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郭缺损畸形整复术的健康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43
耳郭缺损畸形整复术的健康教育
唐凤云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530021)
关键词:耳郭缺损畸形;耳郭整复术;健康教育;护理学
耳郭缺损不仅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生理功能障碍,也给患者
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
我科自1998年1月~2007年6月共收
治耳郭畸形患者48例,均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法和自体肋软
骨为支架行耳郭再造术。
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里分析,
健康需求评估,在扩张期注水期间及耳郭成形术后进行健康教
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有效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
手术顺利完成,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8例,男性31例,女性17例。
年龄8~34岁。
其中单侧46例,双侧2例。
先天性耳郭畸形42例,外伤性耳
缺损6例。
扩张器容量50m l为42例,80m l容量为6例,均
为肾形。
48例患者术后3个月~2年后随访,再造耳形态逼真,
颜色、位置与正常耳基本一致。
2术前健康指导
2.1心理护理由于先天性或外伤性耳郭畸形患者,在心理
和精神上有一定负担,常表现为性格孤僻,内向,自卑,不
愿与人交谈。
男性患者常留长发或者戴帽子以掩盖自己的缺
陷,患者及家人对手术抱有很高的期望[1]。
针对上述心理特
点,我们应首先与患者及家属交谈,态度热情诚恳,取得患者
信任,打消其自卑心理。
耐心向其介绍具体手术方式,说明其
优点,同时讲明该手术时间长,要分Ⅱ期手术进行,再造耳与
正常耳之间有一定的差距等情况,防止因对手术期望值过高
而导致术后不满意。
尤其是学龄期的患儿,恐惧心理特别强,
要充分了解患儿的心理状况及兴趣,爱好,给予关心、爱抚和
鼓励,与患儿交朋友,诱导其说出心中的担忧、焦虑,以减轻其
心理负担。
同时引导患者家属积极配合,给予患者精神支持,
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同类疾病患者手术前后的照片,同时并
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患者见面,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护
士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2.2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利用本科健康教育手册,
讲解耳部缺损发病原因,手术时机及方法。
手术年龄宜在6~8
岁为宜,对后天性耳畸形患者,手术应在受伤后3个月进行[2]。
手术方法一般分为Ⅱ期,Ⅰ期为扩张器置入术,Ⅱ期为扩张器
取出,肋软骨为支架行耳郭成形术。
3注水扩张期健康教育
一般在Ⅰ期手术后5~7天,开始向扩张器内注液,每次
注入生理盐水5~,每3~天注水次。
注水时要严格掌
握注水速度及注液量,不要急于求成。
每次注水时病人会感到
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应多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的主诉,消
除患者的心理压力。
Ⅰ期术后大部分患者均出院在我科门诊
注水扩张。
因此,必须向患者家属交代有关事项,,做好有关
知识宣教。
随着扩张器注水量的增加局部皮肤膨隆,给患者
生活上带来许多不便。
告知患者要加强对扩张区域的皮肤自
我保护。
应防止扩张器受压,摩擦,外力的作用,以免扩张
器破裂。
指导患者沐浴时勿烫伤,勿用力揉搓扩张器处皮肤,
睡觉时应睡软枕,健侧卧位,以免挤压扩张器,告知患者避
免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去,防止扩张器损伤。
同时注意扩张器
处皮肤的保暖,避免冻伤。
发现扩张器皮肤发红、破溃,及
时到我科就诊。
扩张器注水期时间较长,告知患者不要急于
求成,一般需要2~3个月才能行Ⅱ期手术,这样扩张的皮瓣
不易回缩,手术效果更好。
4扩张器取出耳郭成形术的健康教育
4.1术后体位指导患者术后回病房后交代患者要保持健
侧位,防止伤口受压,术后5天内头部限制活动,防止再造
耳移位,影响手术效果。
胸部取肋软骨处用沙袋压迫,防止
伤口出血。
由于取肋软骨处伤口疼痛,患者常感到不适,鼓
励患者做深呼吸,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多做深呼吸来减轻
疼痛。
4.2负压引流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负压引流的目的及重要
性,保持负压引流通畅。
护士在观察护理的同时,给患者讲解
如何观察负压引流装置,是否漏气,引流管是否通畅,让患者
学会观察,可以起到双重监督的效果,及时清除术区积液,确
保再造耳皮瓣的成活,防止再造耳后皮瓣坏死。
4.3疼痛护理Ⅱ期手术因取自体肋软骨,患者术后难免
出现较剧烈的疼痛,术后可用胸带加压包扎,以减少呼吸时
胸廓的活动度。
告知患者使用胸带的意义,一方面是防止疼
痛,另一方面是防止气胸的发生。
鼓励患者做深呼吸,护理
人员须指导和协助患者做咳嗽或咳痰动作,同时用双手按压
胸部,减轻手术创伤的疼痛。
遵医嘱使用止痛药,并告知患
者使用止痛药的作用及不良反应,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和
护理。
4.4饮食护理由于面部肌肉活动过度可导致伤口疼痛及出
血,可影响到伤口愈合,告知患者避免进食过硬的食物,宜进
流质及半流饮食。
4.5康复指导再造耳廓的痛觉、温觉均较差,出院后仍需注
意自我护理。
指导患者保持再造耳的清洁卫生,在洗头、沐浴
时,应小心,避免再造耳外伤,要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
指
导患者睡眠时也要尽可能的向健侧睡,减少再造耳受压,半年
内不能直接压迫再造耳。
遇寒冷季节时一定要注意保暖,谨防10m l71
