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主题:用爱去感化心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主题:用爱去感化心灵
背景陈述:
参加工作以来,所教的孩子真是各有不同。

有开朗的,有沉稳的,有顽皮的,有听话的,等等。

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真是遇到了许多特殊的学生。

在我教的学生当中,他就是一名特殊的学生。

他长着小小眼睛,个子不高,穿着朴素,不善言谈。

学习一般,不爱思考,课上不爱发言,课下不和同学玩耍。

写字东倒西歪,课堂上总是有小动作,不注意听课,小眼睛总是眯成一条缝,看人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缺乏自信,无论什么事他都不敢参与,缩头缩脚。

其他的任课教师对他也是关注很少,认为他的头脑有缺陷,也就对他放之任之。

我刚接这个班的时候,他妈妈和我沟通时总是说:“我家孩子脑瓜笨,学什么都不行,还总是不完成作业,就是一个拖后腿的差生,您别在他身上费心了!”。

接班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总是孤独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从不关心什么,上课、下课没什么不同,只是自己一个人度过每一天的学习生活。

默默地离开学校,默默地回家,再默默地上学、回家。

作为他的班主任,我看到这样一个学生的生活,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我便尝试着走近他。

因为我知道:每个孩子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理解,只有老师真心对待他的忧思,用真情去化解,让他体会到老师的的体贴,这样必然会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亲情,从而激发他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小学生正处在一生的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关心爱护教育和引导。

在学校里老师便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主要依靠对象,成为影响他们一言一行的重要人物。

所以,班主任要做学生学习、生活、心灵的导师,做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做学生健康发展的守护者。

对于这个孩子,我开始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

每次在课上,我都会给他以鼓励的眼神。

让他知道我在关注他。

我也会在课堂上让他有发言的机会,虽然他回答的不是很正确,但我也会及时给予表扬,给他学习的信心和让他说话的机会。

时间久了,他也看出我在关心他,
他的信心逐渐有了提高,学习也逐渐有了动力,由不爱学习到主动学习。

情景再现:
在一次课上,我正在讲一篇课文《赵州桥》,看到他又溜号了。

于是,我想到了一个方法,看看他真的是没有听课吗?我便看着他说道:“在我讲完这节课的时候,谁要是能把课文背下来,那么他就是我们班最优秀的学生,大家想不想试试啊?”接下来我开始了课文教学,从文章的内容讲解到分析、课件的演示及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等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的结构和内容。

在快要下课时,我说:“谁能试试背下这篇课文啊?”在同学们尝试着背诵的时候,我巡视着每个学生的表情,我的目光落到了他的身上,只见他把书拿起来了。

看得出,他与别的同学的不同。

在我转身要回到讲台的时候,感觉身体被触动了一下,我一看,原来是他正在用书小心的碰了碰我(没有举手)!便小声地问他:“你能背下来?”只见他弱弱地说:“我能!”我立即大声说:“好啊!你来试试!”这样的机会我怎么会错过呢?其他同学的目光立刻都集中在他的身上,都认为他这是要丢脸的表现,他左右看了看,犹豫了。

我立刻说:“就你了,试试,你能行!”在我的鼓励下,他合上书,站了起来,用不并不快的语速背了起来,除了个别的词句失误外,竟然背下来全篇课文。

其他同学们惊讶了,“他都能背下课文了!”——这是大家的想法吧。

我马上肯定了他的努力,并让大家向他学习。

“同学们,是不是要来点掌声啊?”顿时掌声雷动,他有些害羞地坐回了座位。

第二天起,他变了,主动学习了,主动说话了,主动和同学玩耍了,主动……
实效综述:
经过多次我的鼓励,使他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现在,他不再孤独了,身边有了朋友,学习有了进步,课间的操场上有了他和同学玩闹的身影,课堂上有了他积极回答问题的声音,以前的小动作也渐渐减少了,作业也能认真完成了,还时常去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他也不再是被同学称为学习差生了。

为此,他妈妈感慨地说:我的儿子真的变了啊!
案例反思:
其实,学生的心灵是很敏感的,他们会通过自己观察来判断老师对他的态度,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作为一名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要付出爱心,不能停留在表面上,一定要生活上、学习上、精神上、品行上、心理上去帮助学生,让他真正体会到老师的关爱与鼓励,进而促进他们改变原有的不学、不知、不懂的行为,以促使他们都能有所进步。

老师不能只想到自己的教学成绩,而要关心自己所教学生的身心成长。

细微处着眼,以情感之,以情动之,态度亲和,要用自己一片真诚的爱心,去敲开他们的心灵之门。

用爱心去了解,用爱心去发现,用爱心去感化。

只有心灵的交流,心灵的碰撞,才能产生心灵的教育。

每位老师一定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心灵。

爱是教育的基础,心灵是需要呵护的,每个学生都不是完人,在成长中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缺点,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尊重他们的不同,不要训斥他,要从他的优点出发,善于引导和激发,保护他的自尊心,从而激励他不屈向上的意志,积极主动地改掉身上的缺点,把他的优点逐渐地发扬光大,变成一个有自信,乐观向上的好少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