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谈谈初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几点尝试。
一、培养兴趣,促进思维
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要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新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很好地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考。
初中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思维方式容易雷同,缺乏探索精神。
因而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二、学会思维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教师在讲解中要把解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
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题目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
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
初中数学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即“代数”;另一类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即“几何”。
在教学中培养同学们熟练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换之法、待定系数法、综合法、分析法及反证法等。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并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严密性和灵活性。
每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都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要做到言必有据,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教学分析。
在教学中改变条件进行“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的训练。
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找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突破口
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主要反映在解题正确前提下的速度问题。
因此,数学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考虑训练学生的运算速度,另一方面要尽量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原理的本质,提高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的抽象程度。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应当增强数学教学的变化性,为学生提供联想空间,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2.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正确的思维方式。
要学生善于思考,应加强分析、综合、类比等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逆向应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训练,提高逆向思维能力;通过错题的剖析,提高辨识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解(证)的训练,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等。
3.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一要培养兴趣,让学生迸发思想的火花。
教师要精心设计,使每节课形象、生动,并有意创造动人情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知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二要分散难点,让学生乐于思考。
对于较难的问题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分解,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考。
三要鼓励创新,让学生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
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多赞扬、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