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急救常识精选全文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心脑血管疾病急救常识
心脑血管疾病急救常识
一、120的正确拨打:
1.老年人突然发病,情况紧急,应立即拨打120。
说清楚病人姓名、家庭住址、最突出最典型的发病表现、过去的病史(如心梗、中风、高血压、糖尿病等)
2.说清楚地址,留下联系人手机号码,方便联系,必要时到明显的路口去迎接救护车。
3.做好入院准备。
带好医保卡、现金、信用卡、必要的衣物
4.联系亲人、子女。
电话:
5.救护车来了以后,根据病情选择去哪家医院。
根据病情的急重,考虑去哪家医院,就近还是大医院,告诉120
6.在救护车上对病情应有个考虑,包括是积极的疗法还是保守的疗法,医生一旦征询应有思想准备。
1
二、胸痛和心肌梗死的处理
1.症状:多数病人都有心绞痛的病史,近期加重或频繁发作。
起病急骤,突然发生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疼痛,持续时间长,且大汗淋漓。
有时疼痛可放射到左肩和左上肢。
亦可表现有呼吸急促、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疼痛严重,用硝酸甘油不能使其缓解。
发生心梗后,部分患者会发生猝死(心脏骤停)。
2.后果:心肌梗死(心脏没有骤停)几分钟之内就会有心肌坏死。
在第1个小时里,肌肉组织的死亡速度比较缓慢,起病后1小时内为抢救心肌的黄金时段,最迟不宜超过12小时。
时间就是心肌!而一旦发生猝死(心脏骤停),供您抢救的时间只有4分钟。
心脏骤停3秒钟之后,因脑缺氧会感到头晕;
10至20秒钟后,人就会意识丧失;30至45秒钟后,瞳孔就会散大;1分钟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
由于心脏骤停,患者立刻失去知觉,已处于临床死亡阶段。
一般人的最佳黄金抢救时间为4—6分钟,如果在4分钟之内得不到抢救,患者随即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生还希望极为渺茫。
因此对于心脏猝死的病人,应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的病人中约50%在发病后1小时内于院外猝死。
3.提示:心梗及时救治效果很好,治疗成功率可以达到95%以上,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放置支架等后,可以长时间存活。
如果不及时去医院,等到心脏骤停,那么可能就会悔之晚矣!
4.发病后的家中救治:
(1)正确拨打120救护车
(2)停止任何活动
平卧或侧卧,头下不垫东西,宽衣解扣,保持呼吸通畅。
有呕吐时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避免堵塞气管。
如果
呼吸困难,不要强迫其平卧。
(3)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尽快吸入氧气。
(4)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每隔5分钟服1片,不超过
2
3片,不要直立服药防止晕倒。
要含在舌下,利于药物的
快速吸收。
(将未开瓶的药物遮光放在冰箱中冷藏保存,
定期更换)
(5)观察病人是否神志清醒。
观察瞳孔、呼吸、心跳
(6)一旦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a.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理呕吐物、假牙;使其头后仰,防止舌根堵住喉部;解开皮带、衣领等
尝试恢复心跳
手摸颈动脉,如果没有心跳,可先尝试叩击恢复:
施术者将左手掌覆于患者心前区,右手握拳,连续用
力捶击左手背,在心脏停搏1.5分钟内有效。
如果心跳不能恢复,要立即实行心肺复苏
c.为促进静脉回流,可将下肢抬高
d.心肺复苏
送气:一手将患者的口张开,另一手捏紧患者的鼻子,
深吸一口气,向患者口中吹气
按压:剑突上二指,借助身体力量用力下压,使胸骨
下陷2~3厘米。
每分钟80~100次。
避免用力
过猛,肋骨骨折。
比列:单人15:2 双人5:1
按压时间:每分钟检查颈动脉有无心跳恢复。
若无恢复
3 b.
