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西安市物理八年级简单机械中考专项复习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西安市物理八年级简单机械中考专项复习训练
一、选择题
1.如图,斜面长s为1.2m、高h为0.3m,现将重为16N的物体沿斜面向上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若拉力F为5N,拉力的功率为3W,则()
A.拉力做的总功为4.8J B.斜面的机械效率为90%
C.斜面上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5N D.物体由斜面底端运动到顶端用时2s 2.材料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分别挂在杠杆A、B两端,O为支点(OA<OB),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甲、乙物体(不溶于水)浸没于水中,杠杆将会
A.A端下沉B.B端下沉C.仍保持平衡D.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用力F拉动重500N的木箱,使它在3s内匀速直线运动了3m,受到的摩擦力为200N。

不计滑轮重及绳与滑轮间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的大小为250N B.拉力F做的功为600J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00W D.绳端移动的速度为1m/s
4.如图,拉力F将重 120N 的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 1m,用时 1s。

运动时,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 30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10N B.克服动滑轮重力做额外功 7.5J
C.动滑轮重 7.5N D.拉力的功率是 37.5W
5.如图所示,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F的方向,使其从
①→②→③,此过程中()
A.①位置力臂最长B.③位置力臂最长
C.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大后变小D.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小后变大
6.关于定滑轮、动滑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定滑轮虽然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B.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而动滑轮实质是不等臂杠杆
C.又省力又少移动距离的动滑轮是无法实现的
D.使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只能省一半力
7.某同学自制了一架天平,由于制作粗糙,天平两侧长度不同.当将一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时,右侧砝码的质量为m1,恰好平衡;当将该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时,左侧砝码的质量为m2,天平才平衡.则该物体的质量应为:()
A.B.C.D.无法确定
8.如图所示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和m(已知M>m),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若滑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不计且滑轮质量不计,则()
A.天花板对滑轮的拉力大小为(M+m)g
B.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为(M-m)g
C.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为Mg
D.绳子对天花板的拉力为2mg
9.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直尺AB,将中点O支起来,在B端放一支蜡烛,在AO的中点C放两支与B端完全相同的蜡烛,此时直尺AB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将三支蜡烛同时点燃,且它们的燃烧速度相同,那么在蜡烛的燃烧过程中,直尺AB将()
A.A端将逐渐上升
B.始终保持平衡
C.B端将逐渐上升
D.不能保持平衡,待两边蜡烛燃烧完了以后,才能恢复平衡
10.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100N的物体A,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B的示数为10N,则拉力F的大小为()N,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N.
A.200N;10N B.200N;20N C.20N;10N D.20N;20N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一根均匀的细木棒OC,OA=OC,B为OC的中点,在C点施力将挂在A 点的重为180N的物体匀速提升0.2m,木棒的机械效率为90%,这里的木棒是一种简单机械,称为______,提升该物体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木棒重为______N(不计摩擦).
12.在科技节,小海用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力学装置,杠杆OAB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O为杠杆的支点,OB=3OA,竖直细杆a的上端通过力传感器连在天花板上,下端连在杠杆的A点,竖直细杆b的两端分别与杠杆和物体M固定,水箱的质量为0.8kg,不计杠杆、细杆及连接处的重力.当图甲所示的水箱中装满水时,水的质量为3kg.力传感器可以显示出细杆a的上端受到作用力的大小,图乙是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随水箱中水的质量变化的图象,(取g=10N/kg)
(1)图甲所示的水箱装满水时,水受到的重力为_____N;
(2)物体M的质量为_____kg;
(3)当向水箱中加入质量为1.1kg的水时,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为F,水箱对水平面的压强为p1;继续向水箱中加水,当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变为4F时,水箱对水平面的压强为p2,则p1:p2=_____.
13.如图所示,OA是以O点为支点的杠杆,F是作用在杠杆A端的力。

