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培优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1)脱分化、再分化、有丝分裂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液 体 保证氧气的供应、使细胞和培养液充分接触 (3)活细胞数量减少, 某些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 (4)③ 秋水仙素 DDTT或DDtt或ddTT或 ddtt
3.近几年我国柑橘大丰收,提取橘皮精油是提高其经济价值的 重要途径。请分析回答提取过程的有关问题:
5.影响果胶酶活性的实验设计技巧 在设计实验检验影响果胶酶活性的因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无论是研究温度,还是研究pH对酶活性影响时,注意设置合 适的梯度。 (2)实验时,要保证酶促反应在恒温或恒定酸碱度的条件下进行, 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3)必须设计对照实验,这就要求在实验中,所用一切试剂,包括 蒸馏水,都要做到量的一致性,保证唯一变量,尽量避免干扰因素。 (4)梯度实验是无法得到酶的最适温度或最适酸碱度的,只能得到 一个大致的适宜范围。
解析:(1)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扩大培养,使分解对羟基苯甲 酸的微生物数量增多。(2)题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 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所以⑤的菌落中 大部分是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⑥和⑦为对照,所以设置⑥的 目的是对照作用。(3)⑤→⑥的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污染应注意:接种 环要在火焰上灼烧灭菌,待其冷却后,再挑取菌落接种到试管中,并 塞好棉塞,操作完成后需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目的是杀灭残留物。 (4)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使用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 只能是纤维素,同时加入刚果红染色剂,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 纤维素分解菌。
(3)对⑤的培养可获得代谢产物——紫杉醇,但培养后期紫杉醇产量 下降,其原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 若 ① 是 红 豆 杉 ( 基 因 型 为 DdTt) 的 花 药 , 可 选 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 编 号 ) 制 成 人 工 种 子 , 该 种 子 萌 发长成的幼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可快速 获得纯种植株,该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人体消化道中,能分泌这个实验中酶的部位是________。 (5)为了确认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还需要对该实验如何 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酶活性的影响条件及其实验设计。在其他条件 相同的情况下,利用酶的特性和有关生物学知识,设计一定的浓度梯 度进行对照,记录酶分解完蛋白块的时间,判断蛋白酶的适宜pH。 答案:(1)2.0 (2)酶活性越大,蛋白质分解越快,蛋白块消失的 时间越短 (3)①将题干所给温度由25 ℃升高至大约37 ℃ ②将原题 中正方体蛋白块处理得更小(如切成0.5×0.5×0.5=0.125 cm3) (4)胃 (5)另增加一支试管,放入等量的蛋白块,并且将pH调得适当,但不加 酶溶液
答案:(1)灼烧 高压蒸汽 (2)C (3)灰绿 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 发酵液 (4)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选择培养基 (5)毛霉 协 同 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 酸;脂肪酶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6)A
题组集训 1.富集培养是微生物学中的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主要是 利用不同微生物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环境条件,使仅适应该条 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数量大大增加。下图描述了采用富集 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 过程。请分析回答:
一、微生物 1.微生物的纯化培养——平板划线法与稀释涂布平板法
2.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1)在发酵技术中要应用到微生物,果酒制作的主要菌种是酵母菌, 果醋制作的主要菌种是醋酸菌,腐乳制作的主要菌种是毛霉、酵母、 青霉、曲霉,泡菜制作的主要菌种是乳酸菌。 (2)果酒制作时,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1/3的空间,目的是让 酵母菌大量繁殖,但发酵时一定要严格密封,否则将产生醋酸;果醋 制作时,应适时的通入空气;泡菜制作时则需封坛发酵。 (3)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发酵瓶要用70%酒精消毒。 (4)腐乳的制作时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配制卤汤时酒量一般应 控制在12%左右。腌制腐乳时,随着豆腐层的加高增加盐的用量。 (5)植物组织培养中,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有利于 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 (6)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 抑制芽的形成。
101、102、103、104、105、106、107稀释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3)利用酵母菌将葡萄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 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________色。在发 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发酵液逐渐呈现深红色,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①盐的用量 ②酒的种类和用量 ③发酵温度 ④发酵时间 ⑤辛香料的用量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③④