应持续按压,直到急救人员赶到。
美国心脏协会对心脏病急救方法做重大改变,成年人突然心脏病发作,用双手快速反复重压病人胸部,与标准的口对口人工呼吸,对保全人命同样有效。
必须每分钟用力按压病人胸口100下,直到急救人员赶来接手,或者用除颤器使心跳恢复正常。
这种急救法只能用于突然昏倒、停止呼吸并失去反应能力的成年人。
对儿童、溺水、药物过量或气体中毒,还应使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把空气送入他们的肺部。
5.治疗介绍: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心肌梗死的治疗成功率可以达到95%以上,但是即使治疗后经过有效康复,患者的心脏功能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抢救过程极为强调时间。
抢救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用药物紧急溶栓。
二是心脏介入手术,放支架。
很多人一听做手术就害怕。
其实,从治疗的效果考虑,医生提倡,符合介入手术适应症的人还是应尽量做介入。
介入手术开通血管的成功率比溶栓治疗更高。
一般来说,用溶栓剂开通血管的成功率可达到80%,而介入手术一般可达到95%,比溶栓治疗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发病3小时以内,使用药物溶栓和介入手术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别。
发病超过12小时后,患者生命指征
处于不稳定状态,溶栓和介入治疗效果都不会很理想,医生更倾向于采取保守治疗。
4
三、中风的处理
1.症状:
中风往往都有先兆,当出现下面一些症状时就要特别注意。
a. 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流口水、口齿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
b. 面部或肢体突然麻木、无力,尤其是一侧肢体麻木和无力。
持物不稳,有时伴肌肉痉挛;走路虽未遇障碍,却突然跌倒或者出现行走不稳。
c. 突然出现吐字不清、说话错乱,甚至不能说话,但持续时间短。
d. 突然听不懂别人的话。
e. 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
f. 一过性黑曚。
一只眼或双眼突然短暂发黑或视物模糊,突然看东
西重影或伴有眩晕。
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
g. 剃刀落地。
刮胡子时头转向一侧,突然感觉手臂无力,剃刀落地,
1至2分钟后完全恢复。
这是由于转头扭颈时,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导致了脑供血不足所致。
h. 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这是由于大脑缺氧所致。
i. 哈欠连绵。
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缺氧
加重,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时,会引起哈欠反射。
缺血性中风发作
前5至10天内,频频打哈欠者可达80%左右,是重要的报警信号。
5
j.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
头痛由间断性变为持续性,或伴有视物旋转、
恶心、呕吐。
这常是由于动脉内压力突然升高,使血管壁痛觉感受
器受刺激所致。
这可能是脑出血的讯号,应特别注意。
50%的病人
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
症状常在数
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家庭成员要意识到可能发生了急性脑出
血。
中风患者常因没有及时发现征兆,延误救治而使脑部受损甚至丧命。
如何判断家人是否出现中风呢?其实有四个简单的方法:
1. 要求病人说一句简单的句子。