图中线段AB与力F的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且AB⊥OB。

则线段_____(选填“AB”、“OB”或“OA”)表示力F 的力臂。

现在OA的中点挂一重力为20N的重物,力F保持水平方向不变,不计OA的质
量及轴O处的摩擦。

如果OA与水平面成45°角静止,则F﹦____N;如果在力F的作用下OA从图示位置缓慢转动到竖直位置,则力F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4.为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90N的重物提升到高处.小桂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当小桂所用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重物的速度v 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不计摩擦和绳重,绳对滑轮的拉力方向均可看成在竖直方向.物体离开地面匀速上升时,小桂的拉力F=____N;若重物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500cm2,在0~1s内,重物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P a.
15.如图为吊装工具示意图,物体M为重5000N的配重,杠杆AB的支点为
O,OA:OB=1:2,每个滑轮重100N.当重为700N的工人用300N的力竖直向下匀速拉动绳子时,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N,物体M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N.(杠杆与绳的自重、滑轮组摩擦均不计)
16.国产165型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汽缸直径为65毫米,活塞冲程长为55毫米,满负荷工作时,燃气平均压强为9.59×105帕,飞轮转速为1500转/分,则该汽油机满负荷工作时的功率为_____瓦.(不计摩擦)
17.如图6,长为3米的匀质平板的中点能绕固定的支点转动,平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30°,在板上站两个小孩.已知20千克的甲小孩位于板的中点,30千克的乙小孩位于板的左端.现两个小孩均以0.1米/秒的速度同时向右慢慢移动,_____ s时间后平板开始转动;乙小孩在这一过程中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的功率为_____ W.(g=10N/kg)
18.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100 N的物体A,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B的示数为10 N,则拉力F的大小为_____N,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 N.
19.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救援队利用各种器材展开抢险救灾工作.
(1)利用如图1所示的钢丝钳,救援队吧钢筋剪断,钢丝钳是杠杆.
(2)使用撬棒,救援队员吧滚落在公路上的石块撬起,如图2所示,若救援队在撬棒D点沿DM方向用来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点,若救援队员在撬棒D点沿DN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点.沿方向撬起石块1更省力.
20.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 的质量为90kg,悬挂在滑轮组下的物体B 的质量为60kg.在物体B 的作用下,A 恰能沿水平桌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现用水平向右的力F 1 拉动物体A 以0.2m/s的速度沿桌面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此过程中,物体A 通过绳子拉动滑轮组的力为T 1 ,T 1 提升物体B 的机械效率为η 1 .当用此装置以相同的速度提升物体C 时,水平向右拉物体A 的力为F 2 ,物体A 通过绳子拉动滑轮组的力为T 2 ,T 2 提升物体C 的机械效率为η 2 .已知η 1 : η 2 =16:15,T 1 : T 2 =5:4,不计绳重及滑轮的摩擦,则拉力F 2 的功率为 W.(g取10N/kg)
三、实验题
2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所提供的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放在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调节杠杆平衡后,小明在杠杆A点处挂4个钩码(如图乙所示),应在B点处挂_____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再次平衡;此时若在A、B两点处各增加一个钩码,则杠杆____(选填“左”或“右”)端会下沉.
(3)在实验(2)中,若用弹簧测力计拉B点,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应沿______拉杠杆最省力;若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右转动,杠杆始终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逐渐______(选填“增大“、”等于“或”减小“)
(4)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____.
22.如图所示,下面是某同学做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实验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斜面与水平夹角小车的
重力
G/N
斜面的
粗糙程

斜面的
高度
h/m
沿斜面
拉力
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W

/J
机械效

η/%
20° 2.1玻璃面0.090.60.50.1890.3063 30° 2.1玻璃面0.21 1.10.50.4410.5580.2 45° 2.1玻璃面0.36 1.80.5
45° 2.1棉布面0.36 2.00.50.756 1.0075.6 (1)此探究实验是采用了_____________的物理研究方法。

(2)请将上表中空格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得出要探究的实验结论:
结论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甲中画出滑轮的绕绳方法_________.
(2)实验中,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缓缓上升.在测量绳端所受的拉力时,弹簧测力计应____________(填“保持静止”或“匀速上升”).
(3)第三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绳端受到的拉力为________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
①随着物重的增大,额外功______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提高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采取__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
24.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如图甲,挂钩码前,应把杠杆的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过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

