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 学年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七年级(上)期中语
文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0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搓捻(cuō)脑髓( suí)恭敬( gōng)
...
B. 侍弄(shì)吝啬( sè)倜傥( dǎng)
...
盔甲( kuī)分歧( qí)徘徊( huái)
C. ...
D. 浸满(jìn)整宿( xi ǔ)绅士( shēng)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空灵恍然大悟人声鼎沸花技招展
B. 捷毛混为一坛繁花嫩叶小心翼翼
C. 云宵咄咄逼人截然不同感慨万分
D. 酝酿美不胜收翻来覆去逝者如斯
3.下列句子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着落( zháo).
攒成( cuán).
捶打( chuí).
倾听( qōng).
A.我对小周说:“我们刚认识,很希望能成为你朋友,不知道可否赏光起去吃顿
饭?”
B.某作家说:“王先生,奉上新近出的一本拙著,请惠存!”
C.刘老师说:“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欢迎提问。
”
D.“您约我莅临贵校参观采访,我很乐意。
”某报记者在给某校校长的便条上这
样写道。
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4.经典诗文默写。
______ ?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太丘舍去,______ 。
(《陈太丘与友期行》)
饭疏食,饮水,______ ,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 。
(李白《峨眉山月歌》)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______ 。
(冰心《荷叶 ?母亲》)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27.0 分)
5.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老海棠树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
起。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
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
在那
儿玩。
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
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
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莱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
....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
”四周都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
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
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 ”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
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 ”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你糊那破玩意儿,是你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
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了补
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
了事。
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
一边重新洗莱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
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
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
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弯腰驼背。
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
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我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
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
奶奶常常在
灯下学习。
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
闻。
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的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
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
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
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
知已无法弥补。
“奶奶。
”“奶奶 ! ”“奶奶 --”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毫
无对我的责备。
⑦
⑧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
而在我的梦里,在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飘然而去,
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
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一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浓荫______ 窗棂______
..
从第④段中找出与第⑤段画线句“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相照应的句子。
阅读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品读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试从语气的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选择文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一段100 字左右的感想。
6.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春天是改革家
鲍尔吉 ?原野①在北方,四季当中,春天最神奇。
夏季的树叶长满每一根枝条时,
花朵已谢了,有人说:“我怎么没感觉到春天呢?” ②春天就这样,它高瞻远瞩。
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刮大风。
风过后,草儿绿了。
再下点雪,然后开
花。
之后不妨碍春天再来点风,或雨,或雨夹雪。
树和草不知是谁先绿的。
河水解
冻了,但屋檐还有冰凌。
③事实上,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比如油莱
花黄着,蝴蝶飞飞。
柳枝
齐齐垂在泛着绿意的春水上,新出的柳芽呈嫩嫩的鹅黄。
黑燕子像钻门帘样穿过枝条。
这样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适合被画成油画、水彩,被拍照。
北方有这
样的春天吗?没见过。
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
④在北方,远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带,走近才发现这些冰已酥黑,灌满了气泡,这
是春天的杰作。
虽然草没有全绿,树没有吐芽,更没有花开,但脚下的泥土不知
从何时起泥泞起来。
上冻的土地,一冻就冻三尺,是谁将冰冻的土地化成泥泞?春
天。
⑤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
让柳叶冒
出芽尖儿只是衷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傲都不迟。
春天在做什么?刚刚说过,它
让土地解冻三尺,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变成夏天一一春天认为:春天不是自然界
的归宿,夏、秋才是归宿或结果 -- 这事还小吗?⑥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简出,
偶尔接见一下青草、燕子这些春天的代表。
春天在开会,在讨论土地解冻之后泥泞
和肮脏的问题。
许多旧大臣认为土地不可解冻,解冻就乱了,泥泞的样子实在给
“春天”这两个字抹黑。
这些言论是呼呼的风声,我
夜里常听到屋顶有什么东西被吹得叮当响,破门拍在地上,旧报纸满天飞。
这是春
天会议的一点小插由。
⑦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
春天一边招呼一帮人开会,另一边
在让土地解冻,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叶,把热气吹进冰层里,让小鸟满天飞。
看上去一切都乱了、脏了,一切却在突然间露出了崭新的面貌。
⑧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让土地复苏,让麦子返青,青草遍布天涯。
“草都绿了,
冬天想回也回不来了 ! ”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
春天并不是从冬天到达夏天的自然
过渡,而是改革。
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
在冬天里苏醒。
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点滴滴的变化。
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
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
春天和冬天的
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胜。
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
雪。
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
如果它们是钱,就永远花不完,但是
积雪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就变成沟壑里的泥汤浊水了。
⑨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春天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
春天实现了
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
它认为柳枝的叶苞就是叶苞,它并不
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
肩负改革使命的春天,说来就来;完成
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说走就走。
在北方,爱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
冬天合影,最难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张影,春天的脚步比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
声还要快。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春天是改革家”的理解。
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品味语言,按要求回答问题。
事实上,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
(指出加点词的具体含义)
....
