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氛围营造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氛围营造论文
概要:语文教师应成为美的传播者,要充分利用教材,对小学生进
行美育。
我们要好好把握语文美育的特质,打开学生心中的美育之门,绽开学生心灵的美育之花,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美好纯净的心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很多“勇敢之美”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来勾画的,如
《灯光》一文可以通过细节品读,感受郝副营长的勇敢之美。
教师可
以先让学生找一找“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每一次都是
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在学
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了
“让孩子们能在灯光底下学习”这个革命理想,在后续部队遭到敌人
炮火猛烈的阻击,与突击连失去联系时,郝副营长有怎样的壮举呢?
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语句,通过品读人物的动作描写,感受到郝副营长
英勇的献身精神。
一、以语言训练挖掘“善良”之美
我们提倡的“善”,主要是就人性修养而言,它能体现一种高尚的
人格力量,“与人为善”,是人性美的真实再现。
这种心灵的善良之美,应该让学生从小潜移默化受到熏陶。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蕴含“善良”之美的文章,如《穷人》中
的渔夫和桑娜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别饿坏了
那匹马》中的残疾青年知道“我”爱看书,便用“善意的谎言”,让“我”继续在他的书摊看书的善良之举;《唯一的听众》中老教授谎
称自己耳聋,一直用平静的眼神,鼓励“我”拉琴的高尚品质;《用
心灵去倾听》中苏珊用母亲般的温暖关爱“我”…… 这一篇篇体现
“善良”之美的文章,读完之后令人深受感动。
如教学《唯一的听众》一文时,教师可以围绕“老人为什么要谎称
自己耳聋?”这一问题展开教学。
先让学生找出人物的神态、语言等
描写,细细品读,探究老人“善意的谎言”背后的良苦用心。
学生通
过品读人物的语言,一步一步了解事情的真相。
当老人第一次听到“我”拉小提琴的时候,一定是听出了“我”对拉琴缺乏信心。
她用“诗一般”的语言打动“我”,鼓励“我”,让“我”慢慢找回自信,渐渐提高琴技。
学完本文,学生体会到老人用特别的方式爱护和鼓励
年轻人。
二、以专题研读感受“诚信”之美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让人感受“诚信之美”的文章,如
《比金钱更重要》,让我们从刮破车窗这件小事中感受到原来诚实比
金钱更重要;《去年的樹》中让我们感受到朋友之间信守诺言的诚信美;《我不能失信》讲的是宋庆龄小时候不失信于小伙伴的事。
对于
这类文章的教学,教师如果过分注重正面灌输的话,会扼杀学生个性
的发展、真情的流露。
光靠教师说教是无法让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诚
信的人性之美的,只有通过研读课文,通过反复咀嚼语言,感悟人物
真实的心灵,才能真正感受到“诚信”之快乐,“诚信”之美丽。
如《去年的树》描述的是一个关于诚信的童话故事。
一只鸟儿和一
棵树是好朋友。
冬天时鸟儿要飞到南方去,和树约好了明年回来唱歌
给它听。
春天当鸟儿回来,树却不见了踪影。
当鸟儿得知树变成了火柴,而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它便对着灯火唱起了歌。
教师可
以引导学生围绕“鸟儿是怎样信守诺言的?”这个问题研读课文,通
过反复揣摩语言,在与文本的碰撞中,进一步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之“诚信”的美好。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中,处处体现着深刻的人文性。
我们语文教师
要充分挖掘并运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陶冶学生的心灵。
我们要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
同时,努力探索如何进一步让美好品行永远定格在学生心中,让学生
自始至终受到课文人文之美的熏陶。
语文教师应成为美的传播者,要充分利用教材,对小学生进行美育。
我们要好好把握语文美育的特质,打开学生心中的美育之门,绽开学
生心灵的美育之花,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美好纯净的心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