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化学课堂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培养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9期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化学课堂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培养策略
张霞(江苏省泰州实验中学江苏泰州225316)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贯彻“生本教育”理念,即应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采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本文立足生本教育理念,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为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详细探讨了如何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本教育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151-02通过《生物化学》一人一作业来提高学生素质能力
卞希慧刘鹏谭小耀桂建舟(天津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天津300387)
【摘要】《生物化学》的常规作业都是以纸质版形式上交课后题,不仅容易导致学生相互抄袭,也无法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

本文提出了《生物化学》课程一人一作业的作业形式,不仅巩固了知识,避免了抄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创新能力,外语能力,作图能力等,实现知识共享。

【关键词】生物化学课后作业素质能力【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151-01
《生物化学》作为化学、化工和医药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从分子水平上探索和解释生命现象的科学。

然而《生物化学》理论性强、名词繁多,生物分子复杂,各种代谢过程繁琐[1],使得学生在课上时间难以完全掌握所学内容。

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良好手段。

以往布置作业,基本上都是要求学生做一下课后题,并以纸质版的形式上交。

一方面容易导致学生相互抄袭,而教师也难以判断抄与被抄者;另一方面,完成课后题只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无法提高能力。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每班一学生一电子作业的方式,通过丰富多样的作业,两次批阅以及作业共享形式,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布置的作业以及锻炼的能力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生物化学各章的相关诺贝尔奖总结教科书是以往科研最精华部分的整理与总结。

纵观生物化学发展历史,与生物化学相关的诺贝尔奖多达110多项。

让学生自行查阅总结生物化学不同章节相关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生平,科研成果及获奖贡献,可以激励同学积极学习生物化学,增加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与向往。

2.生物化学各章的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总结能力是大学生该具备的一种重要的能力。

老师在上课时,会在具体每部分口头回顾知识框架与重点,但是不给予书面总结。

因为知识本身没有重点与不重点,所谓重点只是考试容易考到而已。

把重点知识总结留给学生去做。

学生要想做好该作业,不仅需要平时要认真听课,还能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3.生物化学各章的模拟试题对于大学课程,不少学生只是上课听听,课后不踏实地巩固复习,期末考试靠老师划范围搞突击。

该作业能让学生从一个老师的角度来思考每章有哪些知识点,重点内容是什么,要以什么形式考察(填空,选择,判断还是问答)。

学生需要反复翻书,把知识点梳理明白了,才能出出来一份卷子。

学生以老师的角度学习一遍教材,难度要比听老师讲课大,因此反过来促使学生平时好好学习。

4.生物化学各章相关术语词汇的扩展知识点学习生物化学教材上的每句话,几乎都是一位或多位科学家一辈子的研究成果,而上课的课时非常有限,教师不能把教材上每句话,每个专业术语都面面俱到给讲到。

比如课本上出现早在1931年,我国生物化学家吴宪就指出,蛋白质变性作用
的实质是肽链从卷曲变伸展的过程。

如果学生不熟悉吴宪,就
需要查找该科学家生平及科学贡献。

再比如与蛋白质变性相
关的疾病古鲁症等。

如果学生不懂古鲁症的发病原因,症状以
及治疗方式,那么学生也需要去查阅。

该作业不限定学生必须
要查阅哪些词汇,只要书上出现但学生不懂的词汇,就要去查
阅、学习。

以此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生物化学各章的专业词汇对应英文的总结
英语能力也是大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

虽然不少课程开
始推行双语教学,但是对于生物化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程,讲汉
语很多专业词汇学生还不易听懂的情况下,不易直接采用英
语来教。

但是英语能力又是学生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因此教师
在课堂上先用汉语把课程讲明白,课后再以作业的形式,让学
生查阅学习相关专业词汇的英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
语水平。

6.生物化学各章二维及三维化合物分子式的绘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熟练掌握作图软件也是大学生应该
具备的一项技能[2]。

虽然上课的课件有各种生物分子式,但是并不等于学生自己会画。

通过学生使用ChemDraw 、Chem3D 、ViewerPro Trial 、Jmol 和PyMol 等软件绘制一章化合物的二维
结构或三维结构,不仅加深了对生物化学分子式的理解,也提
高了学生的作图能力。

除了上述作业形式,老师可以继续发掘不同形式的作业。

但是布置什么作业,以及每种类型作业题的电子模板,需要老
师在上课之初就跟学生说好。

学生可以在老师给定的时间节
点内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及做作业的时间,所有作业
都以电子版的形式上交。

老师在第一次批阅完成后,再返回给
学生,并指出每份作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正。

