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用人方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长的用人方略
只有无能的管理者,没有无用的人材。

在洛阳南宫,一次宴会上,汉高祖刘邦在谈到自己为何取得天下时曾有这么一段十分精辟的话:“公等知一不知二,据我想来,得失原因须从人上说,试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运饷至军,源源不断,我不如萧何。

统百万战士,战必胜,功必取,我不如韩信。

这三人系现今好汉,我能委心任用,故得天下。

项羽只有一范增,倘不能用,怪不得为我所败。


刘邦的用人之道,对咱们今天的学校领导,特别是当校长的,是很有启发的:在用人中培育在培育顶用人。

增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培训和开展教研活动固然是培育人材的重要方式,可是擅长发现人材,适当利用人材,也是培育人材。

而且是更重要的培育人材工作。

在日常的校长管理工作中应该抓些什么?仍是那句老话,一是出主意,二是用人。

今天就校长如何用人谈谈自己的观点。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

咱们知道,在学校的人、财、物、时、空、信等管理的诸多因素中,人是最活跃、最能动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所以现代管理学以为管理应从以“事物”为中心而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现代管理理论以为,管理就是人对人的管理,管理者要选拔最有才能的人,把他放到最能发挥作用的职位上,采取最能调动他踊跃性的方式,将人的踊跃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管理者还应在管理系统内成立合格的人材结构,放大他们的能量和踊跃性。

学校领导应该学会和应用现代管理理论,强化人材管理观念,学会用人之道,最大限度的把学校中能“人”的才能、智慧、和踊跃性都能激发和调动
起来,所以会不会用人,应该作为衡量校长够不够格的一个重要标志。

校长会用人包括:识才之眼、惜才之心、用才之术、育才之略。

校长要有识才之眼
前人讲:“经世之道,识人为先。

”识才是用才的前提,用才是识才的目的。

不能发现和了解人材,就很难谈得上合理利用人材。

有人以为,有时发现人材比会利用人材更困难,所以有“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之说,这有必然道理。

咱们知道,韩信是人材,但开始刘邦却没有把他看成是人材。

是萧何月下追韩信,并极力向刘邦推荐,对这个宝贵人材,才委以重任。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在咱们学校中,不同层次的,各类类型的人材,是大量存在的,就看校长是不是能发现他们,了解他们。

遗憾的是,由于有些领导受不正确人材观念的影响,和受到他们本人道德和业务水平的束缚,是人材却不能被发现,是人材却不能被利用,这是对人材的浪费,作为校长:
(1)要有识才之眼,领导要成立正确的人材观,知道什么是人材,人材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去发现他们。

传统人材观,感觉人材就是指那些专家、学者等。

新的人材观告知咱们,人材绝不是单指那些尖端的高级人材,还包括各行各业的“业务熟练的劳动者”低级人材,中级人材。

人材层次不一,范围普遍的。

只有在这样的人材观指引下,领导才能从自己的手下,从职工中去发现,掌握人材。

(2)有识才之眼,领导要悉心地,灵敏地观察分析教师的素质,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熟悉教师的德才,发现每一个人的“闪光点”和“优势”。

要对教职工的文化水平、业务能力、工作态度、个人专长、兴趣爱好、家族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些大多是从实际工作观察出来的。

不能道听途说做出判断。

(3)有识才之眼,领导要克服成见和自私心理。

一个教师的才与德究竟如何,要从他存在的能力和水平的客观实际动身,实事求是地做出分析和判断。

而不能以自己同教师情感的好恶,主观做出评价,更不能嫉贤妒能。

若是一个领导老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抱着“不弄学术弄权术,不用人材用奴才”的态度,是永远发现不了真正人材的。

自私和吃醋是知才的大乱敌,学校领导应有雄才粗略,以大局,公心为上,公正客观地熟悉人材,了解人材。

校长要有惜才之心
现代国际上的竞争,乃至经济上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材的竞争。

此刻学校教育质量实质也是教师队伍素质质量的竞争。

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校长老是惜才爱才。

想方设法,不吝一切代价搜罗人材。

因为学校教师队伍音体美、数理化等人材的数量的齐全,质量的提高,就意味着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就意味着学校知名度的提高。

(1)有惜才之心,领导要信赖他们,就是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给他们压担子,视其个人能力水平委以重任。

信赖就是淡化对他们的监督职能,通过激发工作动机,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做学校的主人,提高参与意识。

(2)有惜才之心,就是在政治、思想、业务、生活上关切他们。

特别在生活上要尽力协助解决住房、子女就业等问题,使他们有“三个不费心”,即不为家庭生活费心,不为人际关系费心,不为教学秩序而费心。

全力以赴想教学,想教改,安心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3)有惜才之心,要注重依托他们。