例如:今天天气晴朗。
如果出现用词错误、发音含糊、甚至不能说话则为异常。
2. 要求患者笑一下或伸出舌头。
如果面部两侧运动不对称则为异常。
舌头弯曲或偏向一边,也是中风的征兆。
3. 要求病人闭上双眼举起双手,向前平伸10秒,两胳膊运动一致且不移动为正常;如果一只手臂能保持不动,另一只无力并往下掉则为异常。
4.还可以让病人喝口水,观察是否有呛水出现。
通常情况下,部分中风的患者会出现吞咽反射障碍。
上面四个动作,有任何一个动作做不来,就要立刻拨打120!并且把症状描述给接线者听。
2.后果:
患者中风后,大都会留下后遗症。
不会说话了叫失语;眼睛看不见叫黑朦;肢体不好用叫偏瘫;意识丧失叫昏迷;最严重的是死亡。
从严重程度讲,脑出血比脑梗塞要严重得多,也更凶险,但预后一般比脑梗死好;脑梗死预后一般都会留下残疾。
脑中风发生后,抢时间就等于抢脑细胞和生命。
对于脑梗塞,3小时是救治的“黄金极限时间”。
在3小时内疏通血管,脑细胞可恢复,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在6小时内疏通血管,梗死区域的“半暗带”可以大部分恢复,可以大大降低出现后遗症的几率。
可是,很多人是在中风8小时后甚至第二天才送院治疗,完全失去抢救机会。
虽然经过长期的康复治疗可以
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必然会留下后遗症。
3.提示:
一旦有中风征兆,要尽快送院。
患者中有99%因为送院不及时,导致错过最佳溶栓时间,出现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很多人都知道中风和心肌梗塞一样,发作后致残致死率很高,但是发生心肌梗塞时往往伴有剧烈胸闷胸痛,人们会更重视,就医也会更积极。
而脑梗塞发作时,没有剧烈的疼痛,症状有时是一过性的,很多老人家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年纪大了,短时间出现这些症状是正常的反应,一开始还有些慌张,过一会儿有所好转,就以为没事了。
有时又是晚上,不愿麻烦子女,等到症状严重了再去医院,往往失去了溶栓机会,受损的脑细胞再也无法恢复,最终造成偏瘫失语等残疾。
4.发病后的家中救治:中风时患者的表现各不相同,轻者可见一侧口角向下偏斜并不断流出口水;重的则可突然倒地、大小便失禁,旋即进入昏迷状态。
因中风病人多有偏瘫,为防从椅子上或床上跌下,救助者若在跟前要立即上前将其扶住,对于清醒的患者要设法消除他的紧张情绪,以免血压进一步升高,增加颅内出血。
若病人此时坐着或躺着则无须改变其体位,原先坐着的病人由于心脏到脑部的高度差,还可相对保证血液冲入脑内的压力不致太高。
所以,任何不必要的体位改变或搬动都可能增加脑内的出血量,从而加重病情。
只要病人坐得不勉强就无需使其躺下。
如中风后病人当即失去意识或倒地,此时的抢救仍应尽可能避免将其搬动,更不能抱住病人又摇又喊,试图唤醒病人。
此时的病人不仅无法唤醒,而且反复
的摇晃只会加重脑内的出血。
正确的作法是:若病人坐在地上尚未伏倒,可搬来椅子将其支撑住,或直接上前将其扶住。
若病人已完全倒地,可将其缓缓拨正到仰卧位,同时小心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入气管产生窒息。
解开病人衣领、取出假牙,使呼吸通畅。
若病人鼾声明显,提示其气道被下坠的舌根堵住,此时应抬起病人下颌,使之成仰头姿势,同时用毛巾随时擦去病人的呕吐物。
对于昏迷的病人,若医生一时尚不能到来,可即从冰箱中取出冰块装在塑料袋内,小心地放在病人头上。
低温可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
家庭救治步骤:
(1)正确拨打120救护车。
(2)脑出血以后,保持平卧位。
如果昏迷了,把病人就地放平,不要
在头下垫枕头,解开衣领扣子,把头稍微偏向一侧即可,没必要
把身体侧过去。
既不要把下肢抬高,也不要把上身抬高。
保持这
种体位赶快上医院。
千万不可搬动他,切忌摇晃患者,防止头部
震动。
因为如果移动,会加速微血管的破裂。
(3)病人呕吐时,清除呕吐物防止堵塞呼吸道,有假牙取出假牙。
(4)如意识清楚,可让病人仰卧,头部略向后,以开通气道,不需垫枕
头,并要盖上棉毯以保暖。
寒冷会引起血管收缩,要保持室温暖和。
(5)未得到医生许可,不要让病人进食或饮水。