学生修改完
后,再第二次上交。

两次成绩都做记录。

并且将第二次上交的
作业返给所有学生。

通过一人一作业、两次批阅及作业共享的
过程,不仅可以避免学生抄袭,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还可以分
享别人查阅总结的知识成果,起到1+1大于2的效果。

参考文献:[1]李荷,刘彩虹.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
学教育,2016(1):32-35.[2]卞希慧,代昭,赵世怀,纪妍妍.化学软件基础课程教学[J].
科教导刊,2015(5):136-137.
作者简介:
卞希慧(1983.12-),女,博士,硕导,副教授。

科学·自然
151··
. All Rights Reserved.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2018年第39期
一、生本教育理念与学生主体参与的内涵及其关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中小学校的深入推进,让传统的以教师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历史。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

生本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应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初中化学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角色,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坚持“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灵活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基础上,通过不断了解其知识链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升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推进化学课堂教学改革。

二、现阶段初中化学课堂中学生主体参与的现状
第一,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不强。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初中生在化学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度不高,普遍缺乏积极性。

由于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

受中考之制度的影响,对于化学这种理科性质的学科,学生习惯了跟着教师的思维走,也正因此,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比较薄弱,习惯了被动地接受。

第二,部分教师固守“填鸭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引导性不足。

现阶段的初中化学课堂中,依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坚守着“以考定教”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这有些类似于古代的“科举考试”的模式。

显然,这种教学模式是落后的,长久下去,会桎梏学生的思维,既违背了“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基于生本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化学课堂主体参与积极性的有效对策
(一)秉承生本教育理念,加强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
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教师除了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贯彻生本教育理念,还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引导学生加强课堂参与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只有他们从思想上认同这门课,才有继续参与的动力。

如,可以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探寻问题的答案,拓展其化学思维,等等。

(二)实施自主探究性教学,提升学生亲身参与的体验感
传统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都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这种方式不容易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因为他们并未真正参与其中,从头到尾都是教师一个人在做实验,学生可能对其过程熟悉了,但是如果真让他们自己动手的话,又是另外一种感觉。

此处以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的“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实验室,在其精心引导下,让学生真正参与的氧气的制取实验中,他们可以任意从三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实际操作。

这样一来,他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便会显著提升,细心地学生还能在实验的过程发现一些在传统课堂上没有注意的问题,锻炼了他们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化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巧妙地通过问题链的形式体现出来,将教师传授变成自主探究,由此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加强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以沪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组成的表示”的第二课时“溶液浓度的表示”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在感冒发烧严重时,医生会建议我们输液,以更快地恢复健康。

通常所输的液体中有一种氯化钠注射液(出示实物),那么同学们能否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这瓶溶液上的标签信息,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1.氯化钠注射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2.邀请一位学生将少量的注射液倾倒入准备好的试管内,并观察两种容器中的氯化钠注射液有什么异同?3.标签上的0.9%代表什么?4.能否用9%的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
上述四个问题的设置是依据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设置的,这样有助于他们回忆已经学过的溶质、溶剂概念以及液体取用知识,并将其迁移到新的知识上来,然后通过对比复习了溶液的定性组成,从百分数入手,构建了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最后让学生了解到溶液浓度不能随便使用,它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是关乎生命的。

综上所述,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秉承生本教育理念,坚持以学定教的原则,灵活采用多种激趣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课堂参与积极性,这也是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

参考文献:
[1]管世灵.论述主体参与视角下初中化学的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18).
[2]白苗苗.初中化学“引导—自主—引导”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延安大学,2017.
[3]莫箭晖.生本,让初中化学教学更有效[J].中学教学参考,2015(26).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蓝柳金
(广西来宾市第八中学广西来宾546138)
【摘要】现代化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生物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朝着现代化教学的方向发展。

作为一门自然学科,高中生物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学习效率较低。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革新课堂教学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文章结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出几点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152-02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主要是在高中生物学习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能力和品质,有利于社会和个人的未来发展,具有发展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主要有社会责任、科学探究、理性思维和生命观念四个层次,是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重要体现。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当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一、强化概念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生命观念意识
宇宙发展的过程中,自然中出现的自我生长和繁衍,具有自我感觉和意识,不断进化的一种现象,称之为生命。

生命观念是对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和特性展开分析的抽象活动。

在生物学中,生命观念是由生物学概念知识支撑。

因此,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学生概念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生命观念。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从生物圈到细胞”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履虫的显微图片,并且让学生观看草履虫摄食、运动和分裂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以细胞作为基础。

通过单细胞生物的介绍,引导学生根据实例了解人体的生命活动。

生物教师向学生展示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图片、介绍缩手反射活
科学·自然
152
··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