若将图乙中左侧一个钩码取下,则需将右侧钩码向______移动,杠杆才有可能重新平衡;
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m阻力F2/N阻力臂l2/m
1 1.00.020.50.04
2 2.00.04 4.00.02
3 2.50.03 1.50.05
式,因为(____)(选出一个正确选项)
A.杠杆受力不平衡 B.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C.力和力臂数目过多,不易得出结论(4)图A和图B中的杠杆均静止,两图中弹簧测力计都垂直杠杆,示数分别为F1和F2,则F1______F2(选填“>”、“<”或“=”);
(5)如图C,小明使用手机自拍杆拍照时,自拍杆伸得越长,手握杆的力越______(选填“大”或“小”),此时自拍杆是______杠杆(选填“省力”“等臂”或“费力”)。

25.小华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装置如图,杠杆上相邻刻线间距离相等。

(1)杠杆在甲图所示的位置静止时,杠杆_____处于平衡状态。

(选填“是”或“不是”)。

(2)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3)如图乙,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点挂两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在B点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_____N。

当弹簧测力计改为斜拉时,再次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华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_____。

(选填字母)
A.求平均值
B.得到普遍规律
(5)实验前,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是为了_____。

实验时,通过加减砝码或移动砝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是为了_____。

四、计算题
26.身高相同的兄弟二人在帮奶奶打扫卫生时,用一根重力不计的均匀扁担抬起一桶水(已知桶和水的总质量为20kg),扁担长1.6m,水桶挂在距离哥哥肩膀0.6m处(我们可将扁担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杠杆),求:
(1)两人静止站立时,哥哥肩膀对扁担的支持力是多少?
(2)若在抬水前,哥哥一人用竖直向上的力从地面将这桶水提起20cm高,然后水平向前行走了5m,则在此过程中,哥哥对这桶水做了多少功?(g取10N/kg)
27.工人师傅经常使用一种称为“大力钳”的工具夹紧或切断金属材料,如图所示为用于切断金属所常用的一种小型大力钳,其各部分尺寸已在图中标明(单位为cm)。

若工人师傅的单手最大握力为900 N,他使用该大力钳时,在被钳材料处能够产生的最大压力为多大?
28.如图所示小明站在高台上通过滑轮组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物体,假设在拉绳子的过程中,小明对绳子的拉力与对高台的压力始终在同一直线上,不计绳重和摩擦。

已知小明的质量为50kg,物体的质量为54kg,上升的高度为2m,动滑轮的质量为6kg,小明双脚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500cm2,(g=10N/kg)求:
(1)滑轮对物体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当提升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3)小明对高台的压强是多少?
29.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体的压强有关,气体压强越大水的沸点越高。

下面给出了水面
上方气体的压强与沸点的关系。

技术员利用这一关系,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锅炉水温控制装置。

图中OC为一可绕O点旋转的杠杆(质量不计),在横杆上的B点下方连接着阀门S(阀门自身重力不计),阀门的底面积为6cm2,OB长度为20cm,横杆上A点处挂着重物G,OA长度为60cm。

对水加热时,随着水温的升高,水面上方气体压强增大。

当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阀门S被顶开,使锅炉内气体压强减小,水开始沸腾。

当重物G挂在不同位置时,锅炉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可达到的最大值不同,从而控制锅炉内的水的最高温度。

压强(帕) 1.0×105 1.4×105 2.0×105 2.7×105
沸点(℃)100110120130
(1)当锅炉内水的温度达到120℃沸腾时,锅炉内气体的压强是多少?
(2)当大气压为1.0×105Pa时,将G挂在A位置,锅炉内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20℃,求此时阀门底部受到的气体向上的压力和上部受到的大气压力的差值是多少?(计算时可认为阀门上、下底面积相等)
(3)当外界大气压强为1.0×105Pa时,要使锅炉内水的温度达到110℃时沸腾,应将G挂在离O点多远处?
30.体重为 600N 的小亮,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一个重为 400N 的木箱从水平地面匀速提高 2m,所用的拉力为 250N,不计绳重和摩擦.求这个过程中:
(1)滑轮组做的有用功;
(2)动滑轮的重力;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若绕滑轮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500N ,求小亮利用这个滑轮组工作时能提起的最 大物重.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拉力做的总功为
s 5N 1.2m 6J W F ==⨯=总
故 A 选项错误; 有用功为
==16N 0.3m=4.8J W Gh ⨯有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4.8J
=
=80%6J
W W η=
有总
故B 选项错误;
C .斜面上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做的功为
=-=6J-4.8J=1.2J W W W 额总有
斜面上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1.2J
=
=1N 1.2m
W f s
=
额 故C 选项错误;
D .根据P Fv =,物体由斜面底端运动到顶端的速度为
3W =
=0.6m/s 5N
P v F = 物体由斜面底端运动到顶端用时
1.2m =2s 0.6m/s
s t v =
= 故D 选项正确。

