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生命体系--三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的生命体系--三焦
对于“三焦”,自古及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说“三焦”,是人这个生命体的“发电厂”也。

一、“三焦”意象论
“隹”,古意指短尾巴的鸟;下面四个点是“火”,“焦”即鸟在火上烤。

一只鸟在火上烤的意象是什么?是这只鸟被“熟化”,被熟化的目的是什么?是被食用。

被食用的目的是什么?是增加生命体需要的能量。

“焦”,也有人认为应该是“樵”。

樵有木材被焚烧之意。

木材被焚烧,产生热能。

热能就是古人“气”的象。

也有人说,“焦”者“膲”也。

膲有“月”字旁,说明是个有形的器官。

从五行学说来看,“隹”对应南方朱雀,南方属火,下边正好是个火字,乃气生成之象也。

总之,“焦”字,就是表示能量生产的一个字,是古人对能量生产的最贴切、最简约的表述。

三焦就是能量生产系统最贴切的称呼。

二、“三焦”无形论
《难经》三十八难曰:“脏唯有五,腑有六者,何也?”“然: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

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

此外腑也,故言腑有六焉。


“三焦”其实可以另名为“焦”,中医典籍认为其有名而无形。

为什么中医典籍会有这样的论断呢?因为“焦”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腑器,而是一个多器官功能的综合体。

用热电厂(煤发电)来举例。

一个热电厂起码要有锅炉,要有汽轮机,要有发电机,要有储电器,要有变电器,要有输电线路,还要有厂房,要有控制系统、还要有工作人员等等。

我们不能说锅炉是发电厂,也不能说汽轮机是发电厂,也不能说发电机是发电厂......我们也不能说那个容纳了这些设备的厂房就是发电
厂。

而这些设备以及这些设备的控制系统的组合才是“发电厂”。

所以,发电厂是有名而无形的。

我们看到的任何一个孤立的设备都不能叫做“发电厂”。

“三焦”有名无形的道理是一样的。

我们不能说胃是三焦,也不能说小肠是三焦,......。

它们的形器以及功能综合体才是三焦。

所以,三焦不是一个解剖学上的腑。

《灵枢本输》:"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是六腑之所与合者。

"
三、化生“三气”论
化生哪三气?营气、血气、卫气。

有经为证:
《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
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岐伯答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

黄帝曰:愿闻中焦之所出。

岐伯答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黄帝曰: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何谓也?岐伯答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

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

卫气、营气、神气是三焦这个“发电厂”的产物。

四、运行“三气” 论
《难经·六十六难》:“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


通哪三气?卫气、营气、神气。

三焦通行三气的道理,如发电厂通过输电线路向储电系统送电的道理是一样的。

五、三级“焦化”论
一级:纳入五味
口、食管:人食五味:五谷、五畜、五菜、五果。

二级:消化生精
胃:五味入胃,胃主要是消的作用,即将粗鄙的,消磨成精细的。

脾:运化精微。

首先是化,将五味化为精。

其次是运,将精输送给肺。

(营气的来源。


小肠:消化、运化次级精微。

通过肝静脉将次级精微输送给肝,然后输送给心(血气的来源)。

三级:津液处理
大肠:进一步运化,将水谷中精微进一步转化。

《灵枢营卫生会》: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

(大肠、膀胱系统构成下焦)
所以说,三焦即三级“焦化”,三级运化。

所谓三焦应该主要是指这三级的“焦化”。

绝对是物尽其用!
六、产、运津液论
大肠:别津液、糟粕。

糟粕和水液在大肠中分道扬镳。

五谷糟粕排除体外,津液在大肠处渗入膀胱。

膀胱:气化津液,上承于肺而输布全身。

多余的津液成为尿液而排除体外。

有经为证:
《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素问·刺法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灵枢·五癃津液别》:“三焦不泻,津液不化,水谷并行肠胃之中,别于回肠,留于下焦,不得渗膀眈,则下焦胀,水溢则为水胀,此津液五别之逆顺也。

”(回肠,古指大肠。

别于回肠,就是在回肠进行分类,将糟粕和水液分离。


《灵枢营卫生会》黄帝曰:愿闻下焦之所出。

岐伯答曰: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

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

黄帝曰:善。

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之谓也。

津液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调节人体温度,就如热电厂的水循环降温系统一样。

七、储精藏气论
1、五藏藏精气而不泄,故能虚不能实。

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三焦产生的能量(营气),通过肺这个能量输布系统,输布到五藏。

五藏这时的作用是“蓄电池”,接受肺输布的能量,存储能量,以备使用。

经络是能量通道。

二是血的输布和存储。

心肝脾肺肾五藏都是藏血的主要脏器,血是神气,是人这个生命体软件以及数据的载体。

三是输布卫气,这个更容易理解。

卫气本来的功能就是“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而这正是三焦功能之一。

2、腠理藏精气而备用。

《金匮要略》曰:“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藏府之文理也。


腠理所藏的精气是三焦生产的超出五藏所需的能量的能量。

腠理所藏的能量在人体表现为脂肪。

这个功能是说三焦储存的能量是“超产”的能量。

三焦就是人的蓄电池,打个比方,风力发电所发出的电,在没有并网前,都是储存在蓄电池中的。

人的这个三焦就是那个“蓄电池”。

五味生成的能量不可能被正好全部消耗掉,那,没有被消耗的能量就被储存到三焦这个蓄电池中。

此外,人的生命体阴阳各个部位的运行需要不同的能量,但每个部位需要的能量并不会在当天产生的能量中平衡生产。

比如,由于恶劣天气的原因,蔬菜的供应出现问题,人可能好几天吃不到蔬菜,这个时候,人需要的蔬菜能量就不能生产,而三焦中存储的以往多余的蔬菜能量就会派上用场。

当一个人不能进食后,之所以还能维持一定时间的生命存续,正是因为有“三焦系统”的能量储备。

当新的能量不能被生产的时候,三焦这个“蓄电池”开始“放电”,维持人的生命体的基本运行。

八、三焦位置论
三焦的位置分割,是以三焦中各部分的功能划分的。

下焦,是由大肠和膀胱为主要器官及其功能组成的。

经曰“别于回肠”,“成糟粕而具下于大肠而成下焦”都明确指出小肠肯定不是下焦。

下焦应从大肠开始。

包括大肠、膀胱二腑。

上焦是以纳入为主的,所以,上焦终于胃上口。

食道、口应该属上焦。

中焦即下焦、上焦的中间部位。

主要包括胃、脾、小肠等器官。

应当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三焦不是以胸腹的上中下位置来定位和命名的,而是以功能定位的。

二是,三焦的范围其实远不仅仅在胸腹,我认为肌肉、脂肪也是三焦能量的存储方式,也应该算作三焦。

《灵枢胀论》:“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

”说明三焦是包含皮下脂肪和肌肉的。

正因为此,《黄帝内经》中把“三焦”与其他的五藏、五腑相提并论,而不是一提三焦就涵盖“脾、胃、小肠、大肠、膀胱”等脏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