理制度

医院风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风险管理,保障医院合法权益,维护患者及其他就诊人员的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医院风险管理,是指医院在医疗、护理、药品、设备、感染、消防、安全等方面,通过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应对等措施,预防和减轻风险对医院及患者的影响。
第三条医院风险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全面管理、分类指导、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医院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如下:(一)医院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风险管理的领导工作,制定医院风险管理策略和制度,监督医院风险管理的实施。
(二)医院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医院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组织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实施,协调各部门处理风险事件。
(三)临床科室及职能部门:负责本科室或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执行医院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部门的决策和指令。
第二章风险识别与评估第五条医院应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及时发现潜在和实际风险。
风险识别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医疗风险:包括诊断、治疗、护理、药物使用、医疗设备使用等方面的风险。
(二)护理风险:包括护理操作、护理管理、护理环境等方面的风险。
(三)药物风险:包括药物不良反应、药物误用、药物依赖等方面的风险。
(四)设备风险:包括设备故障、设备操作不当、设备维护不及时等方面的风险。
(五)感染风险:包括医院感染、交叉感染、病毒传播等方面的风险。
(六)消防安全风险:包括火灾、电气安全、燃气安全等方面的风险。
(七)其他风险:包括信息安全、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等方面的风险。
第六条医院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可能的影响。
风险评估应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风险的概率: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二)风险的影响:评估风险对患者、医院和员工的影响程度。
(三)风险的严重性:评估风险导致的后果严重程度。
(四)风险的控制难易程度:评估控制风险的难易程度。
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工作流程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工作流程是医疗机构为预防和控制医疗风险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医疗风险包括医疗安全风险、医疗质量风险和医疗纠纷风险等。
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工作流程的目的是提升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提高医疗质量。
一、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制度1.安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设立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2.质量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制定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设立质量管理部门,开展质量评估和风险评估工作,推行质量提升活动。
3.医疗巡查制度: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医疗巡查,检查各部门是否按照规章制度要求操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进行记录和跟踪。
4.事故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事故报告制度,对发生的医疗事故进行报告和分析,总结教训,改进工作,提高医疗安全水平。
5.人员培训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人员培训制度,包括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等,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减少人为错误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工作流程1.风险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医疗风险,针对性制定防范措施。
风险评估可以通过分析医疗事件、投诉和纠纷等来确定潜在的风险,同时可以参考先进的国内外经验和专业机构的建议。
2.风险控制:医疗机构应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这包括对医疗过程、设备、药品的质量控制,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以及对患者的告知和知情同意等。
另外,医疗机构还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对突发风险事件进行灾害应对。
3.信息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对患者信息的采集、存储和传输等。
信息管理系统应具备安全可靠的技术和措施,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和数据安全。
4.问题反馈:医疗机构应建立问题反馈机制,对患者的投诉和意见进行及时处理和回复。
同时,还应组织定期的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质量和服务的评价,及时改进工作。
医疗安全风险管控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风险管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医院的医疗服务安全,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全部与医疗服务相关的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医疗安全风险管控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掌控措施,防备和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风险评估与防备第四条医院每年应当开展医疗安全风险评估,对医疗过程中可能显现的各类风险进行科学评估。