2.C
解析:C 【详解】
由题知,甲.乙两物体的密度相同,OA <OB ,即甲的力臂要小于乙的力臂: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G l G l ⨯⨯甲甲甲乙= 即:gV l gV l ρρ甲甲乙乙= 所以:V l V l 甲甲乙乙=
如果将甲.乙物体(不溶于水)浸没于水中,此时甲乙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乙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 gV ρ甲浮甲水= F gV ρ乙浮乙水=
此时左边拉力与力臂的乘积为:
G gV l G l gV l ρρ⨯⨯⨯甲甲甲甲甲甲甲水水(﹣)=﹣① 此时右边拉力与力臂的乘积为:
G gV l G L gV l ρρ⨯⨯⨯乙乙乙乙乙乙乙水水(﹣)=﹣② 由于V l V l 甲甲乙乙=
所以:gV l gV l ρρ⨯⨯甲甲乙乙水水=
则由①②两式可知,此时左右两边拉力与力臂的乘积相同,则杠杆仍然会保持平衡,故C 正确,ABD 错误.
3.B
解析:B 【详解】
A .阻碍木箱运动的力为摩擦阻力,大小为200N ;有两段绳子与动滑轮接触,所以绳子自由端拉力的大小为
200N
100N 2
F =
= A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 .物体运动了3m ,两段绳子与动滑轮接触,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23m 6m s =⨯=
拉力做的功为
100N 6m 600J W Fs ==⨯=
B 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600J 200W 3s
W P t =
== C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
6m 2m/s 3s
s v t =
== D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4.D
解析:D 【详解】
A .由图知,滑轮组由3段绳子拉着动滑轮,即n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W fs f W Fns nF
η=
=
=
有用物总
物 则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30N 12.5N 3380%
f F η=
==⨯⨯ 故A 错误;
B .滑轮组对物体做的有用功
30N 1m 30J W fs ==⨯=有用
滑轮组做的总功
312.5N 31m=37.5J W F s =⨯=⨯⨯总
额外功为
37.5J 30J 7.5J W W W =-=-=额总有用
由于绳有重力,绳与滑轮之间有摩擦力,故此额外功包括对动滑轮做的功和克服绳重及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做功的总和,故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额外功应小于 7.5J ,故B 错误; C .由B 知对动滑轮重力做的额外功小于 7.5J ,动滑轮上升的高度为1m ,根据W Gh =知,动滑轮重小于 7.5N ,故C 错误; D .拉力做的总功为37.5J ,用时 1s ,由W
P t
=
得拉力的功率为 37.51s
J
37.5W W P t =
==总 故D 正确。

故选D 。

5.D
解析:D 【详解】
AB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线段,由图可知当弹簧测力计在②位置时力臂最大,故AB 不符合题意;
CD .从①→②→③时动力臂先变大后变小,由图可知阻力等于钩码重力不变,在水平位置平衡所以阻力臂也不变,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弹簧测力计给杠杆的拉力先变小后变大,故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故选D 。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关键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以及滑轮组的工作特点,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

【详解】
动滑轮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虽然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A、B正确,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所以说又省力又少移动距离的动滑轮是无法实现的,故C正确。

使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动滑轮上最多可以有3段绳子,也可以说拉
力是物体重力的
1
3
,故D错误。

故选:D。

7.A
解析:A
【解析】
【详解】
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设天平的左半段是l2,右半段是l1,把物体m放在不等臂天平的左盘,右盘放m1砝码,天平平衡,所以mgl2=m1gl1--①,
把物体m放在不等臂天平的右盘,左盘放m2砝码,天平平衡,
所以m2gl2=mgl1--②,



