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物理机械运动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中考物理机械运动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1.同学们在练习体育测试项目掷实心球。

小明发现每次虽然用最大的力量掷实心球,可是实心球抛出距离并不一样,小明猜想可能是实心球脱离手时的方向不相同导致的,请对以上现象提出一个具有探究价值和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
A. 投实心球时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B. 投实心球时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初速度是否有关?
C. 做抛物运动时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跟力的大小是否有关?
D. 做抛物运动的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抛出角度是否有关?
【答案】D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每次虽然用最大的力量掷实心球,可是实心球抛出距离并不一样,所以,本题研究的是实心球抛出距离与实心球脱离手时的方向的关系,故若提出一个具有探究价值和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则是:做抛物运动的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抛出角度是否有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步骤的理解和掌握。

本题的猜想应为做抛物运动的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抛出角度是否有关。

2.某兴趣小组在探究“物体下落速度与横截面的关系”时,取三个质量相同,半径分别为3r、2r和r的小球甲、乙、丙,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竖直落下,并以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小球的运动过程,如图
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在图示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三个小球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三个球受到的空气阻力相等
C. 三个小球下落的速度之比是1:2:3
D. 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下落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由照相机的照片可知:在相同的间隔时间内,甲球运动的距离是不变的,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说明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同样的道理,乙、丙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故A正确;
B、根据三个球做匀速直线运动,重力等于阻力,质量相等,故重力、阻力相等,故B正确;
C、照相机等时间内曝光一次,而甲曝光了9次,乙曝光了6次,丙曝光了3次,所以时间之比为9:6:3,三球在相同路程中,所用时间之比为9:6:3,故速度之比为2:3:6;,故丙的速度为乙的2倍,为甲的3倍;故C错误;
D、甲、乙、丙三个小球的半径分别为3r、2r和r,在阻力相同时,速度之比为2:3:6,由此可知,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速度与半径成反比,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1)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得到一个像,由图可知,球甲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一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球乙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两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球丙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三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2)根据甲、乙、丙三个小球在相同的曝光时间内运动距离的关系,得出小球的速度之比;(3)因为三个小球都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和自身的重力是相等的,空气阻力之比等于重力之比,等于质量之比;分析空气阻力之比和小球速度之比的关系,得出结论.
3.如图,是太阳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情形,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驾驶员感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B. 汽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汽车所受到的牵引力
C. 汽车急刹车时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D. 太阳能汽车行驶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行驶中,乘客感觉到路边树木向后退,是因为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故A错误;
B、因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水平向上受力平衡,即摩擦力等于牵引力,故B正确;
C、汽车急刹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汽车有惯性,但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不能描述为汽车受到惯性,故C错误;
D、太阳能汽车上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根据参照物,惯性,力的相互性,气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量的转化等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2)对汽车受力分析可知汽车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求得摩擦力的大小;(3)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惯性的大小和质量成正比;(4)太阳能汽车行驶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换化为机械能.
4.如图所示,一小钢球从光滑固定斜面的A点静止释放,相继经过B、C两点,且AB=BC,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A. 小钢球下滑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小钢球在AB,BC两段内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C. 就A,B,C三点而言,小钢球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最大
D. 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BC两段内做功相等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B、小钢球从A处由静止滚下,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速度越来越大),动能增大,故A、B选项错误;
C、斜面光滑,整个过程能量守恒,小钢球具有的机械能不变,故C选项错误;
D、AB、BC两段的高度相等,因此减少的重力势能相等,故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BC两段内做功相等,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小球的动能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在理想情况下(没有摩擦),小球的能量是守恒的;
根据小球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低,分析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结合能量守恒定律对各选项进行分析.
5.如图所示为相距6米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小车的s﹣t 图象,则()
A. 甲、乙运动的快慢相同
B. 运动3秒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
C. 运动3秒甲、乙可能相距5米
D. 运动3秒甲、乙不可能相距13米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据图可知,甲的速度是:v甲= = =1m/s;乙的速度是:v乙=
= ≈1.3m/s;故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故A错误;
B、据图可知,甲3s运动的路程是3m,乙运动3s的路程4m,所以运动3秒乙通过的路程比甲大,故B错误;
CD、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甲追乙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3m+4m7=7m;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乙追甲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5m;
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13m;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分析】(1)通过该图象得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即可;(2)据图象得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关系即可;(3)据甲乙两个物体可能的运动方向逐个分析即可判断.
6.甲、乙两物体先后从某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做同向运动,甲比乙先运动4秒,速度为0.4米/秒.甲运动10秒时,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 米.在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
A. 一定是a
B. 一定是c
C. 可能是b
D. 可能是a或c
【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由题知,v甲=0.4m/s,所以甲运动10s通过的路程s甲=v甲t=0.4m/s×10s=4m,所以图象中b图线表示甲的s﹣t的图线;
由a图线知,通过8m路程所用时间为12s,甲比乙先运动4s,即乙运动的时间为6s,由图知s a=4m,与甲车通过路程相等,故a不是乙的s﹣t图线;
由c图线知,6s内通过距离小于2m,所以甲乙距离大于2m,符合题意,故c一定是乙的s﹣t图线,
故选B.
【分析】由甲的速度和运动时间可知甲的运动路程,从而判断出甲的s﹣t图线,再根据甲乙运动时间关系,由图象找到另两个图线的路程分析比较.