第五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安全风险防备机制,通过改进和优化医疗工作流程、提升医疗设施设备水平、加强医务人员培训等手段,最大限度地防备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六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患者告知制度,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必需的告知,包含医疗服务的风险、治疗效果、治疗方案等,确保患者对医疗服务有充分的了解和知情权。
第七条医院应当加强药品管理,确保药品采购、储存、配送和使用的安全可靠,防止药品管理环节显现安全隐患。
第八条医院应当加强医疗设备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维护保养和定期检验等工作,避开医疗服务因设备故障而受影响。
第三章医疗事故应急管理第九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类医疗事故的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医疗服务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
第十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事故报告制度,明确医疗事故的分类和报告要求,及时上报医疗事故,并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建立医疗事故纠纷处理机制,对医疗事故引发的医疗纠纷进行及时处理和调解,确保医疗事故纠纷得到妥当解决。
第四章医务人员管理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务人员准入管理制度,对医务人员的资格和本领进行审核和评估,确保医务人员具备从业资格和本领。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加强医务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工作,不绝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建立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对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服务态度等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结果对医务人员进行奖惩和提升。
医疗风险制度管理

医疗风险制度管理医疗风险管理制度一、总则1. 目的:确保医疗安全,降低医疗风险,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2. 范围: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医疗活动及相关管理活动。
3. 原则:遵循预防为主、风险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医疗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医疗风险管理制度。
2. 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医疗风险管理中的职责与任务。
3. 指定专人负责医疗风险的日常监控和管理工作。
三、风险识别1. 定期开展医疗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医疗风险点。
2. 通过医疗事故、患者投诉、医疗纠纷等途径收集风险信息。
3.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医疗风险进行分类和分级。
四、风险评估1. 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2. 评估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后果。
3. 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五、风险控制1. 制定和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2. 对高风险医疗活动实施重点监控和管理。
3. 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调整。
六、培训与教育1.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风险管理的培训。
2. 加强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3. 鼓励医务人员参与医疗风险管理,提出改进建议。
七、信息管理1. 建立医疗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共享。
2. 保护患者隐私,确保医疗风险信息的安全。
3.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八、持续改进1. 定期对医疗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和改进。
2. 鼓励创新,不断探索更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
3. 建立医疗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九、监督与考核1. 建立医疗风险管理的监督机制,确保各项措施的执行。
2. 对医疗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定期考核。
3. 根据考核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奖惩。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医疗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变更,应及时更新并通知相关人员。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技术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是指对医疗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预警和干预的过程。
通过建立健全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旨在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安全。
第三条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工作应当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和持续改进的原则,确保医疗安全。
第四条医院成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管理小组,由医院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医务部门、护理部门、质量控制部门等相关负责人为成员。
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方案,协调各部门开展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工作。
