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子午流注学说配歌诀开穴的方法[儒学联合论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子午流注学说配歌诀开穴的方法[儒学联合论坛]
[推荐]子午流注学说配歌诀开穴的方法
子午流注学说配歌诀开穴的方法本法是以子午流注开穴
为基础前提。

是开历代有效治病歌诀而进行针刺的一种方法。

其具体应用,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开四总歌诀配穴法:四总歌诀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顶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后人又附两决“酸痛取阿是、胸鹰内关之谋”为六总歌诀。

由于阿是穴无名、无经、无固定位置,不属于子午纳干法六十六穴,故在此不言“酸痛取阿是”只说其五总歌诀。

B、具体应用是用子午流注学说以开五总歌诀为主,再配以辅穴进行针刺的一种方法。

如以中风口眼歪斜而言,根据“面口合谷收”歌诀,以用子午流注学说开合谷穴为主进行针刺,后在配上辅穴F关穴、地仓透颊车等穴。

②开千金十穴歌千金十穴歌三里内庭穴,肚腹中妙决。

曲池与合谷,头而病可彻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

胸项如有痛,后溪并列缺。

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腋胁。

可补即留之,当泄即疏泄具体应用亦同前述,具用子午流注学说千斤十穴歌(环跳穴除外)中某穴为主,在配以辅穴进行针刺的一种方法。

如以胃虚证而言,根据“三里内庭穴,肚腹中妙决”歌诀,以用子午流注学说开足三里穴为主。

后辅内庭穴、脾胃俞穴
等进行治疗。

③开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染病歌配穴法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决。

由于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十二穴中,属于纳干法之六十六穴的有九个,除去承山、环跳、通里三者。

所以,关于这三者的治病歌在此不言。

三里: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

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泄,腿肿足膝酸,伤寒赢瘦损,气盅及诸般。

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

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内庭:内庭次指外,本属足阳明。

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诊咽喉痛,数欠及牙疼,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

针三分、灸三壮。

曲池: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遍身风癣癞,针者即时廖合谷:合谷在虎口,两指歧骨间,头疼并面肿,疟病热还寒,齿龈鼻衄血,口噤不开言,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

委中:委中曲瞅里,横纹脉中央,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酸疼筋莫展,风痹复无常。

膝头难伸屈,针入即安康。

太冲:太冲足大趾,节后二寸中,动脉知生死,能治惊痛风,咽喉并心胀两足不能行,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朦,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

昆仑:昆仑足外踝,跟骨边上寻。

转筋腰尻痛,暴喘满冲心。

举步行不得,一动即呻吟,若欲求安乐,须于此穴针。

阳陵泉:阳陵居膝
下,外臁一寸中,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

列缺:列缺腕侧上,次指手交叉。

善疗偏头患,遍身风痹麻,痰诞频壅上,口噤不开牙,若能明补泻,应手即如怒。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wenda.php?kw=%B0%D7%CA%AF%B 5%C0%C8%CB%CD%F5%D1%D7&do=search&src =search&page=22009-9-28 19:36:00
白石道人王炎
头衔:炕头大王宇宙诗帝
等级:国学大学士
文章:1860
积分:-9935
门派:道家
注册:2006年11月3日第 2 楼
子午流注疗法
子午流注疗法的起源子午流注疗法,是针灸于辩证循经外,按时取穴之一种操作规程方法。

它的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针灸大成》徐氏有“刚柔相配,阴阳结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之说。

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

补者随其去,即经所谓刺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去去随而济之,按照这个原则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疗效,这就叫子午流注疗法。

这是“5维全息疗法”中的第5种方法!
子午流注疗法的介绍子午流注疗法是注重时间条件,以自然界周期现象,与人体气血周流的情况相配合的。

在《灵枢•经脉》篇、《营气》篇,以及《难经•一难》、《二十三难》都有记载。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本输》篇,记载井荥俞很详明,惟于井荥俞配属五行,仅有阴井木、阳井金,其余均无配属。