1544
冻伤。
5体会
因先天发育不全造成的外耳畸形和由外伤导致的外耳缺损患者,其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影响。
外耳再造和修复是使患者改善容貌的最佳手段。
采用自体肋软骨修复耳郭缺损,具有取材方便、存活率高、无组织排斥反应、并发症少的优点[3]。
通过对48例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人掌握了手术各个阶段的自我防护及术后防止并发症发生的注意事项,使护患关系更融洽。
同时也增强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使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手术的过程及术后充分了解,大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完善的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内容,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参考文献
[1]郭平,张宝英,沈爱霞.先天性小耳畸形整复术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J].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6,17(3):240
[2]张绪生,刘毅,肖斌,等.耳郭缺损畸形的外科整复治疗[J].中国实用美
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18(6):440-441
[3]曾文,葛夏文,颜永年.全耳郭缺损的修复[J].中国临床康复,
2005,9(30):180-181
(收稿日期:2008-08-01)
假劣药品鉴别常识
单海峰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药剂科(101400)
关键词:假劣药品;鉴别;中药管理学;药政
现在社会上到处都有假冒伪劣的东西出现。
在药品这个行业当中也有很多,它不仅仅是给社会带来了不好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它和我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本来是没有什么大的病,医生诊断也很正确,用药也很正确,可是由于药品的质量问题,不但没有治疗好疾病,反而是给自身机体带来了不必要的伤害。
这不是耸人听闻,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齐要二厂的事件,安徽华源欣弗劣药案,安徽阜阳特大制贩假药案,假冒流感特效药“达菲”特大案件等等。
还有很多,我就不在一一列举了。
总之假药事件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为了我们自身的安全,我向大家介绍一些假劣药品鉴别的常识,以便和大家一起学习提高。
1何为假药
《药品管理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
①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
②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
①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②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③变质的;
④被污染的;
⑤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
⑥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2何为劣药
《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标准的,为劣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劣药论处:
①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②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
③超过有效期的;
④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
⑤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
⑥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3怎样用肉眼鉴别假劣药品
鉴别假劣药品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严格的药品检验来鉴别真伪。
那么,在我们没有药检条件的情况下该注意药品的哪些特征呢?
3.1看有没有批准文号如: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阿莫西林胶囊的批准文号为冀卫药准字(1995)第010357号;
3.2看有没有批号批号一般都是该批药品的出厂日期,如200101001等;
3.3看有无生产厂家如果没有上述三项,则视为“三无产品”;
3.4看有效期看有没有超过有效期,对未标明有效期的药品一般不应该超过五年;
3.5看药片颜色看有无变色、变质、潮解、崩裂以及包装是否破损等。
4怎样使用全国电码防伪系统鉴别假药
电码防伪技术是近几年才开始使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防伪技术,每盒药品的包装盒上都有一个惟一的识别代码,一般为21位。
查询方法也很简单:揭开代码标签,拨打当地的16840315全国联网的兆信电码防伪电话,我市可拨打电话010*******,然后按照电话中的提示,输入21位代码后,如果该药为正品,则系统会提示“您查询的药品为×××生产的正牌产品,请放心使用。
”否则,会出现“您查询的号码有误,谨防假冒。
”的提示。
5药品广告都可信吗
现在药品广告的宣传可以说铺天盖地,有不少厂家为了促销,肆意扩大药品疗效,宣传药品的有效率、治愈率等,都是违法的。
因此,建议您多用审视的眼光去看待各类广告,避免上当受骗。
(收稿日期:)
200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