认真阅读第⑧段,请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阅读全文内容,概括“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的特点。
(至少写出 3 点)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 分)
7.请从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仿写一句话,句式不限。
示例:
阳光:午后的阳光穿枝拂叶而来,温柔地亲吻着我的脸庞。
..
备选事物:月亮枯叶小溪
事物: ______
仿写: ______。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
8.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句“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所营造的意境。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诗歌前两句突出了大漠和月亮的白光一片,寒气逼人,体现了边塞的辽阔、苦寒。
B.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和苦寒,为后两句
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感情基调。
C.“尽”字笼括所有征人,“望”字照应“吹芦管”,征人原已思乡,现在又听到悠
扬哀怨的笛声从家乡的那边飘来,便无不回头“望乡”。
“望”字照应“不知何处”。
D .一、二两句绘色,三句传声,四句状形,把诗中的景象、声音、感情三者融为一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12.0 分)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
似?”兄子胡儿曰:“撤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
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 、地点______ 、人物______ 、事件______ 等要素。
用“ /”对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本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文中哪些词语可以印证这一点?
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何作用?
七、其他(本大题共 2 小题,共9.0 分)
10.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喊自己的孩子回家吃饭,我从小就懂得这是一个母亲最慈爱的时刻,也是一个孩子最值得骄傲的时刻。
①即使因为贪玩耽搁了太多的时间,母亲也不会用难听的话骂我打我,因为全家人聚在餐桌旁吃饭的神圣仪式马上就要开始了。
吃饭就是过节,
吃饭就是谁也不能打扰的圣事。
看一个人懂不懂得爱和生活,珍惜不珍惜亲情和人生,只需要观察他吃饭时的表现就足够了。
②通过母亲潜移默化的教育,使我懂得
这不是智慧,只是必要的活法。
11.希望中学七(2)班准备举行“感悟亲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他们的活动,
并完成有关任务。
王芳的舅舅因身患重病住院,内心比较郁闷。
王芳想发一条短信给舅舅,表达关心、安
慰和祝愿之情。
请你帮她拟写一条。
班长李华打算编写一份“感恩”主题手抄报,他准备将下述材料编进手抄报,请你代他写一段“编者按”, 50 字左右。
(注:“编者按”指编辑人员对一篇文章或一条消息
所加的意见、评论等,常常放在文章或消息的前面)
材料:一篇名为《这娃娃实在太孝顺了》的帖子出现在网络上,网友上传了张在火车站
拍到的照片:一位留着平头的小伙子,半蹲在地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小伙子的
大腿上。
八、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12.结合自己阅读的名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
请结合作品具体内容简要评析书名的特点。
《朝花夕拾》
请你从《朝花夕拾》的篇目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简述阅读心得。
九、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50.0 分)
13.春种秋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艰辛的付出之后,你必有所得。
谷进粮仓是收获,
点滴进步是收获,真诚友谊是收获,心灵感悟是收获
请以“收获”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
(1)文体不限。
(2)不少于 600 字。
(如写诗歌,不少于 20 行)
(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A .有误,“着落”的“着”应读“zhuó”;
B .有误,“倜傥”的“傥”应读“t ǎ ng”;
C.正确;
D .有误,“绅士”的“绅”应读“sh ēn”,“倾听”的“倾”应读“qī ng”;
故选: C。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理解识记能力。
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加强积累。
字音、字形的辨析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的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2.【答案】D
【解析】 A .有误,“花技招展”的“技”应为“枝”;
B.有误,“捷毛”的“捷”应为“睫”,“混为一坛”的“坛”应为“谈”;
C.有误,“云宵”的“宵”应为“霄”;
D.正确。
故选: D。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
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
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
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答案】D