《难经•六十四难》对井荥俞配属五行和十干运用,才有进一步的说明。

《灵枢
•卫气行》篇云:“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

《灵枢•五乱》篇说:“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

十二月者,分为四时
”。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

是谓“得天时而调之”。

《甲乙经》说:“
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

病在于阳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阳分而刺之。

病在于阴分,必
先候其气之加于阴分而刺之。

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百病不除”。

凡此皆与子午流注有密切之关系。

南唐•何若愚著《流注指微赋》,将子午流注的应用和方法,作了概括的说明,元•窦汉卿著《标幽赋》,内有“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开阖,论其五行五脏查时日之旺衰”,由此可见子午流注到了元代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

它如明代的《针灸节要》、《医学入门》、《针灸大成》等书皆有论述。

而《针灸大全》徐凤氏又推而广之著"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诀",学者多为习诵以便应用。

可知子午流注法由来已久,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所注重的一种高级的针灸疗法古籍《灵枢》:「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中医学的宇宙观着重天、地、人合一。

人体的健康,受气节变化、地理环境、以致时间运转的影响。

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

叁者的关系如下:时间时辰经络/ 脏腑23:00 - 1:00 子时胆1:00 - 3:00 丑时肝3:00 - 5:00 寅时肺5:00 - 7:00 卯时
大肠7:00 - 9:00 辰时胃9:00 - 11:00 巳时脾
11:00 - 13:00 午时心13:00 - 15:00 未时小肠
15:00 - 17:00 申时膀胱17:00 - 19:00 酉时肾
19:00 - 21:00 戌时心包21:00 - 23:00 亥时三焦根据「子午流注」的定律,如果经常在某时辰感到某脏腑不适,
可能是该脏腑受病邪入侵,或较虚弱所致。

不过,由于脏腑互相影响,问题可能出於其他脏腑。

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中医圣贤揭示出来的一种规律:因太阳与地球位置的变化,其引力使人体的12条经脉在12个不同的时辰有兴有衰。

子时(23点至l点),胆经最旺。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

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

气以壮胆,邪不能侵。

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

”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

有些人随便切掉胆是轻率的表现。

胆汁需要新陈代谢。

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l至2小时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

反之,经常子时前不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水分蒸发后盐分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

肝藏血。

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

中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

”如果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卯时(5
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

人在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会出现嘴唇干裂或生疮。

巳时(9点至ll点),脾经最旺。

“脾主运化,脾统血。

”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才是红润的。

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人脾经。

午时(1 1点至13点),心经最旺。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

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上输送于脾。

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

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

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

肾为先天之根。

"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

戌时(19点至2l点),心包经最旺。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

邪不能容,容之心伤。

”
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

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亥时(2l点至23点),三焦经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

亥时三焦通百脉。

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通过上面讲解每日12个时辰与人体12条经脉的关系,可以看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在12
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则是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于百脉,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午时(1l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未时(13
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
“火气”;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戌时(19点至2l点)心包经旺,清理心脏周围的病邪,以利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亥时(2l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应该进入睡眠,百脉肝病疗法休养生息。

从亥时(2l点)开始到寅时(5点)结束,是人体
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这和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良是一样的道理。

植物白天吸取阳光的能量,夜里生长,所以夜晚在农村的庄稼地里可听到拔节的声音。

人类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细胞分裂的时间段大致相同,错过夜里睡觉的良辰,细胞的新生远赶不上消亡,人就会过早地衰老或者患病。

人要顺其自然,就应跟着太阳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

人在太阳面前小如微尘,“与太阳对着干”是愚蠢的选择,迟早会被太阳巨大的引力摧垮。

腑所属部位甚为接近,这些穴位有直接疏通脏腑经气的功能。

另外,胸部还有任脉,肾脉,胃脉,脾经,肝经五条经脉通过,胆经循行腹侧。

所以,腹部不仅可以调阳,也可以调阴,有见效快,疗效好的特点,减肥美胸有奇数。

手足三阳经在背部大椎穴与督脉相交,两侧的阳经通过督脉相互联系。

在背部施行此方法,能有效地调动督脉,冲脉及诸阳经的功能,并通过冲脉调节全身阴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