解析:酒精可使蛋白质变性而使细胞死亡。在发酵过程中,随酒 精浓度增大,死亡的葡萄皮细胞中的色素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使发酵 液颜色出现深红色。常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从野生种群中 分离纯化酵母菌。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有许多微生物参与,其作用是 产生水解酶,将蛋白质、脂肪水解得到小分子营养物质。毛霉是在腐 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
1.实验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准备5支含有等量胃蛋白酶溶液 但pH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加1块1 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试 管均置于25 ℃室温条件下,将各试管中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于下表:
(1)酶活性最强时的pH是________。 (2)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酶活性强弱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3)请以两种方法改进实验 ,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酶的应用 1.探究温度和pH对酶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应先将底物或酶溶液 处理成相应的温度或pH,再将底物与酶混合。 2.在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或pH时,温度梯度或pH梯度不能设置得 太大,否则就算某种温度下反应最快,也不能称为最适温度或最适pH。 3.果胶酶和纤维素酶都是复合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而是一 类酶的总称。 4.固定化细胞使用的都是活细胞,在应用时要注意为其提供适 宜的生存条件,故固定化酵母时,海藻酸钠溶化后需冷却后再与酵母 液混合。
2.分离DNA、PCR技术、分离蛋白质三者比较
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无菌技术主要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常用的灭菌 方法有________灭菌、干热灭菌和________灭菌。
(2)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土壤中微生物的正确操作步骤 是
() ①土壤取样
制备土壤提取液
②称取10 g土壤加入盛有90 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 ③吸取0.1 mL溶液进行平板涂布 ④依次稀释至
(1) 提 取 橘 皮 精 油 , 常 采 用 ________ 法 而 不 用 蒸 馏 法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 压 榨 过 程 中 , 为 了 使 橘 皮 油 易 与 水 分 离 , 常 加 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一、微生物培养及其应用 两种常用刚果红(CR)染色法的比较
二、特殊成分提取或分离的方法 1.不同的物质提取方法不同 不同物质的提取是根据其理化性质的不同来进行的,因此在提取 物质时,应先确定该物质的理化性质,然后再选择适宜的提取方法进 行提取。 (1)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水蒸 气蒸馏根据原料放置的位置可以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水气蒸馏。 水中蒸馏设备简单、成本低、易操作,而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时间短, 出油率高。 (2)压榨法适用于含油量高的原料,主要用于提取柑橘类精油,如 橘皮油、柠檬油、甜橙油等。 (3)萃取法可使用于提取大多数植物芳香油。 (4)除去液体中固体物的常用方法是过滤。
(1)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⑤的菌落中大部分是降解________的微生物。设置⑥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⑤→⑥采用单细胞挑取法,将所选菌种接种到⑥的培养基中, 在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污染应注意的事项是:接种环要________灭菌, 待其________后,再挑取菌落接种到试管中,并塞好棉塞,操作完成 后需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 果 用 这 种 方 法 分 离 土 壤 中 的 纤 维 素 分 解 菌 , 常 用 加 入 ________的鉴别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纤维素分解菌会因为产生纤 维素酶使菌落周围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中①为红豆杉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外植体),② 为愈伤组织,③为试管苗(胚状体),④为植物体,⑤为大量的红豆杉 细胞;再分化的实质是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对⑤的培养目的 是使细胞快速增殖,一般采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通 入无菌空气是为了保证细胞生长过程中氧气的供应,不断搅拌的目的 是让细胞和培养液充分接触。(3)培养的后期,细胞某些有害代谢产物 的积累及营养物质的消耗,将会导致细胞数量减少,紫杉醇的产量下 降。
答 案 : (1) 扩 大 培 养 ( 使 分 解 对 羟 基 苯 甲 酸 的 微 生 物 的 比 例 增 高 ) (2)对羟基苯甲酸 对照作用 (3)在火焰上灼烧 冷却 杀灭残留物 (4)刚果红 透明圈
2.红豆杉是濒危植物,其树皮产生的紫杉醇对癌症有一定的疗效。 如图是红豆杉植株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的流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 题:
(4)从野生酵母菌群中分离纯化酵母菌,最常使用的接种方法是 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酵母菌适合生活在偏酸性环境,而放线菌 则适合生活在偏碱性环境中,分离二者所用的培养基称为________。
(5)在腐乳制作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腐乳 的 制 作 是 多 种 微 生 物 的 ________ 作 用 , 微 生 物 的 作 用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中②为愈伤组织,通过B过程可最终产生新的植株,通过C 过程可产生大量细胞,则图中A、B、C过程分别表示__________,其 中B过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⑤的培养一般要采用________培养基,且要不断通入无菌空 气并进行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到压榨液后,过滤除去固体物和残渣,然后________进一步 除去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再用分液漏斗或吸管将上层的橘皮精油 分离出来。此时,橘皮油中含有少量的水和果蜡,需在5~10 ℃下 ________使杂质沉淀,用吸管吸出上层澄清橘皮油,其余部分过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并后成为最终的橘皮精油。