在学校制定工作计划,各项规章制度,和决定重大问题时,征求他们的意见,吸收他们参加,使他们有参政议政的机缘,这有助于调动他们工作的踊跃性。

(4)有博珍惜才的胸怀。

校长必需对老师施以博爱,要以博爱感化他们。

善待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让他更正工作作风,端正工作态度,珍爱是为了转化一个人,改变一个人,这样是对教育工作负责,又是对手下教师负责。

不会欣赏教师的校长是无能的。

所以校长要知道息事宁人,要独具慧眼知道欣赏,要擅长在缺点中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因为万物本不是绝对的。

生活中处处可见这样的现象,越是顽皮越是好角色,越是有棱有角越有开发利用的价值,教师队伍也不例外。

不过校长在博珍惜才的同时要识大体、知轻重、辨主次、明缓急,要做到珍而不宠,爱而不溺,护而有节,自己的底线任何人任何事都是不能超越的,不然将珍爱演变成放纵而走向另一个极端一样是不可取的。

校长要有效才之术
识才、惜才的目的在于用才。

用才是识才、惜才的结果。

学校有个好的人材群体,但如果是利用不妥,安排不合理,就会出现浪费
的现象。

知人善任,“知人”是熟悉人,了解人。

“善任”说的是更具不同人的特长、特点进行合理地利用和安排,做到人尽其才。

那么,用人的方式有哪些呢?
(1)用其长,避其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每一个人都有其优势,却有其短处,对人材的利用方式就是用其长,避其短。

(2)学校中对于人材的利用配备,要扬其长,避其短。

作为校长,用人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对手下的领导,副校长、主任等领导的利用和提拔;二是对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利用;三是对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配备。

在任用上要坚持两条原则。

首先是个人需要与工作需要相结合。

一般情况是教师的优势是什么就愿意做什么,所以领导在人员安排上,只如果工作需要和个人需要相吻合就要尽可能知足。

其次是个人特点与工作特点相结合。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有的人虽然教学水平一般,可是有必然组织领导能力;有的人虽然是教学能手,但却没有领导才能,就是任课,有的适宜高年级,有的适宜低年级,有的适宜跟班循环,有的适宜“原地踏步”.更不用说有人适合班主任工作,有人不适合做班主任工作。

领导在人员安排上就要按每一个人的优势妥帖安排,令人到其位,各尽其才。

人的搭配上,力求结构优化。

通常的搭配一是选好带头人;二是保证整体优势;三是注意新旧友替。

(3)敢用有争议的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特别是有些人材,往往长处很突出,却是灰飞烟灭有争议的人物。

对那些有缺点的能人领导也应该勇于利用,发挥其特长,不可被各类议论所左右。

特别是领导勇于启用与自己意见相悖的人材,勇于用曾反对过自己,现已证明反
对错了的人,把他们都看做是学校的财富。

通常学校每一年评选优秀教师,重奖优秀园丁,特级教师等,此乃“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也。

可是做为校长对属下的人材了如指掌,重视发现、培育、推荐、把好钢放在刀刃上,让人材脱颖而出,岂不是也做好了“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的垫脚石?也只有这样的校长,才会成为知人善任的新时期的伯乐。

校长要有育才之略
人材的成长,不能仅仅领先自然生长,要想令人材倍出,还要注重给人材“浇水、培土、剪枝”,特别是校长要重视对骨干教师的培育和提高,并通过骨干教师的先进事迹和模范行为带动一般,把整个教师队伍建设引向一个高水平。

这是一个用才战略问题。

有育才之略,首先要选好“苗子”,领导在听课、评课总结工作中擅长发现素质好,有培育前途的教师,这是培育骨干教师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增强指导,发现骨干苗子以后,要采取办法进行培育促其成长。

在指导中要为教师做好四件事。

一是为骨干教师按照特长肯定研究课题;二是为骨干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和学习机缘;三是提供实验方便并给予具体指导;四是及时帮忙他们总结实验经验,并给予正确评价。

校长用人方略,知人善任这个看似较有气魄的事,也一样需要领导者的耐心和细心。

没有耐心和细心的,在知人善任进程中就会多一分急躁和冲动,少一分冷静和沉思。

知人善任不是一劳永逸的事,还须随着情况的转变而转变,只
有不断“知人”,才能更好“善用”,才能不断的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这就是要求咱们校长争取做新时期伯乐的缘由。

任何一名有胆识的校长都不会忽略教师队伍建设,他们都会拿出必然精力和时间去认真抓勤学校干军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化的培育,踊跃发现人材,善用人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