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位一体”的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三位一体”的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摘要:当前,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建议从家庭、学校、社区三方面入手,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以社会为背景,为社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关键词: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一、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与特点
(一)社会公德意识增强
在对社区青少年公德意识的测试上,设计了公汽让座、十字路口过马路及关水龙头等三个问题。

在回答“在公共汽车上,见到老、弱、病、残、孕,你一般选择怎么做?”有72.4%的青少年选择“立即主动让座”;23.8%的青少年选择“经犹豫后,最终让座”。

这说明在96.2%的青少年在公共汽车上给人让座。

“十字路口遇红灯,此时又没有车通过,你会怎么办”,选择“等到绿灯才过”的有63.2%,对于“公用水龙头滴水,你通常怎么做”,有89.2%的青少年选择“立即上去关掉”。

以上说明绝大部分社区青少年对学校对班集体的公物、活动是关心的和积极参与的,社区青少年社区公德水平较高。

(二)家庭道德有所进步
青少年家庭道德方面问题主要是指青少年以个人为中心,不关心他人,较少干家务等方面。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青少年在这方面有较大改观。

对“你在家做家务吗?”的回答,有42.7%青少年回答“常做”;而“你对于父母的生日?”这一问,回答“都记得清”,占63.2%,以上回答说明青少年在家庭中关心父母,经常帮助父母干家务。

(三)社区青少年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价值观中涉及的核心问题是对集体的认可和接纳。

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56.8%和23%的社区青少年对“你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回答是“个人事业有成,实现个人价值的人”和“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人”。

由此可见,目前绝大多数社区青少年对体现集体主义内涵的雷锋精神、奉献精神、服务社会等观念是接受和认可的,并在其心目中占据主导地位。

(四)学校政治课改革取得成效
调查结果显示,对学校政治课有55.7%和34.1%的社区青少年回答有“较大帮助”和“一些帮助”,合计为89.8%的社区青少年认可学校政治课教育。

(五)家庭教育更注重全面发展
本次调查中,“你觉得父母最关心你哪个方面情况?”,46.5%回答是“学习”,16.7%回答是“品德、心理状况”,34.6%回答“身体健康”,还有2.7%回答是“交往状况”,这说明家长对孩子关注不仅仅只是学习。

(六)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相结合有所改进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八荣八耻”内容掌握,有33.5%青少年选“很了解”,有47.6%的回答是“较了解”,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八荣八耻”的内涵已经深入普及到广大社区青少年的内心,并得到他们的广泛响应和高度认同。

这说明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一定效果,尤其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有所改进,才有可能是我们创导的教育内容为青少年所了解和接受。

当前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令人欣慰的,他们在思想道德方面表现出具有青春气息的群体特征和强烈的时代特点。

二、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教育有待进一步改革
1.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
在问卷中,我们询问了“班主任最关心你哪方面的情况?”社区青少年回答“学习成绩”的最多,为 46.5%, 回答“思想品德”的为16.2%,回答“身体健康”
的为34.6%,回答“同学、朋友交往”的为 2.7%,回答“社会上的人际交往”的为1.3%,回答“精神生活”的为2.0%。

教师最关心学生的是其学习成绩,与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的两者相差30个百分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应试教育”仍有相当市场,不少学校以应试和升学为办学目标,一味追求考分和升学率,关注学习尖子生。

忽视大多数学生,忽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严重影响了社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2.中小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学还需进一步改革
虽然学校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学校还要加
强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德育过程,扎扎实实地抓好德育工作。

(二)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重学习轻品行
中国的家庭教育中重学习轻品行、重智育轻德育是个顽症,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家庭教育问题,在中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有“父母最关心你哪些方面的问题”。

结果反映出近一半的家长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关心孩子“思想品德”的家长只有16.2%。

2.部分社区青少年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有问题
当问“你消除烦恼的办法通常有哪些”时,回答“找伙伴诉说”的为45.9%,回答“记在日记里”的为25.4%,回答“向父母或老师诉说”的为16.8%,回答“上网聊天”的为10.8%,回答“找老师诉说”的为1.1%。

与此相应的是,对中学生的问题“你与父母沟通情况是”,回答“与父母无所不谈,很容易沟通”的为31.4%,回答“与父母基本能沟通,但有些话不向他们讲”的高达53.5%,回答“与父母谈不来,较少沟通”的为11.4%,回答“与父母基本没有沟通”的占3.8%。

以上两个问题至少反映出这样一种家庭教育状况:部分社区青少年同他们父母存在情感交流的困惑和障碍,社区青少年不愿意向父母倾吐其心声,家长也难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这种情况对家长对孩子来说都是可怕的。

(三)社区与学校、家庭缺少联动,青少年思想工作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
社区青少年思想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有赖于方方面面的合力,尤为紧要的是社区、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联动共建,以形成合力。