7.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估测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
A. 25 寸彩电的功率约 25W
B.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
C. 洗澡水的温度约60℃
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50cm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25寸彩电的功率在100W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3m/s,4km/h=4× m/s≈1.1m/s,故B符合实际;
C、洗澡水的温度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而60℃水的温度太高了,故C不符合实际;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用的是薄透镜,焦距为5cm或10cm,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
8.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图所示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选择该燃料的原因是它的比热容大
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
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
D. 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A
【解析】【解答】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A符合题意;
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B不符合题意;
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
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对话要借助电子设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Q放=mq知当m相同时,q越大Q放越多;B、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且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C、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9.如图所示为“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天宫一号”内的航天员看到“神舟十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慢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
A. 太阳
B. 地球
C. “神舟十号”
D. “天宫一号”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成功对接后,“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的位置不变,“天宫一号”内的航天员看到“神舟十号”纹丝不动,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天宫一号”;“神舟十号”与太阳、地球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一个物体,假定该物体不动,这个物体是参照物;
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10.图象法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如图所示的图象不能表示下列哪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
A. 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
B. 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
C. 某物质的密度与质量
D. 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的路程与时间【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A 错误;
B、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B错误;
C、某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密度与质量不成正比;故C 正确;
D、匀速行驶汽车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判断横纵坐标间的变化规律,此题中表达的是两个物理量间存在正比规律;由此选出符合图线变化规律的选项.
11.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A. 匀速直线运动
B. 非晶体的凝固
C. 晶体的熔化
D.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图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其中有一段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 错误;
C、图中温度与时间成正比,说明随着加热,物体温度升高,不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 错误;
D、图中是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直线,表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分析图象,确定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作出判断.
12.甲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某时刻经过乙车旁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乙车和地面上的树木都向东运动.由此可判断()
A. 甲、乙两车一定向东运动
B. 甲、乙两车一定向西运动
C. 甲车一定向西运动,乙车可能向东运动
D. 甲车一定向东运动,乙车可能向西运动【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所以选项A、D不符合题意;
若乙车向东运动或乙车向西运动且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都会看到乙车向东运动,所以选项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13.如图是北京市中考体育考试中的篮球绕杆测试场景.关于该项考试的器材规格及其设置,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篮球质量约为2kg
B. 篮球直径约为40cm
C. 共设置了5排标志杆
D. 相邻的两排标志杆相距1m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体育课上使用的篮球的质量在600g=0.6k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篮球的直径与此差不多,在25cm左右,不可能达到40cm.故B不符合实际;
C、由图知,测试场地中共设置了5排标志杆.故C符合实际;
D、篮球绕杆测试中杆距为3m.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14.下列物理量中估测最合理的是()
A.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37℃
B. 书桌上的钢笔落到地上用时约10s
C. 家庭住房的空间高度约3m
D. 一本初三物理书的质量约2kg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书桌的高度在80cm左右,书桌上的钢笔落到地上用时在1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家庭住房的空间高度与此差不多,在3m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两个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物理书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0.3kg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15.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2015年3月1日下午,英国的业余摄影师Le-May用相机记录下了一只黄鼠狼骑在一只啄木鸟背上飞行的场景,如图。

这张照片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并被不断的PS。

关于图片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描述错误的是:()
A. 飞行过程中,黄鼠狼相对于啄木鸟是静止的
B. 飞行过程中,黄鼠狼给啄木鸟的压力和啄木鸟给黄鼠狼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啄木鸟驮着黄鼠狼上下飞行过程中,啄木鸟客服自身重力做了功
D. 啄木鸟带着黄鼠狼向下俯冲时,其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答案】B
【解析】【解答】飞行过程中,黄鼠狼与啄木鸟的相对位置不变化,故黄鼠狼相对于啄木
鸟是静止的,A不符合题意;飞行过程中,黄鼠狼给啄木鸟的压力和啄木鸟给黄鼠狼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符合题意;啄木鸟驮着黄鼠狼上下飞行过程中,啄木鸟在自身重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故啄木鸟克服自身重力做了功,C不符合题意;物体重力势能与物体质量和被举得高度有关,质量不变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物体动能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在质量不变时,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故啄木鸟带着黄鼠狼向下俯冲时,高度减小,故其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故动能增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就是静止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互作用的力,做功的条件是物体受力并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重力势能和高度有关,动能和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16.下列图象自左向右中,描述正确的是:()
A. 匀速直线运动
B. 非晶体的凝固
C. 晶体的熔化
D.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答案】 D
【解析】【解答】A、由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其中有一段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 不符合题意;
C、图中温度与时间成正比,说明随着加热,物体温度升高,不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 不符合题意;
D、图中是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直线,表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图像的理解情况。