3.近几年我国柑橘大丰收,提取橘皮精油是提高其经济价值的 重要途径。请分析回答提取过程的有关问题:
5.影响果胶酶活性的实验设计技巧 在设计实验检验影响果胶酶活性的因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无论是研究温度,还是研究pH对酶活性影响时,注意设置合 适的梯度。 (2)实验时,要保证酶促反应在恒温或恒定酸碱度的条件下进行, 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3)必须设计对照实验,这就要求在实验中,所用一切试剂,包括 蒸馏水,都要做到量的一致性,保证唯一变量,尽量避免干扰因素。 (4)梯度实验是无法得到酶的最适温度或最适酸碱度的,只能得到 一个大致的适宜范围。
解析:(1)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扩大培养,使分解对羟基苯甲 酸的微生物数量增多。(2)题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 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所以⑤的菌落中 大部分是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⑥和⑦为对照,所以设置⑥的 目的是对照作用。(3)⑤→⑥的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污染应注意:接种 环要在火焰上灼烧灭菌,待其冷却后,再挑取菌落接种到试管中,并 塞好棉塞,操作完成后需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目的是杀灭残留物。 (4)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使用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 只能是纤维素,同时加入刚果红染色剂,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 纤维素分解菌。
(3)对⑤的培养可获得代谢产物——紫杉醇,但培养后期紫杉醇产量 下降,其原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 若 ① 是 红 豆 杉 ( 基 因 型 为 DdTt) 的 花 药 , 可 选 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 编 号 ) 制 成 人 工 种 子 , 该 种 子 萌 发长成的幼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可快速 获得纯种植株,该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人体消化道中,能分泌这个实验中酶的部位是________。 (5)为了确认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还需要对该实验如何 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酶活性的影响条件及其实验设计。在其他条件 相同的情况下,利用酶的特性和有关生物学知识,设计一定的浓度梯 度进行对照,记录酶分解完蛋白块的时间,判断蛋白酶的适宜pH。 答案:(1)2.0 (2)酶活性越大,蛋白质分解越快,蛋白块消失的 时间越短 (3)①将题干所给温度由25 ℃升高至大约37 ℃ ②将原题 中正方体蛋白块处理得更小(如切成0.5×0.5×0.5=0.125 cm3) (4)胃 (5)另增加一支试管,放入等量的蛋白块,并且将pH调得适当,但不加 酶溶液
答案:(1)灼烧 高压蒸汽 (2)C (3)灰绿 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 发酵液 (4)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选择培养基 (5)毛霉 协 同 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 酸;脂肪酶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6)A
题组集训 1.富集培养是微生物学中的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主要是 利用不同微生物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环境条件,使仅适应该条 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数量大大增加。下图描述了采用富集 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 过程。请分析回答:
一、微生物 1.微生物的纯化培养——平板划线法与稀释涂布平板法
2.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1)在发酵技术中要应用到微生物,果酒制作的主要菌种是酵母菌, 果醋制作的主要菌种是醋酸菌,腐乳制作的主要菌种是毛霉、酵母、 青霉、曲霉,泡菜制作的主要菌种是乳酸菌。 (2)果酒制作时,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1/3的空间,目的是让 酵母菌大量繁殖,但发酵时一定要严格密封,否则将产生醋酸;果醋 制作时,应适时的通入空气;泡菜制作时则需封坛发酵。 (3)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发酵瓶要用70%酒精消毒。 (4)腐乳的制作时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配制卤汤时酒量一般应 控制在12%左右。腌制腐乳时,随着豆腐层的加高增加盐的用量。 (5)植物组织培养中,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有利于 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 (6)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 抑制芽的形成。
101、102、103、104、105、106、107稀释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3)利用酵母菌将葡萄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 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________色。在发 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发酵液逐渐呈现深红色,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①盐的用量 ②酒的种类和用量 ③发酵温度 ④发酵时间 ⑤辛香料的用量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③④
解析:酒精可使蛋白质变性而使细胞死亡。在发酵过程中,随酒 精浓度增大,死亡的葡萄皮细胞中的色素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使发酵 液颜色出现深红色。常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从野生种群中 分离纯化酵母菌。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有许多微生物参与,其作用是 产生水解酶,将蛋白质、脂肪水解得到小分子营养物质。毛霉是在腐 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