第二章风险识别与评估第五条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工作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一)医疗设备风险: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二)药品风险:对药品进行合理储存、使用和管理,防止药品过期、变质或误用。
(三)医疗操作风险:对医疗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医疗操作安全。
(四)医疗环境风险:对医疗环境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环境安全。
(五)人力资源风险: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六条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管理小组应当定期组织风险评估会议,对医疗技术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预警措施。
第三章风险预警与干预第七条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管理小组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方案,明确预警级别、预警范围和预警措施。
第八条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个级别:(一)一级预警:风险较高,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需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二)二级预警:风险中等,可能对患者造成一定损害,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三)三级预警:风险较低,对患者损害较小,需加强监测和预防。
第九条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管理小组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一)一级预警:立即停止相关医疗活动,对患者进行救治和干预,同时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范文(3篇)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范文1. 概述医疗风险管理是关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和质量的重要工作之一。
为了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疗风险管理的流程和要求,有效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规范和系统的医疗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措施,降低医疗事故的风险,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患者的权益。
3. 责任和义务(1)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相关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并向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
(2)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应遵守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强对医疗风险的识别和评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
4. 流程医疗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三个阶段。
4.1 风险识别(1)搜集数据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数据搜集机制,收集与医疗风险相关的数据,包括患者投诉、医疗事故报告、临床质量评价等。
(2)风险识别工具医疗机构可以制定风险识别的工具,如风险登记表、事故报告表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医疗风险。
4.2 风险评估(1)风险评估指标医疗机构可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指标,用于评估医疗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的概率。
(2)风险评估方法医疗机构可以选择适合的风险评估方法,如故事板技术、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对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评估。
4.3 风险控制(1)风险控制策略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包括设定明确的风险控制目标、制定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和质量监控等。
(2)风险控制措施医务人员应按照风险控制策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降低潜在的医疗风险。
5. 评估和改进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
评估的内容包括风险识别的准确性、评估的科学性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同意书的法律性质
1. 手术同意书是医院和医生向 患者一方履行了如实告知义 务的书面证明文件
手术同意书的法律性质
2. 手术同意书是患者或其家属行 使决定权(选择权)的形式
●医务人员因其医学知识的优势对患者健康状况掌握主动 权,应为解除患者病痛作出最佳选择建议,但患者并 不因此丧失其独立自主地位
现行《手术同意书》的缺陷
1、“手术同意书”的名称和形式混淆了权利义 务关系,加重了医生的责任,所谓“同意权” 法律概念模糊
2、内容不能体现其法律意义 3、签字对患者责任归属不明确,导致法律效力
减低
手术同意书的形式改进
建议取消《手术同意书》的名称, 代之以由《手术风险告知书》
《手术志愿申请书》 《手术拒绝书》 组成的“两部三段式”结构
北京协和医院目前的《手术志愿书》文本
手术操作拒绝声明部分
经过医生详细告知,我已充分了解病情及不进行 手术(操作)可能发生的后果。经认真考虑,我自主 决定拒绝手术(操作)治疗,并且愿意承担因不施行 手术(操作)而发生的一切后果。特此签字声明。
临床应用中需注意的要点
1、要求签字人在书写“我做以上声明”字样 后签字 2、签字人原则上是患者本人,家属可以但并 非同时签字。在患者本人丧失行为能力或因保 护性医疗无法签字时,需由其法定代理人或者 委托代理人作为家属签字
知情决定制度的法律性质
从民事侵权角度讨论 何谓“同意权”? “同意权”的真正涵义是希望享有“决定
权”之全部权利的同时不承担“决定权”所带 来的任何义务
法律上只存在“知情权”和“决定权”, 联合构成“知情决定权”
韩国的权利细分
1 报告性说明义务 2 指导性说明义务 3 贡献性说明义务
(狭义的知情义务)
为建立完善的系统,必须了解哪里出了问题的信息 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搜集系统
搜集系统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告人的积极性 非惩罚性是一个好的信息搜集系统的关键
搜集到的信息必须利用一个发布平台做反馈通报 反馈通报应当具有针对性