A中st图像中平行于x轴是静止。

B有一段温度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象。

C随着加热,物体温度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D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直线,表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17.如图所示,小明水平向右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箱子虽然没有被推动,但小明对箱子做了功
B. 箱子没有被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C. 箱子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箱子没有被推动,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答案】D
【解析】【解答】A、箱子没有被推动,有力但没有移动距离,所以小明对箱子不做功,A 不符合题意;
B、箱子没有被推动,说明箱子受力平衡,则此时的推力等于摩擦力,B不符合题意;
C、箱子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C不符合题意;
D、箱子处于静止状态,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所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做功的条件是物体受力并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当物体没有运动时,受平衡力的作用,当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就是静止的.
18.假期快结束了,外婆送小明乘车回家,当她看着汽车向前开动时,小明望向车窗外,看到外婆向后退去,原因是外婆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 地面、汽车
B. 汽车、地面
C. 汽车、汽车
D. 地面、地面
【答案】 A
【解析】【解答】外婆以地面为参照物时,看到列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汽车是向前运动的;若以汽车、小明为参照物,外婆与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外婆是运动的,所以小明看到外婆向后退去;因此外婆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地面和汽车,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先确定参照物,再看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19.如图所示,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所用的测量工具除了停表,还需要用到的是()
A. 天平
B. 量筒
C. 弹簧测力计
D. 刻度尺【答案】 D
【解析】【解答】根据速度的公式V= 可知要知道物体的速度需要用刻度尺测出物体通过的路程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故答案为:D.
【分析】刻度尺测出物体通过的路程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所以要
用停表和刻度尺。

20.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学生课桌高度约为150cm
B.一颗鸡蛋质量约为10g
C.成人步行速度约为1.1m/s
D.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0℃
【答案】C
【解析】【解答】A、普通学生课桌高度在1m以内,大约0.8m(即80cm);不会达到150cm;A不符合实际;
B、10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1个鸡蛋质量约为50g,B不符合实际;
C、成人步行速度约为1.1m/s,C符合实际;
D、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D不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长度、质量、速度、温度的估测,普通学生课桌高度在1m以内,大约0.8m;1个鸡蛋质量约为50g;成人步行速度约为 1.1m/s;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注意生活经验的积累。

21.下列关于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同步卫星处于平衡状态
B. 同步卫星的机械能守恒
C.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
D. 同步卫星使用微波进行通信
【答案】A
【解析】【解答】A. 平衡状态是指静止和匀速和匀速直线运动,而同步卫星做圆周运动,不是平衡状态,A错误,符合题意;
B. 同步卫星只受到重力的作用,高度和速度都不变,机械能不变,所以机械能守恒,B不符合题意;
C. 同步卫星固定于频道上空,与地球的自转同步,相对于地球静止,C不符合题意;
D. 同步卫星和地球之间是真空,要使用微波进行通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或者不受其他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能量保持不变.这个规律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或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要了解它们各自应用).
22.在月光下,李明看到月亮在云层中穿梭,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 房屋
B. 云层
C. 停在路边的汽车
D. 远处的高山【答案】 B
【解析】【解答】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月亮在云层中穿梭,是月亮相对云层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云层是参照物。

故答案为:B。

【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23.我国研制的“亿航”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具有垂直起降、定速巡航、空中悬停等功能.在一次试飞中,试飞员感觉地面“迎”他而来,这时飞机的运动状态是()
A. 垂直起飞
B. 垂直降落
C. 定速巡航
D. 空中悬停【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在一次试飞中,飞员感觉地面扑面而来,是感觉地面在向上运动,这是以运动飞机为参照物,并且飞机在垂直降落时感觉,故只有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24.2018年5月德州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航模竞赛成功举办。

如图是参赛选手比赛时的情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加速上升的飞机模型,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B. 飞机模型在空中飞行时,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以加速上升的飞机模型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D. 当飞机模型在地面上静止时,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飞机模型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D
【解析】【解答】A.加速上升的飞机模型,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