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中如何培养幼儿礼仪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游戏中如何培养幼儿礼仪习惯
概要: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非常重要。
区域游戏是促进幼儿交往的有效形式,它对幼儿交往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丰富了幼儿的交往内容,融洽了幼儿间的关系,并使幼儿逐渐学会了遵守规则,学会谦让、合作,懂得了人际交往。
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需要老师与家长持之以恒的关注与配合。
幼儿期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接受品
德教育的最佳时期。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活动,而区域游戏则是幼儿每天必备的活动,那该如何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呢?
一、创设区域环境,确定礼仪教育目标
根据不同区域的游戏特点,我们将区域划分为科学探索区、阅读区、美工合作区、角色表演区等,并把礼仪教育的内容定为:行为礼仪、语言礼仪、仪态礼仪等。
在各个区域提出相关的具体要求,丰富礼仪教育的内涵,体现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创设适宜幼儿年龄特点的区域活动
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的发展需要,采用固定设置或灵活设置的方式,创设
多功能的、有选择自由度的区域,为幼儿提供相互交流、共同合作的环境,为培养幼儿礼仪提供平台。
1.培养幼儿的基本礼仪可以创设娃娃家、理发店等。
2.培养幼儿的公共场合礼仪可以创设商场、加油站等。
3.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礼仪可以创设建构合作区、手工合作区等。
这些游戏都是日常生活的情景再现,为幼儿的交往合作提供了平台,满足了幼儿需要与被需要的情感。
(二)在区域规则中渗入礼仪教育元素
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是游戏的主人,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教师
应该制定相关的区域规则,融入礼仪元素与礼仪目标,制定每个区域的规则张贴在该区域明显的位置上,根据幼儿的年龄使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每个区域成为一个有礼仪规则的环境。
如:1.阅读区:进区先确定人数,轻声说话,安静阅读,音乐响起把书放回原处。
2.美工区:小心用剪刀,不乱涂乱画,保持衣服干净。
3.操作区:爱护玩具,做好记录,共同合作,放回原处。
在阅读区需要安静,做一个文明的小读者。
在美工区需要小心涂画,做个礼貌爱干净的小朋友。
在操作区能培养幼儿与同伴相互合作,协调如何把游戏完成的交往能力。
这样既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又使幼儿根据规则进行礼仪交往。
(三)在幼儿活动的环境中渗透礼仪教育
环境对幼儿的语言和行为具有启发、示范的作用。
因此教师可以在幼儿经常活
动的区域贴上文明礼仪标语。
如:1.在厕所贴上:不推也不挤,没有位置等一等。
2.在洗手处贴上:不浪费水。
3.在楼梯、走廊处可以贴上有关礼仪的图画与标语,内容可以是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礼貌用语,等等。
二、在区域游戏中培养礼仪并将其实践内化为品质
区域活动中的角色游戏是培养幼儿承担社会责任和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一种教
育活动,是幼儿获得交往技能和内化礼仪品质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礼仪和交往技能,还要引导幼儿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内化礼仪品质,促进幼儿从认知到实践的转换。
(一)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往的礼仪
与人交往首先需要交往語言,所以教师要加强幼儿礼貌用语的词汇,引导幼儿
学习说不同的礼貌用语。
如:1.设计“娃娃商场”,请一组幼儿扮演营业员,另一组幼儿扮演顾客,游戏中要求营业员面带微笑,热情接待,会说:“你好,请问想买什么?”顾客会说:“谢谢,麻烦你了!”2.设计“娃娃家”,有幼儿扮演爸爸妈妈,有幼儿扮演孩子,体现日常的交往语言,“愿意吗?”“行不行?”“别害怕?”“没关系”等。
幼儿掌握了常用的礼貌用语就能更好地发展与人交往的礼仪。
(二)培养幼儿社会行为规范与准则的礼仪
在区域活动中会有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如:《加油站》的顾客与加油工人;《医院》的医生与病人;《商店》的顾客与售货员等。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中体会不同的情感,学习不同角色的交往方式,认识不同角色的义务与职责,理解不同社会角色应具备的社会行为规范与准则。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扮演各种不同社会角色,从中学会各种人际交往技能准则。
如:1.礼貌待客、请求别人帮助,礼貌与人交谈等,从中明白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在活动中与别人顺利进行交往。
2.在《小医院》的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学到了要关心病人,探望病人的礼仪规范。
3.在《娃娃家》小厨房的游戏中,体验做饭、吃饭的过程,学习餐桌礼仪,并能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去。
4.在角色表演区引导幼儿表演“我爱你,妈妈”等感恩为主题的故事表演,让幼儿学会感恩,懂得尊老、敬老的礼仪。
(三)培养遵守区域规则的礼仪
区域规则是让幼儿学会轮流、等待、合作等行为。
每个区域不同的规则都渗透
不同的礼仪,如:阅读区渗透安静阅读的礼仪,科学探索区渗透合作研究的礼仪。
持之以恒地遵守规则才能把礼仪内化成品质。
三、师生评价交流,强化礼仪行为
研究表明,教师的积极评价不仅对幼儿的活动与行为方式有促进作用,而且能
激发幼儿再学习的愿望。
因此教师要及时恰当地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
评价交流是区域活动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强化幼儿礼仪行为的重要环节。
(一)引导讨论评价,强化礼仪行为
教师要组织在各个区域活动的幼儿进行讨论、分析,相互交流评价。
引导幼儿
讨论自己在哪个区域游戏,过程遇到什么问题?自己是否有解决方法?游戏的结果怎样?如在“科学探索区”,结合平时的合作活动,引导幼儿讨论自己或同伴的行为,使大家相互协调、合作讨论、互相谦让的认知转化为行为。
(二)适时适当给出指引意见,强化礼仪行为
教师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适时适当帮助幼儿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
问题与困惑。
也可以采用情景再现法,引导幼儿集体讨论,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一种或多种解决方法,并在下次游戏中加以应用。
同时,教师可引导幼儿理解哪些行为是受大家欢迎的,能顺利合作完成游戏的;引导幼儿学会尊重别人,与同伴建立和谐的交往关系,从而增强人际交往自信,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强化各种行为礼仪。
总之,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非常重要。
区域游戏是促进幼儿交往的有效形式,它对幼儿交往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丰富了幼儿的交往内容,融洽了幼儿间的关系,并使幼儿逐渐学会了遵守规则,学会谦让、合作,懂得了人际交往。
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未来的活动家,首先是在游戏中培养起来的。
”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需要老师与家长持之以恒的关注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