1.实验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准备5支含有等量胃蛋白酶溶液 但pH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加1块1 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试 管均置于25 ℃室温条件下,将各试管中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于下表:
(1)酶活性最强时的pH是________。 (2)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酶活性强弱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3)请以两种方法改进实验 ,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酶的应用 1.探究温度和pH对酶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应先将底物或酶溶液 处理成相应的温度或pH,再将底物与酶混合。 2.在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或pH时,温度梯度或pH梯度不能设置得 太大,否则就算某种温度下反应最快,也不能称为最适温度或最适pH。 3.果胶酶和纤维素酶都是复合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而是一 类酶的总称。 4.固定化细胞使用的都是活细胞,在应用时要注意为其提供适 宜的生存条件,故固定化酵母时,海藻酸钠溶化后需冷却后再与酵母 液混合。
2.分离DNA、PCR技术、分离蛋白质三者比较
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无菌技术主要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常用的灭菌 方法有________灭菌、干热灭菌和________灭菌。
(2)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土壤中微生物的正确操作步骤 是
() ①土壤取样
制备土壤提取液
②称取10 g土壤加入盛有90 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 ③吸取0.1 mL溶液进行平板涂布 ④依次稀释至
(1) 提 取 橘 皮 精 油 , 常 采 用 ________ 法 而 不 用 蒸 馏 法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 压 榨 过 程 中 , 为 了 使 橘 皮 油 易 与 水 分 离 , 常 加 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一、微生物培养及其应用 两种常用刚果红(CR)染色法的比较
二、特殊成分提取或分离的方法 1.不同的物质提取方法不同 不同物质的提取是根据其理化性质的不同来进行的,因此在提取 物质时,应先确定该物质的理化性质,然后再选择适宜的提取方法进 行提取。 (1)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水蒸 气蒸馏根据原料放置的位置可以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水气蒸馏。 水中蒸馏设备简单、成本低、易操作,而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时间短, 出油率高。 (2)压榨法适用于含油量高的原料,主要用于提取柑橘类精油,如 橘皮油、柠檬油、甜橙油等。 (3)萃取法可使用于提取大多数植物芳香油。 (4)除去液体中固体物的常用方法是过滤。
(1)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⑤的菌落中大部分是降解________的微生物。设置⑥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⑤→⑥采用单细胞挑取法,将所选菌种接种到⑥的培养基中, 在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污染应注意的事项是:接种环要________灭菌, 待其________后,再挑取菌落接种到试管中,并塞好棉塞,操作完成 后需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 果 用 这 种 方 法 分 离 土 壤 中 的 纤 维 素 分 解 菌 , 常 用 加 入 ________的鉴别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纤维素分解菌会因为产生纤 维素酶使菌落周围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中①为红豆杉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外植体),② 为愈伤组织,③为试管苗(胚状体),④为植物体,⑤为大量的红豆杉 细胞;再分化的实质是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对⑤的培养目的 是使细胞快速增殖,一般采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通 入无菌空气是为了保证细胞生长过程中氧气的供应,不断搅拌的目的 是让细胞和培养液充分接触。(3)培养的后期,细胞某些有害代谢产物 的积累及营养物质的消耗,将会导致细胞数量减少,紫杉醇的产量下 降。
答 案 : (1) 扩 大 培 养 ( 使 分 解 对 羟 基 苯 甲 酸 的 微 生 物 的 比 例 增 高 ) (2)对羟基苯甲酸 对照作用 (3)在火焰上灼烧 冷却 杀灭残留物 (4)刚果红 透明圈
2.红豆杉是濒危植物,其树皮产生的紫杉醇对癌症有一定的疗效。 如图是红豆杉植株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的流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 题:
(4)从野生酵母菌群中分离纯化酵母菌,最常使用的接种方法是 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酵母菌适合生活在偏酸性环境,而放线菌 则适合生活在偏碱性环境中,分离二者所用的培养基称为________。
(5)在腐乳制作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腐乳 的 制 作 是 多 种 微 生 物 的 ________ 作 用 , 微 生 物 的 作 用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中②为愈伤组织,通过B过程可最终产生新的植株,通过C 过程可产生大量细胞,则图中A、B、C过程分别表示__________,其 中B过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⑤的培养一般要采用________培养基,且要不断通入无菌空 气并进行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到压榨液后,过滤除去固体物和残渣,然后________进一步 除去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再用分液漏斗或吸管将上层的橘皮精油 分离出来。此时,橘皮油中含有少量的水和果蜡,需在5~10 ℃下 ________使杂质沉淀,用吸管吸出上层澄清橘皮油,其余部分过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并后成为最终的橘皮精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