【解析】 ABC .得体;
D.不得体,“莅临”是特用于上级对下级的光临。
故选: D。
本题考查语言的委婉得体连贯。
解答这类题要对每个选项仔细分析,结合上下句语境全面考虑即可。
此题考查的是语言的委婉得体连贯。
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加
以分析。
4.【答案】【小题1】乡书何处达
【小题 2】去后乃至
【小题 3】曲肱而枕之
【小题 4】思君不见下渝州
【小题 5】打得左右欹斜
【解析】答案:
(1)乡书何处达
(2)去后乃至
(3)曲肱而枕之(注意“肱”字的书写)
(4)思君不见下渝州(注意“渝”字的书写)
(5)打得左右欹斜(注意“欹”字的书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
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
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5.【答案】【小题1】yīn
【小题 2】l íng
【小题 3】
【小题 4】
【小题 5】
1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第一个字读作“yīn l íng
”。
【解析】(”,第二个字读作“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第五段奶奶不让我帮忙,那么第四段与之照应的句子就应
是奶奶让我的句子。
根据第四段中的“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可提炼作答。
(3)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海底捞月是描写我动作的一个词语,结合语境
可知,这个词语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我动作的敏捷,和小顽皮淘气的性格特点。
(4)本题考查揣摩作者感情。
作答本题时,应从“奶奶”后的标点符号的角度来分析。
第一个奶奶后是句号,是一般的陈述语气,此时我感受到自己伤了奶奶的心,有点不安。
第二个奶奶后是叹号,此时我心里已经有点着急和后悔了,想得到奶奶的原谅。
第三个
奶奶后是省略号,表示语音的延长,这是我对奶奶的乞求,希望得到她的原谅。
(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作答本题时,可从文本当中找
出一处自己最有触动的场景,然后表述自己从这一场景当中得到感悟与启发即可。
答案:
(1) yīn、l íng。
(2)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
(3)生动地体现了“我”敏捷的动作和顽皮淘气的个性。
(4)第一声陈述的语气写出“我”有一点不安,知道伤了奶奶的心;第二声感叹的
语气写出“我”急于想得到奶奶的原谅;第三声无奈的语气写出“我”的哀求。
(5)示例1:“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奶奶都注意着,这触动人心。
奶奶在树下望
着“我”,关爱着“我”,我们的亲人何尝不是这样:冬天,当我们熟硬时,给我们多盖
一条被子;夏天,当我们伏案时,给我们倒一杯凉凉的茶水亲人们在细小中关
心着我们。
我们应该了解、珍惜,也关心自己的亲人。
示例 2:最后,奶奶离“我”而去,“我”对她的思念与悔恨之意逐年定格的场景令人
感到凄凉与悲伤。
往往美好的事物存在时不知珍惜,到了失去的时候才感到伤心。
平时,我们常常会对老人有所不满,不知老人的良苦用心。
今后,我们一定要懂得珍惜,珍惜
老人的关心,珍惜老人的存在,珍惜一切美好的事物。
全文共记叙了有关奶奶的七件往事:树下唤孙、送饭,糊纸袋,补花,洗菜,扫院子,
灯下学习。
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老海棠树象征了奶奶,在“我”的记忆里与
奶奶的形象不能分开;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需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即可。
6.【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对文本题目的理解。
需结合文本内容和主旨具体分
析。
根据文本当中“它高瞻远瞩。
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
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
风”可知春天的这些个性特点与改革家相似,所以作者会在题目中的说“春天是改革
家”。
从表现形象并联系文章主旨可知,这个题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比作是
改革家,既点明了春天的特点,也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与歌颂之情。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定位到文章第③段,作者通过写南方的
春天的端庄娴静,与北方的春天作对比,突出了北方春天的默默无闻与不易察觉,为下
文写北方春天幕后功臣的可贵品行作铺垫,也丰富了文章内容。
(3)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含义。
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
句中含义即可。
“端庄娴静”本是一个形容女子的词语,意思是庄重而文静。
是一个
褒义词。
联系语境可知,本句用这个词语来形容南方的春天,突出了南方百花盛开,柳
条成荫的景象。
(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一寸高”强调小草的矮小和脆弱,“一米厚”强调
了白雪的厚实和强壮,二者形成了鲜明对比。
弱小的小草居然可以打败厚实的白雪,
这突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北方春天对于改革的坚持,表现出春天改革不怕艰难的特点。
同时,这句话中的小草与白雪有象征意义,小草象征着新生事物,而白雪则象征
着旧的事物,旧的事物再如何强大,也终究会被新事物所取代,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
能固守成规,应积极去吐旧纳新。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时,通读全文并简要概括即可。
作者
在文章中通过“高瞻远瞩”“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