非惩罚性信息通报制度的设计实践
美国的建议做法:
建立全国的强制性报告系统和自愿性报告系统 严重差错事故应强制性按统一标准逐级上报
手术同意书的法律性质
从民事合同角度讨论
手术同意书中记录的可能出现的风险实际上就是 不可抗力
在医学以外的其他合同中,不可抗力条款都是法 定条款,无须当事人签字认可
唯独在医疗合同中,仅对于医方而言,不可抗力 条款需要患方知晓认可才发生法律效力
手术同意书即患方在签订医疗合同时对于该合同 所涉及的不可抗力条款已经知晓并认可它作为医疗合 同的内容的书面证据
手术同意书的内容改进
2.《手术志愿申请书》
“经过充分了解手术相关情况,我 在自由意志下,志愿选择手术治疗,并 且愿意承担手术可能面临的上述风险, 在此特请求并委托授权某某医院为我施 行手术”
(签字)
手术同意书的内容改进
3.《手术拒绝书》
“经过充分了解手术相关情况,我在 自由意志下,自主决定拒绝手术,并且 愿意承担因不施行手术而面临的健康风 险,在此签字为证”
《手术同意书》的法律意义明显重要 于其医学意义
旧制度存在的问题
对《手术同意书》的法律认识的两大误区
1. 《手术同意书》是手术风险和责任由医生转移给 病人的证明
法律冲突:法定责任不能协议免除
2. 《手术同意书》是医患双方之间的合同
法律冲突:合同第53条的规定
结果:使《手术同意书》在司法诉讼中丧失或降 低证据效力,医生因举证不能而面临败诉风险
通行的理论: 1、医疗行业是福利行业 2、医疗活动具有高风险性 3、医学的局限性 4、病患具有个体差异导致医疗后 果的不确定性 5、……
创新的理论——缺陷产品论
如果将医疗服务看作一种产品,从这种产品自身 安全性的角度评价,我们会发现,医疗产品中 的大部分都是不合格的缺陷产品,在其他行业 中属于被禁止产品
协和医疗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
2、建立《手术资格准入》、《有创操作 准入》等各项准入制度
3、出台各临床科室《诊疗常规》
协和医疗安全管理程序的 建设
医疗纠纷处理标准流程
投诉接待 —— 立案建档 —— 确定负责 人 —— 调查并留存证据 —— 内部讨论,
确定解决方案的基调(如有过失需进行
损失赔偿评估)——医患初步协商 ——
(包括首页、目录页、庭前讨论记录页、庭审记录页、 结案讨论记录页、流程记录单等等)
协和医疗安全管理内容的 完善
医疗纠纷处理人员自身安全 的防护要点
自身安全防护要点
1 确立独立的地位和超然的姿态 2 注意角色转换:是相对中立的评判者
还是医院的代理人 3 倾听,言辞沟通技巧,适当的拖延和
坚定的守时 4 诱导患方进入自己的程序链条 5 对危险的敏感性,和保卫部门的合作,
(签字)
北京协和医院目前的《手术志愿书》文本
风险告知部分:
鉴于患者所患疾病,需实施本项手术(操作),但本项手术 (操作)是一种创伤性医疗手段,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特此郑 重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施行本项手术(操作)的术中或术后可能 发生的意外情况和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
…………
如果不进行手术,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是: …………
手术同意书的内容改进
1. 手术风险告知部分
“经过医生的详细告知,我已经充分了 解手术可能面临的上述风险,特此签字为证”
(签字)
提示:“上述所列风险是指医务人员经充分努力、已尽到专业
职责的情况下仍然难以避免的客观风险,而医务人员因违反法律、 法规、规章、诊疗规范等导致医疗事故给患者造成的损害不在此 列”
需要解决的问题: 医院法律事务部门的设置 法律顾问的作用
医疗诉讼档案的规范化
需要解决的问题: 建立全国统一的医疗诉讼档案模式
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 具体制度应用
知情决定制度
研究的必要性
旧的手术同意制度存在法律上的涵义 模糊和适用偏差,必须进行改进
大部分医学文书(病历资料)是兼具 医学意义和法律意义的医疗法律文书
了
不可否认的医疗失误 出于规避行政处罚、保护当事医生或者医院 声誉的考虑不希望定性为“事故” 可以接受较高的赔偿数额
没有医疗失误存在 希望快速解决问题,不希望连绵累诉
有失误存在,有被定为医疗事故的风险 不希望被扣上“事故”的帽子或者希望快速 结案件 两种赔偿计算方式的差距不大或者可以接受 较高的赔偿额
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 第三种情况
不可否认的医疗失误 面临高额赔偿而希望避免 可责难性有限,不担心媒体的关注 不担心对医院和个人的行政处罚 完全没有医疗失误存在 需要有某种结论澄清别人的误解 有失误存在,但一般认为不是医疗事故 患方有可能在鉴定后接受一个较低的赔偿额
适合选择司法鉴定的情形
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 第三种情况
协和特色的医疗风险 管理制度
主讲人:
刘宇
医疗管理中 必须面对的几个问题
什么是医疗风险?
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活动中遭受到损 失的可能性,或者说是预期医疗结果与 实际医疗结果的偏离,这种损失和偏离 来源于人类无法把握与不能确定的事故 的发生,其导致的损失具有不确定性,
医疗风险由何而来?
一般认为: 医疗风险来自于医疗水
平的低下,通过提高医疗水 平就可以降低医疗风险
问题也许没有这样简单
医疗风险的由来
1、医疗风险来自于医疗水平的提高 2、医疗风险来自于医疗活动的特殊性 3、医疗风险来自于医疗管理的系统漏洞 4、医疗风险来自于医务人员的失误 5、医疗风险来自于患者对医疗的高期望
值与低投入的矛盾
医疗活动的特殊性何在?
标准化医疗纠纷投诉管理的应用条件
1、适用范围
2、人员素质 3、制度保障 4、体系保障
适用于大中型医院、医疗总体水平较高 的综合医院、或者承担较高医疗风险的 专科医院 缺点:成本高,灵活性差 专业经验,管理经验,培训经历 关键在于具体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 领导重视,临床理解,部门协作
医疗诉讼代理的专业化
↓
………
各个临床科室
非独立性的医患关系办公室是医疗安全管理的枢纽
医患关系办公室的人员组成 和工作内容
《工作指南》第28-31页
协和医疗安全规章制度的 建设
协和医疗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
1、建立在全院施行的《医疗安全管理办 法》 基
框架:总则,部门职责,岗位 职责,医疗纠纷的预防措施,医疗纠纷 的处理方案,处理权限分配,罚则(赔 偿额的承担),等
医疗纠纷处理的标准化和 程序化
标准化医疗纠纷投诉管理的内容
1、仿照病案模式建立医疗纠纷投诉统一档案 2、实现首次接待负责制和专人负责制 3、实现标准流程式管理 4、建立投诉接待部门和临床科室的反馈互动机制
标准化医疗纠纷投诉管理的优势
1、变医疗纠纷投诉处理的无序状态为有序状态 2、实现投诉管理的高效率 3、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基础材料 4、为相关科研活动提供便利
医疗事故鉴定与司法鉴定的比较
1、组织的严谨性 2、结论的法律适用性 3、结论的倾向性
4、过程的繁冗度 5、结论的可干预性 6、对医方有利与否
医疗事故鉴定优于司法鉴定 司法鉴定优于医疗事故鉴定 司法鉴定的过错率高于医疗 事故鉴定的事故率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更冗长 司法鉴定占优 视情况而定
适合选择医疗事故鉴定的情形
北京协和医院目前的《手术志愿书》文本
手术操作志愿申请及授权委托部分:
经过医生的详细告知,我已经充分了解病情及上 述风险,并理解这是目前医学上难以避免的风险,经 过认真考虑,我志愿选择此项手术(治疗),并有充 分的思想准备愿意承担可能面临的风险。在此特申请 并授权委托北京协和医院为我施行此项手术(操作)。
谈判 —
—— 说服解释后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