1
2
m
m
=
m m
即m2=m1m2 所以
12
m m;故选A
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B.由图可知该滑轮为定滑轮,因物体B静止,则滑轮两侧每股绳子上的拉力都等于物体B 的重力mg,所以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为mg,故B错误;
A.滑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不计且滑轮质量不计,该滑轮受到天花板对它向上的拉力和两股绳子向下的拉力,所以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天花板对滑轮的拉力大小为2mg,故A错误;
D.根据相互作用力可知,滑轮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也为2mg,即绳子对天花板的拉力为2mg,故D正确;
C.物体A受三个力的共同作用,向下的重力G Mg
、绳子向上的拉力F=mg和地面对物
体A向上的支持力N;由于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A所受的三个力的合力为0,即
F N G
+=
所以,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的大小为
N G F Mg mg M m g
()
=-=-=-
故C错误。

故选D。

9.B
解析:B
【详解】
设一只蜡烛的质量为m,直尺长度为L,因为
2m×1
4
L=m×
1
2
L
所以直尺在水平位置平衡;因为三支蜡烛同时点燃,并且燃烧速度相同,所以三支蜡烛因燃烧减少的质量m′相同,因为
2(m−m′)×1
4
L=(m−m′)×
1
2
L
所以在燃烧过程中直尺仍能平衡。

故选B。

10.C
解析:C
【解析】
解答本题需掌握物体A匀速运动,受到的合力为零,故A物体所受拉力和摩擦力相等;动滑轮上有两段绳子,拉力F是A所受摩擦力的2倍.
解答: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B测出了动滑轮上的绳子上的拉力为10N;又因为动滑轮上承担物重的两段绳上的力是相等的,所以A受到拉力为10N;又因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与物体A受到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摩擦力大小也是10N;
拉力F=2f=2×10N=20N.
故选C.
二、填空题
11.杠杆 36 10
【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木棒可以绕O点转动,故该木棒相当于杠杆;
有用功:W有=Gh=180N×0.2m=36J;
因为OA=OC,B为OC的中点,所以OB=2
解析:杠杆 36 10
【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木棒可以绕O 点转动,故该木棒相当于杠杆; 有用功:W 有=Gh=180N×0.2m=36J ; 因为OA=OC ,B 为OC 的中点,所以OB=2OA ;故当物体上升0.2m 时,B 点将上升
0.4m ; 不计摩擦,由和W 额=G 木h′可得:

解得G 木=10N .
12.0.2 2:3 【详解】
第一空.根据题意知道,当图甲所示的水箱中装满水时,水的质量为3kg ,所以,水受到的重力是:
G 水=m 水g =3kg×10N/kg=30N ; 第二空.由图乙知道,
解析:0.2 2:3 【详解】
第一空.根据题意知道,当图甲所示的水箱中装满水时,水的质量为3kg ,所以,水受到的重力是:
G 水=m 水g =3kg×10N/kg =30N ;
第二空.由图乙知道,水箱中没有水时(m =0),压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F 0=6N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知道, F 0•OA =G M •OB , 所以,
01
6N=2N 3
M OA G F OB =
=⨯ 即物体M 的质量是:
2N
0.2kg 10N/kg
M M G m g =
== ; 第三空.设M 的底面积为S ,压力传感器示数为0时M 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 1,M 的高度为h ,当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为零时,M 受到的浮力等于M 的重力2N , 由阿基米德原理知道: ρ水g Sh 1=2N ﹣﹣﹣﹣﹣①
由图乙知道,当M 完全浸没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24N ,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F A •OA =F B •OB , 所以,
1
24N 8N 3
B A OA F F OB =
=⨯=,
M 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杆的作用力,则此时M 受到的浮力是: F 浮=G M +F B =2N+8N =10N ,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ρ水gSh =10N ﹣﹣﹣﹣﹣﹣﹣② 由①②解得: h =5h 1,
由图乙知道,加水1kg 时水面达到M 的下表面(此时浮力为0),加水2kg 时M 刚好浸没(此时浮力为10N ),该过程中增加水的质量为1kg ,浮力增大了10N ,所以,每加0.1kg 水,物体M 受到的浮力增加1N ,当向水箱中加入质量为1.1kg 的水时,受到的浮力为1N ,B 点受到的向上的力是: F B ′=G M ﹣F 浮′=2N ﹣1N =1N ,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
31N 3N B OB F F OA
'
=
=⨯=, 当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变为4F 时,B 点受到的向下的力是 :
1
443N=4N 3B OA F F OB ''=
⨯=⨯⨯, 此时M 受到的浮力是: F 浮″=G M +F B ″=2N+4N =6N , 再次注入水的质量是: 6N 1kg 0.1kg 0.5kg 10N
m '⨯水=﹣= ,
当向水箱中加入质量为1.1kg 的水时,水箱对水平面的压力:
F 1=(m 水箱+m 水+m M )g ﹣F B ′=(0.8kg+1.1kg+0.2kg )×10N/kg ﹣1N =20N , 继续向水箱中加水,当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变为4F 时,水箱对水平面的压力: F 2=(m 水箱+m 水+m M +m 水′)g +F B ″=(0.8kg+1.1kg+0.2kg+0.5kg )×10N/kg+4N =30N , 所以,两种情况下水箱对水平面的压强之比为:
11
122220N 2=30N 3F S P F F P F S ===水箱水箱 . 13.OB 10 减小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因为力与力臂垂直,因此线段OB 表示力F 的力臂;
第二空.在OA 的中点挂一重力为20N 的重物,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因为阻力臂垂直于阻力作
解析:OB 10 减小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因为力与力臂垂直,因此线段OB 表示力F 的力臂;
第二空.在OA 的中点挂一重力为20N 的重物,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因为阻力臂垂直于阻力作用线,OA 与水平面成45°角静止,因此阻力臂的长度为
1
2
OB ,由杠杆平衡条件1122Fl F l =可得:
12
F OB
G OB ⨯=⨯