背后”“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说来就来,说走就
走”等多处评价了春天形象的特点。
学生选取其中几点概括即可。
答案:
(1)示例:春天高远瞩,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
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具
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思想意识,它能让土地解冻三尺,把冬天变成夏天,而且说干就干、雷厉风行,不怕旧势力反对、意志坚定。
这些个性特点,正是一个改革家所具有的品质
特点,所以说“春天是改革家”。
作者运用比喻,点明了春天的特点,抒发了对春天的
赞美之情。
( 2)示例:通过对比,突出北方春天不易觉察的特点,为后文揭示其默默工作、功
成即身退的可贵品质作铺垫。
(3)“端庄娴静”本是用来形容人庄重、文静的特点,在这里用来形容南方百花明媚、
柳条成荫的景象。
(4)示例:旧事物再强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始终会被新生事物所代替。
因此,
在生活中,我们必须要吐故纳新,不可固守成规。
(言之有理即可)
(5)①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思想意识;②具有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③具
有不怕困难、坚持改革的决心;④具有坚信改革成功的乐观精神;⑤具有朴实无华、
默默工作的品格;⑥具有不贪功劳、功成即身退的豁达胸怀。
(至少答出 3 点)
【小题 2】
【小题 3】
【小题 4】
【小题 5】
【解析】本文以对北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为线索,突出了北方的春天所具有的全局
性、战略性的思想意识,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不怕困难、坚持改革的决心,坚信改革成功的乐观精神,朴实无华、默默工作的品格,不贪功劳、功成身退的豁达胸
怀等特点。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和和对重点短语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其中第五题
是典型题目,学生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各部分内容,然后抓住关
键语句并简要概括。
7.【答案】小溪清凉的小溪穿过高山流淌而来,叮咚的歌声在山谷回荡
【解析】仔细阅读例句可知,句子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事物。
答案:
事物:小溪
仿写:清凉的小溪穿过高山流淌而来,叮咚的歌声在山谷回荡。
本题考查句子仿写,解答时需要注意观察例句的句式、修辞,更要抓住关键词。
做好本题需要多阅读,多积累,更要多练习。
8.【答案】【小题1】C
【小题 2】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的意象和意境赏析。
要注意认真结合诗句中意象特点
的把握,结合意象认真分析意境的特点。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中
的“似雪”“如霜”两个词,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
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
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 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ABD .正确;
C.有误,此处“望”字并不是照应“吹芦管”,而是照应“不知何处”。
答案:
(1)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
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
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
(2) C
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
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
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
写的是情。
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
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
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
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
直抒写出。
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
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
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
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
蕴不尽的特点。
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
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
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二要把握形象。
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
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
三要理解情感。
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9.【答案】【小题1】寒雪日
【小题 2】谢家
【小题 3】谢太傅与儿女
【小题 4】讲论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