在调研中了解到:从大多数学校看,与社区的关联度并不密切,缺少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存在“各归各”“单打一”的状况。

不能否认,有些社区的党、团组织在组织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方面做得有声有色,但却忽视了与学校和家庭的联动,没有将活动的效果最大化,而少了学校和家庭的反馈和联动,社区也很难长期保持青少年思想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在目前发展商品房、“人户分离”的条件下,怎样密切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形成德育整体合力,是一个新课题。

(四)一些部门领导对社区青少年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担负起领导责任。

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但因为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带来直接的效应和收益,在一些部门领导的心目中,它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并不高,看不到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认为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可有可无,对其不加重视。

三、加强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
(一)端正育人成才的指导思想
要突破“应试教育”的思维桎梏,认识其危害性,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观念,以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指导德育工作,纠正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倾向,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营造舆论。

在这个基础上,要着力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在社区的舞台上增长才干,锻炼能力。

同时要强化社会实践的制度化安排。

(二)强化学校对社区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主渠道的重要功能
1.学校教育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真正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加快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改革,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与建设,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需要的德育课程体系;要积极改进中小学德育教学方法与形式,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要拓宽德育教学渠道,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有机统一起来;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要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强化班主任制度,选派责任心强、素质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

2.制定实施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知识结构平衡的教育政策
充分认识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青少年教育问题的复杂性,遵循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采取新的教育战略和政策,促进青少年知识结构的平衡,也是有效防范青少年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

为此,首先要实施学科地位平等化战略。

尽快扭转人文社会类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地位非平等化状况,在教师专业要求、考试制度、学生考核等方面,做到与所谓“主课”同等的地位和要求,为青少年获得完备的知识结构奠定制度基础。

其次,继续推行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教育活动均衡化战略。

最后,要研究并加快现有高考制度的改革,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技术教育,为青少年成材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道路。

(三)重视家庭教育对培养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特殊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

教育好孩子不仅是家长的私事,也是父母应当承担的意义重大的社会职责。

因此,要通过大众传媒报道宣传家长教子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帮助和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亲子观、教育观、人才观,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自觉性。

此外,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家庭教育研究团体、各级妇联组织、各社区家长学校都要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点,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让广大家长了解孩子成长的心理和规律,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四)充分发挥社区在青少年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1.完善“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德育建设体系
学校、家庭和社区就像一座功能完整的“综合加工厂”,锤炼了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缺少哪一道“工序”,产品都会有缺陷。

要加强社区、学校、家庭之间联系,探索三者联动共建的途径与方式,健全网络,形成制度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完善寒暑期报到制,确保参与社区活动的时间,做到严格考核,认真总结;建立学校与社区、家长间的通报制度;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家长科学育人;做好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工作,重视强化家庭的法律监护责任,优化家长的家教意识理念,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监护方法,支持子女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学校方面要关注青少年在社区、家庭的学习、活动、生活情况,倡导班主任做好深入细致的谈心工作,因人制宜地帮助青少年成长,必要时开展家访活动;社区与学校要积极探索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联手建立科学考评制度;设立中学生“道德实践奖”,对于在志愿公益活动、道德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者予以表彰,并把成绩列入德育考评;完善“社区十佳青少年”和“好人好事”的评选、讲评制度,形成浓厚的道德建设氛围。

2.建构社区青少年思想工作社会化运作机制
成立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区社区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建立了调研、培训、督查、通报等一系列工作与会议制度。

在街道的层面上,建立社区青少年工作领导小组,其中社区明确第一责任人是街道党工委书记、主任,或是副书记、副主任。

各居委也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居委专设青年干事。

从社区共青团的组织体系来看,街道、镇建立街道(镇)团工委和居民区团支部,街道、镇建立社区青工委,街道、镇建立社区少工委和居民区少先队组织,街道、镇建立各类青年活动性社团或协会。

3.建立社区青少年思想工作专业化队伍
调查发现,对建立社区青少年社工队伍呼声很高。

从中小学抽调教师担任专职帮教社区青少年的“社区教师”,他们以针对性极强的、高超的工作艺术,开展心理援助,为青少年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五)党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社区青少年工作,积极营造有利于社区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首先,要解决好思想观念问题,一定要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克服认为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软指标的模糊认识,社会各方面都要主动承担责任。

其次,要强化齐抓共管的意识,整合社会资源,整合工作载体,实现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由部门工作向全局工作、由学校抓向社会抓的转变,共同净化社区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六)加强保护社区青少年权益和立法工作
现在,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地方还十分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社会都要维护社区青少年合法权益。

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做好关于未成年人的立法和执法工作。

要切实加强保护社区青少年权益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大执法力度,逐步形成有利于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努力为社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3]C. P. 斯诺: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M].北京:三联书店,1994.117-118.
[4]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17-222.
[5]陈建标:发挥大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J ].江苏高教, 2001,
(6)63-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