11
×20N =10N 22
F G ==;
第三空.OA 从图示位置缓慢转动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动力F 方向不变,动力臂变长,阻力臂变短,阻力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1122Fl F l =可得力F 减小。

14.600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由图丙可知在2∼3s 内,重物做匀速运动,由图乙可知,此时拉力F=40N ;
第二空.从动滑轮上直接引出的绳子股数n=3, 从丙图可知,物体在2∼3s 内做匀速
解析:600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由图丙可知在2∼3s 内,重物做匀速运动,由图乙可知,此时拉力F =40N ; 第二空.从动滑轮上直接引出的绳子股数n =3,
从丙图可知,物体在2∼3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此时的拉力F 3=40N , 根据F =
1
n
(G 物+G 动)可得: G 动=nF 3−G 物=3×40N−90N=30N ,
在0∼1s 内,拉力F 1=30N ,把动滑轮和重物看成整体,则这个整体受到向下的重力、向上的支持力以及三根绳向上的拉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 F 支+3F 1=G 物+G 动,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F 支=G 动+G 物−3F 1=30N+90N−3×30N=30N ,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重物对地面的压力: F 压=F 支=30N , 对地面的压强:
p =
-22
30N
510m
F S =⨯压=600Pa 。

15.4500 【详解】
重为700N 的工人用300N 的力竖直向下匀速拉动绳子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人会受到300N 的向上的拉力,所以此时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 ;
从A 点看,通过滑轮组,有
解析:4500 【详解】
重为700N 的工人用300N 的力竖直向下匀速拉动绳子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人会受到300N 的向上的拉力,所以此时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
700N 300N=400N F G F =-=-人压;
从A 点看,通过滑轮组,有三段绳子向下拉着滑轮,再加上一个滑轮的重,故A 点受到的拉力为:
3=3300N+100N=1000N A F F G =+⨯定滑轮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B A F OB F OA ⨯=⨯,代入得:21000N B F OA OA ⨯=⨯
解得:500N B F =
因为力的作用相互,绳子对M 向上的拉力也为500N ,所以M 对地面的压力为:
M B 5000N 500N=4500N M F G F =-=-压.
点睛:重点是滑轮组的工作特点,以及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难点是求A 点的拉力时,要理解下方的滑轮由绳子拉着,所以下方滑轮的重计算在绳子的拉力中,故A 点拉力为绳子的拉力加一个滑轮的重.
16.2189 【解析】 活塞的面积: ,
燃气对活塞的平均压力: ;
一个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做的功: ;
曲轴每转两圈对外做功一次,所以1min 转动1500周,要做功750次,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