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常见问题浅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处理厂常见问题浅谈
常见问题汇总及解决对策分析
一、出水水质超标
我国近年建设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基本要求达到国家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在一些地区还有要求达到一级A标准。

然而,在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中,仍会遇到一些来自不同方面的问题而导致处理出水水质不达标。

出水超标又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1、有机物超标
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主要功效是去除城市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设计与运行良好的活性污泥工艺,出水BOD5和SS均可小于20mg/L,影响有机物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1)碳、氮、磷的比例失调
一般城市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都能够满足微生物需要,且过剩很多。

但工业废水量所占比例较大时,应注意核算碳、氮、磷的比例是否满足100:5:1。

如果污水中缺氮,通常可投加铵盐。

如果污水中缺磷,通常可投加磷酸或磷酸盐。

(2)温度
温度会影响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活性,在冬季温度较低时,如不采取调控措施,处理效果会下降。

因此要加强调控措施,如加大回流比;其次,温度降低会使活性污泥由于粘度增大而降低沉降性能;温度变化会影响曝气系统的效率,夏季温度升高时,会由于溶解氧饱和浓度的降低,而使充氧困难,导致曝气效率的下降,因此,冬天要加大曝气量,保持水中溶解氧浓度不变。

2、总磷超标
城市污水處理厂除磷主要是依靠生物除磷,即在好氧段前增加厌氧段,使聚磷菌交替处于厌氧和好氧状态,实现磷酸盐的释放与吸收,并通过排放剩余污泥来达到除磷目的。

在生物除磷难以达标的条件下,还可以考虑投加化学药剂来辅助除磷。

化学除磷主要是通过混凝、沉淀和过滤等方法使磷成为不溶性的固体沉淀物,从污水中分离出来。

导致生物除磷出水总磷超标的原因涉及许多方面,主要有:
(1)污泥负荷与污泥龄
厌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是一种高F/M低SRT系统。

当F/M较高,SRT较低时,剩余污泥排放量也就较多。

因而,在污泥含磷量一定的条件下,除磷量也就越多,除磷效果越好。

对于以除磷为主要目的生物系统,通常F/M为0.4~0.7kgBOD5/kgMLSS.d,SRT为3.5~7d。

但是,SRT也不能太低,必须以保证BOD5的有效去除为前提。

(2)BOD5/TP
要保证除磷效果,应控制进入厌氧区的污水中BOD5/TP大于20。

由于聚磷酸菌属不动菌属,其生理活动较弱,只能摄取有机物中极易分解的部分。

因此,进水中应保证BOD5的含量,确保聚磷酸菌正常的生理代谢。

但许多城市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存在碳源偏低,氮、磷等浓度较高等现象,导致BOD5/TP值无法满足生物除磷的需要,影响了生物除磷的效果。

3、总氮超标
污水脱氮是在生物硝化工艺基础上,增加生物反硝化工艺,其中反硝化工艺是指污水中的硝酸盐,在缺氧条件下,被微生物还原为氮气的生化反应过程。

导致出水总氮超标的原因涉及许多方面,主要有:
(1)污泥负荷与污泥龄
由于生物硝化是生物反硝化的前提,只有良好的硝化,才能获得高效而稳定的的反硝化。

因而,脱氮系统也必须采用低负荷或超低负荷,并采用高污泥龄。

(2)内、外回流比
生物反硝化系统外回流比较单纯生物硝化系统要小些,这主要是入流污水中氮绝大部分已被脱去,二沉池中NO3--N浓度不高。

相对来说,二沉池由于反硝化导致污泥上浮的危险性已很小。

另一方面,反硝化系统污泥沉速较快,在保证要求回流污泥浓度的前提下,可以降低回流比,以便延长污水在曝气池内的停留时间。

运行良好的污水处理厂,外回流比可控制在50%以下。

而内回流比一般控制在300~500%之间。

(3)缺氧区溶解氧
对反硝化来说,希望DO尽量低,最好是零,这样反硝化细菌可以“全力”进行反硝化,提高脱氮效率。

但从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营情况来看,要把缺氧区的DO控制在0.5mg/L以下,还是有困难的,因此也就影响了生物反硝化的过程,进而影响出水总氮指标。

因此,需要加强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设计合理的厌缺氧工艺指标,达到反硝化脱氮的目的。

(5)BOD5/TKN
因为反硝化细菌是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进行反硝化脱氮的,所以进入缺氧区的污水中必须有充足的有机物,才能保证反硝化的顺利进行。

由于目前许多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滞后,进厂BOD5低于设计值,而氮、磷等指标则相当于或高于设计值,使得进水碳源无法满足反硝化对碳源的需求,也导致了出水总氮超标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活性污泥部分
1、污泥膨胀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一般在99%左右。

当活性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淀,SVI值增高,污泥结构松散和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澄清液稀少,颜色也有异变。

此即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主要是由于大量丝状细菌(特别是球衣细菌)在污泥内繁殖,使泥块松散,密度降低所致;也有由真菌的大量繁殖引起的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不但发生率高,发生普遍,而且一旦发生难以控制,通常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调整。

针对污泥膨胀,各方面的理论很多,但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很多相互矛盾,这给污水处理工作者造成很大的麻烦。

污水中碳水化合物较多,溶解氧不足,缺乏氮、磷等营养物,水温高,pH值较低等都易引起污泥膨胀。

为防止污泥膨胀,首先应加强操作管理,经常检测污水水质、曝气池内溶解氧、污泥沉降比、污泥指数和进行显微镜观察等。

三、能耗
污水厂运行费用最大的应该是电费,主要集中在曝气装置、污泥处理和提升设备上。

如何降低污水厂能耗?
1.降低曝气量,以减少电费。

我们的经验是,理论上的曝气池溶解氧控制在2~4ppm,不利于节能降耗,通常认为,若生物系统是低负荷运行(F/M小于0.15),溶解氧控制在1.5ppm已经足够了。

由此可产生节电效果。

2.系统有调节池、中段提升泵站的,可发挥其储水能力,以进行间隙运行来降低运行费用。

结束语
城市污水处理的关键是污水处理技术,这种技术也是保证污水处理长期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在借鉴国外污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出一条适合本土国情的污水处理技术,但和国外的技术相比,我国的污水处理技术仍然比较落后,污水处理效率低下。

同时,由于污水处理技术的复杂性,许多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无法与其适应,严重降低了污水处理效率及制约了污水处理技术的创新。

我国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的管理水平,污水处理技术要在坚持高效、节能的原则下,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管理、加强投入等措施发展污水处理事业,还需不断研究污水处理的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沈光范,关于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的若干问题,中国给水排水,2009
[2]吴晓霞,浅谈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云南环境科学,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