(6)在没有明确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时,不要急于用药。
因
为两者用药是完全不同的。
(7)送医院前尽量减少移动患者。
转送患者要用担架卧式搬抬。
从楼
上抬下患者,要头部朝上、脚朝下,这样可以减少脑部充血。
在送
医院途中,家属可用双手轻轻托住患者头部,避免头部颠簸。
(8)缺血性中风患者大多神志清醒,应防止患者过度悲伤和焦虑不安。
此时应让患者静卧,并可安慰患者。
(9)检查生命体征情况,如呼吸和心跳停止。
要马上做心、肺复苏术。
5.治疗介绍:
在我国99%的患者因为送院不及时,导致错过最佳溶栓时间,出现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一旦动脉发生堵塞,核心区域的脑细胞一般在几分钟内就会停止
工作,并很快坏死,脑细胞一旦坏死则不可修复。
那么,在核心区域周边有一个区域,医学上称其为“缺血半暗带”,该区域的脑细胞在缺血发生以后暂时处于过渡期,如果能及时恢复血运,脑细胞可以存活,而如果继续缺血则可能发生脑细胞坏死,对脑中风患者进行抢救的重点也就是要挽回这部分“缺血半暗带”的脑细胞,使其向好的方面转化,而不至于发生坏死。
促使这部分“缺血半暗带”脑细胞向好的方面转化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早期溶栓治疗”,使血栓溶解,血流顺利通过。
但溶栓的时机是有限的,有一个严格的时间窗。
即发生缺血性脑中风的最初3小时内,大部分患者的溶栓治疗是有效的,不会留下后遗症;3~6小时部分患者可能有效,即可使堵塞的血管再通,脑组织功能不会严重受损,后遗症很少或无;如超过6小时再进行溶栓治疗则意义不大,此时脑细胞已经发生不可逆性坏死。
可是,很多人是在中风8小时后甚至第二天才送院治疗,完全失去抢救机会。
所以,提醒大家如果一旦出现肢体瘫痪、言语不利、偏身麻木、眩晕、恶心、呕吐、行走不稳等脑中风症状,一定不要在家等、靠,应该立即呼叫120,急来医院诊治,为溶栓治疗提供时间保证。
遗憾的是,由于诸多原因,目前,我国99%的患者在3~6小时内都不能到达医院而得到有效的溶栓治疗,即使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早期溶栓率仍然相当低。
希望通过更多的关心和宣传,让普通人对脑中风防治知识有更多的了解,从而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溶栓治疗,减少致残和死亡。
溶栓治疗的缺点是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
专家提醒,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家族病史的老人尤其要当心,如果出现脑中风先兆,一定要立刻拨打120送院治疗。
如果病人已经倒地昏迷,切忌摇晃病人,也别在其头下垫枕头。
中风的血管内治疗,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是溶栓,往血管里打一种药让血栓溶解,这需要时间,在发作后3小时内最有效。
二是支架介入,在血管里放个支架将它撑开。
如果是颈动脉狭窄,因为颈动脉是供应脑子主要的供血动脉。
可以做手术,把造成血管狭窄的的粥样硬化斑块切掉它,再把血管缝起来。
把造成缺血性的根源去掉了,这样会有很好的效果。
对于已经中风的患者,要进行康复训练,二级预防。
定期监测和检查,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后记:之所以收集整理这份资料,还是感到对于一些急救知识的缺乏。
想整理一份放在父母那边的,花了一些心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我想我们大家的心灵都是相通的。
如果大家觉得有用,不妨给家中的老人长辈参考。
并希望转赠给您的亲朋好友,我也很开心的。
最后想让大家记住三句话:
抢救脑细胞,要在3小时以内;
抢救心肌细胞,要在1小时以内;
抢救心脏骤停,要在4分钟以内!
声明:资料为网上搜集、整理,不一定准确、全面,甚至有错误,仅供参考!
希望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更多地去关心学习健康知识!
