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选择题
1.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中的哪一处( )
2.右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

这一政治体制是( )
A.皇帝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中央集权制
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用泥制陶的事实
D.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4.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
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
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农民纳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5.右图是李明设计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6.西汉初年,提倡节俭,减轻农民负担,奖励耕作,发展农业,社会经济迅速好转。

这个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商鞅变法 C.汉匈和亲 D.管仲改革7.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小历同学设计了一条古代丝绸之路路线简图如下,图中空格应填()
A.欧洲 B.中亚 C.西亚 D.阿拉伯半岛
8.据《东观汉记》载:公元2世纪初,蔡伦曾得到当时汉和帝的称赞,因为他()
A.改进和推广造纸术 B.出使西域归来
C.完成历史巨著《史记》 D.东渡日本成功
9.西汉是继秦朝之后的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其建立者和建立时间是
A.汉高祖、公元前202年 B.汉高祖、公元202年
C.汉文帝、公元前206年 D.汉景帝、公元206年
10.如你生活在秦朝时期,遇上了当时的一个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哪些话是可信的()
①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②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个告示
③朋友送给我一部《伤寒杂病论》④我下个月送儿子去太学读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1.汉高祖刘邦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和兵役负担;汉文帝和汉景帝要求各级官员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可见,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B.严刑苛法C.盐铁专卖D.北击匈奴
12.《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

202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器,还有铁器小件。

这表明(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增强
B.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可信
C.《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
D.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13.公元前113年,汉武帝禁止地方郡国铸钱,把铸币大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专门负责铸钱事宜,铸造新的五铢钱,各地私铸的钱币全部销毁。

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平抑市场物价B.加强中央集权
C.促进商业发展D.削弱宰相权力
14.西汉时疆域较秦逐渐开拓,郡国的设置增多。

汉武帝时达到了一百多,中央直接管理就有些麻烦。

于是,武帝时全国设十三部(后亦称州),设部刺史……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

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

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是为了( )A.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
B.推荐和选拔各方面人才
C.征收赋税和征发兵役、徭役
D.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15.盐城古称“盐渎”。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在全国产盐区设置盐官、在产铁区设置铁官,由盐、铁官主持生产、销售,严禁私产私售。

其中盐渎县系全国49个铁官所在县之一。

材料中的措施( )
A.造成了社会的动荡B.加强中央集权
C.减轻了农民的负担D.废除了重农抑商政策
16. 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的有效管理。

下列行政或军事机构管辖的地区是( )
A. 西藏
B. 东北
C. 新疆
D. 台湾
17. 墨子周游列国时带了三大车竹简,出行不便。

后来,使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 )
A. 丝织技术
B. 活字印刷术
C. 雕版印刷术
D. 造纸术
18.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他在遭受酷刑后,努力追求( )
A. 仗义执言,策动大臣们上书为民请命
B. 报仇雪恨,策划组织活动反对汉武帝
C. 饱读诗书,游历汉朝各地的名山大川
D. 发愤著述,秉笔撰写不朽的历史巨著
19.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如图历史遗存中体现佛教思想的是( )
A. 白马寺
B. 后母戊鼎
C. 殷墟
D. 中岳庙
20. “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被网友们评为“深圳最有趣的打疫苗标语”。

早在东汉末年,一位名医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他是( )
A. 扁鹊
B. 张仲景
C. 孙思邈
D. 李时珍
二、非选择题
21.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正因为时代、角度不同,所以对许多历史人物的思想文化活动都会见仁见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

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摘编自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二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

……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摘编自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前两次“厄运”。

(2)材料一、材料二对董仲舒的思想文化活动的评价有何不同。

(3)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22.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

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下列诗句所包含的地名与以上面两幅图片没有关联的诗句是()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3)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4)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23.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

从此一个广袤的统一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

为了防止再次分裂,……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中实行的官僚制度,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1)材料一中“广袤的统一帝国”的建立者是谁?请你介绍一下“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的内容。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哪一措施?这一措施产生了什么效果?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材料四: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管理,国家官员在君主面前,永远只能处于被管理被驱策的地位,决不能按自己的意图或根据客观条件运用独立的治理权。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史》(3)依据材料三、四,你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主要有哪些?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估先生说:“历史上有的皇帝是一代之帝王,比如汉高祖刘邦;有的皇帝是百代之帝王,比如秦始皇和汉武帝。

”所谓百代之帝王,是说他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影响并没有因为统治结束而结束,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延续到此后很多时代。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判断正误,正确的在题前的括号内打“√”,错误的在题前的括号内打“×”。

______ A.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诸子百家学说对秦汉的统治影响深远。

______ B.孔孟之道,统治上刑罚苛严,实行焚书坑儒。

______ C.汉武帝推崇儒家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截然相反,但其目的都是什么?
材料二:汉武帝在位时,名臣辈出。

如A主父偃、B霍去病、C董仲舒、D卫青……汉武帝有雄才大略,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

(2) 将材料二中的人物与下列史实相对应。

(填序号)
①汉武帝接受______ 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汉武帝接受______ 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3) 某著名学者说:“秦汉开创了支配中国两千年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此后,统一成为主流,被认为是正常的,分裂被认为是不正常的。

”请结合所学的史实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统一”的认识。

答案
1-5ADDDA 6-10AAAAA 11-15 ADBAB 16-20CDDAB
21.(1)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2)不同评价:材料一在肯定其对封建政权长期巩固所起作用的同时,主要强调它对文化发展的危害;材料二肯定了独尊儒术对统一思想,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

(3)原则: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背景下考量;要从不同角度评价历史人物的活动。

22. (1)C
(2)张骞出使西域
(3)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或打通了“丝绸之路”,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4)西域都护。

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23.(1)秦始皇(嬴政);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颁布推恩令;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3)利:有利于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发展。

弊: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无独立的权力;不利于民主。

24、(1)①A.√;B.×;C.√;②都是要巩固统治。

(2)①C;②A。

(3)统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大一统的前提和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基础;统一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进步;要坚决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任意写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