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芝麻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1选用新优良品种
在品种选择上,应针对影响当地芝麻高产的症结所在,因地制宜地选用丰产、稳产、
抗旱、适应性强的优质品种,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稳产作用。
根据多年的试验、示
范种植结果,宜在淮北地区选用的品种有:漯芝16、驻芝14和01-2658等。
2细致耕作
芝麻种子小、顶土弱、主根层分布浅。
在土壤耕作时要精耕细作、耙碎坷垃、保好墒,使耕层上虚下实,表土平、细、净。
3优选种子,严苛消毒
要按照良种对纯度和发芽率的指标要求,在播种前进行种子精选、晒种,严格进行种
子药剂处理。
一般先后用0.2%福美双和0.1%多菌灵处理,可有效控制病害,并保证出苗
后苗齐、苗壮。
4隐脉收割,合理密植
要根据气温条件、土壤墒情与品种特性,确立适播期。
适期早播是夏芝麻高产的关键,一般在5月下旬适合播种,最迟也要在夏至前播种结束。
根据相同条件挑选相同收割方式,通常撒播居多,尽量推展机播,保证合理密度,撒
播用种量5.25kg/hm2,条播用种量6kg/hm2,常规通常用种量7.5kg/hm2,来昌密度16万株/hm2,以达至技术指标建议。
5科学施肥
(1)芝麻的`浇水特点。
芝麻从种子萌生至子叶苗期生长,主要依赖种子储藏的养分,以后生长所须要养分均源自根系稀释,三要素稀释最少的时期就是芝麻的盛花期至终花期。
芝麻对氮素和钾素的市场需求最小,磷素次之。
(2)施肥技术。
为达到品种优质,根据不同土壤,一般单产1500kg/hm2左右的地块,要求在施有机肥30t/hm2左右的基础上施磷肥450~525kg/hm2、钾肥60~75kg/hm2(砂
姜黑土可不施)、尿素60~75kg/hm2或碳酸氢铵225kg/hm2左右,也可以补施锌肥
15kg/hm2、硼肥3.75kg/hm2。
另外,为调节芝麻生育,根据芝麻植株叶片宽、茎叶密生茸毛,能较好接收和黏附肥液这一生理特点,可以进行叶面喷施浓度为0.3%~0.4%的磷酸二氢钾,一般在芝麻始花期至盛花阶段喷肥效果较好,喷肥还可以和农药(乐果、敌百虫)
混合使用,达到施肥、治虫2道工序一次性完成。
6灌溉和防渍
一般不干不湿的土壤最适于芝麻生长,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则会
受旱,发生萎蔫;水量达90%以上时不利生长;饱和持水量时,发生渍害死苗。
(1)灌溉。
在出现伏旱或秋旱情况下,上午10时左右看见芝麻上部叶片萎蔫,当午
后高温过后,又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发生此现象时,应当非政府灌水,于早晨和傍晚灌水
最适宜,通常实行滴灌居多。
(2)防渍。
首先,芝麻生产应选用高燥地块。
其次,整地时要有防渍配套措施,做
到雨前不中耕、雨后要清沟。
最后,要选用耐渍性强、抗病性强的品种。
7强化田管,预防病虫害
(1)间、定苗。
第1次间苗宜在1对真叶时进行,并对缺苗处进行带土移栽;第2
次一般在2~3对真叶时进行。
3~4对真叶时按照合理密度定苗。
(2)中耕除草。
芝麻播种后,立即已经开始中耕除草,封行后暂停中耕,通常中耕
3~4次。
中耕除草应当努力做到:下雪前不钩,以免钩后雨雪受渍;地过干活过烫不钩,
以免受伤根;存有草必钩;雨后必钩。
中耕除草过程还要努力做到“三懒”:一懒根周围6~7cm浅钩受伤根,极易发作;二懒锄地不词藻渍水;三懒锄地不清沟,雨雪排洪阻塞。
(3)适时打顶。
芝麻适时打顶,可减少养分无效消耗,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延长根、茎、叶、蒴的功能期,使植株体内有机养分集中向蕾、花、蒴中运转,提高产量和品质。
一般打顶时间,在盛花后7~10d左右,或成熟前25~30d,主要方法是去掉主茎和分枝茎顶端1~2cm生长点即可。
(4)病虫害预防。
芝麻病虫害较多,在淮北地区主要出现的存有真菌性病害,例如:叶枯病、立枯病、角斑病;细菌性病害,例如:青枯病。
而虫害主要存有:土蚕、蚜虫、
芝麻天蛾等。
具体内容预防方法:通常在6月底至7月初,用3911或氯氰菊脂等农药,
预防土蚕2次,7月下旬至8月上旬根据田间病虫出现种类和程度对症下药,及时有效率
预防。
8适时收获
芝麻步入终花期后半个月左右逐渐明朗。
芝麻明朗的标志:一就是茎叶及蒴果由青绿
色转变成黄色或金黄色,植株变为黄色或黄绿色,茎顶上4~6cm呈圆形紫黄,落叶或大
量落叶,最下部2~3排在蒴果已经脱落时为适合收获期。
二就是茎叶及蒴果呈圆形青绿色,外形并无特定整体表现,必须根据种子成熟度和品种种子固有色泽去展开推论。
下部
蒴果籽粒充份明朗,中部蒴果籽粒十分细腻,种皮呈圆形固有色泽,上部蒴果籽粒步入乳
熟后期,就步入了适合播种时期。
收割时早熟裂蒴的植株宜生收割,并随割随脱,以减少损失。
以整株收割为好,在近
地面3~7cm处割断,捆成小束,架成棚架,进行通风曝晒。
当大部分蒴果裂开时进行第1次脱粒,倒提小束2束,相互撞击,使种子脱落,然后放回原处,如此进行3~4次,基
本上可脱净。
收割面积大或其他原因提前收割,可在脱粒前“闷堆”,对种子进行后熟处理。
一般堆放2~4d,手伸入堆内感到发热时,立即散堆曝晒,进行脱粒2~3次就可把种子脱净。
闷堆时应考虑散堆方便,堆存位置安排适当,以防风雨袭击,雨后立即散堆曝晒,脱粒后进行晒种,风扬去杂,以防杂物吸潮,增加种子含水量,防高温、高湿引起种子发
霉变质,致使造成贮藏时霉损和虫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