心脑血管病的家庭急救常识2016-07-17 13:24 | #2楼
心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多并发症”——“四高一多”的特点。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因此,发病初期掌握正确的自救措施至关重要。
高血压
患者血压突然升高时,会出现头痛伴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时应让病人卧床休息;家中如有血压计,应立即测量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若血压较高,可给予硝苯地平(心痛定)或卡托普利 (开博通)1~2片,口服或舌下含服,并在20~30分钟后复查血压。
心绞痛
是冠心病患者最易发生的急症,多在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天气寒冷、吸烟过多时发生。
发病时心前区呈压迫性或窒息性疼痛,历时5~10分钟。
一旦发作,应立即停止任何活动,就地安静休息,并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1片或消心痛1~2片,在2~5分钟内即能见效。
急性心肌梗塞
疼痛的部位与心绞痛相同,但持续时间较长,程度重,并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具有濒死感,这时应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松解领口,保持室内安静和空气流通。
有条件者可立即吸氧。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或消心痛1~2片,同时立即呼叫急救中心,切忌乘公共汽车或扶病人步行去医院,以防心肌梗塞的范围扩大。
心力衰竭
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肺心病的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多提示心力衰竭,应让病人安静休息,半卧位,两足下垂,有条件者可立即吸氧,不可随意给药,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脑卒中
1、早期脑卒中发病的特点是: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或者麻木,主要的表现有:
(1)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无力,手持物掉落,口角歪斜、流口水。
(2)突然说话不清,或听不懂别人讲话。
(3)突然视物旋转,站立不能。
(4)一过性视力障碍、眼前发黑,视物模糊。
(5)突然性对近事遗忘。
(6)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症状逐渐加重或呈持续性,伴有恶心、呕吐。
2、脑卒中家庭急救方法
(1)初步判断为脑血管意外以后,应使病人仰卧,头肩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回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如果病人口鼻中有呕吐物阻塞,应设法抠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解开病人领口纽扣,领带、裤带、胸罩,如有假牙也应取出。
(3)如果病人是清醒的,应注意要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
宜保持镇静,切勿慌张,不要悲哭或呼唤病人,避免造成病人的心理压力。
(4)注意给病人保暖,防止受凉。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经常呼唤病人,以了解意识情况。
对躁动不安的病人,要加强保护,防止意外损伤。
(6)有条件者呼叫救护车来运送病人,急救电话有120或999。
若自行运送,在搬运病人时正确的方法是:2—3人同时用力,一人托住病人的头部和肩部;如果还有一人,则要托起病人腰背部及双脚,3人一起用力,平抬病人移至硬木板或担架上,不要在搬运时把病人扶直坐起,勿抱、拖、背、扛病人。
(7)在没有医生明确诊断之前,切勿擅自作主给病人服用止血剂、安宫剂牛黄丸或其它药物。
(8)尽量快速到达医院,最好在发病3小时之内。
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识2016-07-17 15:25 | #3楼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
也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
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45%患有高血压的同时还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根据卫生部2015年统计数字显示,据国外的资料显示,50%左右的糖尿病人都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老年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发病原因:
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
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液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脑血压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血液粘稠。
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
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粘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
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
众所周知,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谢的过程,但是由于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这样就容易产生炎症血管收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
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时他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神经系统不正常也能够导致供血的紊乱。
所以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千万不要单纯的考虑血液的变化对血管的影响,要全面的考虑,仔细的分析心脑血管疾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多元化的治疗才是最有效和最根本的。
预防与保养
防止栓塞注意保暖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
患者不宜晨练
因为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饮食方面
由于长时间饮食习惯问题,饮食中脂类过多,醇类过多。
少吃高脂肪视频,少饮酒,一些患者要禁止饮酒。
疾病种类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
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的通称。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
心血管病的病因分类
根据致病因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
1.先天性心血管病(先心病)为心脏大血管在胎儿期中发育异常所致,病变可累及心脏各组织和大血管。
2.后天性心血管病为出生后心脏受到外来或机体内在因素作用而致病,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周围动脉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血供障碍时,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或缺血性心脏病。
②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急性期引起心内膜、心肌和心包炎症,称为风湿性心脏炎;慢性期主要形成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称为风湿性心瓣膜病。
③原发性高血压:显著而持久的动脉血压增高可影响心脏,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
④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为肺、肺血管或胸腔疾病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而导致的心脏病。
⑤感染性心脏病:为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寄生虫等感染侵犯心脏而导致的心脏病。
⑥内分泌病性心脏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等。
⑦血液病性心脏病:如贫血性心脏病等。
⑧营养代谢性心脏病:如维生素B 1缺乏性心脏病等。
⑨心脏神经症:为自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心血管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